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捻軍曾在蘭溪屠城!

2021-02-23 家在蘭溪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增加賦稅,橫徵暴斂,使階級矛盾更加激化。廣大農民饑寒交迫,紛紛揭竿而起。廣西是各種矛盾十分尖銳而統治力量相對薄弱的地區之一。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秋,洪秀全創建拜上帝會,秘密進行反清活動,三十年(1850)十二月初十日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宣布起義,號稱太平天國,洪秀全自稱天王。九月攻克永安,次年自永安突圍,攻桂林不克,往北攻破全州。鹹豐三年(1853)正月攻克武昌,震動清廷。二月初九日,洪秀全等率領號稱五十萬眾、船一萬餘艘,順著長江東下,相繼攻克九江、安慶、蕪湖。三月十九日佔領金陵(今南京市),洪秀全在十多萬將士的簇擁下進入城內,宣布建都金陵,改金陵為天京。

  太平天國定都金陵後,乘勝向全國各地進軍,其勢力遍及江西、安徽一帶,江西、安徽與浙江毗連,太平軍隨時可能進入浙江。鹹豐五年(1855)嚴州淳安、遂安兩縣開始籌建義團,各鄉鎮聚團勇防堵太平軍。四月初二日,太平軍範漢傑部由開化直驅遂安縣,迅速佔領遂安獅城,次日退出獅城向徽州進軍。這是太平軍首次進入嚴州境內。
  鹹豐八年(1858)五月十六日,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統率十多萬大軍進軍浙江,攻佔嚴州府壽昌縣。鹹豐七年(1857),忠王李秀成部從杭州經昌化攻入淳安,設在淳安的嚴州防務最高軍事長官張虎臣被太平軍擊斃。閏三月初七日,太平軍譚世得部從昌化攻打分水縣城,清軍千總李夢庚戰死。十三日,太平軍離開分水縣進攻淳安。二十日,清軍衢州總兵李定太組織兵力反撲,與太平軍戰於淳安橋西。四月底,江西南贛鎮總兵饒廷選率軍前來援助,會合嚴州知府彭斯舉、嚴州副將王應麟,在遂安範家與太平軍交戰,太平軍敗退徽州。六月,淳安文昌人何大勳在駐防嚴州提督張玉良的支持下,募壯丁五千餘人,在淳安進賢、浪洞源等地圍剿太平軍,太平軍設計反擊,何大勳被太平軍殺傷,一個月後死亡。九月初七日,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率軍十餘萬佔領徽州後,沿新安江東下,攻入嚴州城,嚴州協鎮副將封九貴戰死,清軍敗退。二十九日,李世賢率軍攻佔桐廬。十月初四日,太平軍經白峰嶺東去富陽。十一月初,李世賢部率軍攻克遂安,駐屯餘家、中洲等地。十二月初,李世賢率軍再次攻佔桐廬,月底,清軍提督張玉良率嘉興殘部佔據桐廬。太平軍譚世得部再次經開化佔領淳安和遂安縣城。

  鹹豐十一年(1861)二月下旬,幹王洪仁玕到遂安巡視。四月初三日,李世賢部抵淳安巷口,擊敗清副將餘永椿軍,餘永椿負傷而逃。十一日,殷天義徐朗由淳安早禾埠抄小路經邵嶺再次攻克壽昌,縣令葉松年逃遁。四月十九日,鼎天安、劉政宏率領太平軍兩千餘人攻打金華,提督張玉良見勢不可擋,顧自逃走。太平軍殺死金華知縣吳瑞龍,李世賢坐鎮金華,建侍王府。李世賢運籌於侍王府,部署奪取整個浙江。六月九日,太平軍攻克嚴州,第三日主動退出。十九日,李世賢派部將譚星由羅桐埠繞道攻打蘭溪,清提督張玉良倉皇逃往嚴州,不久張玉良返回蘭溪,督副將貴廷芳、況文榜等反攻蘭溪縣城,清總兵饒廷選也自嚴州率軍至蘭溪,配合張玉良與太平軍作戰。