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生最酷?
如果問我
我會回答
擇一事,終一生
何其平凡,又何其偉大
「親身感受服刑罪犯重燃對生活的希望,那個瞬間讓我覺得這輩子值了!」「這時候,辛不辛苦顯得那麼不值一提。」
「我即將離開深愛的工作崗位,但我對監獄事業的熱愛永遠不會改變。」
……
這是一群監獄老民警動情的言語。他們將自己的大半輩子獻給了監獄事業,如今到了花甲之年,即將走下工作崗位,回首工作的數十年,他們感慨萬千,既有不舍,更有欣慰。
張金柳:無悔的選擇
1987年,當時100名警校學生到福州城門部隊參加軍訓,身為連長的張金柳嚴格按照軍人標準訓練這批學生,打牢了他們從警的良好素質基礎。
2001年,他以二十多年軍旅生涯的閱歷優勢,從部隊的生產處長(行政副團)轉業到閩江監獄工作,在教育改造崗位上一幹就是十多年。
「過去六個中隊押犯近千人,警力少,工作量和壓力都很大。」張金柳為了確保監管安全穩定,值班期間沒睡過一個好覺,節假日為組織罪犯開展文娛活動,他經常主動留下來值班,逢年過節基本上也都在崗位上度過,與家人聚少離多。15天的年休假總是年年有餘,甚至連住在鄉下的老母親病危時都無法陪伴在她身邊盡孝。
張金柳說,幹這份工作有遺憾,但也有收穫,當自己看到服刑罪犯重燃對生活的希望,所有苦累都不值一提了。
「改造工作不能硬幹,要了解罪犯,因人施教,恩威並施。」讓張金柳印象深刻的有一件事,曾經有一名罪犯因搶劫罪入獄,在監獄裡總是「碰瓷」、鬧自殺,後經其開導、改造,端正了態度,得到三次減刑,目前已刑滿釋放。
餘端:特殊的醫生
提起監獄人民警察,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是辛勤教育誤入歧途者的「特殊園丁」,亦或是與兇神惡煞「狠角兒」鬥智鬥勇的「監管者」,殊不知,監獄警察裡還有心懷大愛的「高明醫生」。
餘端是倉山監獄醫院院長,馬上就要退休了。數十年來,他兢兢業業,被同事們親切地稱呼為「老黃牛」。他總是不斷加強業務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更新管理理念,提高調查研究、掌握實情的能力。在工作繁忙情況下,他還主動參加門診工作,定期查房,從未出現醫療差錯。多年來,他不顧自己血壓高,主動參加醫院值班,投入臨床工作。
作為一名老醫務人員,餘端常常告誡年輕人要「與時俱進」,要「學無止境」。身為監獄醫院管理者,餘端總想方設法提升現有醫護人員的臨床專業知識與技能,在現有條件下,不斷完善醫院各項軟硬體建設,保證監獄醫院日常診療的基本需要。
「要把所有罪犯當成正常病人。」餘端說,自己的工作並不特別,他是一名監獄人民警察,也是一名醫生,自己只是做好本職工作罷了。
艾琳:篤定的堅守
去年2月11日,即將退休的艾琳接到了AB崗輪換執勤的通知,她義無反顧地趕到單位,與同事們一起開始封閉執勤。
「在崗一秒,就得堅持多一秒。」疫情期間,艾琳主動擔當,臨時負責建新醫院特檢科的日常管理工作,一方面帶領科室三位民警認真做好B超、CT等醫療輔助檢查保障工作,另一方面,她服從安排加入醫院督察小組,參與醫院幹職食堂督察、保障工作。此外,她還承擔了為監獄基層單位民警體檢的任務,不辭辛勞加班加點提前完成,受到省局領導和基層單位的好評。
艾琳說:「建新醫院是一所面向罪犯的醫院,當時醫院剛成立不久,急需專業的技術人員,但很多人不願意去。我當時在地方醫院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我就覺得應該為國家貢獻一份力,所以主動申請到建新醫院工作。」而這一幹,就是28年。
王志興:貼心的「老大哥」
42年前,鮮衣怒馬的少年王志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子弟兵。1999年,39歲的王志興接受組織安排,以一名副團級幹部的身份轉業到福建監獄系統工作。成為監獄人民警察後,他吃苦耐勞、續寫忠誠,堅持從普通民警幹起。
