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沒注意到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中巧妙絕美的藝術魅力

2020-12-14 睿創光影

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是程耳個人的第四部作品,從《邊境風雲》開始,他的個人風格愈加明顯,獨特的敘事結構和剪輯風格使得這部反商業類型的作者電影成為華語電影的一股清流。

故事從1937年的上海講起,當時上海黑幫的風雲人物之一的陸先生一家慘遭滅門,兇手就是潛伏在自己家中偽裝20多年的日本妹夫,一系列的陰謀和慘劇都是從他開始。

《羅曼蒂克消亡史》的視覺藝術魅力

影視藝術與其他藝術形式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獨有的視聽語言。

電影鏡頭中顯現出來的進入觀眾視線的每一部分,都可以歸為視覺的藝術魅力。

電影的視覺元素能夠真實的記錄和還原世界,甚至結合高科技創造超越現實的幻想世界,最大程度的顯示出電影的美學特性。

(一)精心設計的道具和細節之美

《羅曼蒂克消亡史》很容易使觀眾想到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和侯孝賢的《海上花》,這主要是因為舊上海的街道、建築、汽車、家具等無一不為劇情服務,讓觀眾快速入戲。

演員精緻的妝容和精心設計的服飾,從視覺上就給觀眾一種美的享受。

從服飾變化來看,最有特點的要數陸先生的妹夫——在上海生活了20年的日本人渡部。

他終年穿著質地考究的長衫,說著地道的上海話,跟滬上時髦的中產者一樣,又是喝茶又是泡澡堂子,經年累月,再也看不出日本人的樣子。

渡部在上海潛伏的20年中,需要陸先生的妹夫這個頭銜生存,需要說上海話來獲得信任,需要中國的長衫來作為偽裝自己的皮囊。

但渡部有自己的日料店,在這裡他可以穿和服,吃日料,說日語,這裡的陳設和陸家大相逕庭,好似回到了日本,真正可以以日本人的身份和生活方式存在。

從考究的長衫到和服的轉變,還有渡部精心烹製日料來給自己和貓吃,不難從道具的設置上看出渡部難以被同化的特性。

影片中所有女性都著旗袍,小六的旗袍和妝容性感嫵媚;

吳小姐的旗袍素雅大方;

妓女的旗袍色彩豔麗。

每個人的配飾都獨具風格。

章子怡飾演的小六被渡部囚禁在地下室成為性奴,她被穿上日本和服,這時她已真正失去自我,從裡到外被掠奪,甚至最後向命運低頭,逐漸開始墮落和享受。

結尾小六親手殺死渡部的時候,穿的是白色的中式旗袍,顯示出她殺死這個曾經凌辱自己的日本人並重新開始的決心,服飾的變化反映出小六的遭遇和心理變化。

手絹是一個特別的道具。

在家庭吃飯的場景中,小六在暢談自己的拍戲過程,不經意掉在地上被渡部撿起來的手絹,是渡部對小六產生覬覦的關鍵所在;

後來渡部心生憐憫沒有殺死失去價值的小六,也是因為小六曾經遞給過他這塊手絹。

另一個關鍵的道具是耳環。

渡部送小六離開上海的途中,夜幕中小六姣好的面容勾起了渡部的淫慾,小六戴的櫻花耳環在夜色中若隱若現,這個具有日本特點的道具點燃了他壓抑已久的陰暗面,成為引發渡部一系列罪惡行為的導火索。

影片中復古且應景的道具,還原了時代背景,突出了人物性格特色,甚至成為了精心設計的細節和伏筆,使故事更加豐滿有趣。

(二)精緻的視角和對稱的構圖

影片故事的發生地在上海,多以靜態的大特寫和垂直俯拍,把人物和環境鎖定在飽滿的畫框中。

電影畫面有很多種的構圖方式,《羅曼蒂克消亡史》中多次出現充滿美學意味的對稱構圖畫面。

影片中吳小姐為救夫不得已嫁入戴公館,而丈夫見利忘義,不念夫妻之情決絕離開後,留下的是吳小姐極度悲傷的面部特寫。

吳小姐的臉在畫面正中央,以領口扣子為軸線將畫面劃為對稱的兩部分。

這種面部對稱式的構圖與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典型對稱構圖不謀而合,更凸顯出吳小姐的悲傷和無可奈何。

