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唯一破億票房國產動畫幕後,我們與導演聊了聊

2021-01-13 動畫學術趴



導語:今年暑期共有9部風格各異的國產動畫電影登陸院線。被光線寄予厚望的《大護法》並未像往年暑期的《大聖歸來》、《大魚海棠》一樣成為爆款,而追光的第二部作品《阿唐奇遇》也再度折戟沉沙。在這個略顯清冷的暑假裡,卻有一部作品市場表現優異,成為整個暑期唯一一部票房破億的國產動畫電影——《十萬個冷笑話2》。


關於這部電影,我們與盧恆宇、李姝潔兩位導演聊了聊他們的創作心路和《十冷》系列的創作幕後。他們對於劇本結構的把控,搞笑橋段的創作技巧,《十冷2》中「腦洞」和「創世神杖」的來歷,都將一一在此篇文章中揭曉。



聊起《十萬個冷笑話1》盧恆宇就有一肚子吐不完的槽。「雖然我們盡力想把大家往更好的臺階上帶,但受制於對外包團隊的把控障礙,沒能完全呈現出來。它在最終的表達上是不及格的,真的對不起觀眾。


而對於十萬個冷笑話2》,盧恆宇給自己打了 80 分。「電影就是遺憾的藝術,」李姝潔表示,「這次在取捨上做的不錯,最根本的東西表達清楚了,而且還算準確。」


《十冷1》與《十冷2》的豆瓣評分


從豆瓣上兩部作品的評分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十冷》系列大電影的進步。這背後,是導演盧恆宇、李姝潔對於項目流程和把控更加專業的結果。


導演盧恆宇、李姝潔



作為閃客時代進入動畫行業的代表人物之一,盧恆宇曾經做過《快樂驛站》的分集導演和《雲端的日子》總導演。但相比其他從閃客時代活躍至今的動畫人,老盧覺得自己有點兒不一樣。


「我發現從閃客時代下來的一群人有著共同的特點,他們大多是有著強烈表達欲望的導演。影視也好,動畫也好,其實他們是將其作為表達自己內心的工具。他們更像文學創作者,或者油畫畫家,詩人,類似這種感覺。」


同樣今年暑期上映的《大護法》,導演不思凡是表達型導演的典型


相比起要表達的思想,盧恆宇和李姝潔享受的是表達準確之後得到的回饋。他們認為自己的身份更接近影迷,喜歡和觀眾去做交流,通過作品與觀眾搭建起溝通的橋梁。老盧也因此熱衷於瘋狂刷屏看網上的評論,希望了解觀眾真實的反應。


「說實話,我們的生活沒有特別大的苦難,也沒有覺得這個世界多麼不好。我們的表達可能就好比,我有一個好玩的事兒,或者一個特別勾心的故事,講給你聽,如果能讓你笑了,或者日思夜想要聽後面的故事,我們就覺得特別滿足。」


《十萬個冷笑話》系列是盧恆宇李姝潔與觀眾溝通的橋梁


《十冷》系列最被人津津樂道的一點,來自於它的腦洞大開和對類型片的解構。盧恆宇自稱是一個非常熱衷於破壞規矩的人。在《十冷》第一部大電影時,他讓整部電影中都沒有出現過名字的主角,最後卻問觀眾「你們還記得我的名字嗎」。這種打破第四面牆、點醒觀眾的手法,讓很多影迷們津津樂道,也成為《十冷1》的亮點之一。


盧恆宇特別喜歡打破第四面牆


盧恆宇告訴我們,其實除了這個橋段之外,當時有一個「吐槽能量攻擊」的鏡頭。因為正是彈幕文化很火的時候,他希望把電影做成大家可以一起在彈幕上玩的東西,能夠讓那些平時逛B站的觀眾在電影院也會忍不住想刷「我也要加入攻擊」。遺憾的是,《十冷1》畫面效果沒達到期望,也並沒有在B站上線,所以希望觀眾刷彈幕應援吐槽能量攻擊的念頭落空了。


