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是日本的一種戴紅頭巾的圓鼓隆冬的偶人兒,它絕多情況下寫成日文平假名だるま(漢語拼音DALUMA),因是漢語寫作,以下用成漢字達摩:
來日初見那圓鼓隆咚的達摩,就想起了不倒翁或扳不倒,因為它們太相像。想起在中國的童年時,在廟會上買來的做成大肚子彌勒佛、壽星老兒、娃娃等形狀的不倒翁,還想起那時自製的不倒翁。自製的不倒翁有多種,可用泥捏紙糊,還有簡單速成的,比如剪一小塊香菸盒中的錫紙卷鉛筆頭上做一小筒兒,取下小筒兒往裡裝個鋼珠兒,封上小筒兒的兩端放進空火柴盒裡搖晃,讓鋼珠將小筒兒兩端撞圓撞嚴實就成了個不倒翁。這樣的不倒翁不但可放桌上玩,更可令它在手心、胳膊上表演翻跟鬥。比較高級的是往蠶繭裡封進一顆大鋼珠兒,還在蠶繭一頭畫副小怪臉兒,耍起來可有意思啦。
後來了解到達摩自華來日經緯:酒鬍子—不倒翁—站起來的小法師—達摩。
酒鬍子乃唐代人飲酒時作為勸酒用的小木偶,扳動旋轉它,待它靜止站立時面向誰誰喝酒。它的名字和形象多見於唐詩中,可惜至今為止的出土文物中沒有它。鬍子乃胡人也,從唐三彩中的胡人形象中可看出它們是蓄著大把鬍子的,也許是因那大把鬍子讓後人給那不倒的小玩藝兒名字後面加了個翁字吧。
不倒翁很早就傳到了日本,但它最初形象不是圓鼓隆冬,而是像根尖尖的胡羅卜或無常鬼的尖帽子,它的名字叫「起き上がり小法師」即「站起來的小法師」。我覺得它到接近我們今人沒看到過的酒鬍子,因為它的尖尖的頭像胡人的帽子、尖尖頭更適合人捻轉它,一邊旋轉還搖搖晃晃,直到站穩面向人。
那麼,尖腦袋的小法師又怎麼變成圓鼓隆冬的達摩大師的哪?
兩百年前,日本氣候不順,鬧災荒,火山大噴火,世間大飢餓,民不聊生。群馬縣高崎市少林達摩寺第九代主持東嶽和尚,以開山心越禪師畫的達摩像為原本,以小法師製作的原理,刻了木像「坐禪達摩」,他將技術教給了老百姓,讓他們做了在祭日裡出售,增加了一項副業收入。那個「坐禪達摩」將禪師的手腳收進紅頭巾紅袍中,臉和身子各佔一半,突出了濃濃的眉圓圓的眼,就變得圓鼓隆冬變得像不倒翁了。也從此,單純玩偶的「小法師」發展成的「達摩」變成了除皰瘡、消厄運、求五穀豐登、願買賣興隆的「緣起物」——吉祥物。
今天在日本隨處可見的達摩,許多底座是平的,站得牢牢,許多是獨眼龍或者說有一隻是有眼無珠。站得牢好懂,它不是總要擺弄的玩偶而是需供奉的吉祥物了嘛。獨眼龍可是有說頭的:還是說兩百年前,日本皰瘡流行,為防病菌轉入眼睛,人們去求達摩,有賣達摩的人便將其一只眼只留白色輪廓,有人買時當場蘸墨畫上黑眼珠,滿足了人們求醫生心理,自己的貨也暢銷;眼不好的剩下。有說是養蠶人在做成繭形達摩臉上先畫一隻眼,待他家養的蠶全吐絲結成良繭時,再給達摩畫上另一眼,以謝蠶之辛苦以表自己喜悅。等等。
這種獨眼龍達摩被當代政治家們所鍾愛,你或能親眼所見或在報導選舉的電視中可見,中央或地方的議員選舉事務所中必有它在,置於胸有成竹或焦慮不安的競選者身旁。它以達摩大師面壁十年不屈不撓的精神鼓勵著競選者,它空著一隻眼框,等選舉開票確認當選為議員時,這位政治家便舉起墨筆在那空眼珠中點上一個黑點,謂之「點睛開眼」, 頗有畫龍點睛之意;謂之「お目出たい」——可喜可賀。
我在經營飯店時代,遇到選舉,就提上綁成捆的大棒子清酒送到政治家選舉事務所去,交給事務所的幹事,請他供在獨眼龍的達摩面前,表示支持「聲援」。然後我就注視電視,等那政治家給達摩「點睛開眼」。它一「開眼」,選舉事務所的幹事首先要考慮祝賀會要在哪裡開,就想到了我。有一年同一天我接到兩個選舉事務所幹事的預約電話,同時間接辦了太田誠一和神崎法武兩位對立的議員的當選祝賀會,合計千人的宴會啊,感謝達摩。
關於作者:
龍昇,河北昌黎人,現居日本福岡,出版過長篇小說《血色煉獄》、《日籍華人》,傳記《我在東瀛六十年》等。
版權說明:
本微信號每日推薦文章,均為作者授權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長按下圖,掃描二維碼關注「僑日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