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其實沒在耳機上少折騰,玩過的各類耳機也有數十款,其中藍牙耳機更是佔了多數。這篇就給大家圍繞藍牙耳機怎麼選主題,談一談體會,並分享幾款自己一直在用的感覺不錯的耳機。
藍牙耳機有哪些類型?
藍牙耳機是相對於有線耳機來說的,只是傳輸方式不同,而具體來說也分為普通藍牙耳機、真無線、雙設備連接耳機、兼容有線的藍牙耳機等等。我用藍牙耳機已有四五年的經歷,各類型都接觸過。普通藍牙耳機就是音頻通過無線藍牙耳機連接但耳機左右單元是有線連接,這種方式在藍牙3.0之前的優勢很明顯,那就是左右耳的連接很穩定,並且信號同步效果好,在使用藍牙耳機看電影打遊戲時雙耳的立體聲感更強。
但藍牙4.0、5.0技術發展起來以後,特別是成本的下降,目前這種優勢已經不明顯,真無線耳機也基本能勝任所有場合。雙設備無線連接的藍牙耳機我也用過,但感覺不太好,主要是連接穩定性會降低,而現在可以單耳獨立使用的真無線耳機,實際上也和以前的真無線結構上有所改進,那就是不區分主副耳,使用更方便。至於兼容有線的藍牙耳機,目前主要頭戴式無線耳機支持,這類耳機一般是主打HiFi或者遊戲等功能的,所以預留了普通的AUX等接口,來滿足音樂發燒友的偏好。
從結構設計上來,藍牙耳機目前主要分為:半入耳、入耳式、頭戴式、骨傳導式等等。其中半入耳的代表是蘋果,骨傳導耳機的代表是韶音;其他結構實際上是傳統結構,也沒什麼好介紹的。但這幾類耳機的佩戴體驗是截然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半入耳式的最舒適,但牢靠度比較差。而入耳式耳機的好處是,佩戴相對牢靠不容易丟失,而且物理隔音更好。
以前傳統耳機的耳掛式、魚鰭式等設計,實際上現在用的都比較少了,一般也就是雜牌子和小廠在用,大品牌的主打產品一般是在入耳式結構上引入人體工學設計,來改善入耳的舒適性和穩定性,在這一方面國外廠商捷波朗做得很好,國內品牌漫步者也做得不錯。
而從佩戴體驗上來說,入耳式和半入耳式更適合通勤、運動佩戴,由於沒有線纜收納更方便,而且一般不會有有線耳機的摩擦噪聲,四季兼可用。
頭戴式藍牙耳機又分為貼耳式和耳罩式,從體驗上來說,貼耳式夏天不適合,其他三季可用,冬天戶外還可以為耳朵保暖,通勤佩戴也OK。但耳罩式的大耳機個人感覺是還是室內用比較好,體積大又透氣性沒有其他的好,真的外出佩戴使用,估計也是真愛粉才肯受這個罪。
從使用功能上,目前藍牙耳機又分為非降噪耳機與主動降噪耳機,2018年時主動降噪耳機可謂陽春白雪,價格1.5K以上產品才有;今年的話整體價格也下來了,基本上八九百的產品也有的選,不過價位高低的產品還是有明顯差異的,主要體現在降噪的深度、廣度以及對音質的影響大小等方面。比如今年的捷波朗85t、舒爾AONIC 50等旗艦降噪耳機,基本都開始主打多模式降噪與多模式環境音監聽了,也就是說噪聲大小也能按需要消除。
藍牙耳機更應關注哪些參數?
