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兩江·見證變遷」——貴州新聞記者錘鍊「四力」主題採訪團...

2020-12-23 澎湃新聞

為慶祝第21個中國記者節,11月8日至11日,由貴州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主辦,省新聞工作者協會、黔東南州委宣傳部協辦的「決戰兩江·見證變遷」——貴州新聞記者錘鍊「四力」主題採訪團走進從江縣、榕江縣。來自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貴州廣播電視臺、多彩貴州網等8家媒體近30名記者,在為期4天的採訪裡,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報導方式,多角度多形式全方面呈現從江故事和榕江故事,展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時期的「兩江」之變。

教育在大歹紮根 東西協作結碩果

11月9日,採訪團一行從從江縣城出發,歷經二十多公裡的車程來到從江縣丙妹鎮大歹小學。「昨天剛好是我們來到大歹小學一周年」,副校長李豔見到從家鄉貴陽趕來的記者們,開心的介紹到:「我是南明小學過來支持從江教育扶貧工作的,目前我們有本地教師27名,南明小學幫扶教師5名,貴州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教師4名,是一支『有戰鬥力』的教育隊伍。」

記者們行走在校園裡,看著操場上孩子們歡快地跳躍奔跑,聽著教學樓裡傳來陣陣書聲,用鏡頭、用筆頭記錄著:從清新靚麗的牆面顏色到學生直飲飲水機、從教室課桌椅到steam科創教室、從課堂教學到開展多彩校園文化活動……幫扶無處不在。

站在教學樓上眺望,學校對面是大歹村的村落,古樸雅致的吊腳樓與嶄新明亮的教學樓相互輝映,也仿佛在靜靜述說著大歹村的過去與現在。

從江縣丙妹鎮黨委書記吳尚宏回憶起以前,語氣裡滿是感慨,他告訴記者,大歹村是一個純苗族原生態村落,2003年以前要進入大歹只能從榕江縣城順著都柳江坐船而來,這是唯一的出入通道。

因為交通閉塞,幾乎與世隔絕的大歹村人保守怕生,他還清晰記得第一次來到村裡的情形,有的孩子竟害怕地躲在大人身後,怯怯地探過頭來偷看他。「孩子們的眼裡是迷茫的,」吳尚宏說:「這裡的群眾缺乏教育意識,你們能想像嗎?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終於在2019年,大歹村才走出了兩個大學生。」

在未興建大歹小學之前,大歹村有一所教學點,只有一、二年級4個教學班,其他年級的孩子需要到20公裡外的從江縣城上學。路途遠,家庭負擔大,那個時候,動員孩子上學是當地教師和幹部每年最頭疼的工作之一。

當地的領導幹部深刻意識到,要根治大歹村的貧困,「教育扶貧」是重中之重,這是阻斷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2018年,澳門特區政府和澳門中聯辦攜手幫扶從江縣,澳門基金會投資3000萬元興建大歹小學。2019年8月26日,一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學校正式投入使用。並在貴州省教育廳、貴陽市教育局及南明小學支持下,開展組團式幫扶。

「在大歹村,澳門真金白銀投入是『強健教育筋骨』」,副校長李豔說,「我們也希望能通過努力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讓山裡的孩子們能共享教育資源。」

教師團隊既抓教育教學、學校管理,又注重學生習慣的養成和師資培訓。經過一年的關心陪伴,孩子們有了明顯的變化。不僅僅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學習主動性的增強,更讓老師們欣慰的,是孩子們的臉上有了生動的笑容,眼裡有了璀璨的光芒,「這個年紀的孩子就應該調皮呀,他們終於活潑起來了!」李豔笑著對記者們說到。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主動把孩子送到大歹小學就讀,輻射帶動大歹附近其它兩個村寨,大歹小學的學生由曾經的178人增至如今的496名。

從江縣委常委副縣長崔樂告訴記者團,大歹小學是澳門幫扶從江的縮影。自澳門幫扶從江以來,已與從江籤署27項幫扶協議,在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的投入達1.1億元以上,讓很多像大歹這樣的村寨「蝶變新生」。

