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壓影響魚情,溶氧量很關鍵,水深、風力、水草的作用也不可小視

2020-12-11 野釣集結號

魚之所以難釣,源於魚情的複雜多變、難預測,經驗豐富的資深釣魚人也常有失手的時候。而影響魚情的因素眾多,包括水溫、水質、食物、氣壓,乃至魚生病與否,其中的每一項 均可對魚情產生重要作用。不過,實際自然條件下的河流、湖泊每個因素發生作用的頻率次數並不相同,常見的也就幾種。本文討論的便是最為常見的氣壓對魚情是如何影響的,及釣魚人如何應對。

氣壓是如何影響魚情的

氣壓對魚情的影響是間接的,主要是通過增加或減少水體的溶氧量影響魚的活性,乃至攝食慾望。那麼溶氧量在水體內是如何變化的呢?

水體溶氧量隨氣壓大小而增加,大氣壓力可大致看作水蒸氣與幹空氣兩部分組成,水蒸氣密度小、體積大;幹空氣密度大、體積小。夏季空氣溼潤,水蒸氣在整個大氣空間所佔比例大,所以夏季整體氣壓偏低,水體溶氧量少;冬季乾燥,水蒸氣少在整個大氣所佔比例也小,因此冬季整體氣壓偏高,水體溶氧量多。這也解釋了夏季魚浮頭的現象多,而冬季少有魚缺氧的情況。

水體溶氧量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少,水體中之所以有溶氧量的存在,是大氣壓力所致,大氣壓力越強,向水體壓空氣的力量越大;反之大氣壓越小,向水體壓空氣的力量越小。但水體所受到的壓力隨深度增加,阻力也越大,自然溶氧量也降低。

水溫對溶氧量的影響,水溫越高,水分子、空氣分子在水中越活潑,越容易在水錶溢出;水溫越低,水分子、空氣分子等不活躍,相對溢出水錶的動力越小,因此夏季會加劇溶氧量的減少。

氣壓(溶氧量)與垂釣技巧、方法之間的聯繫

任何的垂釣技巧、方法均要適應所在的水情、魚情,同樣溶氧量也會影響垂釣方法的選擇。

首先是夏季陰雨天氣的垂釣。前文提到夏季氣壓低、水體溶氧量低,遇到陰雨天氣,魚極容易上浮,嚴重時魚會有浮頭現象,在這樣的天氣條件下,魚活性低、攝食慾望也低。此時垂釣,多採用釣浮的方法,而不是釣底,即使是耐氧高的鯰魚、黑魚也多有離底、上浮的情況。那麼平常用的窩料多是比重大的顆粒,宜沉底,魚多向水底聚集,而魚上浮並不起作用,此時宜採用粉末狀、霧化快窩料或者麥麩,浮在中上層水體,誘集魚群在此聚集;餌料則儘量做到蓬鬆,鉤餌入水後, 外層粉末不斷散落、霧化也能刺激魚的視覺,激發它的攝食慾望,對魚情有好長。

其次釣點的選擇有講究。除去陰雨天氣外,水體腐殖質過多,也會造成水體溶氧量不足,因此溶氧量多的水域,魚群容易聚集。比如颳風的天氣下風口或上風口作為釣點,均是不錯的選擇,這是由於風吹動水面,形成風浪,風浪與空氣碰撞、接觸的過程中,會有部分空氣匯入水體,溶氧量提高,魚群變得興奮、攝食也積極。此外在入水口的地方,因為流水的流動,附近水域溶氧量也不低,所以在此設置釣點也會有不錯的魚情。

再者水草等也會影響水體溶氧量。水草豐富的水域,食物茂盛,又可遮風禦寒、擋風避暑,水溫穩定,因此常有魚群聚集。不過水草過於密集,通風效果極差,空氣不流通,即使是白天水草的光合作用會釋放一部分氧氣,多少情況下也是溶氧量不足,因此選擇水草處垂釣,水草不宜過於密集,但也不宜過於稀疏,講究「密中選疏,疏中選密」。