片中的群演很少,幾乎都是主要人物,鏡頭集中地放大每一個人的生存狀態和面部表情,更好的渲染了環境氣氛和個人情緒。

對稱構圖還在其他重要場景多次出現,如打麻將時、餐桌上、汽車裡。

對稱構圖所具有的限制性使得行為舉止和故事情節顯得端莊有序,這也突出了中國傳統文化上儀式感和莊重感的形式追求。

較為保守的構圖不僅配合了故事發生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演員的情感,使得觀眾有了更為廣闊的解讀空間和情感宣洩的餘地。

片中也出現了幾次大俯拍,表現出一種典型的「全知視角」,也叫做「上帝視角」。

這種視角多用於暴力場面和殺戮戲中。

影片的「上帝視角」有一次出現在前半段陸先生家慘遭滅門,垂直俯拍的鏡頭由下向上推進,緩慢的畫面中展現出整個家庭的覆滅,慘遭殺害的無辜生命在這個視角下顯得極其渺小卑微。

與這個殺戮段落大俯拍呼應的,是結尾處陸先生再次回到陸宅,曾經充滿歡聲笑語的宅子,現在只剩下自己一人。

同樣是大俯拍的視角,略有不同的是從上向下的移動。

這種反向的運動,是一種不平常的運動,更加凸顯人物心理的孤寂和傷感,配以童聲演唱、富有宗教意味的英文歌曲,渲染出巨大的悲愴氣氛,同時形成一種情節上的對稱。

這種「上帝視角」的俯拍鏡頭,既是悲憫也是克制,還在片中出現多次,都具有深刻的寓意。

如戰前和戰後的上海街區,運用俯拍展現戰爭的殘酷;活埋那場戲之前大俯拍推到墓坑,充分的積累了恐懼和暴力的情緒色彩;

小六被送離上海時,俯拍的視角展現出隱沒於荒郊野外的羊腸小道,好像是突然劃開的一道口子,顯得突兀和不尋常,也預示了接下來的惡行。

《羅曼蒂克消亡史》的聽覺藝術魅力

聽覺因素結束了默片時代,人聲、音響、音樂逐漸參與電影敘事。

聽覺藝術使得畫面的意義得到延伸,作用於觀眾的聽覺系統。

觀眾將它們與敘事和視覺結合在一起,使得真實和幻覺都更加真實,從而產生更大的審美愉悅。

(一)獨特的背景音樂

作為「第七藝術」,電影汲取了文學、戲劇、音樂、美術、攝影等多種藝術的精華,融匯雜糅形成自己的藝術精髓。

恰當的音樂在電影中的地位不可小覷,《羅曼蒂克消亡史》中的音樂就非同凡響。

單從音樂來看,它甚至可以被定義為一部音樂電影。

片中令人印象頗深的音樂設置有四處。

第一處,表現陸家被暗殺滅門的大俯拍開始時想起的《Where are you,father》,悠揚舒緩的童聲演唱,具有宗教色彩的音樂風格,渲染了殺戮的悲慘、生命的脆弱和戰爭的殘酷。

第二處音樂出現在小六被送離上海的途中,背景音樂是《Take meto Shanghai》,爵士舞曲的曲風配以直白的歌詞,顯示出小六對上海的不舍,以及對過去浮華迷亂生活的回憶。

第三處音樂令人憤怒,小六被囚禁在地下室成為渡部的性奴,鼓點的節奏伴隨每天被重複凌辱的畫面,小六從內心的反抗到表面的屈服甚至享受,鼓點的緊張配合使影片節奏更加緊張。

結尾處,在菲律賓陸先生親自下令殺死自己的外甥的時候,還出現過《Where are you,father》,和前一次一樣,音樂中流出了救贖和悲愴的意味。

音樂本身就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電影中的音樂不僅能感染觀眾的聽覺系統,還成為電影的一種獨特的視聽語言。

整部影片的節奏很慢,但緩慢的音樂下隱藏的是更加緊張的心理節奏。

(二)語言的魅力

我國人口眾多,分布於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域具有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和習俗,最具特色的表現之一就是方言。