對於購買藍牙耳機來說,一般要首先考慮其支持的藍牙版本。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耳機的更新周期比手機還慢,所以如果預算充足一定要買支持新版本藍牙技術的。至於區別,以藍牙4.1與藍牙5.0的區別來看,主要是傳輸速度提升了2倍,理論傳輸距離增加可達300米,並且待機功耗更低。
今年主流的高通QCC3040藍牙解碼晶片,支持apt-X音頻解碼,主從切換秒連、遊戲模式低延遲、低功耗等特點,配合充電盒累計續航可達25小時。比如300多塊錢的漫步者FunBuds,這款耳機採用的就是藍牙5.0晶片,其關閉降噪功能後的耳機續航可達9小時,簡直堪比2年前的頭戴式大耳機了。
但支持藍牙5.0與支持aptX、LDAC、ACC等協議是兩碼事,因為藍牙高清協議是收費技術,而且要在實際使用中真正用到這個功能,是要播放器與耳機都支持,並且播放的是對應碼率的歌曲才可以,三者缺一不可。一般是蘋果產品支持ACC比較多,索尼的產品支持LDAC的比較多,搭載安卓系統的手機、播放器普遍支持aptX協議。但aptX本身又有很多版本,aptX只是基礎版本,其還有aptX HD、 aptX Low Latency等協議。對於普通音樂愛好者其實有aptX、ACC 、LDAC三大協議,就完全夠用,可以無線播放CD品質的音樂,但對於發燒友可能更在乎aptX HD、aptX Low Latency協議,因為這兩個協議支持 48kHz/24 位 LPCM 音頻播放。
但具體到使用中,特別是對於千元以內的產品,個人感覺是支持與不支持aptX、LDAC、ACC不能作為判斷耳機好壞的標準,因為實際聽感與耳機的音色調校關係更大。所以如果你不是發燒友,而且連手機聽音樂都是捨不得開會員,那就更別在意這些了。
至於aptX Low Latency的低延遲,實際上如果你真在乎毫秒量級的延遲,那就還是用有線耳機就好,其在可玩性上肯定是超過藍牙耳機的,比如多單元、定製模型、可更換線纜等等,和現在玩客制化機械鍵盤還水深。而選擇藍牙耳機的原因,其實主要還是為了便攜。
分享自己喜歡的幾款耳機
本文配圖的耳機都是自己以前使用並發過分享文的產品,但由於產品比較多,玩不過來,吃灰的吃灰,送朋友的送朋友,出二手的出二手,後來就是每個類型最後留下自己特別喜歡或者是最新的一款,盒子都捨不得扔掉,就為了保持產品的完整性。
咱們先從最新的說起
1、漫步者FunBuds ,300價位
漫步者FunBuds這款耳機個人喜歡它的主要原因是:其了能使目前價格最便宜的品牌降噪耳機了。並且採用了藍牙5.0技術,非降噪模式下續航可達9+23小時,而降噪模式下續航也長達7+18小時,可謂是續航王。
耳機收納盒採用了扇貝形的設計,配色有霧霾藍、櫻花粉、雪映白三種可選,自帶絨布袋,整體設計的很時尚,平時都是老婆大人在使用。
至於其音質,這款耳機儘管不支持高清協議,但音質調校不錯。漫步者作為國內音頻領域的領軍級的品牌,在產品設計和細節處理上都做得比較好。內部10mm的大尺寸複合振膜揚聲器單元,其低音實際表現也有碾壓同價位產品的表現,個人感覺總體三頻表現上比採用動鐵單元的那些劍走偏鋒的設計更抓耳朵。但你要說它是拿它與捷波朗臻律85t、蘋果 Apple AirPods等相比,實際聽感上還是有差距的,畢竟不在一個價位上的產品,你就別幻想了。
至於降噪功能,實際體驗也是有比沒有好,這種混合降噪的表現要比單純的封閉物理降噪要更好,聽歌特別是重低音歌曲時也幾乎聽不到桶音現象。而在開啟外部環境偵聽時,也有點像開放式耳機,音樂調得小一點還可以不摘耳機與同桌好友一起邊聽歌邊閒談。
控制上採用敲擊控制,而非觸摸控制,誤碰率比較低,而且其還支持EDIFIER CONNECT APP功能擴展,可以自定義耳機操作邏輯,這點也不錯。
2、捷波朗85t,2000價位
