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的莘莘學子而言,高考可以說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場考試,歷經十二年的寒窗苦讀,只待今朝放手一搏,這不僅是人生最公平的一次競爭機會,也同樣是一次改變命運的重要契機。
自上世紀70年代高考恢復以來,高考就成為了國家重要的人才輸出口,為各行各業培養了無數精英人士,也給予了學生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雖然處於當下多元化發展的時代之下,高考已不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徑,但仍然是大部分人在面臨高中與大學間的分水嶺時所能做出的最佳選擇。
在激烈的競爭之中,能從千軍萬馬間脫穎而出的學生無疑掌握了主動權,在選擇學校與專業時都處於較為有優勢的地位,對於他們而言,這場戰役幾乎已經贏得了勝利。
然而世事無常,竟有一位考出了703分高分的高考狀元,最後卻被11所美國名校拒絕,陷入了無學可上的境地,他就是2010年的北京高考狀元李泰伯。
時隔十年,這位「落榜」狀元身在何處?
一、榮膺榜首,卻拒絕國內名校
這位大名鼎鼎的高考狀元李泰伯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北京人,自幼便品學兼優,一路向學而來,始終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自幼興趣廣泛的他絕非人們所想像的「書呆子」學霸,在音樂、繪畫、人際交往方面都有不遜色於術業的才華。在介紹自己的名字出自《論語》時,這位長於理科的男孩也會透露出滿滿的文氣,是一個難得的全面型人才。
而在進入北京最好的高中之一——中國人大附屬中學進行學習後,老師與同學對他也具有極高的評價,身為班長的他十分具有領袖魅力,同學提起時無不交口稱讚,老師也嘉許他為「德、才、貌兼具」的領袖型人才。
在學習上,他並不會採用題海戰術,而是用發散性思維對寫過的每一道題觸類旁通,節省下來的時間便積極參加各類課餘活動。
這位優秀的男孩在高考的考場上展現出了極佳的水平,不負眾望地斬獲了2010年的高考狀元,一時間成為了眾口交贊的焦點,媒體紛紛圍繞在他的身邊,希望能夠了解他的學習方法與未來規劃,眾多國內名校也紛紛向他拋出了橄欖枝。
令人意外的是,李泰伯在面對這條康莊大道時卻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他拒絕了國內名校的邀請,而在填報志願時向美國的十一所知名高校發出申請。
明明有更為穩妥的選擇,為何要另闢蹊徑?對此,李泰伯同樣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敢於挑戰是年輕人應當具備的美德,也對自己的實力有著相當的自信。懷著這樣的信心,李泰伯踏上了美國面試之旅。
二、連連遭拒成「落榜」狀元,奮起直追展少年本色
按照李泰伯的綜合素質與能力,考取11所美國名校的任意兩三所,本應是如探囊取物般輕而易舉的事,無論是他自己還是親友都對此信心十足。
豈料命運弄人,老天爺向這位順風順水的狀元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他申請的11所美國名校不約而同地拒絕了他的入學申請,一時之間,李泰伯由雲端跌入了塵埃,狀元竟面臨無書可讀的困境,不由令人唏噓不已。
這對於一向一騎絕塵的李泰伯而言實在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尚未等他調整好心態,質疑的聲音便甚囂塵上。曾經的讚美盡數化作冷嘲熱諷與刻薄的奚落。
有人認為他才不配位。獲得狀元只是一時僥倖,有人譏諷他崇洋媚外,反倒熱臉貼了冷屁股,更有人說他實則是個只會讀死書的書呆子,因為高分低能而被美國的高校拒絕……
對於心高氣傲的天才少年而言,這樣的輿論壓力極易摧毀心理防線,但是他仍然憑著一腔倔強與良好的心理素質自我消化完畢,選擇進入清華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過渡,經過一年的準備後,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香港大學,並獲取了64萬元的全額獎學金。
三、薪嘗膽終償夙願,雲淡風輕「感謝拒絕」
在香港大學的學習過程中,李泰伯仍然不敢懈怠分毫,或許是從那一次大起大落的連連拒絕中得到了成長,李泰伯不復從前懵懂輕鬆的少年心性,而更多了幾分刻苦向學的毅力,但少年的熱血精神卻深埋於血脈之中,從未改變。
本就十分優異的他在如此加持之下,越發煥發光彩,一年之後便被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看中,轉入麻省理工學院進行進一步深造。
巧的是,這所學院就是曾經他所收到的十一份拒絕之一,李泰伯終於得償夙願,令曾經嘲笑譏諷他的人啞口無言。
然而他並未再將心思放在這些無謂的計較之上,而是繼續探索學海的更深處,轉入霍普金斯大學攻讀更為艱深晦澀的醫學與哲學博士學位,未來的他必將大放異彩。
曾有好事的記者前往採訪李泰伯,面對麻省理工學院從前的冷漠拒絕與如今的主動邀約,有什麼情緒上的轉變,或許他想聽到一種大仇得報的快慰,但李泰伯只是以不卑不亢的四個字做出了最終回應:感謝拒絕。
寥寥數字卻隱含著少年多年來暗藏的鋒芒與廣闊的胸襟,這也註定了李泰伯將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向更為廣闊的高地。
曾經抓住機會痛打「落榜」狀元的人們或許仍然停留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抱怨不休,李泰伯卻在「感謝拒絕」中涅槃重生,煥發出更為耀眼的華光,用實際行動回擊了當年的輿論浪潮,相信他未來必定能在自己的領域有所建樹。
李泰伯面對人生低谷的雲淡風輕同樣也是對於我們的最好啟示,不可能有一帆風順的人生,而最要緊的是在遭逢低谷時仍然感恩磨練帶給你的成長,從中汲取養分,堅定信念,擺正自己的前進方向,終有一天能度過難關,迎來勝利的曙光。
文/史書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