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的「戶籍卡」公開 講述南京紅色記憶

2020-12-26 金臺資訊

交匯點訊 南京是一座紅色之城,擁有大量珍貴的紅色檔案。12月22日,南京市檔案館的南京紅色檔案展示教育室建成並開放,一批講述南京黨史的紅色檔案首次公開與觀眾見面。

長期以來,南京市檔案館致力於發揮資源優勢,講好「四史」故事,在宣傳傳承紅色基因中發揮重要作用。6月20日,南京首家紅色檔案展示教育室在浦口區檔案館建成並對外開放;11月,江北新區南京紅色檔案展示教育室完成建設。

此次開放的南京市第三個紅色檔案展示教育室,位於南京市檔案館,展覽分為「初心如磐」「中流砥柱」「黎明破曉」「激情歲月」「圓夢小康」5個部分,從檔案的角度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在南京的探索足跡,部分珍貴檔案首次展出。

展覽以紅色檔案為載體,真實再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先烈、英模群體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無限忠誠、頑強戰鬥作風、崇高精神風範,帶領南京人民不斷開拓前行的光輝歷程,充分發揮了紅色檔案資源的教育、感召和激勵作用,對於激勵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覺當好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實踐者,對於廣大人民群眾接受革命傳統洗禮、激發新時代使命擔當,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石臼漁歌》

「我們生活在湖上,我們戰鬥在湖上,石臼湖上是家鄉……」一份《石臼漁歌》的歌紙再現了新四軍在江南地區堅持戰鬥的豪情和樂觀主義精神。南京市檔案館的工作人員朱麗娜介紹,1943年3月,新四軍1師巡視團員孫海雲隨部隊來到南京高淳,在石臼湖邊看到了美麗的景色,他用貝殼在沙地上寫下歌詞,後由作曲家塗克譜成曲。這首歌在新四軍部隊和蘇南人民群眾中廣為傳唱,大大鼓舞了戰士們的士氣。

尹德倫的入黨志願書

收藏於南京市溧水區檔案館的「溧高縣新橋區、韓古區等地1945年黨組織情況登記表」,生動顯示了抗戰勝利前後,黨組織在南京周邊地區得到蓬勃發展的情況。18歲女戰士尹德倫的入黨志願書也非常珍貴,「這上面列出了尹德倫為什麼要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將怎麼做,對時局該怎麼認識等信息,讓人感受到一個戰士在各方面的成長。」朱麗娜說。

周恩來同志的個人戶籍卡

從1946年5月到1947年3月,以周恩來同志為首的中共代表團戰鬥在南京梅園新村,與國民黨當局展開和平談判,出色完成了所肩負的重要使命。此次展出的一張周恩來同志的個人戶籍卡是那段歷史的見證。

南京解放前夕金陵支隊幹部統計表

「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編印的城市接管工作學習提綱」「南京調查資料」「南京解放前夕金陵支隊幹部統計表」「南京解放前夕中共南京地下黨學生工作委員會組織系統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布告」……這些珍貴的檔案,還原了南京解放的全過程。

長江大橋建設檔案和小紅花藝術團檔案

長江大橋建設檔案和小紅花藝術團檔案,凝聚的是南京「一大一小」的歷史。提供這些檔案的南京收藏家王世清說,這些檔案中的一件南京長江大橋橋墩保護計劃的草稿非常重要,揭示了南京長江大橋建設過程中的艱辛。

南京市檔案館負責人介紹,作為紅色檔案展示教育室建設的配套工程,三個紅色檔案素材庫也如期完成建設。三家「紅色檔案展示教育室」基本都採用「三庫 」的模式,即每個室內容的80%—90%利用了「三庫」資源,10%—20%選取各地特色資源,既一脈相承又各具特色,成為一道道亮麗的紅色風景線。其中,「紅色圖片庫」含2000多幅圖片,「紅色圖書庫」列出圖書200種,「紅色視頻庫」有視頻資料32個共179集。紅色檔案素材庫的建設,對深入挖掘紅色檔案資源價值,繼續建設南京紅色檔案展示教育室,打造南京紅色檔案品牌提供了有力保證。

據了解,南京市檔案館還將進一步完善展覽內容,運用更多現代化、信息化元素,加強與觀眾的互動,不斷拓展傳播途徑,推動紅色檔案展覽成為檔案文化精品、優秀黨建陣地,更好地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傳承紅色血脈、奮力建功新時代。