於是,在《十冷2》時,老盧開始思考要怎麼才能超越這兩個高概念的點子,於是,他想到利用「降維攻擊」,讓三維的反派去手撕二維化的主角們,把整個動畫製作流程在影片中進行解構「腦洞」就此誕生。




「腦洞」的小高潮成為了整部片子最大的亮點,不過,李姝潔仍然覺得有些地方留下了遺憾。例如,腦洞中反派的紅藍立體效果,是真的做成了3D眼鏡可見的方式,在那幾個鏡頭處如果暫時拿起3D眼鏡看效果會更好。然而,由於觀眾引導沒做好,也沒有人自帶3D眼鏡專門看那個鏡頭,李姝潔無奈的表示,「或許我們想的有些東西太過於超前吧」。


這裡如果拿起3D眼鏡看效果會更有趣


「很多人以為我能把《十冷》做的好,是因為我本身是逗比,其實這是個誤會。實際上,因為我看了很多各種類型的片子,對類型片的典型橋段非常熟悉,我可以很快把氛圍烘託起來。」盧恆宇說,「讓觀眾一分鐘時間就進入到那個環境,再然後以《十冷》的方式將它親手摔得粉碎,這就會產生戲劇對比。


李姝潔補充道,「有些導演覺得戲劇難做,會讓觀眾覺得尷尬,其實最大的瓶頸在於對不同類型影片的閱片量不夠,不能很快將範兒起足。很多人範兒還沒起足,然後就假裝摔碎了,假裝很好笑的樣子,這樣就會讓人覺得尷尬。」


一本正經的起範兒,然後親手摔得粉碎



盧恆宇說,《十冷》就好像天生為他準備的一樣。老盧這種對類型片典型橋段的熟稔,可以說與他成長曆程息息相關。


小時候,老盧的父親是電影放映員,盧恆宇借父親工作的關係看了很多各種類型的電影。後來,父親承包過一段時間的電影院,對門阿姨又是開租碟店的,打小到大老盧就從來不缺片看。李姝潔戲稱他為「精神上的富二代」


總覺得長大後要乾電影相關的盧恆宇,大學時卻接起了各種Flash橫幅廣告的活兒。畢業後,盧恆宇進入了北京一家頗有實力的動畫公司,並成為《快樂驛站》的分集導演。


盧恆宇進入業界的契機《快樂驛站》


但很快,老盧發現,這個世界和他想像的有點兒不太一樣。成天做一些貼畫面的東西讓他覺得自己就快變成一個純粹的商人,遠離了當初學動畫的初衷。他還是想做一些劇情片。


於是,借著回成都散心的機會,他去參觀了中華軒動畫。當時的中華軒正經歷主創人員變動,誤以為老盧是應聘者,結果誤打誤撞之中,老盧應聘上了中華軒,並且依靠動畫出身的專業素養很快成為中華軒下一部片子的導演,《雲端的日子》


盧恆宇首個導演作品《雲端的日子》


《雲端的日子》讓老盧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了一步,但他又陷入了擰巴的狀態。《雲端》的劇本讓盧恆宇覺得「一點生活都沒有,太高大上」,而他更想做點接地氣的故事。初來乍到的盧恆宇對創作把控也沒什麼經驗,在公司也沒有話語權,故事鋪開太多而沒有收回來,結果只能算是一個半成品


不過幸運的是,《雲端的日子》這段經歷讓老盧收穫到了愛情——他結識了生活中和工作中的搭檔,李姝潔。盧恆宇當時給最後兩集寫的劇本裡,把坑都填完並給了每個人一個交代,人物很快就立起來了。李姝潔回憶,「那兩集劇本寫得特別好,我剛工作,一下子就很崇拜他。」


