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到尼克·胡哲(Nick Vujicic)上海演講會的邀請之前,我其實並不知道他是誰。在網上檢索他時,我才意識到,作為一名勵志演講家,他的名字有多麼如雷貫耳。
尼克·胡哲於1982年出身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市。他天生患有海豹肢症——沒有雙臂,只有一隻小小的左足長在臀部下幫助他直立時保持平衡。儘管有嚴重的身體缺陷,如今的他能夠獨立做許多普通人司空見慣的事:用腳趾頭打字、踢球、遊泳甚至衝浪,而這些還根本算不上他的成就。
勵志演講家尼克·胡哲(Nick Vujicic)。圖片來源:Wikipedia尼克不是天生的演講家。在他還是個孩子時,他會被同學欺負,會因為自己的缺陷感到自卑絕望,在10歲的時候他甚至嘗試過自殺。但隨著年歲增長,他慢慢開始和不完美的自我和解。在讀高中時,一位學校清潔工鼓勵尼克做演講,講述自己克服種種困難的經歷,於是從17歲開始,他為學生團隊做演講,而如今,這位充滿人格魅力的演講家足跡遍布全球,他的聽眾既有學校裡的孩子,也有政商界精英。
尼克在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獲得了會計和財務策劃雙學位,在移居美國洛杉磯後創立了國際公益組織Life Without Limbs(無四肢的人生)和勵志演講公司Attitude Is Altitude(態度決定高度)。2012年,他結了婚,如今已是兩個兒子的父親。
坐地鐵來到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我捏著門票朝票上規定的入口走去,一邊感嘆這個演藝中心之氣派宏大,一邊暗忖這樣一個烈日炎炎的工作日下午,居然會有那麼多觀眾前來。其中當然有許多正值暑假的學生,甚至還有不少五六歲的孩子由家長帶領著,蹦蹦跳跳地走進這座如同迪士尼樂園未來世界中的UFO那般的龐大建築。走進中心坐定後,那種衝擊感愈發強烈:五層看臺和舞臺前的VIP席幾乎都坐得滿滿當當,舞臺上用中英文寫著:「尼克·胡哲,英雄歸來。」
和我同去的美國女生Kylie感嘆道:「他簡直就像一位搖滾明星!我以為只有凱蒂·派瑞或蕾哈娜才會在這樣的地方演出。」
在觀看了「什麼是英雄」的短視頻、欣賞了一段來自杭州的殘障兒童表演後,我看到尼克在主持人激情澎湃的介紹中控制著輪椅走上舞臺。
「你好,謝謝,我愛你,我是尼克·胡哲。」被護理人員抱下輪椅,尼克站在升起來的正方形講臺上,用中文和觀眾打招呼,全場立刻響起熱烈的拍手與喝彩聲。這位沒有四肢,看上去小小的男人,幾乎是霎時吸引了全場一萬名觀眾的注意力。這不僅是因為他幽默卻又充滿溫暖的話語,也是因為他站立、「行走」在舞臺上,洋溢著通常難以在殘障人士身上看到的自信氣場。
尼克·胡哲上海演講會現場。攝影:林子人媒體群訪時近距離看到尼克的奇妙感覺又浮現在我的心頭。在如此巨大的人生傷痛面前,他泰然自若,並將他的人生經歷融入了他的畢生事業——勵志演講——之中。美國雜誌《Ebony》在2002年12月刊登了一篇討論「為什麼勵志生意正在蓬勃發展」的文章,文中指出勵志生意已經成為一項價值連城的生意,它不僅吸引了職業演講者,連奧普拉·溫佛瑞、老虎·伍茲這樣的超級名人也趨之若鶩。
「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非常簡單。人們有越來越強烈的需求,需要安慰和希望,需要別人告訴自己一切都會變好的。」文章中說。
然而沒有誰註定就能做勵志生意。《福布斯》的一篇文章甚至認為,不存在「勵志演講家」這個職業,這只是你講述你的特長的一種方式:「人們願意邀請你做演講,並給你很多錢,如果你的演講非常非常好,你非常非常有名,你甚至還能環遊世界,到處住高級賓館。這背後的原因是你有一些獨特的觀點分享,一些非常棒的觀點,一些別人完全沒辦法說得像你那麼好的東西——而這促使聽眾在他們的人生中做出改變。」無論是特殊的人生經歷、獨特的觀點、還是高超的技藝,勵志行業從業者都有自己的專長。他們到處做免費演講、寫書、建立自己的社群、開博客、發展粉絲群體,然後,付費演講的邀請接踵而至,勵志演講家的頭銜正式誕生。
尼克正是憑藉著他的核心價值——生來沒有四肢且努力克服了這個巨大的人生障礙——成為了一位全球聞名的勵志演講家。但說實話,在演講開始的前20分鐘,我聽得有些心不在焉。尼克昂揚的話語迴響在巨大的場館內,充滿了雞湯文熟悉感的金句頻頻出現,我瞥見Kylie也和我一樣掏出手機在做筆錄:
「你本來就很美,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
「失敗是可以允許的。為什麼?什麼是失敗?沒有失敗的人生就像是一個沒有老師的課堂。」
「有的東西是否可能只有試了才知道。感恩你所擁有的,要有勇氣,不要在意別人的評價,不要擔心沒有的。勇氣就是害怕的時候也要勇往直前。」
「如果奇蹟沒有發生在你身上,你依然可以成為別人心中的奇蹟。」
「不要專注於你要什麼擁有什麼,專注於你能夠給予什麼。」
直到尼克開始講述自己是如何走上演講家道路的時候,我的興致才真正被勾起,我開始豎起耳朵仔細聽他講話,一部分是出於好奇,一部分是因為他實在是有講故事的天賦——他既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叮鈴鈴」的電話聲和別人講話的語氣,令聽眾捧腹,又會巧妙地加入幾句現學的中文,把在場翻譯打個措手不及。