北方方言粗狂有力,像北方人的性格一樣直爽粗曠;南方人溫潤細膩,其語言特色也具有如水的柔和特性。

在電影中恰當運用地方特色方言,更有助於人物個性的體現,和影片正特風格的營造。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社會心理的展示,大一統的表現方式難以涵蓋或滿足不同身份和位置的受眾心理需求,這便是方言電影得以流行的根本原因。

《羅曼蒂克消亡史》不僅在敘事方式上獨具一格,而且通過方言對話的表現形式,體現語言藝術和電影藝術的息息相關。

影片採用上海方言,更貼合電影講述的故事時代背景,展現舊上海的復古與懷舊。

溫聲細語的上海方言能快速帶領觀眾進入影片設定的環境氛圍,具有強烈的代入感和真實感,而字幕避免了觀眾聽不懂的尷尬。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舊上海都市的眾生相,導演著力於讓每一個人物儘可能的豐滿,因為每個人物代表著不同的社會階層,方言則是這些不同階層的生活形態的最有力表達方式。

影片中最與上海人身份相背離的是渡部,帶著虛假的上海人面具,靠著嫻熟的上海話在陸家遊刃有餘。

片中渡部打麻將的時候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我是上海人,我現在講的是上海話,這更加沒錯」。

這句看似平常的閒話,其實是渡部尋求身份認同的表達,也是他掩飾真實身份的皮囊,為之後渡部身份暴露和滅門慘案的發生做了充分的鋪墊。

在這裡,臺詞的方言化已經開始參與敘事,渡部之所以能夠潛伏陸家20年能夠獲取最大的信任,地道的上海話是他的保護傘。

儘管影片所有演員都使用上海方言,但也有特例和講究。

片中葛優飾演的陸先生,不管是在外與人交涉,還是和自己人交談時,大多使用的是普通話,只在少數幾個家庭場景中偶爾使用上海話。

這不僅顯示出陸先生有別於其他人的地位和人物性格,還體現出只有在家中,陸先生才是最自由放鬆的狀態。

《羅曼蒂克消亡史》中的角色階層分布廣泛,真是的將當時舊上海眾生相呈現在觀眾眼前。

導演精心設計的每一個角色,都有方言的滲透來塑造不同階層的人物最契合實際的生活狀態。方言的使用更充實了角色的人物性格,是不同性格特點最直觀的體現形式。

電影時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通過眼睛與耳朵兩種感覺器官在人的高級思維能力的參與下構建的超真實世界或幻覺世界。

觀眾通過電影的視聽藝術,結合自身的感知和理解,創造一個接近真實的幻覺世界,並產生審美體驗。

《羅曼蒂克消亡史》無論是道具和服飾的精心設計還是構圖和視角的獨具特色,無論是音樂的精亮製作還是方言的恰當運用,都給觀眾帶來思考和美的享受,雖然票房不一定如商業大片,但讓觀眾看到了中國電影多類型的發展。

