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上的春交會精彩進行時
多部好劇線上直播雲推介 多場論壇把脈行業新未來
4月27日,第26屆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2020·春季)(以下稱:2020春交會)進入第二日。經過前一日線上開幕致辭、雲端新劇發布、線上論壇等多項活動的積累與發酵,今日交易會的多場活動,吸引了更多的網友前來觀看,參與嘉賓互動,聆聽大咖訪談。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7日下午15時,各主體活動累計點擊量達220萬次,熱度不斷攀升。
多場線上推介 《半路村長》等好劇連番上演
當日舉行了多場電視劇的線上直播推介會,《半路村長》《東四牌樓東》《月是故鄉明》《溫暖的土地》的製片、導演以及劇組人員紛紛亮相,推介作品兩點,分享幕後故事。
作為北京市脫貧攻堅主題重點電視劇片單劇目,《半路村長》講述了在京打工十年的退伍兵郝士成,漂泊多年後回到了家鄉,意外的從一個城市保安隊長成了村主任。在鄉政府的指導扶持下,他帶領村民辦企業、開發當地特色產業,最終帶領村民走上了全面小康之路。為真實地展現新農村面貌,《半路村長》劇組趕赴川渝地區,通過實景拍攝全方位展示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新農村建設中點滴的成就。
「一本秘疏,國難危機;一位貴族,顛沛流離;一心赴難,兩段深情;一段京腔,半生傳奇。」年代大戲《東四牌樓東》講述了前清貝勒哈嵐(富大龍 飾),無意中得到一部記載皇陵寶藏的密疏,由此人生發生巨變,並在國讎家恨中完成人物成長的故事。它通過「奪寶護寶」和紛繁複雜的情感線交錯展開,在充分展現京味特色的同時,融入了京劇、美食、黑幫、冒險、家庭倫理等吸睛元素,將時代更迭中小人物的犧牲與掙扎,繪成了一幅蒼涼悲壯的傳奇畫卷。《東四牌樓東》由曾執導過《大宅門》的著名導演郭寶昌執導,為參演該劇,于震三顧茅廬頗下了一番功夫。「這部戲是我主動要求來演的,之前從來沒有過。但和郭寶昌寶爺合作真的太值了。他對人物、劇本、臺詞、表演的把控非常厲害,所有的角色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可以說我把自己在表演上學到的所有東西都給予了這個角色。」
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則以歸鄉創業的張錦繡、根植土地的黃河山、追求鄉村美的劉水清等一群新時代農民為主,講述了他們以個體帶動全面,在改變家鄉、脫貧致富的過程中經歷酸甜苦辣、堅守和創新,最終帶領大家走向共同富裕、生活全面小康的故事。而當天最後一場直播活動則是推介《溫暖的土地》。該劇講述了外出務工多年的崖溝鄉農民董大林,在北京農科院進修後,憑藉學習到的先進技術和腳踏實地的幹勁,返鄉創建合作社,堅持綠色種植振興鄉村,最終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創作論壇線上開幕 多位大咖共話發展
上午10時,2020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創作論壇準時與網友見面。本場論壇由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與編劇幫主辦,以「中國電視劇網劇創作新趨勢」為主題,採取線上沙龍形式進行現場交流與互動,探討中國電視劇網絡劇高質量的創作趨勢,分析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方法,探索創新與創優路徑。本次論壇由影視獨舌創始人李星文主持,受邀參與的嘉賓包括製片人張謙,編劇、製作人白一驄,導演林楠,編劇張蕾,編劇、製片人李瀟以及來自平臺方的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和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
眾嘉賓首先從平臺和創作者角度,分別介紹了疫情期間各自的感受和經受的考驗。對平臺而言,劇組的停拍帶來了一定的資金壓力,平臺的更新頻率和數量有所下降,但用戶對內容需求的大幅增長,也為去庫存帶來了一定空間。對創作者而言,疫情的影響更多的體現在創作心態上,給了他們更多的觸動和反思,有了更多的時間向內審視自我。
今年2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針對新規定的出臺,眾嘉賓也從各自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謝穎表示,如果能夠全劇本開機,就能把未來很多成片的風險在開機前規避掉。論壇最後,眾嘉賓針對短劇、付費點播等問題探討了網劇的新動向,充分肯定了短劇模式、付費探索在未來的發展。
網絡文學論壇大咖齊聚 探尋網絡行業新前景
下午14時,第四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攜手第26屆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2020·春季),首次採用線上分享的創新方式,以《網絡文學IP—影視改編的「天然富礦」》為主題,邀請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阿里大文娛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騰訊影業、騰訊動漫戰略總監曹珉玥、晉江文學城副總裁胡慧娟發表主題演講,討論有關IP文學與影視改編創作的有關命題。
在活動第一部分的嘉賓主題演講環節中,晉江文學副總裁胡慧娟提出「不同類型的作品互相融合,新物種就會誕生」的觀點,並以晉江文學平臺本體為例進行了闡述。阿里文娛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以《長安十二時辰》為核心,講述了從IP確認改編到IP產業鏈升級的過程。騰訊影業、騰訊動漫戰略總監曹珉玥從劇集的籌備、演員的參與、平臺方的聯動等角度對《慶餘年》的爆款之路進行了分析,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則結合具體作品,從怎麼選IP、怎麼改IP,以及如何表達、怎樣做出作品的社會化效應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此外,在圓桌論壇環節,各位大咖各抒己見,針對網絡IP的文化屬性與影視改編的發展前景,分享了眾多「硬核」觀點和經驗「乾貨」,一同探尋網絡文學發展前路。(李南山)
[ 責編:宮辭]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