正如網上的介紹所說,尼克是在一位高中清潔工的啟發下開始做公眾演講的。那位名叫阿諾的清潔工先生慫恿了尼克3個月,才讓他下定決心在一個學生聚會上聊聊自己的成長經歷。令他驚訝的是,當他講完時,許多人被感動哭了。之後的一段時間裡,陸陸續續有許多教會、青年團體和社團邀請他分享他的故事,他遂下定決心成為一名專業的演講家,用自身經歷激勵他人。
然而在成為演講家的道路上,尼克遇到的挫折著實不少。他是從給學校打電話毛遂自薦開始的,但一次次地被拒絕。有的學校對演講不感興趣,有的學校覺得他的外表會嚇到學生……他打了52個電話,被拒絕了52次。
但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斷地學習吸取經驗,找到既能推薦自己又能打到對方痛點的方法,在第53個電話被打通的時候,尼克是這麼說的:「你好,我叫尼克·胡哲,我是一位演講家。我想到貴校講講如何應對學生欺凌的問題,不知道你們是否感興趣?」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儘管他在那場校園演講中只得到了50澳幣的報酬,儘管他得用這50澳幣說服弟弟開兩個半小時的車送他去那所學校,儘管他得到的演講時間只有5分鐘。但在那之後,付費演講的邀請的的確確接踵而至了。
「如今我已經去過61個國家,這是我第8次來到中國,我發表的演講有3000多場,」尼克的話音剛落,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你知道現在我有多少份演講邀請碼?35000份。都不是我主動邀約的,都是他們來找我的。」一陣更熱烈的掌聲響了起來。
「在座的各位,我想告訴你們,夢想是會實現的,美好的事情會發生在你的生活中。所以要嘗試,不斷地嘗試。如果在路上遇到挑戰和障礙,不要視之為一種局限,要把它們當作一種機會。」他說。
此時此刻,到了演講快結束的時候,我終於發自內心地被觸動了,眼角還有微微的溼潤。
在演講結束後的中場休息時間,演員高圓圓上臺講述了自己的感悟。攝影:林子人隨著人流魚貫退場時,我們還在感嘆這場秀的排場——一萬名在場觀眾、問答環節前的中場休息時間裡除了有另外一場鋼琴演出之外,高圓圓也上臺分享了她的感悟、謝幕時尼克被演職人員簇擁著站在舞臺中央,噴灑出的金色亮片紛紛落下,迎合著激昂的音樂和華麗的LED舞臺銀幕……當我問Kylie覺得尼克的演講怎麼樣時,她說:「其實他說的都是常識,大人都知道,可能更加適合青少年來聽。」
「但我學到的是,遇到失敗不要放棄。即使你有可能會失敗52次!」她想了想,補充道。
這也是全場演講會中最令我影響深刻的一點。實際上,這個故事本身對我的震撼遠遠大於那些充滿了「愛和希望」的話語。在這個勵志被調侃、雞湯被質疑的時代,那些仿佛被打了雞血般的正能量並不總能令人信服。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勵志也好,雞湯也罷,它們呈現的,是一種看似美好的結果,卻鮮少有現實尖銳的觸感和不知未來在何處的彷徨,而這才是所有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的人的痛楚所在。就好像有人告訴自己,你現在在A,一定會到達B,但卻不給你找到B的地圖一樣。
然而即使是演講開始之前就打定主意要抱著批判精神聽,我仍然被觸動到了。因為在了解了他的故事後我知道,尼克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他的肺腑之言;他能夠站在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的舞臺上對一萬名中國觀眾演講這件事本身,就是他在以往人生中突破了無數障礙、恐懼、絕望、失敗的結果。正如他在自傳《人生不設限》中說的:
「今天的障礙或許是明天的優勢。我已經把自己沒有四肢這件事當做一項有利條件,因為男女老少就算跟我語言不通,光是看到我,也知道我這輩子肯定沒少過難關。他們都明白,我的人生體悟來得不容易。」
在知乎上,有人問了這麼一個問題:「什麼是雞湯文?為什麼知乎上大都排斥雞湯文?」點讚數最高的一個回答說:「其實不只是名人,每個真實的人,說真實的話,說的有道理,就是好東西。他們有他們的故事,有他們的經歷,有他們的感悟,只是是否適合你,還需要自己來判斷。雞湯的問題在於從人開始就不真實,只有表面上的語言文字,沒有實質。很多做傳銷或者變相傳銷的,演講也很正能量,但是內裡是虛的。網絡寫手攢的文章,不著邊際的虛構故事,扯出一個道理,同樣是虛的。」
真實的人生讓人心生感動,然而勵志的意義恐怕僅限於此了。我們都不是尼克,不可能經歷他所經歷的,自然也不可能複製他的成功。想在這一個小時的演講中獲得某種頓悟、某個解開人生難題的答案並不現實,能夠得到的,不過是看到一種人生的新活法,一種絕地重生的人生態度。但誰又知道,這樣的一個小觸動,不會點亮某個人生之路的線索呢?
「我相信在靈感和勵志之間是有區別的。有些時候你激勵別人去做些什麼,有些時候則不。但當你找到靈感時,這給予你動力,你會想,好吧,如果其他人能夠做到這些,那為什麼我在自己的人生中做不到呢。」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在採訪尼克時他對我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