太平軍佔領女埠後,順蘭江而下,再次佔領嚴州城,並在東關擊敗清軍副將陳步高、陶佔魁殘部,嚴州知府李文瀛逃至七裡瀧嚴子陵釣臺投江自殺。清軍副將羅大春率軍前來救援,駐守在南岸,夜裡偷渡至江北,從小路到烏龍山,在烏龍山遍插旗幟作疑兵。次日,太平軍見烏龍山到處是清軍旗幟,不知虛實,恐腹背受敵,便自動撤退。九月初,李世賢部自浦江再攻嚴州,擊潰清軍。二十日,太平軍戴王黃呈忠率部合力攻佔嚴州城。這年冬天,太平軍與清軍在富春江展開激烈水戰,大獲全勝。忠王李秀成從衢州經淳安、遂安到嚴州,李秀成與李世賢及太平軍諸將領在嚴州城召開軍事會議,磋商下一步具體的軍事行動,決定以金華、嚴州一帶為據點,派譚富鎮守嚴州,然後向浙江全省進軍。李世賢轉戰台州、寧波、處州、溫州等地,不出半年,幾乎攻佔浙江全境。兩宮皇太后大驚,面對如火如荼的戰火,接連下令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節制浙江全省軍務,並令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巡撫、提鎮以下各官悉歸節制。

  同治元年(1862)正月,曾國藩上奏:「欲復杭省,必由徽州以攻嚴州,而後有進兵之路。現飭糧臺籌撥餉糈、軍火,並於玉山設立轉運局,源源接濟衢防兵勇。至進攻嚴州,則專賴左宗棠一軍,必先掃清歙縣、婺源之零股,攻克開化、遂安之堅城,乃能達於嚴郡。」曾國藩把浙江戰事交給左宗棠指揮,浙省提鎮以下統歸左宗棠調遣,並下撥軍餉十萬兩,由左宗棠催提應用,以圖挽救東南大局。正月,左宗棠率領湘軍由江西婺源進入衢州府開化縣,經過激戰,奪取開化城,進駐馬金街,為左宗棠進攻浙江打開了缺口,並以三衢為基地,進攻整個浙江。二月初七日,左宗棠接到情報,說李世賢令壽昌、蘭溪各路頭目聯合攻打開化、馬金街。左宗棠設計乘太平軍未到之前,先攻打嚴州、遂安縣城。左宗棠率領四萬餘人紮營在遂安之橫沼、百畝畈、墩南諸處,距遂安縣城二十餘裡。初十日黎明,三路清軍同時向太平軍發起猛攻,太平軍傷亡慘重,清軍連夜攻進遂安縣城,城內太平軍見勢棄城離去。十三日,左宗棠派王開來駐守遂安縣城,自己帶領其餘人馬撥營救援衢州城。
  曾國藩部署了十路大軍,向天京發起了全面攻勢,對天京實行大包圍。李世賢接到命令後,迅速從金華、蘭溪、嚴州等地抽調十萬大軍,會師遂安,力圖拔除左宗棠在浙江之主力以救天京。左宗棠急令救援衢州部隊轉回遂安。十月,天京告急,洪秀全下詔忠王李秀成速救天京。李秀成在蘇州召開軍事會議,決定聯合李世賢等十三王的軍隊一起援救天京。李世賢在龍遊、蘭溪等地作了部署後,即返回金華,然後親率三支精銳部隊七萬之眾馳援天京。

  由於太平軍精銳部隊馳援天京,留在浙江太平軍力量相對薄弱,左宗棠乘機進行反攻。於是令魏喻義帶領二千人馬,從遂安經銅關及壽昌縣城,攻破太平軍在洋溪的關卡,太平軍將領黎滿志被殺。十月初三日,魏喻義聯合地方紳團攻破嚴州北路三卡。十一月初八,駐紮在嚴州城的太平軍將領譚富聯合桐廬、浦江的太平軍萬餘人來攻打銅關。太平軍內奸王春、黃會文等事先向清軍告密,魏喻義得知情報後率部來到洋溪,分路潛伏在鍾嶺腳。太平軍先頭部隊五百餘人進入埋伏圈,魏喻義一聲號令,清軍猛烈追殺。譚富知道中了魏喻義之計,便命令後隊萬餘人馬撤退至嚴州城。
