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分奪秒趕跑步機訂單
倉庫裡已完成包裝的跑步機
「阿聯一個櫃、保加利亞一個櫃,還有泰國和越南各一個櫃,今天我們要發出4個櫃的跑步機,貨值約100萬美元。」5月19日下午,在浙江榮順科技有限公司廠區,工人們正爭分奪秒趕訂單、裝貨櫃。
當前,大多數外貿企業訂單驟減。疫情對經濟帶來短期衝擊的同時,也刺激了新消費、新業態的發展,如「宅家抗疫」所催生的「宅經濟」。我市企業榮順科技正是抓住這一機遇,實現逆勢增長。這段時間,該企業的跑步機訂單量暴漲數倍。「線上兩天就可以賣掉過去一個月的量。」榮順科技總經理潘榮望說。「4月的訂單量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去年4月的銷售額2900多萬元,今年達到5800萬元。」
「宅經濟」升溫 緊抓海外市場新商機
「深呼吸,雙手平舉,深蹲……」前天晚上8點,市民曹女士換上運動服,打開手機健身軟體,跟著視頻有節奏地開始鍛鍊。疫情期間,不少像曹女士一樣的年輕人選擇居家健身。「健身房推出了多場免費線上課程,我就在家跟著練。」曹女士說。
健身成為「宅夠了」的大眾的普遍需求。有數據顯示,一個月內,在線健身平臺Keep運動直播累計參與人數超過5000萬。此外,居家健身直接帶動運動器材的熱銷。我們登錄某電商平臺搜索發現,腳蹬拉力器月銷量10萬+、瑜珈墊月銷量7萬+,而一款家用靜音跑步機,一周銷量就超過1000件。網紅主播李佳琦在直播賣瑜伽墊時,賣出1.5萬個瑜伽墊只用30多秒,家庭健身器材可謂銷售火爆。
受疫情和封城措施影響,海外市場的銷售渠道也大量向網絡零售端轉移。海外消費者宅家都在幹什麼?這從他們購買的商品中可以窺見一二。除口罩等防疫物資以外,人們「居家抗疫」的最大剛需是室內健身產品。據了解,在西班牙市場,跑步機銷售的增長最為明顯,銷售總額環比增長達1159%,拉力帶增長500%,綜合健身器材增長421%。
金華一些外貿企業敏銳地嗅到其中的商機。榮順科技作為我市一家集研發、製造和銷售為一體的健身器材專業製造企業,跑步機月產能可達7萬臺。公司的出口訂單主要來自於東南亞及歐美國家。「每年這個時候就是銷售旺季,加上受疫情影響,我們的銷售量更大了。」目前企業正在加班加點生產,潘榮望指著倉庫裡的上萬臺產品說,「儘管企業產能已恢復至60%左右,但依舊跟不上訂單增長,目前在裝車的產品都是2月份就接到的訂單。」
乘勢而上 踏穩線上零售新步伐
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傳統外貿受到較大衝擊,但是伴隨「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發展起來的跨境電商,卻釋放出巨大發展潛力。借力跨境電商,瞄準線上市場,將線下銷售模式轉到線上,並通過線上平臺發掘新客戶、培育新產品、拓展新市場,已成為金華外貿企業疫中謀變的突圍新路子。
我們了解到,榮順科技在兩年前已依託亞馬遜等平臺布局跨境電商銷售,雖然傳統外貿訂單依舊是公司訂單來源的大頭,但這段時間線上市場卻顯現出更大的發展潛力。「以前在亞馬遜上一個月賣4個高櫃,現在1天就能賣掉兩個高櫃。」
據潘榮望介紹,得益於電商銷售的火爆,今年3月開始,公司每月訂單與去年同期相比均增長50%左右。「內銷方面,以前一個月銷售1萬臺,現在一個月就能賣掉2萬臺。」
雖然訂單量翻了一倍,但企業出貨量只增長50%。潘榮望說,受限因素有兩個,一是復工後產業鏈下遊還沒有完全恢復,另一個是受企業場地限制,「比如有10個客戶要求晚發貨,但又有20個客戶要求加急發貨,這樣均衡一下,我們的發貨只能算正常。」
市商務局外貿處副處長章春紅表示,疫情前後,包括跨境電商在內的線上銷售渠道迎來大幅增長。當前,全市出口專班正抓緊組織網絡零售、直播電商等培訓,積極組織本地企業對接網上廣交會、網上華交會等網上展會平臺。同時,我市近日出臺了包括加大金融、信保、跨境電商支持力度等在內的十條穩外貿舉措。章春紅建議,外貿企業應充分利用好各類政策,減輕疫情對企業發展帶來的影響。
苦練內功 瞄準後疫情時代新趨勢
近段時間來,榮順科技一面搶抓訂單,一面瞄準後疫情時代新趨勢,苦練內功提升企業實力。疫情之下,社交電商顯現出強大的帶貨能力,產品品牌化趨勢進一步凸顯。為此,榮順科技與華為聯合開發出型號為U3H的跑步機,創造了令人驚喜的銷售業績,公司去年被評為「華為商城十大優秀生態夥伴」,並打通國內以京東、天貓為主,跨境電商以亞馬遜為主的線上銷售網絡渠道。在滿足眼前業務需求的同時,榮順科技未來的發展思路也十分清晰。據潘榮望透露,預計商品國際流通將在較長時間內受疫情影響,縮短供應鏈環節是一大趨勢,接下來企業還將加強海外倉建設,在跨境電商領域進一步投入。
疫情之下,榮順科技為何能迅速抓住商機,實現逆勢增長?據了解,近年來榮順科技在研發領域的年投入均保持在2000萬元以上,在同行業中處於前列,擁有雄厚的技術儲備與新產品研發能力。多年來,榮順科技堅持內銷和外貿「兩條腿走路」,在目前銷售的產品中,內銷佔60%,外貿佔40%,內外貿相對比較均衡,同時擁有完整的線上線下銷售網絡,也進一步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我們了解到,我市一些外貿企業已開始在生產與銷售兩端同時積蓄能量,以應對後疫情時代可能出現的市場爆發式增長。如在生產端順應智能化、信息化、個性化生產趨勢,進行生產線自動化改造,並加強產品研發。在銷售端,積極組建國內外市場銷售網絡,推動線上線下市場融合,希望能以更強的產品實力和更好的服務贏得國內外消費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