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
近日,四川省人民醫院輔助生殖醫學中心順利為一名無精子症患者成功實施睪丸同步顯微取精術,並在體外與女方卵子成功形成胚胎。
據悉,該患者22歲,臨床診斷為非梗阻性無精子症。曾與妻子多處就醫,均被告知只能使用人類精子庫的供精才能完成生育意願,這就意味他們夫妻今生不能生育自己的遺傳學後代。最後,患者來到四川省人民醫院輔助生殖醫學中心。經主診醫生四川省人民醫院竇科主任醫師仔細評估,該患者非梗阻性無精子症確診,結合病史、體格檢查以及各項檢查結果進行分析,認為通過睪丸顯微取精術找到精子的可能性較大。綜合夫妻的身體情況以及患者和家屬生育意願,竇科主任醫師提議採用睪丸「同步顯微取精」。
11月27日,女方在生殖中心取卵,同天,男方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東院)竇科主任醫師為他實施手術進行顯微取精,夫妻同時走上了「戰場」。 經過泌尿男科和生殖中心的通力協作,最終為男方取得少數的珍貴精子,為女方取得卵子12枚,隨即送至胚胎實驗室進行後續操作。目前已成功形成胚胎。
據四川省人民醫院竇科主任醫師介紹,不孕不育中男方因素約佔一半,其中約10%為無精子症,無精子症又分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 。如果直接從睪丸取組織沒找到精子或因睪丸太小無法取到睪丸組織,則是「非梗阻性無精子症」。「非梗阻性無精子症」患者因為常規的睪丸取精找不到精子,鮮有機會致孕。近年來,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進步,「顯微取精術」大大提高了找到精子的可能,給「非梗阻性無精子症」帶來了新的希望。該技術,在顯微鏡下尋找整個睪丸中可疑存在精子的曲細精管,最後送實驗室尋找精子,並聯合二代試管嬰兒技術(ICSI)助孕(四川省人民醫院於2015年在省內率先開展顯微取精術,目前已完成逾百例手術)
為了避免試管嬰兒技術中女方不必要的促排卵等取卵準備,通常是男方先進行「顯微取精術」。找到精子冷凍保存後女方再做準備,待女方取卵時再將精子復甦,並進行ICSI操作。這種男方先顯微取精,根據結果再決定女方是否促排卵,稱之為「非同步顯微取精術」。
但「冷凍」過的精子顯然沒有「鮮活」的精子「給力」。本就稀少珍貴的精子,冷凍後再進行復甦怕有「意外」發生。為了增加胚胎形成率,夫妻同時上「戰場」的「同步顯微取精術」應運而生。當然女方已取卵,若男方最終沒有找到精子,則需要進行供精助孕。
四川省人民醫院作為四川省首家開展「同步顯微取精術」的公立醫院,自2020年10月開展該技術以來,截至記者發稿時,進行「同步顯微取精術」的患者均找到了精子(非梗阻性無精子症受限於自身病情,多數不能找到精子),並成功進行了ICSI操作,形成了胚胎。
「當然,並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同步顯微取精術』」,竇科主任醫師介紹到,術前的綜合評估尤為重要。選擇「同步顯微取精術」的夫妻雙方必須做好供精助孕的思想準備,對此心存芥蒂或經過評估男方找到精子的可能性較低,則更建議進行「非同步顯微取精術」。
四川省人民醫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