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的歷史可以追溯上世紀二戰期間,英國作為一個傳統海軍強國,率先把這樣的重型武器帶到了戰場上。而當時停留在海上的航母多達數百艘,光是美國手裡就有150艘,可以說二戰中的航母並不是什麼稀罕的武器。航母的研發技術日益成熟,但是如今的航母數量並沒有增多,反而當代能夠拿出航母的國家沒有幾個,即便強如美國也只有11艘航母。航母在當代軍事體系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世界各國都需要航母,但過去了那麼多年世界上還是只有那麼幾艘。
二戰時期美國造150艘航母只花了4年時間,其他國家的研發能力基本也沒有差多少,當時航母下水的速度堪稱是在下餃子,所以為什麼二戰時期建造航母那麼容易,而現在建造起來卻這麼難了?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的一點是,二戰的航母完全就稱不上真正的航母,它在當時主要作用除了負責艦載機升降外,就是需要運輸一下物資,所以把它稱為一艘「大船」倒更為合理,而現代航母可是一座移動的軍事基地,性質上就不一樣了。
二戰造航母那麼快,主要原因就是研製簡單,加上當時的戰爭需求,很多大船經過改造就可以直接下水,也是由於研製相對粗糙,在戰場上存活率極低,所以才會出現一種下餃子的錯覺,因為打壞了必須要填充新的。
二戰時期的航母就是粗製濫造的產品,而現代航母是精修版,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現在航母上採用的全是最新技術,這些技術一般的國家根本不具備,而且為了讓航母達到最高性能,研製工藝上要求也比較高。
二戰結束後世界就趨於和平,世界各國留著那麼多航母也無用武之地,慢慢也就淘汰到沒剩幾艘。養航母本來就很燒錢,在這樣的和平年代,對於很多小國而言,他們根本就沒能力養著這樣一艘無底洞。
現代航母從來都不是單兵作戰,一艘航母除了要配備艦載機外,還得搭建一個航母戰鬥群。在技術和資金的雙重壓力下,現代航母真不是一般國家有資格擁有的武器裝備,所以當然很難造出來了。
現代武器裝備都比較燒錢,所以想要強大自己的軍事實力,首先得努力搞錢。像咱們隔壁的印度,人民都窮得吃不上飯了,還在省吃儉滿世界借錢買軍備,完全就是不能理解。
中國今天之所以能夠提速發展,那是因為我們的腰包更鼓了,有這個挑戰新高度的資本,儘管目前的軍事實力還落後於美俄,但我們能夠發揮出來的戰力已經不輸美俄,而且這樣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