  十三日傍晚,魏喻義率軍從洋溪出發,兵分水陸兩路逼近嚴州城。半夜時潛抵嚴州城西、北兩門,豎立雲梯。號炮一響,各兵勇同時攻城,殺死巡夜守城太平軍百餘人。魏喻義命令下城巷戰,一時間,城內人馬嘶叫,雙方激戰,太平軍傷亡慘重,血流成河,屍橫遍地。傳說梅城半道紅就由此而來。譚富被迫下令撤離,向浦江轉移,途中又被清軍追殺了千餘人。嚴州城被清軍佔領。同治二年(1863)二月,清軍從嚴州城出發,水陸兩路同攻桐廬,太平軍棄城向富陽轉移。左宗棠命浙江布政使蔣益澧率師東下,攻克富陽、杭州;浙江按察使劉典進軍淳安、遂安,防堵皖南太平軍入浙;左宗棠率軍屯駐嚴州城,東西策應。湯溪、龍遊、蘭溪、金華等地相繼被清軍佔領,紹興、蕭山等地的太平軍也都撤退。
  同治三年(1864)起,天京保衛戰進入最後階段。正月,天京被清軍包圍,京城嚴重缺糧,連洪秀全都帶頭吃野菜充飢。洪秀全特命幹王洪仁玕出京到丹陽、常州、湖州等地催兵解圍。
  六月三日,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即位。六月十六日,曾國荃命令湘軍把城牆炸開一個十餘丈的缺口,湘軍的「敢死隊」衝進城去,經過激烈的生死搏鬥,天京陷落。忠王李秀成保護幼王從壠口突圍,不幸衝散,李秀成被捕而亡,幼王由隨將護送到廣德。洪仁玕從湖州來廣德見幼王。洪仁玕受命為軍帥,總理朝政。洪仁玕認為「湖州軍乏軍單,恐難建邦立業」。當時李世賢正在江西建昌、撫州一帶活動,兵力強大,如與李世賢會合後再西上與湖北陳德才大軍會師,然後轉戰西北,就可踞荊襄以窺長安。所以他決定去江西與李世賢會合。八月初,洪仁玕與幼王等自昌化翻越昱嶺入淳安威平,清總兵劉松山尾追而來,提督黃少春也趕來圍剿,太平軍戰敗,取道開化向江西方向轉移。太平軍在嚴州一帶的活動到此為止。
  保護幼王的太平軍進入江西途中,常遭到清軍尾追堵截,九月初九日夜,在江西石城縣楊家牌全軍覆沒,洪仁玕與幼王洪天貴福等被浮。十月,幼王與洪仁玕在江西南昌被殺,持續了十餘年的太平天國運動落下了帷幕。

相關焦點

  • 比南京大屠殺更慘烈,太平天國湘軍屠城3日,南京人口只剩這個數
    范文瀾在其《中國近代史》中說:揚州、蘇州、南京在太平天國戰爭後,「二三十裡無居民」,「竟日不逢一人」。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太平天國對江南的破壞主要是在1856年天京事變之後。太平天國運動初期,由於有拜上帝教這樣的宗教約束,軍紀也很嚴明,所以燒殺之事還有所克制,但也有全州屠城的惡例。
  • 曾國藩攻克太平天國首都後,為何下令湘軍屠城,百姓都不放過
    有人曾評價曾國藩為天下完人,能與諸葛亮,劉伯溫相媲美。
  • 【獨家】太平天國治下的江南:從天堂滑落地獄
    太平天國運動初期,由於有拜上帝教這樣的宗教約束,軍紀也很嚴明,所以燒殺之事還有所克制,但也有全州屠城的惡例。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朝綱紊亂,大量的流民、土匪以及捻軍、清軍的降軍等等各路勢力相繼進入太平天國,此時太平天國正在走下坡路,為壯大實力,也就來者不拒。這些人打著太平軍的旗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不僅進一步敗壞了太平天國的名聲,還使其紀律廢弛,一些軍隊已與土匪無異。
  • 改變歷史的小人物——渦陽捻軍少年張皮綆
    清朝同治年間,南方鬧太平天國,北方起來了捻軍。捻軍起事原因之一是因為清朝鎮壓白蓮教,用欺騙手段招募了很多鄉勇,白蓮教失敗後,鄉勇返鄉,迫於生活壓力,聚集成了一股武裝勢力,趁南方太平天國運動,在北方遙相呼應。也就是說捻軍是經過了正規軍事訓練的,和一般的農民起義不同。
  • 曾國藩,曾剃頭:一個喜歡屠城和殺俘的晚清名臣