寫在後面

不難看出,氣壓對水體溶氧量的影響是顯著的,同時魚對水體的溶氧量極其敏感,溶氧量多,魚活性高,願意攝食;溶氧量低,則魚不活躍,也不積極攝食。釣魚人在實踐中,特別是選擇垂釣天氣、釣點時,更應注意水體的溶氧量。當然,釣魚是個系統工程,如果單純從溶氧量一個角度分析、判斷魚情,顯然是不準確的,應結合水溫、水質、溶氧量,乃至水深綜合全面分析,這樣更為準確。

原創:野釣集結號

相關焦點

  • 釣魚:影響魚情的重要因素,哪個排第一位,水溫、溶氧量誰更厲害
    影響魚情的因素眾多,有水溫、水質、溶氧量,也包括撒網捕魚、電魚等人為因素,每個因素、環節都可能導致魚攝食慾望大減,魚口零星而蹲守一整天,漁獲了了。釣友的問題關於哪個因素最重要?這需要從多個方面綜合分析,還需要結合具體環境考慮。
  • 辯證的看待風和水溫,食物,溶氧量之間的關係
    風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天氣現象,從根本上來說,是由於太陽直射點的不同而引起溫度的變化,溫度的改變就會使得氣壓改變,最終形成了風。既然是一種天氣現象,那麼對我們釣魚肯定是有一定影響的,但是一年分四季,所以每個季節的風對水情和魚情的影響就會有所不同。
  • 從安全,水溫,溶氧量,食物4方面來解析雨後作釣
    我們都知道魚生活在大自然中,肯定是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和制約的,其生存的四大影響因素:安全、水溫、水體溶氧量、食物,就是根本。所以不管是下雨還是颳風,都要依據這四個條件來的,下面就來分別說明。其中水溫是影響魚類生存的重要的,基礎性的因素之一。一般淡水魚所適應的溫度在20度左右,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那麼根據這個參考,下雨過後的水溫,就是直接影響能否釣魚的根本了。當然,降雨的類型以及不同時節的降雨,就會有不同的魚情。
  • 初夏一邊水淺、一邊水深,怎麼釣魚?
    1、初夏魚的分布特徵2、初夏釣魚,釣深、釣淺需要靈活調整初夏魚的分布特徵影響初夏魚棲息、分布位置的因素,主要是溶氧量、水溫兩項。同樣,溶氧量也會間接影響魚的分布,初夏整體氣壓低,溶氧量比春節減少,不過清晨、夜晚,淺水也比深水區的溶氧量豐富,這也對棲息、遊動的位置有較大影響。初夏釣魚,釣深、釣淺需要靈活調整上文對影響初夏魚群分布位置的水溫、溶氧量兩個因素做了介紹,那麼釣位兩邊一邊深、一邊淺,如果具體施釣呢?
  • 垂釣時先了解風力與風向!
    分析其原因,既不是水中缺氧,也不是水溫偏低,而且水色很好,水中還有水草,可是為什麼釣不到魚呢?風力對魚的活動和攝食,存在直接的影響。颳風天氣,風吹動水面,水體上下產生對流,水中溶氧量增加,魚兒感覺舒服, 顯得異常活躍,食慾好,吃餌勤。
  • 什麼樣的氣壓適合釣魚?
    在弄清氣壓對釣魚的影響之前先弄清什麼是大氣壓強,地球的周圍被厚厚的空氣包圍著,這些空氣被稱為大氣層。空氣可以像水那樣自由的流動,同時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氣的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這個壓強被稱為大氣壓。氣壓的大小與高度、溫度、空氣密度有關。離地面越高氣壓越低。溫度越高,空氣密度越小,氣壓越低。所以,炎熱夏季氣壓比較低而寒冷冬季氣壓比較高。一天之中,早晚氣壓比較高、下午氣壓比較低。
  • 這樣判斷魚情,下竿前能判斷八分,可以提供開餌以及選擇釣位思路