相關焦點

  • 《羅曼蒂克消亡史》發布英文插曲MV
    程耳編劇、導演,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倪大紅、趙寶剛、袁泉、閆妮、韓庚、霍思燕、杜江、王傳君、呂行、鍾漢良、馬曉偉等主演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繼曝光浮世版海報之後,今日英文插曲
  • 《羅曼蒂克消亡史》:把所有美好的事物撕碎在眼前,毀滅給人看
    《羅曼蒂克消亡史》刻畫了在一個特殊年代下一群人被裹挾在大時代中跌宕沉浮的故事。影片以黑幫大佬陸先生的故事為線索,牽扯出黑幫三兄弟、忠心車夫、馬仔二人組、家族管家王媽、被冷落卻依然痴心不改的姨太小五、美貌風流的交際花小六、渴望愛情的影后吳小姐、日本妹夫渡部等人物。
  • 我們與電影的羅曼蒂克,永不會消亡
    最佳男女配角在最佳女配角方面,《一念無明》和《羅曼蒂克消亡史》各佔兩個席位。老戲骨金燕玲憑藉《一念無明》中負能量爆棚的神經質母親,已經摘得了臺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的大滿貫,實力不言自明。歌手出身的方皓玟則頗有意外驚喜之感,在《一念無明》中教堂控訴的一幕,她的表演不僅細膩,而且爆發力十足。
  • 《水滸傳》是一部真正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今年重讀了水滸傳,我認為它是一部真正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在這個爛透了的社會,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一一崩壞。赤誠如史大郎。最精細的石三郎和燕小乙是我沒理由討厭,但怎麼也喜歡不起來的兩個人。石秀過於敏感,燕青稍顯涼薄。當然最成功的角色還是宋江。而我感到惶恐的是,越理解宋三郎,越覺得這世界悲涼。
  • 足球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49期,原文標題《足球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為什麼像馬拉度納這樣的球員後來再沒出現過?一場對亨利的道德審判深深傷害了亨利,多年以後,他的良心仍在遭受譴責:「你的朋友受到了影響,你的父母受到了影響,你的兄弟受到了影響,你的孩子受到了影響,你周圍很多人都受到了影響。這是你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刻。當你希望事情翻篇,你會接到電話,他們會問你有沒有看到外界說了什麼。」正是為了杜絕這樣的「錯誤」,國際足聯推動世界盃和職業聯賽採用了VAR,然而,圍繞VAR又產生了新一輪的爭議。
  • 到這裡去,羅曼蒂克永不消亡
    情人節即將到來,你是否準備好了和愛人共赴一場浪漫之旅,去享受屬於你們獨一無二的羅曼蒂克?近日,去哪兒攻略推出「2017去哪兒聰明旅行家之選情人節特輯」,根據去哪兒攻略數據和去哪兒聰明旅行家投票產生境內和境外最羅曼蒂克目的地。無論是想周末小浪漫,還是享受悠長戀愛假期,都可以從以下榜單中找到適合你的「羅曼蒂克之旅「,帶上愛侶和滿懷的浪漫,出發吧!
  • 有一種羅曼蒂克,永不消亡
    在高鐵時代的今天,你可能早上喝著鄭州的胡辣湯,中午就在長江邊上吃著武昌魚,晚上到成都三五好友涮起了火鍋。 也許你是一位旅人,一個人也好,一群人也罷,靠近車窗,託著腮,看火車緩緩駛出城市,信馬由韁地穿行於平原、山區、向未知的地方駛去,聽火車與車軌碰撞出的交響,沒有一絲焦慮。走走停停,看看沿途的風景,感受不一樣的時光與空間,那是潛藏於心底的文藝情結。 這樣的羅曼蒂克,隨著蒸汽時代的結束而漸漸走遠,留在我們心裡的是對它的敬意和眷戀。
  • 要想看懂《羅曼蒂克》 必須釐清這18條人物關係
    《羅曼蒂克消亡史》有著複雜的人物關係網1905電影網專稿  如果說《長城》是一席饕餮盛宴,《羅曼蒂克消亡史》更像是一壺滋味濃釅的香茶 電影講的是三、四十年代的舊上海中一群人的命運,黑幫暴力夾雜浪漫柔情,羅曼蒂克代表的不僅是愛情,也是一個曾經混亂卻又自由的舊時代。當葛大爺緩緩說出「我有時候會想到你,你應該是在北方」,消亡的意味令人唏噓。
  • 淺野忠信感謝程耳送口罩 兩人曾合作《羅曼蒂克》
    淺野忠信感謝程耳送口罩 兩人曾合作《羅曼蒂克》 時間:2020.04.2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 《羅曼蒂克》發"浮世"海報 葛優章子怡成雙登場
    搜狐娛樂訊 程耳編劇、導演,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倪大紅、趙寶剛、袁泉、閆妮、韓庚、霍思燕、杜江、王傳君、呂行、鍾漢良、馬曉偉等主演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繼曝光「槍火無眼,黑幫有道」陸先生小傳之後,片方於今日發布「浮世」版海報,人物群像成雙登場。
