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片花寫著「原著:亦舒」。
可看過亦舒小說的人估計解釋得都累了:這種狗血家庭劇絕不是亦舒。
國產愛情劇各種狗血的橋段早已見怪不怪了,比起那些,《我的前半生》裡雞毛蒜皮式插播型安排、紅紅綠綠花果果的服裝造型似乎也不顯得更拙劣(而且性格和造型往往相輔相成),況且主角們對於自身角色的詮釋也都到位,使得該劇評分不差。
其次,電視劇《我的前半生》的企圖心還是很大的,企圖包裹多重的矛盾關係,除去諸如貪圖便宜偷超市裡一把香菜的丈母娘大鬧小三、孫子是跟我們姓的吃穿用都是我兒子供的所以一定要跟我們過的家庭劇標配,它還試圖呈現「面相」不同的各類戀愛關係。
俊生和凌玲:兩個都對現任伴侶產生隔閡和疏離的人,因為工作的關係朝夕相處,生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情感,繼而發出終於「人生行到一半時,終於才找到今生摯愛」的感慨。
賀涵和唐晶:兩個相互吸引的靈魂在工作上各執己見,標榜競爭使人進步。一個以利益和客戶需求為上,一個以事實為唯一評判標準。在愛情關係裡不承諾,不談未來不談戀愛。
但是,打著「亦舒」旗號對女主角個性特徵血崩式設置的價值意義是什麼呢?就為了展示社會存在各種狗血劇情之餘,營造女主後期自我意識覺醒的宏大對比?
一個惹人憐愛的女主可以單純、不諳世事,但絕不會自導自演一出已婚婦女「腦子瓦特啦的情商為負、自私市井、嘴不饒人,然後等著老公把自己推出去的戲碼。
亦舒小說的女性多是從年少裡主意就很正的女性。
《我的前半生》裡當子君無任何徵兆地被涓生(俊生)告知「我們離婚吧」,是大女兒安兒擋在媽媽面前。
「媽媽,讓他走。」我轉頭,看見安兒站在我身後。「爸爸,你的話已經說完,你可以走了。」安兒堅定地面對她父親,「何必等著看媽媽失態?」
《喜寶》裡秉承「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就很多很多的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的喜寶之所以淘汰了移民二代,繞過了富二代,直奔富可敵國的老男人,是因為在童年時經歷了父親的背叛,母親省下所有錢也要將她打扮得體。即便不避諱談錢,喜寶也不願意將自己放進大家族對她的暴風式口誅筆伐中。
所以劇版裡這個熱衷於穿紅戴綠的上海小女人,說話結尾總不會忘記帶上「的呀」「好伐」,和亦舒筆下那個在得知婚姻大勢已去、破鏡難圓後說出「不必哭,我會爭氣,我會站起來」的女人充滿了斷裂之感。
事實上,如果把電視劇裡的主人公都改名換姓,這部劇完全可以拋離「亦舒」二字獨立成劇。於是我唯一可以想像出這部劇非要搭上亦舒的名頭的理由是,怕被亦舒粉點出「架構」抄襲。但轉念一想,女主角失婚後走向獨立這種源於生活的構思本身就存在,編劇編得好、演員演得好、話題造得足自然也能成為佳作。
電視劇為了製造矛盾無可厚非,我相信絕大多數觀眾也一定能保持自己的價值觀,而不是僅僅從電視劇這種虛構「造夢」裡尋找自己想要認同的內容,但我還是得點出《我的前半生》裡的問題。
比如安排俊生自欺欺人,給現實社會裡某些男性以藉口。
俊生一邊口口聲聲對子君說,「你一直都很好」,一邊對全家人宣告,「即使沒有小三,我和子君也過不下去。」
難道子君會一直保持著兩幅面孔:一邊對保姆頤指氣使,對服務員蹬鼻子上臉,查小三直接追到店鋪裡對實習生捕風捉影,回家爭風吃醋查照片要比對老公的手是不是照片裡那個人,穿得像個交通信號燈動不動就炫富,對自己嫁得好自信無比炮轟別人。
另一邊還是對陳俊生一直保持讓他覺得「你很好」的樣子。
不可能。
婚姻絕不是誰一味保護著誰。
不管男抑或女,既然選擇步入婚姻、選擇在婚禮時候海誓山盟「無論平窮富有、疾病健康都相守一生」,難道會因為眼前突然竄入另一個男人女人,就選擇出軌?
伴侶之間的關係就不能透明一點,覺得缺乏最初的心動了、覺得目前關係有點不舒服就不能開宗明義地直接表明嗎?
表面上一副「你沒做錯什麼。你一直都挺美的。」然後「我愛上了別人。」
哪那麼容易愛上別人?即使對另一個人稍微有點好感,哪那麼容易就發展成要和現任離婚?哪那麼多「她太好了所以要把她保護起來」「她沒什麼大問題但是我們過不下去了」?
我並不是要說服任何一個人選取哪條人生道路,只是誠摯地建議在關係裡的男男女女,不要被各種電視劇蠱惑,覺得現實生活太波瀾不驚而要猛給自己加戲,沒事要腦子瓦特啦沒事懷疑查伴侶行蹤作低了姿態。
或者自己給自己洗腦漂白,「你沒有什麼不好,但是我愛上了別人。」
婚姻的關係,是要負責任的。
現實地想想,誰能像劇裡寫得這樣有如此掏心掏肺的閨蜜,好到讓你失婚後睡她家裡,讓自己男朋友給你找工作做就業輔導,跟你換平底鞋還一口一口把飯餵到你嘴裡?然後男朋友被閨蜜拐走了?
電視劇裡的極致觸底,是為了營造對比明顯的絕境反彈——利用反差萌,並且藉助現在通行的「金句營造價值觀」,通過電視劇裡子君的旁白,一點點梳理出她怎麼從打擊裡成長。
再由賀涵發幾句評論,助推女主一步步走向獨立:「沒有任何人會成為,你以為的今生今世的避風港,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後的庇護所。再破敗再簡陋,也好過寄人籬下。」
可現實裡,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誰一開始對一段感情的期盼不是愛情不散場?所以更該做的難道不是保證在大船淪陷前就避免這一切的發生?
哪怕最後的最後,愛情的小船真的淪陷,一個姿態要好的男人/女人也能更乾脆利落得抽身,然後轉身,開始下一段旅程。
謝謝我們曾經所擁有的一切,
謝謝你提點我並與我溝通我們有過的不快。
我們還是走到了這步,謝謝,再見。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一個家庭內部經由博弈,一方選擇全職在家,並不是那個人從此依附另一個,從此只把胡鬧當天真,而是雙方認定這是對整個家庭更好的方式,從此把天真保護在愛裡。
比如女人,可以披荊斬棘地在職場裡獨步武林,也可以照料起居打點兒女學業精於保養,但絕不能容許自己踩著道德的制高點盛氣凌人,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對旁人的優越感噴發之上。
不論全職在家,還是在職場打拼,兩個人都盡力保持著自己不光是一個光鮮的軀殼,更是一個晶瑩的靈魂,絕不容許自己變得面目可憎,也絕不會對對方的懈怠一味絕口不提,等到一切不可收拾的時候告訴我「我不愛你了」。
不好意思,這樣的境地有你對我們這份愛的不在意,也有我對我們之間關係變形的不自知。總結來說,是我們缺少了對這份關係的經營——這本來就需要花費我們畢生的時間,卻並不一定十分耗費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