在福州監獄政治處時,他主動申請下基層鍛鍊,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在建新醫院政治處時,他時刻牢記監獄醫院所擔負的特殊職責,全面加強團隊建設、處突能力、醫療質量管控等方面的培訓。
隨後,王志興先後到福清監獄、福州監獄擔任政治處主任。任職期間,他經常深入一線,與民警形成良性雙向溝通,激勵士氣。同時他還注重後進民警的激勵鞭策,推出一人一策、上門家訪、談心談話等行之有效的動態跟蹤管理制度,對日常工作排查出的各類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給予及時提醒幫助。
2017年,57歲的王志興到倉山監獄擔任分管行政後勤的副監獄長,積極推進了辦公樓、備勤樓及民警食堂升級改造,改善民警辦公、備勤、就餐環境,加強民警夥食、物資採購、固定資產及水電管理。
「現在退休了,還有很多曾經一起共事的年輕民警會發簡訊道祝福,這讓我很感動和欣慰。」王志興坦言,「作為監獄警察,不僅要加強學習,注重自身發展,更要學會把監獄當成家來經營,把同事當成家人來對待,你才能感受到監獄事業的溫暖。」
王懷育:信念的傳承
「老王快退休了,他肝功能不好,經不起熬夜,我們都勸他有困難要向組織反映,可他沒有那麼做。」同事說起王懷育時這樣道。
「疫情發生,身邊同事都在沒日沒夜加班加點,我能幫他們分擔點就分擔點。」王懷育主動請纓為同事頂班,一頂就是56天。
龍巖監獄民警王懷育,1960年出生,1987參加工作,至今已經有42年工齡。2020年本是老王的退休之年,但春節伊始,疫情肆虐,王懷育堅持要在崗位上站好最後一班崗。在非典期間,老王也是主動替家中有急事的同事頂班,連續上班一個月。
王懷育說,自己的父母都是清流監獄民警,他耳濡目染老一輩監獄人的堅守和奉獻,深刻理解和熱愛監獄工作。監獄民警中有一句話叫「獻完青春獻子孫」,老子退了兒子幹、兒子退了孫子上。受父母影響,他十八歲就幹起了監獄工作,是典型的「勞改二代」。
王懷育說,家裡的兄弟姐妹、姐夫、妹夫等十幾個人都是監獄民警,這是最讓他自豪的事情。
時光易逝,從警生涯即將結束,但老王始終保持著一名老警察、老黨員艱苦奮鬥的精神,在戰「疫」中發揮餘熱。「我很珍惜這份工作,因為熱愛才能堅持大半輩子。」王懷育在參加榮譽退休儀式時對記者感慨道。
林福焰:不變的初心
1978年12月入伍,2000年轉業至福州監獄工作,歷任中隊長、副教導員、教導員、監區長。林福焰說,不論時代如何變遷,崗位如何變換,他都緊跟監獄事業發展步伐,不放棄。
從軍營到警營,改變的是服裝的顏色,不變的是那份初心。二十多年來,林福焰始終保持「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守紀律、特別能奉獻」的軍人本色,戰鬥在基層一線。在擔任監區長期間,他從監區班子成員的政治思想抓起,要求政治上合格、業務上精通、作風上過硬,自律自省,團結一致。平時更是以身作則,帶頭講團結,在工作上互相支持、信任,生活上互相關心、理解,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林監區長有主見但不主觀,當『班長』但不當家長,聽得進大家意見,真正做到出了問題拉一拉、有了困難幫一幫、有了成績讓一讓、有了矛盾解一解。」同事這樣評價他。
平安穩定,從來都不是輕而易舉。這些把最美好的年華都無私奉獻給監獄事業的人民警察,卻將最漫長的等待和思念留給親人和自己。他們的每一份付出都無法估量,他們走過的每一步雖然艱難,但創造的風景獨美!
擇一事,終一生。並非是固執,不知變通,而是千帆過盡,已尋到停泊之所。世上萬種情態,他們獨鍾屬於自己的那一抹藏藍。
(胡蘇婷 陳曉蓉)
往
期
推
薦
警察節 · 致敬 | 福建省監獄人民警察榮譽儀式隆重舉行
警察節 · 尊榮 | 警旗飄揚 忠誠擔當,榮譽儀式全景展現
2020女監年度十大熱詞 總有一個屬於你
點分享
點點讚
原標題:《警察節 · 傳承 | 「那個瞬間讓我覺得這輩子值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