「志智雙扶」激發動力 高武撕下貧困標籤

在距離大歹村60公裡外的地方,有一個名叫「高武」的村寨,就在上周,它入選了中央文明辦「第六屆文明村鎮」候選名單。

站在高武村村口寬闊的觀景臺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派到從江縣谷坪鄉高武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劉偉男向採訪團賣起了「關子」:「在我們村裡,很多人連『文明』兩個字都不會寫,你們知道高武村的『文明』都體現在哪些地方嗎?」

劉偉男一邊說一邊帶著記者向村子裡走去。「當初剛到高武村,我驚呆了。每一條溝裡都堆滿了垃圾,每一條路上都布滿了牛屎,下一場雨,路上的泥水帶著牛屎、垃圾肆意橫流,根本不知如何下腳。」在一個涼亭處停下,他指著不遠處的房屋說:「當時家家戶戶人畜混居,廁所就是屋子旁邊隨意搭建的小棚,用殘缺的木板或髒舊的塑膠袋遮擋。」那個時候起,劉偉男就下定決心,他的扶貧工作要從人居環境整治開始。

說幹就幹,劉偉男帶領村民齊心協力改造房屋,號召大家動手砌磚蓋瓦,共整治透風漏雨房屋105戶、落實危房改造6戶、建廁改廁110戶、改廚改灶116戶、整治人畜混居71戶。村容寨貌煥然一新,由此激發了高武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激發了我要脫貧、我要建設幸福家園、我要奔向全面小康的強大內生動力。

扶貧要扶在人的思想上,這是劉偉男在扶貧工作中一直秉承的理念。高武文化教育長期落後,他深知,無論是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致貧返貧,還是接續鄉村振興,培養本土人才,扶志扶智至關重要。

劉偉男在觀念提升上做文章,先後組織28名品學兼優師生赴北京開展見學活動,開拓見識格局,樹立遠大志向。連續三年舉辦村級脫貧攻堅夏令營、文藝匯演、暑期培訓班,由高武村大學生當「校長」,高中生當「老師」,累計初中以下220名學生入營受訓、參與匯演,通過活動一方面鞏固孩子的基礎成績,鍛鍊學生組織能力,增強下一代凝聚力、向心力和團結力,另一方面極大地提振「我能行」、「給我一個機會,我也十分精彩」的自信心,激發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強大內生動力。

如今的高武,文明新風撲面而來,今天的高武人,精神面貌蓬勃向上。走在村寨裡,迎面走來的村民看到劉偉男,親切地喊著「劉書記!」碰到採訪團一行,仿若許久未見的老友,熱情的招呼著「來啦?」,記者們被這質樸感染著,也不禁笑開了顏,紛紛回應到,「來了,來了!」

