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所等繪製出人腦前額葉發育的單細胞圖譜

2021-01-19 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製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製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相關研究成果以Single-cell RNA-Seq surveys a developmental landscape of the human prefrontal cortex為題發表在《自然》上。

  前額葉皮層參與人腦的高級智力活動,是人類思想的重要物質基礎。伴隨著從靈長類祖先進化到現代人類的過程,人類大腦容量增加了三倍,並主要體現在前額葉皮層面積的增加上。前額葉皮層是大腦中最重要的區域之一,具有極複雜且廣泛的神經分布和雙向聯繫,例如前額葉皮層與丘腦、尾狀核、蒼白球、杏仁核、海馬之間有著豐富的直接聯繫,並通過這些結構與下丘腦和中腦之間實現間接的神經聯繫,而這些神經聯繫也是前額葉皮層多種生理心理功能的重要生物學基礎。然而,當前研究對「人腦前額葉到底由哪些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又是如何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產生的」等腦科學問題知之甚少。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發現,動態發育的人類胚胎前額葉皮層主要由神經幹細胞、興奮性神經元、抑制性神經元、星型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小膠質細胞等六大類細胞組成,並進一步把這六大類細胞精確劃分為35個獨立的細胞亞型,深入挖掘了各個細胞類型關鍵基因表達特徵及其重要生物學含義。研究發現,中間前體細胞IPC對神經發生,特別是靈長類動物的神經發生同樣起著重要作用。經過系統數據分析和多層次實驗驗證,研究提出IPC的產生具有兩個關鍵爆發期,一個是在胚胎發育10周左右,IPC主要由RG大量產生,而另一個峰值則發生在胚胎發育16周左右,IPC由oRG大量產生。正是通過IPC在這兩個爆發期的形成,數量龐大的神經元才能在短暫的大腦皮層發育時期內快速生成,進而形成結構複雜、功能豐富的前額葉皮層。

  在前額葉皮層中起著尤為關鍵作用的是眾多神經元細胞。絕大部分新生神經元在人類胎兒出生前就已經開始分化和遷移,但當前研究對這些關鍵神經發育事件的具體發生時間並不清晰。通過對神經元單細胞轉錄組數據的系統分析和深度挖掘,研究首次揭示了在人類大腦前額葉皮層發育過程中興奮性神經元生成、遷移和成熟的三個關鍵階段:8-12周,神經幹細胞大量增殖階段;13-16周,神經幹細胞分化並大量產生新生神經元同時伴隨著新生神經元的遷移階段;19-26周,神經元開始逐漸成熟,表達關鍵功能蛋白並初步形成有功能的神經網絡階段。神經元細胞形成具有功能的神經網絡的過程是大腦發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王曉群課題組利用電生理等手段對人類圍產期26周的前額葉皮層進行了深入功能研究,發現在前額葉皮層中很多神經元已具備正常發放鈉鉀電流的能力,深層腦區神經元已具備發放EPSC和IPSC等功能。

  此外,該研究也對腦發育領域內一直存在分歧的問題進行了探索。例如抑制性神經元是否能在皮層中原位產生的問題,一種觀點認為皮層的抑制性神經元只來源於位於大腦腹側的神經節隆起區域(ganglionic eminence),並遷移到皮層;另一種觀點認為,有少量抑制性神經元可能是皮層自身原位產生。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和免疫染色等技術手段發現,在早期前額葉皮層中已存在少量抑制性神經元的前體細胞,但這部分前體細胞大多數處於細胞周期的靜息期,很可能暫時並不具備分裂生成神經元的活性。同時,轉錄組數據分析也表明,前額葉皮層中興奮性神經元的成熟要早於抑制性神經元。

  王曉群、喬傑、湯富酬、張軍為該研究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鍾穗娟、張書,博士範曉英、吳倩、閆麗盈為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 