當時李姝潔正讀大三,剛做完一部短片,抱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態投了當時著名的三家動畫公司,彼岸天、其卡通和中華軒,結果被中華軒看中。李姝潔後來才得知,原來是盧恆宇在審簡歷,覺得她的短片表達清晰完整,加上夢想和他一樣都是做電影,於是拍板決定要她了。


「其實後來有個朋友爆料,還有一個原因是老盧看了照片,覺得我長得還不錯。」李姝潔也趁機給我們抖老盧的糗事。


「是是是,P圖唄,P圖P的好嘛,對不對。」老盧嘲諷道。於是,兩個人又開始日常鬥嘴撒狗糧。


盧恆宇和李姝潔日常撒狗糧


中華軒倒閉後,盧恆宇和李姝潔去了北京。兩人先是進入了一家做佛經動畫的公司,跟隨老闆學到了不少關於鏡頭運動和剪輯的技巧,但由於創作理念上分歧而和平分手;隨後,兩人被朋友欺騙,誤以為是一同創業的他們只是給人打了三年工,因為不願意只是目光短淺的接些廣告片賺錢,最終也選擇了離開。


在業界飄零了幾年後,盧恆宇和李姝潔遇到有妖氣的創始人董志凌。董志凌邀請他們擔任網劇版《十萬個冷笑話》的導演,雙方興趣相投,於是一拍即合,就有了我們熟悉的《十冷》網劇以及之後的大電影。


上線後一夜爆紅的《十冷》網劇



從《十冷》網劇,到《十冷2》大電影,盧恆宇和李姝潔的創作初衷始終沒有改變,變化的只是更加規範的流程和項目把控。


在最初只有兩個人的時候,因為兩人特長、喜歡相近,盧恆宇和李姝潔並不會去做詳細分工。而且以外聘導演的形式參與到項目製作,對外部團隊也並沒有緊密的控制,作品很難準確呈現出他們想要的效果


到了《十冷2》時,團隊有了固定的辦公場所,人數也已經超過上百人。此時,盧恆宇和李姝潔才能夠將分工更加細化,不再凡是都要事必躬親,對中後期製作也能夠充分把控。盧恆宇更多只是提供一個方向,然後放心將作品交給團隊,而且往往會從給回來的結果中得到驚喜。


老盧開玩笑的說,現在他已經成了李姝潔的御用編劇和御用分鏡師了。



《十冷1》是非常典型的盧恆宇作品,而《十冷2》時,雖然仍然由盧恆宇主導,但是更多編劇小夥伴的加入讓給整個團隊思維年輕化了,盧恆宇更多是做創意的管理,而不是自己去想創意。盧恆宇和李姝潔希望學習好萊塢模式,通過更規範的流程讓團隊內部去中心化,這樣在他們退入幕後工作後,艾爾平方的作品能夠同樣保持水準。


老盧給我們舉了個例子,當河神說「我就跟著你走」的時候,雅典娜卻給出了臉紅心跳的反應。在他和李姝潔寫出那句臺詞的時候,他們原本只是想表達河神的沒主見,但當時團隊裡有一個25歲小姑娘卻捂心口表示,「唉呀,好暖呀」。這種年輕人的思維方式帶給了老盧一些新的啟發,也證明了團隊編劇模式的適用性。


原本沒主見的河神,卻偶爾會呈現出暖男的氣質


對於暑期國產動畫電影票房普遍不理想的狀況,盧恆宇認為並不存在「遇冷」,只是前兩年暑期由於報復性觀影造成的票房虛高回復正常而已,加上《戰狼2》的火爆普遍影響了其他影片的排片,動畫電影相對實拍而言算是被影響較小的。


盧恆宇還表示,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暑期觀眾去電影院的意願在降低。國產保護月攔著外國片不讓進,雖然有一定好處,但也導致了很大一部分觀眾在保護月選擇「保護自己的錢包」。


「保護月只能保護願意讓自己在溫室裡面成長的花朵,但只有你真的打開窗戶之後,才能明白你的抗風險能力到底有多強。如果我們不在泥濘和強敵中去撞擊去生長,那我們永遠都打不過他們。


