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起解碼耳放,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想起厚厚的「磚頭機」,比如下圖就是由iPod Classic組合起來的便攜HiFi組合,其中中間的FOSTEX HPP1就是我們俗稱的解碼器,而最下面的TRIAD AUDIO L3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耳放,這樣就組合成一個最基本的分體捆綁HIFI系統,聽感體驗自然強過直接用iPod Classic不少。
(▲IPC+HPP1+L3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後來,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及手機3.5mm接口的消失,基於Type-C的解碼耳放成為許多音樂愛好者的新寵。之前,魅族手機就帶來了解碼耳放線,就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喜愛。那麼這一類的產品究竟如何?筆者也搞了一條BGVP HiFi解碼耳放線來體驗一下,看看一根線究竟能不能帶來Hifi體驗?
開箱:
BGVP HiFi解碼耳放線的包裝走的簡約的風格,體積也非常小。封面印有品牌logo和產品圖樣,當然最吸睛是還是High Resolution Audio的「小黃標」,相信很多音樂愛好者看到這個標誌都會不由自主的放心,音質表現肯定不會讓人失望。
打開包裝,BGVP HiFi解碼耳放線就呈現在眼球。用一句話來形容:低調奢華。無論是Type-C接口外殼還是耳機接口外殼都是採用了高品質的鋁合金材質,同時還有磨砂工藝處理,手感不錯,耐用性也進一步提升。
此外Type-C接口位置還印有BGVP的品牌Logo以及HiFi Audio的標識,並且在耳放的Type-C接口和3.5mm接口的線材連接處,廠家還很貼心的做了保護設計,用一個塑料包線來減少線材的過分摺疊,同樣也是提升耳放線材的使用壽命。不過就視覺觀感而言,個人覺得還是可以做得更美一些。
要說BGVP HiFi解碼耳放線最精華的地方應該就是這個Type-C接口位置,裡面搭載了來自高通HiFi數字音頻解碼晶片,採用PCM模式的DSD64/128硬解碼方式,通過手機的Type-C口供電,工作電流動態範圍僅有18-29mA,但卻可以實現128db的信噪比,-105dBFS是總諧波失真。總體表現已經超越了很多千元級別的Hifi播放器。
並且值得一提的是,BGVP HiFi解碼耳放線還具有3.5mm和2.5mm兩種不同輸出接口的版本,對於音質需求更高的小夥伴可以使用2.5mm接口然後配搭平衡線使用,帶來更發燒聆聽體驗。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4.4mm和3.5mmPro接口版本。
開箱全家福:除了BGVP HiFi解碼耳放線主體,還有一個標準USB-A轉Type-C以及一個Micro USB轉Type-C轉接頭,方便用戶接電腦以及Micro USB等設備。所以別看BGVP HiFi解碼耳放線的包裝很小,但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聽感體驗:
筆者使用的設備是華為Mate20,雖然這款手機配有3.5mm的耳機孔,可由於華為手機的音質表現不是很好,簡單來說就是中頻單薄扁平乏力、高頻有點糊,聲音增大後毛刺感很強,不耐聽。下面看看加入BGVP HiFi解碼耳放線聽感表現如何?
耳機方面選用的是威索尼克代工的先鋒SEC-CL100入耳式耳機(懂的小夥伴應該知道,這款耳機聽感很不錯,是初燒性價比超高的入耳式耳機)。至於APP用的是海貝音樂,音樂都為APE格式的無損。
首先筆者的習慣是聽聽蔡琴的《渡口》,因為這首曲子測試人聲方面特別毒,用BGVP HiFi解碼耳放線之前,聽感表現有點幹;而用上BGVP HiFi解碼耳放線後,不僅音量方面增大,人聲解析力進一步提高,更為細膩,也更為平穩。而在《加州旅館》中,用BGVP HiFi解碼耳放線之前,各種樂器的聽感其實比較散,只有鼓點得益於入耳式耳機,聽感還算馬馬虎虎;而用上BGVP HiFi解碼耳放線後,感覺聲場似乎大了不少,尤其是口哨聲的表現,很有親臨其境的感覺,再加上各種樂器的配搭,聽感自然更上一層樓。
此外,筆者還在華為Matebook上體驗了一番BGVP HiFi解碼耳放線(Windows 10自帶驅動),聽感當然也是全面提升,甚至感覺比手機的提升還要大。
總結:
經過體驗,筆者覺得,BGVP HiFi解碼耳放線這一類的產品,不僅解決了傳統手機沒有3.5mm接口的困擾,更是實實在在的提升了手機的音質表現,讓手機也可以媲美千元HiFi播放器,帶來更動聽的聽感體驗。至於這款線的價格,個人覺得也不算貴,只要150出頭的價格,就可換來全方面的音質提升,反正筆者覺得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