    ——容閎 容閎 「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毛主席 毛主席 「曾公乃國人精神之典範。」
  • 太平天國與湘軍拉鋸戰下的江南悲劇史
    太平天國運動初期,由於有拜上帝教這樣的宗教約束,軍紀也很嚴明,所以燒殺之事還有所克制,但也有全州屠城的惡例。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朝綱紊亂,大量的流民、土匪以及捻軍、清軍的降軍等等各路勢力相繼進入太平天國,此時太平天國正在走下坡路,為壯大實力,也就來者不拒。這些人打著太平軍的旗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不僅進一步敗壞了太平天國的名聲,還使其紀律廢弛,一些軍隊已與土匪無異。
  • 湘軍悍將彭毓橘:曾國藩表弟,外出巡邏時被「捻軍」打死
    彭毓橘,湖南湘鄉人,湘軍「吉字營」十大悍將之一,曾國藩表弟,與曾國荃同年齡。為救援兄長,曾國荃得到湖南巡撫駱秉章授權後,在家鄉招募兵勇3000餘人,還拉著彭毓橘一起幹。 3000兵馬在手,曾國荃、彭毓橘開往江西作戰,因首次戰鬥在吉安,故而稱之為「吉字營」。1858年,直屬胡林翼的湘軍第一悍將李續賓陣亡,6000精兵被全殲,「吉字營」迎來表現機會,還擔任開路先鋒,成為絕對主力。期間,彭毓橘表現勇猛,屢立戰功,被授予道員職務。
  • 渦陽 捻軍首領張宗禹的傳奇一生
    當時社會動蕩不安,級階矛盾激化,促使他走上抗清鬥爭的道路,成為捻軍的著名將領。  1853年(鹹豐三年),在太平天國北伐軍的影響下,規模巨大的捻軍起義爆發了。張宗禹毅然參加其戰鬥行列,隸於他族叔、著名首領張樂行麾下。1855年秋,各路捻軍在雉河集會盟,確立黃、白,黑、紅、藍五旗軍制,張樂行被推為盟主,兼領黃旗,張宗禹遂領鑲黃旗。他以治軍嚴整,臨陣果斷,「強忍敢戰」,為部眾所擁戴。
  • 捻軍因此惹禍上身,張宗禹歸隱了嗎
    張宗禹取代張樂行,成為捻軍主要領袖。很多人對捻軍沒什麼印象,因為同時期的太平天國實在是太出名了,清廷幾乎是耗費了所有的人力財力物力,才勉強平定了太平天國。因此捻軍與之相比,就沒那麼出名了。其實捻軍的聲勢一點都不比太平天國要差,從人數上來說,他們甚至可以跟太平軍旗鼓相當,因為捻軍後來與西北少數民族起義聯合在一起,人數常常以數十萬人著稱。1851年,這是一個敏感的年份,因為太平軍就是這個時候興起的。其實同年在安徽亳州一帶,張樂行帶領的捻軍也爆發了起義。
  • 山西臨汾往事太平天國運動中的洪洞人
    太平天國運動是19世紀中葉中國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在這場運動中,不論是太平軍還是清軍都湧現出了很多農民英雄。2014年12月16日,在洪洞石止村董明海家中,看到了副被裝裱起來的石碑拓片,其中對太平天國運動中的洪洞人——崔萬榮做了詳細介紹。
  • 棲霞縣臧家莊在清代曾有一次大戰,捻軍和團練慘烈廝殺
    而在清代,也確曾有一次大戰在此發生,這就是鹹豐十一年的「臧家莊之戰」。這場大戰的過程並不算太長,但背景卻有些複雜,下面就逐一進行介紹。(臧家莊的位置示意)1、事由鹹豐十一年,正是多事之秋,太平軍縱橫於江南,捻軍襲擾於江北。當年八月,有一支捻軍由膠州、平度等地渡過膠萊河,向東進入登州府轄區,史稱「捻軍初入膠東之役」。
  • 圍攻劉銘傳,斬殺提督唐殿魁,尹隆河之戰捻軍為何先勝後敗?