  • 《羅曼蒂克》曝洗腦英文插曲 梅林茂譜曲上海風雲
    《羅曼蒂克》曝洗腦英文插曲 梅林茂譜曲上海風雲  1905電影網訊 程耳編劇、導演,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倪大紅、趙寶剛、袁泉、閆妮、韓庚、霍思燕、杜江、王傳君、呂行、鍾漢良、馬曉偉等主演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繼曝光浮世版海報之後
  • 《羅曼蒂克》曝英文插曲 梅林茂譜曲上海風雲
    章子怡   程耳編劇、導演,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倪大紅、趙寶剛、袁泉、閆妮、韓庚、霍思燕、杜江、王傳君、呂行、鍾漢良、馬曉偉等主演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繼曝光浮世版海報之後,片方於今日發布英文插曲MV《帶我回上海》,曲風陰鬱性感、旋律觸撥心弦,瑰麗呈現「槍火慾火,眾生浮世」的大時代消亡景象:斑駁街道,鮮血淋漓,死亡也無法將狂熱平息。
  • 「窗口」的巧妙運用使《美國往事》的構圖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在相對於古老的繪畫藝術中,電影鏡頭可以把更豐富的光、影、色元素作為有機的構圖元素,以獨特的魅力傳達情感和意義。在攝影中,有一種叫做「畫中畫」的構圖,他經常被使用並不斷被模仿。相機通過門、窗或框架拍攝人物和場景,這些框架構成了「畫框中的畫框」,形成了「畫中畫」的獨特效果,作為敘事中的強調符號,鏡頭聚焦於情境。
  • 陳婧霏《消亡史》上線,用極致的唯美主義解讀人性本能
    今日,陳婧霏新歌《消亡史》上線,貫穿全曲的唯美主義色彩,充滿文學性和隱喻意義的歌詞,既有著她一貫「畫面式」的創作風格,又給人帶來了全新的聽覺體驗——把戲劇場景帶入音樂創作,用傳說故事解讀人性本能。《消亡史》的創作靈感來源於王爾德唯美主義敘事的經典作品《莎樂美》,該故事講述了純情少女莎樂美為了追求聖人約翰的愛成瘋成魔最終自我毀滅的故事,是一個令人又愛又恨又憐的悲劇角色。因此,陳婧霏以「莎樂美」為靈感,藉由故事本身,揭開了人性深處的複雜和糾結。
  • 民國時期,「好人政府」消亡史,理想主義難以戰勝現實政治
    導語:蔡元培、胡適提出的「好人政府」為何迅速消亡,民國時期「好人政府」消亡史,理想主義難以戰勝現實政治在早期的民國史中,一個略顯奇葩、頗具趣味的名詞曾一度引領了政治、文化乃至學術風潮,那便是——「好人政府」;好人政府存在時間極為短暫,這個名字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卻成為了大名鼎鼎的先進知識分子如胡適
  • 《羅曼蒂克》曝海量劇照 英文插曲《帶我回上海》譜上海風
    ­  程耳編劇、導演,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倪大紅、趙寶剛、袁泉、閆妮、韓庚、霍思燕、杜江、王傳君、呂行、鍾漢良、馬曉偉等主演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繼曝光浮世版海報之後,片方於今日發布英文插曲MV《帶我回上海》,曲風陰鬱性感、旋律觸撥心弦,瑰麗呈現「槍火慾火,眾生浮世」的大時代消亡景象:斑駁街道,鮮血淋漓,死亡也無法將狂熱平息。
  • 《處處吻》背後,香港唱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文 | 江宇琦《處處吻》翻紅,紅到楊千嬅都注意到了。過去一個月裡,楊千嬅兩次在微博上提到《處處吻》相關的內容,還通過微博向網友「發問」:「聽說#處處吻#有很多外傳翻唱,是真的嗎?」在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看來,《處處吻》於楊千嬅而言的確是一首頗具意義的歌曲。
  • 我的世界跑酷闖關遊戲最終消亡史全集
    我的世界跑酷 闖關 遊戲最終消亡史【上】
  • 電影中常見的構圖方法及原理
    儘管均衡與非均衡這類名詞在畫面構圖中並沒有實際的測量數值,但我們不難發現,當物體均勻分布於畫面時就能創造出均衡的構圖,達到一種整齊性、一致性。比如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中,用到了很多均衡畫面,給人傳遞一種整齊、嚴肅、冷靜的感覺。
  • 關隴集團消亡史
    關隴集團一詞是由中國現代集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提出的概念。北魏賀拔嶽死後關隴部眾推舉宇文泰為首領加上孝武帝的各種加封逐漸成長為一方勢力,公元534年宇文泰毒殺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建立西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