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03日 03:06 稿源:中安在線-新安晚報
分享到:
宿州市埇橋區祁縣鎮第二小學在今秋開學後迎來了一位特殊的新生,她就是36歲的「媽媽級小學生」王雲志。不識字的她一直夢想著能到學校上學,如今終於得償所願。類似的「媽媽級小學生」在我省還有不少。昨天,記者對宿州、太湖和淮南的三位「媽媽級小學生」進行了採訪。
宿州:36歲女子成一年級新生
今年秋季新生入學,在宿州市埇橋區祁縣鎮第二小學的新生報名冊上,有這樣一位「特殊」的學生,她叫王雲志,今年36歲。開學後,王雲志將和孩子們一起參加學校的新生入學儀式,正式成為一名一年級學生。
王雲志在家排行老二,患有小兒麻痺症,行動非常不便。小時候家離小學較遠,她因行動不便無法正常入學,因此成了兄妹當中惟一的文盲。
1996年,王雲志嫁給了鎮上的一位小夥子,隨後有了孩子。隨著孩子的日漸長大,每天看著不遠處校園裡升起的五星紅旗,王雲志總是有一股衝動:「我要上學!」她在兒子上小學一年級時就想和孩子一起上課,但是怕影響孩子學習就放棄了這個念頭。現在孩子已經上小學四年級了,不僅丈夫支持她上學,孩子也很贊同她上學的想法。
但是,王雲志想上學的事卻把學校難倒了。按照《義務教育法》規定,王雲志已經不屬於學齡兒童,不屬於義務教育範疇,接受她入學就讀,學校存在諸多顧慮。無奈之下,王雲志又找到了埇橋區祁縣鎮中心學校,希望學校能幫忙解決她上學的問題。最終,該校決定特事特辦,免費接收王雲志入學。
說到未來6年的學習,王雲志信心滿懷。她告訴記者,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她都會堅持把小學讀完。(魏尚峰、張濤)
淮南:46歲小學生2年後輟學
2007年9月1日,46歲的劉德慧坐在了淮南市田家庵區第十小學一年級教室裡,成了一名「媽媽級小學生」,昨天,記者聯繫到劉德慧,得知她已輟學回家,但她已「學有所成」,能幫助愛人在工地上管理帳目了。
劉德慧老家在六安農村,小時候家裡很窮,沒有上過一天學,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上超市購物,因為不認識價格標籤上的字,向旁邊的人詢問時經常遭人笑話,這讓她感受到了沒有文化的尷尬。後來她找到田家庵區第十小學校長,學校破例收下了她這位「媽媽級學生」。上一年級時,每天清晨她都要早早地起床,做完家務後才去上學,放學後她還要忙著買菜做飯,雖然很忙,但幾乎沒有請過假。上課時聽得也很認真,特別是在回答問題時,她都與別的學生搶著回答,成績也都在80分左右。
「她只上了2年多就不上了。」昨天,淮南市田家庵區第十小學的段校長告訴記者,劉德慧上到小學二年級時,學習上與其他孩子們相比顯得很吃力,因為家務事缺了許多課,最後就不上學了。
「雖然只學了2年多,可還是對我幫助很大,我現在能自己記每月收取的房租、房客交的電費數目,還能幫丈夫管理簡單的帳目了。」昨天,劉德慧告訴記者,她丈夫在外承包建築,以往工地上給工人發工資、買東西等一些簡單的帳目都是委託別人去記,因為她丈夫也不識字。上了2年多學後,就可以幫丈夫記帳了,有了知識,她感覺生活上也方便了不少。(張安浩)
太湖:32歲媽媽與子同窗6年
太湖縣的朱金平因為不識字,毅然決定和兒子一起讀小學。新安晚報2011年5月24日對此事進行了報導。記者昨天回訪時得知,朱金平和兒子「同窗」6載後,已於今年小學畢業。
1979年11月,朱金平出生於太湖縣劉畈鄉,父母早逝,家庭條件不好,打小沒有讀過一天書。2000年,21歲的朱金平與胡冬生結婚,隨後兩人到上海打工,朱金平從來不敢一個人出門,「我不識字,怕一個人出去後找不到回家的路。」
2005年9月,為了兒子上學,朱金平回到老家太湖縣,在學校旁租了一間房,做起了陪讀媽媽。一次家長會上的籤名經歷,改變了她的生活。當時,朱金平不會寫字,恨不能找個地洞鑽進去。後來朱金平鼓足勇氣對老師說,她想跟兒子一起上學。就這樣,朱金平一堂課不落,跟兒子做了6年的同學,並順利從小學畢業。「兒子升入中學了,我脫盲後選擇了輟學。」朱金平說,通過6年的學習,她不僅能讀書看報了,而且還能上網學習了,這讓她切身體會到了知識的力量。
朱金平說,今後將拜兒子為師繼續學習知識。(蔣六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