相關焦點

  • 回首南京紅色記憶,這場展覽匯聚珍貴歷史照片
    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靜妍 文/攝)近日,「南京紅色檔案展」正在南京市檔案館展出,展覽分為「初心如磐」「中流砥柱」「黎明破曉」「激情歲月」「圓夢小康」5個部分,從檔案的角度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在南京的探索足跡。
  • 「紅色記憶」直播周六啟動,講述老照片老物件老建築背後的故事
    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17日訊(記者萬建輝)「紅色記憶——老照片老物件老建築背後的故事」首場直播將於本周六(19日)上午10時舉行,從抗美援朝老戰士李汝楠的軍功章講起,追憶激戰上甘嶺的故事。明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傳承革命精神、繼承光榮傳統,進一步激發全市黨員隊伍砥礪奮進、幹事創業熱情,市委組織部聯合鬥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紅色基因代代傳」紀念建黨100周年系列直播活動。
  • 《閃光的記憶》:講述紅色文物背後的故事
    朱淑華講述「半條被子」背後的故事革命歷史文物主題節目《閃光的記憶》近日在湖南第一師範(舊址)大禮堂舉行啟動儀式。《閃光的記憶》將以紅色文物及其承載的故事為切口,邀請各地紅色紀念館的年輕講解員和各行各業青年代表作為「志願講解員」,與來自全國各個革命歷史紀念館的文物一起組成「紅色巡展團」,前往在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紅色紀念館和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知名院校,以貼近年輕人的表達方式講述一件件紅色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
  • 7旬美國爺爺講述漢字啟蒙,故事漢字書局字源卡南京首發
    識字卡片掃一掃,就會在手機裡「活」起來,不但告訴你漢字怎麼寫,還能通過聲音和動畫給你講述漢字背後的來源和故事,而70歲的美國「漢字爺爺」,說起漢字的前世今生來滔滔不絕。8月28日上午,漢字書局第一款產品《漢字書局 字源卡》在南京開始正式發售,來自棲霞區委宣傳部、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市公安局棲霞分局、中國研學旅行發展論壇、漢字書局等單位的領導和各界專家與會,見證這套用科技詮釋古老漢字的創新性黑科技識字卡的首發和捐贈儀式。
  • 《閃光的記憶》在長啟動,講述一件件紅色文物背後的故事
    《閃光的記憶》節目由國家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組織創作,由湖南省委宣傳部參與指導,湖南省廣播電視局、湖南廣播電視臺主辦,湖南衛視承擔創作。節目將以紅色文物及其承載的故事為切口,邀請各地紅色紀念館的年輕講解員和各行各業青年代表作為「志願講解員」,與來自全國各個革命歷史紀念館的文物一起組成「紅色巡展團」,前往在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紅色紀念館和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知名院校,走到年輕人身邊,登上標誌性的演講臺,以貼近年輕人的表達方式講述一件件紅色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詮釋初心使命,傳承革命精神,為建黨百年獻禮。
  • 姐夫贈筆竟是周總理用過的紅色文物?丨筆從溪碧來①
    從見到這支筆起,一段註定不平凡的追尋開始了……《南方》雜誌今起推出「尋找紅色記憶」系列報導《筆從溪碧來》,撥開歷史的迷霧,見證如金初心。敬請關注。老記者告訴單位同事:55年前姐夫送給他的金筆,原是周總理南昌起義之後所贈。《南方》雜誌年輕記者踏上求證之路:這是真的嗎?
  • 蘭卡記憶|周總理誕辰120周年:憶總理的斯裡蘭卡情緣
    周總理曾經兩次來到過斯裡蘭卡,為中斯友誼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今天,讓我們通過一組珍貴的歷史圖片,一起來緬懷我們敬愛的周總理。 在此次到訪錫蘭期間,周總理親手在康提皇家植物園中種下了棵紫薇樹。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去世;1977年,其夫人鄧穎超訪問斯裡蘭卡,並在周總理1957年種下的紫薇樹旁邊親手栽下了另一棵樹。
  • 讓「南京記憶」成「世界記憶」_南報網
    紀錄片、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圖書……近年,一批聚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文藝作品,以光影、音符、筆墨凝固「12·13」,用藝術這門人類共通的「語言」走向國際,用大眾聽得懂、看得懂的方式向世界發聲,讓人們銘記這段慘絕人寰的歷史,讓「南京記憶」成為「世界記憶」。