國產動畫應該勇敢面臨強敵的挑戰



早在《十冷1》時,盧恆宇與李姝潔就早已想好了整個《十冷》的世界觀和《十冷3》的大結局。《十冷2》點映時,有一位小觀眾提出了「創世神杖是什麼」的問題,面對童真,老盧覺得不想再套路了,於是向小朋友透露了一些十冷的世界觀。



「創世神杖其實是寒舞的壓感筆,創世泰坦就是寒舞。這個世界就是寒舞用紙和筆創造出來的——

 

如果給你一支筆和你的一張紙的話,你也可以用你的腦洞創造屬於你的世界。


李姝潔說,她覺得對小朋友說這種話是很偉大的。那一刻她覺得老盧渾身在閃閃發光。


———————————————


【近期熱文】

三代動畫人的甜蜜戀愛史

網絡刷屏的紙動畫酷斃了

動畫小標尺深度解讀教程

紀念今敏重讀<千年女優>

1個故事講19遍腦洞動畫

AI要讓插畫師丟了飯碗?

做動畫需要什麼顯示器?

<海洋之歌>設計師繪本神作


———————————————


動畫學術趴

微信 | babblers

動畫領域深度媒體與愛好者社區

專業影評 · 行業觀察 · 理論知識 · 創意短片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漫域說丨暑期聊經典動畫之《丹佛 最有一隻恐龍》 酷愛美國嘻哈...
    作者 快樂雞暑期聊經典動畫聊著聊著已經快一個月了,有些觀眾可能發現快樂雞談的基本上都是日本動畫。其實,在我們的童年記憶裡,美式動畫也有很多經典一直流淌在我們的腦海裡,《變形金剛》,《忍者神龜》自不必說。在剩餘的暑期時間裡,快樂雞將結合一些曾經引進過中國內地的美國動畫來聊一聊,讓大家再展開美好的回憶同時去解讀那些經典之作背後隱藏的秘聞。
  • 2018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僅有四部上億,昨日青空不足九千萬票房
    2018票房最多的動畫電影就是《熊出沒之變形記》,6億的票房是遙遙領先,甚至比其他的2018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加起來還要多。熊出沒這部動畫是繼喜洋洋之後,霸佔了電視動畫的動畫作品。熊出沒在很多大朋友來說,或許是比較幼稚的,但是對於小朋友來說還是很不錯的動畫。《熊出沒之變形記》這部動畫,俊哥也看過了,的確是比較不錯的,在加上是年度賀歲片,小朋友們也都有時間去看,能夠6億票房不奇怪。
  • 「聊動漫」盯上國內頂尖動畫公司,《姜子牙》背後的光線傳媒
    我對姜子牙是有期望的,但是這是建立在哪吒的成功上的,可以說完全是哪吒的成功在推動,因此對於國慶上映的《姜子牙》票房要超過《哪吒》個人認為不太可能,但只要能超《大聖歸來》也可以說是成功。當然,本次聊的重點在於開創封神系列電影的光線傳媒。
  • 國產動畫《無敵桌球兔》片花震驚好萊塢
    國球桌球的高超炫技無與爭霸這次又震驚了世界,不過這次不是我們神一般的國球手,而是一隻兔子,有沒有搞錯??沒錯!網友們驚嘆:《大聖》之後,國產動畫真的了不得啊!!國產崛起!!!《無敵桌球兔》《精靈王座》兩部影片均將在2016年上映。    和小黃人豆瓣同分的國產動畫    今年第40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兩部國產動畫電影《無敵桌球兔》和《精靈王座》被多倫多電影節期間的重量級媒體《ScreenDaily》相繼報導,《無敵桌球兔》更是登上了《好萊塢報導者》的多倫多電影節場刊封面。
  • 20多部動畫電影大戰暑期檔 國產動畫能否突出重圍?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16日電(袁秀月 王新月)和去年暑期檔爆款多為現實題材不同,今年暑期檔最大贏家或將是動畫電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暑期檔雲集20多部海內外動畫電影,目前票房排名前十的電影中,有一半都是動畫電影。  那麼,在《千與千尋》《獅子王》《愛寵大機密2》《玩具總動員4》等海外動畫的包圍下,國產動畫能否突出重圍?