END

來源: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聶蕾 熊明慧 彭熠

總監製:吳會武 監 制:龍衛東

編 審:楊 勇 編 輯:張 傑

(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保留LOGO)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決戰兩江·見證變遷」——貴州新聞記者錘鍊「四力」主題採訪團走進從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貴州慶祝建黨100周年「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大型主題採訪活動...
    瞿宏倫 攝中新網貴州遵義1月18日電 (瞿宏倫)貴州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大型主題採訪活動18日在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遵義會議會址啟動。活動現場,貴州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盧雍政出席講話並為參加主題採訪活動的記者代表授旗。
  • 提升「四力」 增強本領——以重走長徵路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為例
    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四力」,對整個宣傳思想戰線提出了殷切希望,為提高本領能力指明了努力方向。大型主題採訪,由於主題重大、聚焦精準、採訪深入,成為錘鍊「四力」的極佳機會。2019年「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大型主題採訪活動雲南段採訪,是新聞媒體切實踐行「四力」要求、努力提升「四力」水平的生動實踐。
  • 《主持人大賽》錘鍊「四力」給出...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主持人大賽》打造成了深化「四力」教育實踐活動的課堂,為整個主持人行業的「四力」提升做了一次實戰演練,更對這個時代我們需要怎樣全新的主持人這一命題,做出了有力回應。
  • 書寫山鄉巨變 見證偉大奇蹟|《決戰武陵山:新華社記者貴州掛職扶貧...
    這是筆者在編輯完《決戰武陵山:新華社記者貴州掛職扶貧記》(以下簡稱《決戰武陵山》)後的感悟。新華社記者歐甸丘在書中記錄了其掛職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兩年多時間裡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對脫貧攻堅這個時代大主題,作者從新聞視角觀察,用文學手法呈現,從編輯角度看,應該說《決戰武陵山》稱得上是一部抵近脫貧攻堅最基層最一線的精品力作。
  •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王建亮: 貴州人人有情懷、處處是風景
    8月25日,「山海同行·決勝今朝」東西部扶貧協作「6+1」省級媒體主題採訪團走進安順。
  • 貴州新聞傳播與全媒體人才基地 天眼大學開講:從「四力」邏輯鏈...
    貴州省委宣傳部新聞閱評員、省新聞出版局專職審讀員黃嘉模以《從「四力」邏輯鏈認知到新聞「守正創新」修煉》為題,為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的記者編輯展開生動一課。天眼大學講座開講何為「四力」?  講座一開場,黃嘉模便指出,對於媒體人而言,「四力」為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而對於媒體而言,「四力」則為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 ...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攝影創作暨「我策我展」《鄉裡鄉親...
    本次展覽圍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主題,通過重點創作與全面徵集稿件相結合的方式,展出了陳炯吉、王萬志、王興文等21位攝影師的作品,內容包括「脫貧攻堅第一書記」「自強不息易搬人」等多個專題,展出了攝影工作者們用鏡頭聚焦我省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等方面,用光影講述全省脫貧攻堅的一幕幕感人故事。
  • ...來梅開展「走基層、強四力」主題採訪活動聚焦梅州蘇區感受生機…
    【關注】中央媒體、全國性專業報刊記者編輯來梅開展「走基層、強四力」主題採訪活動聚焦梅州蘇區感受生機… 2020-11-2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壯大主流聲音 提高記者「四力」
    11月15日,由省委宣傳部、省記協組織的貴州省新聞戰線「壯大主流聲音,提高記者四力」主題學習培訓班在畢節日報社舉行,來自全省新聞戰線的數十名骨幹編輯記者參加了培訓。    貴州省新聞戰線「壯大主流聲音,提高記者四力」主題學習培訓班在畢節日報社舉行    培訓班邀請了省記協副主席、原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巡視員楊慶武