  • 懷念我們敬愛的周總理
    我第一次真正的認識周總理是從小學的語文課本上認識的,那就是《十裡長街送總理》一課,當時真的被裡面的情節所感動!我記得當時讀著哭著,哭著讀著,感覺周總理很偉大!45年前的今天,在北京解放軍305醫院,有一位飽受癌症折磨,只有61斤的老人,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 周總理的酒量有多大,曾喝倒許世友,卻喝不過美女翻譯
    據周總理後來自己講,那一回,一兩多的酒杯,他就喝了二十五杯。 1945年國共兩黨的重慶談判時期,自然少不了觥籌交錯。周總理曾代替不勝酒量的毛主席喝酒,是來者不拒,而且多是雙份,即代毛主席喝一份,他自己再喝一份。
  • 他是周總理插入國民黨的一把利劍,特務頭子明知他身份卻不敢告訴...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紅色傳奇特工,他是特工之王李克農的恩師。因為他是第一個成功潛入國軍高層的傳奇特工,後來因為顧順章的叛變,他逃離了中統。中統抓到了他們的女兒和女婿,但是中統局局長看到他的一封信後立馬放人,而且一直向蔣介石隱瞞著這件事情。
  • 天地英雄氣 千秋尚凜然——百館千場萬人「紅色記憶:抗戰中的中國...
    150餘名正在科技館參觀的中小學生和社會公眾一起聆聽兩位報告人分別講述的《憶姑爹鄧稼先》和《我的父親朱光亞》,正式拉開了中國科協調宣部主辦的「紅色記憶:抗戰中的中國科學家」宣講活動的序幕,同時也是中國科技館「百館千場萬人中國科學家精神宣講」活動之一。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講述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圖)
    在平津戰役紀念館裡,「90後」姑娘葉浩林是一名「紅色革命歷史」講解員,從事講解工作近3載,她用精彩的解說打開了一扇扇穿越歷史的天窗,用聲音講述紅色文化,用行動傳承紅色基因。她也用自己的努力、行動淬鍊蛻變成為紅色的「移動名片」 。
  • 永不消逝的南京記憶:走過至暗時刻,他們仍在守護和平
    圖為倖存者夏淑琴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縱然從浩劫中逃生,痛楚的記憶也跟隨一生。當記憶回歸歷史,誰還在述說?圖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倖存者照片牆。日前,日本民間團體公開致信大阪市及各市村町教育委員會,要求取締採用了9年的育鵬社教科書,停止對孩子們的思想毒害。
  • 重溫紅色記憶 感受信仰力量
    昨日,由平城區檔案局主辦,平城區檔案館承辦,大同市雕塑博物館、市美術家協會、西街街道黨工委等單位協辦的「重溫紅色記憶 感受信仰力量」主題教育系列展覽在市雕塑博物館開展。從即日起至12月9日,全市各單位幹部職工和市民可前往觀展。
  • 向世界講述南京1937 他們是國際和平使者!
    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夕,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馬庭寶來到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名單牆(又稱「哭牆」)前,祭奠親人,和他一起的有來自韓國的姜哈娜、美國的喬納森,還有南京95後大學生範梓幸。他們拿起毛筆、蘸好墨汁,一筆一畫,仔細描摹鐫刻在「哭牆」上的名字。
  • 《永遠的7日之都》記憶間隙抽卡哪個好 抽卡概率一覽
    導 讀 永遠的7日之都記憶間隙抽卡技巧 抽什麼顏色的好由九遊小編為大家帶來,遊戲中很多玩家都想去抽記憶間隙那個卡,永遠的7日之都記憶間隙抽什麼顏色的好?
  • 來周總理故居,感受江南水鄉的柔情與浪漫
    方便之處在於淮安,作為蘇北重要的中心城市,淮安的知名度遠不及蘇州和南京,但它坐落在南京都市圈2200多年的歷史與文化中,這裡的磚瓦凝結著濃濃的江南風情。淮安市原名淮陰,現在指淮陰區,到2001年改稱淮陰,現在又稱淮安,。
  • 【話語中國行】歷史記憶與話語主權:構建南京大屠殺史實對外傳播...
    2015年10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Memory of the World Register),標誌著這段民族記憶成為世界記憶。但需要指出的是,南京大屠殺史實在西方的知曉度仍然非常低,與二戰時期納粹屠殺猶太人(Holocaust)的慘案相比,國際社會對南京大屠殺的史實認知仍然存在明顯差距。
  • 我國戶籍制度的歷史沿革
    戶籍制度最早起源於商朝,商代時已經出現專門登記人口的官職,稱之為"登人"。主要用於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