  • 哪吒成為國產動畫電影新票房冠軍,恭喜餃子
    哪吒成為國產動畫電影新票房冠軍,恭喜餃子。近日,有一部國產動漫電影十分火爆,那就是哪吒,一經上映就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國產動漫曾經票房最高的電影是中美合拍的《功夫熊貓3》,票房剛好過10億元,目前這個紀錄被《哪吒之魔童降世》趕超,上映五天票房達到10.84億元。
  • 大成本、大製作國產動畫《小門神》為何陷入票房尷尬?
    從那年暑期的《大聖歸來》來到賀歲檔的《小門神》,仿佛讓人看到了國產動畫的未來。《大聖歸來》的上映,讓人們感受到了「國漫崛起」的力量,之後上映的很多影片都會被拿來和這部電影比較,《小門神》上映於2016年1月1日,是追光動畫製作的賀歲動畫電影。
  • 《大黃蜂》超9億 《白蛇》躋身國產動畫票房前十
    《大黃蜂》超9億 《白蛇》躋身國產動畫票房前十 時間:2019.01.2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Bucky 分享到:
  • 2020年這11部國產動畫電影,除了《姜子牙》,你還想看哪部?
    誰都不曾想到,2019年國內電影票房冠軍竟然是一部國產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該片狂攬50.14億元,一躍成為國內影史票房榜第二,僅次於吳京的《戰狼2》。回顧這幾年的國產動畫電影,2015年的《大聖歸來》無疑是個裡程碑,它的高票房和高口碑,讓人們看到了國產動畫再度崛起的希望。
  • 中國動畫電影的2019:上映31部,總票房70.95億元
    2019年,國產動畫電影上映31部,總票房70.95億元;進口動畫電影上映42部,總票房44.09億元。 因為《哪吒》50.01億元的票房,這個成績被拉高到了一個近乎夢幻的水平。不過,去掉這50.01億之後,我們仍然收穫了20.94億元的票房,這個數字比去年國產動畫電影總票房16.57億元高了26%。
  • 動畫電影《新封神》發布概念海報 2020暑期上映
    動畫電影《新封神》發布概念海報 2020暑期上映 作為追光團隊的第五部作品,也是導演趙霽繼票房口碑佳片《白蛇:緣起》後精心打造的又一全新國漫,恰逢其上映一周年,儀式感max,備受矚目!該故事聚焦中國本土超級英雄哪吒,融合了近現代時尚元素,力求為觀眾呈現一場中國獨特美學與絕妙想像力完美結合的大銀幕饕餮盛宴。
  • 教周星馳做導演,自己卻被降為執行導演,李力持與星爺13年的恩怨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李力持與周星馳曾經的恩怨始末。上世紀80年代,周星馳從TVB的藝員訓練班畢業後,便開始了跑龍套和當主持人的生涯。而彼時的李力持,也剛剛進入娛樂圈,擔任助理編導從事幕後工作。由於工作上心,李力持很快就得到了前輩的賞識,頻頻升職。據他親口回憶,「當了副導演沒多久便升做統籌,做了一出《醉拳王無忌》即升導演,接著很快再升為資深導演,前後不過三年。」
  • 《哪吒》成為中國影史動畫票房第一,國產動漫崛起!
    就在剛剛《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17億,成為中國影史動畫票房的冠軍。根據官方的數據顯示,票房依然呈現增長趨勢,業內人士預測,在未來有望突破數40億關口。中國人的動漫,全網沸騰曾幾何時,中國動漫處於百花齊放的輝煌時代,宮崎駿曾說最好的動畫,在中國。