  • 黔地多勝景 脫貧碩果豐丨訪廣東媒體採訪團記者陶奕然、耿超逸
    陶奕然說,這次參加「山海同行·決勝今朝」東西部扶貧協作「6+1」省級媒體主題採訪活動,是她第一次來到貴州。羊城晚報記者陶奕然(右四)隨廣東媒體採訪團在畢節採訪8月25日下午,廣東採訪團離開築城進入黔西北。一路上,青山綠水間錯落有致的黔西北民居讓陶奕然看得出神,她不時掏出手機隔著車窗拍照記錄行程。
  • 天水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團走進秦安
    新天水訊據秦安縣融媒體中心消息 5月13至14日, 由甘肅日報天水記者站、甘肅電視臺天水記者站、天水日報、天水廣播電視臺、天水在線等媒體組成的天水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媒體採訪團一行來秦安縣進行採訪。兩日來,採訪團一行先後來到西川鎮鶴山流域生態治理工程、大地家園果蔬專業合作社、王鋪鎮、郭嘉鎮、雪原果品有限公司扶貧車間等地,詳細了解了秦安縣脫貧攻堅、扶貧車間、生態農業等發展情況,通過集中採訪報導,全面展示秦安縣在脫貧攻堅奔小康路上的變化和成就。
  • 媒體記者走基層 踐行「四力」助脫貧
    5月15日,黔南日報社黨委與平塘縣委宣傳部黨支部、縣融媒體中心黨支部全體黨員共同開展「助力脫貧攻堅 踐行『四力』」聯合採訪暨主題黨日活動。記者幫助貧困群眾辣椒地澆水活動中,媒體記者走進通州鎮,詳細了解平塘西部飲水安全施工建設進展、貴州首個「橋旅融合」觀光服務區和內設橋梁博物館等施工進度情況。隨後,媒體記者走進車間、走進田間地頭、走進新興社區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詳細了解平塘縣產業脫貧和貧困群眾務工就業等情況。
  • 楊慶武:新聞媒體要提高「四力」必須錘鍊記者的「四力」
    在貴州省新聞戰線「壯大主流聲音,提高記者四力」主題學習培訓班上,楊慶武為與會編輯記者授課  「沒有腳力,不深入一線,記者寫出來的作品就沒有泥土的芬芳;沒有腦力,不善於思考,寫出來的作品就沒有思想的光芒;沒有1.5的眼力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主題採訪團來浦報導浦江青年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主題採訪團來浦報導浦江青年 2020-07-06 2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踐行『四力』、抗疫有我」一線新聞記者巡迴交流會引起熱烈反響
    「踐行『四力』、抗疫有我」一線新聞記者巡迴交流會引起熱烈反響礪初心擔使命 做「豐碑鐫刻者」中國江蘇網訊 8月12日,由省委宣傳部和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共同主辦的「踐行『四力』、抗疫有我」一線新聞記者巡迴交流會(鎮江站)成功舉行。
  • 澳門媒體「脫貧攻堅貴州行」採訪團赴從江採訪
    圖為澳門媒體「脫貧攻堅貴州行」採訪座談會。 韋陽慧 攝中新網貴州從江11月18日電 (韋陽慧 周燕玲)由澳門10餘家媒體組成的「脫貧攻堅貴州行」採訪團18日抵達貴州從江,將深入從江進行調研採訪。此次到訪從江的澳門媒體有《澳門日報》《濠江日報》《新華澳報》《澳門時報》以及澳門電臺等10餘家,媒體團將調研採訪從江縣岜沙苗寨旅遊扶貧和當地民俗文化情況,前往粵黔公司調研採訪澳門幫扶消費扶貧情況,前往澳門援建的大歹小學了解教育扶貧情況以及調研採訪從江縣百香果產業發展情況。
  • 全國新聞廣播增強「四力」江蘇行採訪團走進溧陽牛馬塘
    為推動全國各地更好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展現在高質量發展徵程中的江蘇作為和江蘇探索,日前,中廣聯合會組織全國新聞廣播負責人、記者、主播、編輯開展了「高質量發展看江蘇——全國新聞廣播增強『四力』江蘇行」融媒體新聞行動,並組成採訪團赴江蘇採訪報導。
  • 安徽合肥:自行車博物館內見證時代的發展變遷
    2020年9月22日,安徽合肥,合肥市蜀山南崗自行車博物館正式開放,這裡見證時代的發展變遷!自行車博物館位於合肥市蜀山區南崗鎮梁墩村,館內收藏自行車誕生以來各類自行車展品數百件,包括自行車主題的報紙、郵票、明信片、珍貴照片等,見證了時代的發展變遷。
  • 八月,共同見證金牌亞洲貴州三大盛事
    使得品牌力量迎來新的爆發彰顯金牌亞洲在貴州地區的品牌魅力貴州黔東南州金牌亞洲大巖板杯圍棋賽8月22日,凱裡市金牌亞洲磁磚聯合黔東南州圍棋協會及凱裡居然之家舉辦了貴州黔東南州金牌亞洲大巖板杯圍棋賽。圍棋是中國古人錘鍊智慧和磨礪心性的一種方式,被歸到琴棋書畫「四藝」之中,成為修身養性的道,隨著圍棋的日益推廣越來越受年輕一代的喜愛。
  • 濱江親水健身步道、珊瑚公園市民大草坪……兩江四岸渝中區將這樣...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文 渝中區供圖今(1)日,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渝中區獲悉,作為兩江四岸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渝中區在兩江四岸核心區建設中共承擔了111個項目、佔全市的59%,計劃總投資約16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