  論文連結 

Monocle分析解釋人前額葉皮層發育的細胞譜系圖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繪製出腦前額葉發育單細胞圖譜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製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製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上。
  • 科學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發育的時空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發育的時空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36:06 英國牛津大學Alison Simmons、HashemKoohy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發育的時空圖譜
  • 【學術前沿】 湯富酬/王曉群/喬傑合作發布人類胚胎大腦皮層單細胞...
    從單細胞層面研究人類大腦皮層發育的時空特徵,將有助於闡明影響人類大腦皮層結構建立以及功能實現的分子調控機制。該研究利用高精度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手段,全面繪製了人類胚胎發育期(孕期9-26周齡)大腦皮層額葉(FL)、頂葉(PL)、顳葉(TL)、枕葉(OL)以及皮層下區域腦幹(pons)的人類發育細胞圖譜,系統鑑定了人類胚胎發育關鍵階段的8種主要細胞類型及其亞型,並對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深入的功能驗證。
  • 新研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微環境的發育圖譜
    新研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微環境的發育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32:16 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Jason R. Spence小組研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微環境的發育圖譜。
  • 人類大腦皮層發育在時空上的轉錄調控特徵
    王曉群課題組一直致力於研究幹細胞與人腦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與進化特徵。該研究利用高精度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手段,全面繪製了人類胚胎發育期(妊娠9-26周齡)大腦皮層額葉(FL)、頂葉(PL)、顳葉(TL)、枕葉(OL)以及皮層下區域腦幹(pons)的人類發育細胞圖譜,系統鑑定了人類胚胎發育關鍵階段的8種主要細胞類型及其亞型,並對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深入的功能驗證。
  • 研究繪製乳腺癌的單細胞病理學圖譜
    研究繪製乳腺癌的單細胞病理學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5 10:34:30 瑞士蘇黎世大學Bernd Bodenmiller研究小組繪製了乳腺癌的單細胞病理學圖譜。
  • 科學家繪製出潰瘍性結腸炎中結腸CD8+T細胞的單細胞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潰瘍性結腸炎中結腸CD8+T細胞的單細胞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5 16:04:15 英國牛津大學的Alison Simmons、Hashem Koohy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潰瘍性結腸炎中結腸
  • 新研究繪製出高級漿液性卵巢癌的單細胞圖譜
    新研究繪製出高級漿液性卵巢癌的單細胞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8 10:26:00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Aviv Regev研究組繪製出高級漿液性卵巢癌的單細胞圖譜。
  • 中外科學家繪製小鼠內皮細胞單細胞轉錄組圖譜
    中外科學家繪製小鼠內皮細胞單細胞轉錄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7 10:44:15 比利時魯汶大學Peter Carmeliet、丹麥奧胡斯大學Yonglun Luo、中國中山大學Xuri Li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了小鼠內皮細胞
  • 科學家繪製出月經周期中人類子宮內膜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月經周期中人類子宮內膜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6 14:23:21 美國史丹福大學Stephen R.
  • Science:新研究繪製出大腦皮層中的抑制性神經元迴路的發育圖譜
    2020年12月7日訊/生物谷BIOON/---如何構建比目前已知的任何事物都要複雜的神經元網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大腦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繪製了抑制性神經元迴路的發育圖譜,並報告發現了獨特的迴路形成原理。他們的發現使得科學家們能夠監測神經元網絡結構隨時間的變化,從而捕捉到個體成長和適應環境的時刻。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發布,將描繪一幅探索大腦的「地圖」
    這一平臺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與此同時,這也是國產高端醫學影像設備及技術第一次應用於腦科學研究這樣前沿重大科研領域,這對於推動國產高端醫療設備技術的發展,實現這一戰略領域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義。
  • Nat Biotechnol:科學家發現能準確高效進行單細胞轉錄組特性分析的...
    2020年4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為了確保單細胞RNA測序能夠使用最好的方法,日前研究人員對13種方法進行了基準性的測試,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日本理化所開發的Quartz-seq2方法或許是進行單細胞RNA測序的最佳手段。
  • 科學家開發出首個人類骨骼肌發育的細胞...
    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人類骨骼肌的發育軌跡以及祖細胞和幹細胞狀態之間的過渡階段,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對胚胎、胎兒及出生後階段的人類骨骼肌組織進行了深入分析,在矽片材料中研究人員識別出了肌原性細胞和其它類型的細胞,並且構建出了一個不同發育階段的人類骨骼肌個體發育路線圖,以類似的方式,研究人員還分析了由多個人類多能幹細胞(hPSC)肌原性分化步驟所產生的異質性細胞培養物,
  • 科學家繪製人類胸腺細胞圖譜
    科學家繪製人類胸腺細胞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2 10:55:25 英國威康桑格研究所Sarah A.Teichmann、Muzlifah Haniffa和比利時根特大學Tom Taghon課題組合作提出人類胸腺發育的細胞圖譜定義T細胞庫的形成。
  • 人類B細胞身份的多組學單細胞圖譜問世
    人類B細胞身份的多組學單細胞圖譜問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7:43:31 美國史丹福大學Sean C. Bendall研究組繪製出人類B細胞身份的多組學單細胞圖譜。
  • 人的肌肉是怎麼發育的?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回答了這個問題
    此工作構建了詳盡的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至成年階段骨骼肌組織的單細胞圖譜。研究揭示了人類骨骼肌前體細胞與衛星細胞的分子差異,並繪製了前者逐步成熟為後者的分子途徑。應用多種已建立的人類全能幹細胞骨骼肌分化實驗方案,作者們比較了體外與體內細胞的基因表達模式,並發現體外形成的骨骼肌細胞與體內產前發育階段7至12周的骨骼肌前體細胞最為相似。
  • 重磅:艾倫研究院發布單細胞解析度水平的小鼠腦3D圖譜——CCFv3
    科學家近期手動繪製的一份小鼠全腦3D結構圖譜《艾倫研究院小鼠大腦共同坐標框架》(Allen Mouse Brain Common Coordinate Framework,CCFv3, https://portal.brain-map.org/)已經精確到了單個細胞的層面
  • 科學家繪製了人類骨骼肌發育的首個路線圖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再生醫學和幹細胞研究中心的一個跨學科研究團隊繪製了首個人類骨骼肌發育的路線圖。相關論文發表在《細胞·幹細胞》雜誌上,確定了從早期胚胎一直到成年存在於骨骼肌組織中的各種細胞類型。
  • 科學家首次繪製出全球最大的人類蛋白質互作組圖譜—H...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多倫多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就通過研究繪製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蛋白質互聯/互作圖譜,其或許對於揭示如何維持機體健康並闡明引發疾病的原因至關重要。研究者Marc Vidal表示,如今很多科學家需要一張基因編碼蛋白的相互作用組(interactome)圖譜,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們就一直在推動這一理念,即利用互作組圖譜來闡明生命的方方面面。本文中,研究者繪製出了首張人類互作組參考圖,其構成了相關的信息支架,有望幫助理解基因錯誤誘發癌症等多種疾病的機制,以及諸如SARS-CoV-2等病毒與人類宿主相互作用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