  • 國產電影海外票房成績單
    時光網特稿在2018年,內地電影票房首次邁過600億大關,這其中,國產電影貢獻379億,不但創歷史新高,也將對進口片的優勢大幅拉大(進口片年度票房約231億)。在2018年,國產電影中出現了3部票房30億級的作品,2部票房20億級的作品,歷史票房榜單亞軍、季軍、第五名全部更新。然而,國產電影的海外票房成績,似乎並沒有多少長進。
  • 國產動畫:政府補貼的阿鬥扶不起
    導語:7月,飽受爭議的《汽車人總動員》如期上院線,還獲得管理部門規定的國產動畫扶持補貼。播出獎勵政策成為許多動畫公司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的罪魁禍首,而政府補貼恰恰是養活劣質國產動畫的幕後推手。
  • 從2D動畫製作看中國動畫電影發展,安利《全職高手之巔峰榮耀》
    近幾年,國產商業電影開始像好的方向發展,包括國產動畫電影也開始湧現了像《大聖歸來》、《哪吒》這樣的優秀作品。但是國產動畫電影似乎太傾向於3D動畫了,以至於十萬個冷笑話大電影成為國產2D動畫裡唯一破億的排面。即便中途出現了《大護法》也無法打破3D動畫比2D動畫繁多的局面,因為大量3D動畫製作比大量傳統2D動畫製作成本上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 專訪《大理寺日誌》導演和出品人:做國產動畫,「但行好事,坐等前程...
    7月14日,鈦媒體電臺與《大理寺日誌》導演槐佳佳,好傳動畫創始人尚遊見面的前一晚,這部動畫片在B站的播放量破億了。今年4月10日,《大理寺日誌》第一季在B站上線,由好傳動畫出品,改編自同名漫畫。為了達到想要的效果,槐佳佳把自家音樂導演之前為某部電影做的試音小樣拿了過來,還請了《霧山五行》的導演林魂設計動作,新傳動畫《朔風—破陣子》的導演鄭午應下槐佳佳的邀請,帶著傷續完了原畫。槐佳佳之後發了一個長微博,感謝了以上幫助他的同事,他說是大理寺製作組成全了他重置的任性。
  • 《功夫熊貓》見證國產動畫成長 點映票房4千萬刷新紀錄
    2016年2月1日訊,動畫電影《功夫熊貓3》在開放三小時超前點映,票房收入超4000萬,觀影人次超過117萬,既拿下當日票房冠軍,又刷新了中國影史點映票房紀錄。大概從來沒有哪一部進口動畫片能像《功夫熊貓》一樣,在中國觀眾中受到如此發自內心的歡迎,甚至在業內引發一輪又一輪的思考和爭議。
  • 10部未上映國漫,彩條屋佔一半,國產動畫崛起之年?
    在感受過了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驚喜般的洗禮之後,今年將有哪些動畫電影再次驚豔我們呢?盤點10部還未上映動畫電影,每一部都值得期待,每一部都是國產動畫電影的希望。 01《姜子牙》
  • 《千與千尋》導演,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故事,作品創下日本票房紀錄
    宮崎駿賣座的作品擁有日幣308億的票房紀錄,為目前日本當地歷年來的票房紀錄冠軍,而他曾經表示退休的紀錄高達7次,也復出了7次,他是一名動畫師,動畫導演和漫畫家,於1941年11月5日出生於東京。宮崎駿於1979年執導了魯邦三世卡裡奧斯特羅之城,這是他的第一部動畫長片,之後宮崎駿在1984年推出下一部電影風之谷,這部電影獲得了熱烈的票房迴響,於是宮崎駿在電影上映隔年與高畑勲成立了吉卜力工作室,當時由鈴木敏夫籌資完成,並推出了《天空之城》,《龍貓》,《魔女宅急便》,《紅豬》這些著名動畫電影,而在1997年推出的《魔法公主》成為日本史上最賣座的電影,但之後這個紀錄被外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