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響應大學生基層就業與創新創業的號召,江蘇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在基層紮根就業,在創新創業中綻放青春芳華。今日起,「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中國江蘇網、新江蘇客戶端將聯合推出「就業先鋒行·朋輩故事」,通過江蘇省大學生就業創業年度人物的創業故事,展示江蘇大學生立足專業,敢夢敢創,在廣闊的舞臺上書寫奮鬥青春、實現自我價值的獨特風採。本期我們將為你帶來南京農業大學陸超平的創業故事。
陸超平是南京農業大學2014級經管院農經專業的在讀博士,同時也是一名創業者。2014年,懷揣農業科技創業夢想的他辭去公務員工作,開始智能漁業的創業。他創辦了南京漁管家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雲端技術和物聯網,讓農戶實現「穿著西裝養魚」,使水產漁業變得「輕鬆優雅」。
學好專業,在工作中迸發創意
陸超平在讀書期間,就對地理信息專業非常感興趣,他認為這個專業具有很好的前景,讀研時他毅然調整專業選擇地理信息方向。經過系統地學習,他對遙感、水質檢測、衛星圖片和模型計算藻類懸浮物等技術有了充分地了解,畢業後順利考取專業相關公務員工作。
通過工作業務的接觸,他發現從2010年起,我國漁業總產值連續3年保持高歌勢頭,現代漁業、智能漁業的發展將大有可為。「利用物聯網、雲計算技術,將養殖的所有環節都集成到一套系統軟硬體中,做到24小時在線自動管理魚塘,養殖戶穿著西裝拿起手機就能一目了然」,一個讓農戶「穿著西裝養魚」的創意從他的頭腦中閃現,這正是發揮自己專業的大好機會!
從工作狀態進入到創業狀態,需要經歷巨大的角色轉換,創業需要把握整體,管理、技術、市場、營銷、人事、財務全部都要親自過問,這讓陸超平感到壓力山大,許多事情從沒有接觸過,只能自己摸索。於是,他選擇到南京農業大學進修農林經濟管理博士學位,將實踐回歸於理論。
抓市場痛點,創業裝上了助力器
創業頭兩年,陸超平主要承接政府類項目,在農業物聯網的背景下負責大型漁場的一系列智能檢測——水質檢測、視頻攝像頭監控、智能管理系統,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推廣得很慢。認真分析後,他發現,一套完整的設備價格高昂,除非政府補貼,普通農戶不會自主購買。所以,如果繼續採取這樣的策略,根本無法幫助農戶減負,企業也無法實現突破。
2016年,陸超平開始思考轉變發展方向。在入駐南京農業大學大學生創客空間後,他接觸到了很多創業導師,包括學校專業教師、校友企業家、職業經理人等,進一步開闊了自己的思維。他意識到,原有的智能傳感器,由於檢測指標多,雖然能使檢測結果準確度較高,但是成本太高,於是他篩選了水質檢測中最為關鍵的幾項指標,將一整套系統產品化、簡單化,讓農民都可以負擔得起。抓住了市場痛點,智能漁管家像裝了助力器,得以迅速發展。正是這次轉型,公司的產品科技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經過不斷研發,公司已擁有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軟體著作權7項、註冊商標7項,服務水產養面積達3000餘畝。
心有農業情懷,項目持續升級
陸超平常說,創業的人都是有情懷的,在農業行業創業更需要情懷。出生在農村的他,從小耳濡目染,清楚地知道水產行業的痛點。選擇農業行業創業,就是希望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把傳統的農耕漁業轉化為現代漁業。
一直心懷農業情懷,他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南京農業大學校友,也熱心於搭建校友平臺,在幫助校友做好對接工作的同時,自己也接觸到了更豐富的創業資源。2019年,公司業務範圍擴大到漁業基地規劃、尾水循環設計、智慧漁業系統、專家平臺搭建等全產業鏈,產品市場從江蘇拓展到了上海、湖北和海南等地區,營業額900多萬元,並帶動貧困農戶100餘戶。
辛勤耕耘讓陸超平收穫滿滿。近年來,他入選了「南京市高層次創業人才引進計劃」,並獲評「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等榮譽。
全國農業雙創展上,陸超平作為南京科技企業代表向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匯報
目前,陸超平的漁管家項目已經從南京農業大學大學生創客空間畢業,進入社會孵化器——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進一步加速發展。如今已小有成就的他依然對創業懷抱著熱情,積極配合學校組織的訪談和報導、參加學校的「三創學堂」活動,為學弟學妹傳遞創業經驗。他表示,希望將自己的創業熱情傳遞給更多學子,帶動更多人在創新創業這條路上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