對於捷波朗這個品牌,估計很多人也不陌生。他家的是硬核做高端商務耳機的。捷波朗Elite系列,我用過65t、75t active、85t三款。個人感覺85t的進步比較大,幾乎全部是圍繞解決75t的問題而改進的。75t設計過於小巧,物理隔音性太好,不支持多檔位調節,佩戴體驗略微沉悶,導致了使用者的兩極分化,有人愛死,有人恨死。
而捷波朗Elite 85t 降噪真無線耳機採用雙芯混合式數字降噪技術,並支持11級聲噪調節(5級降噪、5級透聽,正常模式);在耳機上加入了隱形洩壓孔,減少耳機佩戴的沉悶感;不再一味追求輕巧,單只重量7g,採用了12mm動圈單元提升中低音表現;並支持藍牙5.1技術、採用6麥克風降低通話風噪,並單耳使用;在充電盒上加入了QI無線充電功能,耳機續航也提升到了開啟降噪25小時,關閉降噪31小時,充電15分可用1小時的水平。
另外,其Sound+ APP中也加入了VIP定製化選項,既可以自定義按鍵,還能量身定製MySound音頻,根據自己的耳朵聽力實際情況對中高低頻的強度進行優化匹配。我實際使用這個功能發現,依據我的聽力設計的MySound無論是降噪還是聽歌都是專屬於我的,我聽著挺好,但老婆就覺得弱一點。
當然,這款耳機本來就是打榜的產品,所以缺點就是價格比較貴,國行價格基本在2300左右,就是海外版售價也高達1500元。
3、Libratone(小鳥耳機)Q Adapt 主動降噪耳機
Libratone Q Adapt 主這款耳機是2017年值得買送測的產品,也是我第一款高端藍牙耳機。這款耳機確實不錯,貼耳式的設計秋冬天佩戴很舒服。這一段時間北方下雪,我基本上外出鍛鍊或者上班途中就佩戴它來抵禦寒風,邊走邊聽歌,開啟主動降幾乎可以完全屏蔽路上運煤重卡的噪聲。
至於操控的話,這款耳機是觸摸操控,現在略微有點小問題,那就是冬天佩戴,耳機不小心蹭到帽簷時會自動暫停,原來可不是這樣子的。不過總體來說還是一款不錯的耳機,因為其支持aptX,ACC等,而且還可以有線連接。並且從音質上來說,這種貼耳式的內部單元比較大,實際聲場的表現也比普通的入耳耳機要略好,看電影或者聽歌舞劇用它還是要好過同價位的入耳式耳機的。
當然,不知道什麼原因,現在這款產品貌似價格依舊很堅挺,仍然是千元以上的售價。
4、漫步者H880 頭戴式HiFi耳機
漫步者H880是我入手的第一款漫步者耳機產品,這款產品貌似是2017年初上市的,我是6月份入手的。這款產品不是藍牙耳機,而是有線HiFi耳機,也是我近年來我唯一留下來的有線耳機。在家裡主要用來當電腦耳機用。
現在這款耳機已經用的脫膠了,整個就是垃圾成色。
但音質依舊很耐聽,因為其內置的40mm的大動圈單元在三頻的延展性上都很不錯,而且手機、HiFi播放器、電腦、MP3、舊收音機之類的都能餵飽它,所以在家使用時它就是主力了。
不過這款耳機也有一個缺點就是這個耳罩容易壞,下圖這個其實是我壞了以後在網上買的一個第三方通用配件。
不過要從便攜性上來說,這個大耳機帶出去確實不方便,沒有現在的真無線藍牙耳機方便。
5、羅技(G)ASTRO A40 頭戴式遊戲耳機 1000價位
遊戲耳機的話玩得不多,用過的最好的就是羅技(G)ASTRO A40,所以一直留著自己用。這款耳機的好處是可以搭配MIXAMP Pro軟體來進行聲效設置,並模擬輸出7.1聲道。所以偶爾電腦上看電影或者玩遊戲會用它。
另外我比較喜歡它的原因是這個高度可分離式設置,所有配件都可以拆換,並且還能購買單獨的定製化裝飾板等。
但要單說音質,個人感覺遊戲耳機的調校出發點不一樣,所以縱使MIXAMP Pro軟體可設置音樂模式,但實際體驗也是比直接用漫步者H880的低音表現要差不少的。
好了,本次評測分享就到此結束,歡迎互動留言和添加關注,我是習慣老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