    高樓寨大捷,捻軍士氣高漲,慈禧為消滅捻軍,只好讓曾國藩北上督師。但是,曾國藩「結硬寨,打呆仗」戰術無法有效應對以騎兵為主,機動性極強的捻軍。曾國藩督師一年多,沒啥戰績,慈禧將其撤換,改由李鴻章督師。李鴻章督師,淮軍成為剿滅捻軍急先鋒。考慮到捻軍以騎兵為主,機動性強,且魯王任化邦非常擅長使用騎兵,被譽為「項羽再世,使用騎兵第一人」,李鴻章決定訓練淮軍騎兵部隊,讓劉銘傳擔任總指揮。
  • 太平天國全州屠城:官兵民勇男女老幼一概不留
    他同洪秀全流浪到文化比較落後的廣西因而達到傳播和組織拜上帝會的目的,卻被當地秀才王作新告發「結會滋事」而遭逮捕,後雖無罪釋放,「但仍以其為無業游民,不許再事逗留桂省,以免多生事端」而被押解回廣東(簡又文《太平天國全史》第123頁)。「無業游民」這個稱號似乎上綱過高,但也不是沒點影子。
  • 湘軍攻下南京後,曾國藩上奏「一無所獲」,太平天國寶庫哪去了?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運動後期的重要將領1863年6月,曾國荃率湘軍佔領雨花臺,1864年3月各路清軍「鐵桶合圍」,天京城內插翅難飛。6月1日,洪秀全病逝。湘軍的攻勢則更加凌厲。此前李秀成已遭曾國荃多次審訊,還被鐵錐刺破臀股,但是李秀成不為所動,面不改色,不投降、不求饒。曾國藩看後頗為所動,開始好言與談。毫無疑問,老謀深算的曾國藩對李秀才使用了「攻心策略」——兩人長談(就差沒「促膝」了)。兩天後,李秀成開始自願動筆書寫供詞,這便是數萬字的《李秀成親供手跡》,如今是太平天國研究的重要史料之一。
  • 血戰三河鎮:太平天國對湘軍的絕地反擊
    太平軍還與皖北捻軍張樂行、龔得樹等取得聯繫。1857年2月,天王洪秀全封張樂行為徵北主將。3月11日,陳玉成、張樂行等聯合克復正陽關,18日克復霍邱。皖北形勢復振。1857年5月初,陳玉成率所部大軍由英山攻入湖北,連敗敵軍。8月中旬,擊斃敵總兵王國才於黃梅。
  • 丟了156年,太平天國的金庫,到底去哪兒了?
    後來,曾國荃又親自提審了原來掌管太平天國內務的夢王董金泉,但也是一無所獲,無奈之下,曾國荃只好向清廷匯報說,除了發現二方「偽玉璽」和一方「金印」外,有關太平天國聖庫的窖金,實在一無所獲,或許事情只是民間傳聞而已。
  • 丟了156年,太平天國金庫到底去哪了?
    後來,曾國荃又親自提審了原來掌管太平天國內務的夢王董金泉,但也是一無所獲。無奈之下,曾國荃只好向清廷匯報說,除了發現二方「偽玉璽」和一方「金印」外,有關太平天國聖庫的窖金,實在一無所獲,或許事情只是民間傳聞而已。
  • 太平天國封了多少個王,真有2700個那麼多?真實情況又是如何?
    關於太平天國到底封了多少個王,現在網上流傳最多的說法,是2700多個! 這個數目對於只維持了約十八年(從1851年1月金田起義到1868年8月西捻軍全軍覆滅,梁王張宗禹下落不明)的政權來說,確實是多得離譜!濫封王爵破壞了論功行賞的原則,也成為了太平天國必然失敗的佐證之一。
  • 太平天國悍將魯王:一戰擊斃淮軍4千餘人,後被叛徒開槍打死
    北伐軍速度如此之快,離不開淮北捻軍之密切配合。為了響應北伐軍,張樂行在皖北號召「捻黨」發動起義,四處攻殺清軍。不久,任化邦率部加入張樂行陣營,共同抗擊清兵。任化邦,安徽蒙城人,彪悍無敵,尤其善長使用騎兵,被中興名臣李鴻章譽為晚清駕馭騎兵第一名將,是楚霸王項羽再世,他曾一戰擊斃淮軍4000餘人,將淮軍首席大將劉銘傳逼進絕境。後來,任化邦主動加入太平天國,受封為魯王,與遵王賴文光一起支撐起反清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