    下竿前判斷魚情這兩年也會多次在釣魚前判斷一下今天的魚情,最終的結果雖然沒有全對但是也能有十之七八。這主要可能是出釣前已經研究了天氣、氣壓等情況了,當然也和這二十多年釣魚經驗累積分不開。今天把這些經驗分享給各位釣友,如果遇到情況極端不下竿直接回家休息備戰的比較好,當然你要是只是出來散散心釣釣也沒有問題。
  • 釣魚:多少度溫差是大降溫,熟悉這些技巧,休想錯失好魚情!
    釣魚人清楚,一旦大幅度降溫,第二天難有好魚情。問題的關鍵是,到底降溫多少,會顯著影響魚情,相當部分釣友困惑這一問題。本文以此為起點,一窺究竟。降溫是如何影響魚情河流、湖泊水體溫度提升或降低,均會影響魚的活性,這點毋庸置疑。但兩者並不相同,正常水域下,相對魚更忍受水體溫度的提升,懼怕水溫的下降,這與魚的習性及水體環境密不可分。
  • 溶氧量低、水肥、魚滑不好釣?淺析應對死水塘魚口不佳的四種方法
    3、死水塘溶氧量較流水低。水產生對流時與大氣的氧氣交換最為頻繁,如果水不流動,只能通過水溫的冷熱變化帶動其與大氣中的氧氣進行交換,所以死水塘溶氧量明顯低於流動的水面。
  • 水草魚缸造景中水草的作用及養殖方法
    魚缸中水草的作用 1、水族箱內魚兒的代謝和飼料的分解容易產生大量的安和亞硝酸通過作用形成硝酸鹽,硝酸鹽不被分解並且囤積在水中而引起水質變壞
  • 你的魚缸養什麼水草合適?怎麼選水草?千萬不能喧賓奪主
    水草在魚缸裡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起到美化水族箱作用;另一方面是和魚一起營造一個水生生態系統,使水族箱不僅看起來美觀,還能起到淨化水質,促進魚的生長繁殖的作用。小水草都有哪些大作用?如果養殖不好的話,水草腐爛,也會對水質造成不利影響,影響魚的健康。如何選擇水草?對魚對觀賞性都顯得尤為重要。1、選擇水草時應先考慮自家水族箱的基本情況,然後選擇大小、長短、陰性還是陽性水草。若是水族箱比較小的話,配以過多的水草,則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因為水草過多造成魚兒缺氧的狀況。
  • 在1.5米和2米水深釣魚,如何選擇浮漂吃鉛大小?
    先做一個假設:在我們垂釣鯽魚的時候,所釣鯽魚大小差不多,外界的水溫、氣壓都是一樣的,所使用的線組、餌料也完全相同,只有所釣的水深不同,一個深1.5米,一個深2米。那麼在選擇浮漂時,在這兩種水深情況下,該如何選擇浮漂呢,哪一個水深要選擇吃鉛大一些的浮漂呢?
  • 蟹種塘選哪種水草栽種模式?數據對比告訴你真相
    簡單來說即是池塘中水草至少兩種,而且在栽種模式、時間和密度方面以適應蟹種生長為主,最大地發揮水草在蟹種生態養殖中的作用。但崇明地區蟹種養殖池塘中栽種的水草一直為傳統模式,即主要是空心蓮子草(俗稱水花生),且移栽時間、密度等隨意性很大,雖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河蟹隱藏躲避場所和水體降溫的作用。
  • 水深6米以上,浮漂的吃鉛不妨參照這兩個公式
    ,就尤為重要了;我們在釣深水,選擇浮漂吃鉛,有一個先決問題必須要明白,第一,目標魚是什麼,第二,目標魚的魚情如何;大多數地區,深水肯定是有魚的,但是,密度不會太大,原因很簡單,深水溶氧比較差,不太適合群棲魚;深水的水溫也普遍不高,這更不適合體型小的魚群棲息;所以在水較深的水域,魚的密度不大,但是魚的個頭普遍不小,因為只有個頭較大的魚,才有足夠的脂肪儲備,既能應對低溶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