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很多朋友都問我這個問題,其實我不清楚你們的目的,練法是怎麼樣的,我是很難針對你的個人情況進行講解,老廖說說自己這邊學習的注意事項。練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感謝信任老廖。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如果不信任,那就當做一個故事!)
樁法:高樁,養生樁。
目的:養生,改善身體健康
注意:可能各地的教的,講的,都有一些區別,老廖教大家一些可行的做法,關于禁欲這一塊。每個人都有欲望,這點是一定的,所以大家練功過程中,有雜念是很正常的,不要多慮,因為我教大家的是養生樁,所以會涉及到入靜,而入靜就與慾念有關,常人所理解的是針對於夫妻生活方面的,而我說的欲,則更深一些,這些都會講到,一點一點的講給大家。
關於慾念:可能大家在學習站樁的過程中,都知道站樁講究「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但是如何做到恬淡虛無自己卻一點都不知道,只知道堅持練,這也是好事,但是路錯了,卻成了傻事。慾念這一塊,各家各派,各種典籍都有過相關的記錄,一般我們都是講究入靜,武術體系的不講究這個,道家養生這一塊的才有入靜的說法。而要入靜,需要在練功過程中,保持思想安靜與意念集中,在此基礎上出現頭腦清醒,保持意念專一,輕鬆舒適的一種狀態。相信很多認真學習的朋友,自己都有實證,而要讓我們能夠入靜,那麼就得減少慾念,比如佛家說的「貪嗔痴」,道家說的「三屍」,七情六慾,精蟲上腦等,這些都是雜念,我們要遠離這種雜念,要正視它,減少雜念,這樣我們練功才能正常入靜。
精蟲上腦:很多朋友可能都是自己年輕時不懂事,用手解決生理問題,結果導致後來自己這方面不行,有很多相關的問題發生,自己在知道這是不好的習慣時,也嘗試過戒掉,但是很難,因為很容易精蟲上腦,也就是容易影響正常行為(性衝動),這點可以參考一些動怒的人,他們受到情緒化影響所表現出的行為,沒法理智做出行動,所以容易做出不計後果的行為,也就是常說的「熱血上頭」、「上頭了」。這也不是大家不重視,而是這是一種很難自控的行為,所以這類朋友需要禁慾,也就是前面一段時間,不可以有半點與「性」有關的事。這個階段叫做「補漏」,對於身體的補漏。也就是身體有漏洞,精關不固,如果不去管,這點可以參考為什麼有壞習慣的人平時總是有氣無力,這就是精虛不足以化氣所致。至於靠吃,吃的時候有用,但是逐漸沒用,是因為身體有抗性,這個漏洞會導致逐漸的漏走,所以沒用。至於部分朋友是靠吃改善的,這是因為他們的身體有這個基礎。
多久可以一次夫妻生活呢:對於我們養生的普通人而言,沒有禁慾,也不可縱慾,因為在咱們道家養生觀念來說,講究節慾,也就是介於二者之間。關於時間的把控,這還真是因人而異,而且其中之度,得合理把控。這一塊在很多典籍都有記載,因為我們好身體是練出來的,男子一般32歲之後,氣力會衰退,故要勤練。在我們身體機能衰退,氣血逐漸變得虛弱的狀態下,自己這方面是很難有改善的,這有著別的房事,甚至50~60都可以做到時間,硬度方面不是問題,但是站樁並不是針對這一塊的,針對的是咱們身體的整體健康。一般關於夫妻生活,醫學上有句巧妙的名言,即二十年代的男人,是以量多量少決定勝負。三十年代者,則以質來決定勝負。至於四十年代的男人,系以間隔為決定勝負的因素。
《素女經》曰:人有強弱,年有老壯,各隨其氣力,不欲強快,強快即有所損。故男子年十五,盛者可一日再施,瘦者一日一施;年二十、盛者日再施,者可一日一施;年卅,盛者可一日一施;劣者二日一施;州,盛者三日一施,虛者四日一施;五十,盛者可五日一施;虛者可十日一施;六十,盛者十日一施,虛者廿日一施;七十,盛者可卅日一施,虛者不寫。
古人的做法:可能並不適合我們當下人,因為我們的生活節奏太快了,經常熬夜,加班,酗酒等,再加上並不缺乏營養,而是缺乏鍛鍊,所以時間這一方面,我個人認為,在不會煉精化氣,不會隨心所欲,時間方面不是問題的基礎上,那麼你練站樁與進行夫妻生活的時間間隔,看第二天的身體反應,如自己仍然精力充沛,那麼按照《素女經》的要求作為標準即可;如果自己身體略感疲憊,那麼在《素女經》的基礎上,再延長一天進行;如果是自己非常疲憊,乏力,甚至頭暈,這情況還能考慮進行嗎?所以萬事是有基礎的,建議禁慾一段時間,先讓自己身體逐步的恢復後,再考慮進行,因為身體比較虧空,如果強行進行,反而對於身體不利。
百日築基:這階段需要禁慾,因為這是打基礎,百日築基不是說要一百天,而是你先練功把身體練好,一些常見的亞健康消失之後,身體恢復正常狀態的基礎上,再百日築基,也就是花一定的時間禁慾,也就是專注於練功來打通小周天。當然,對於大小周天這一塊,我們習者不應當去追求,更需要關注的是身體健康的改善,然後養生,而不是追求這些外物。
為什麼道家功法這一塊的練習,靜功尤為講究「入靜」呢?
一般我們練功,都是要讓自己能夠專注於練功這一塊,也就是要能靜下來,很多人在了解道家這一塊的時候,可能最深的就是打坐,因為這不論是電影,還是小說等,都有提到過打坐。打坐的話,分為入靜和入定,這是心性的磨鍊,很難的過程,一般都需要時間的沉澱。站樁也可以入靜入定,當然,這比打坐更難一些,因為站樁稱之為「立禪」,一般要能夠入靜,首先是身體進入松靜自然的狀態,比如打坐,千萬不能是強行忍著痛雙盤,這樣怎麼能入靜呢?站樁也一樣,不能是強行控制肌肉堅持,否則你怎麼能入靜,這本就是松靜自然的,就是要自己在適應的基礎上,松靜自然的入靜,後面才有可能入定,當然,入靜足以。入靜的時候,我們是進入一種特殊的狀態,不同於入睡,做夢,這是一種介於半睡半醒之間的狀態,也就是我們對於外界事物沒有感知,但是自己有思維,可以思考,但是如果是胡思亂想,那麼就會從這種狀態出來。我們應當保持練功的意念,否則沒有意念,就像船失去了舵,以至在恍惚的情況下出現偏差,這是需要注意的,所以我們練功要修心,要調心。我們在保持良好的狀態進行練功的過程中,才有可能進入入靜的狀態,這是老廖實證的。因為每個人的根器悟性是不一樣的,練的功法也有一些區別,所以入靜也有高低、深淺之分,並不是每次都可以進入入靜狀態,是偶然出現的,有時交替反覆,時間有長有短。這是在有為的鍛鍊中,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形成的,也不要刻意去追求,否則反而不利於入靜。
當你能夠正常入靜的時候,回首望一下自己的努力,確實不容易,很多時候,一些所謂的功感神通,都是在入靜的時候出現的,但是我們不可去追求這一塊。
二八佳娘體似酥,
腰中佩劍斬愚夫,
雖然不見人頭落,
暗裡教汝骨髓枯。
三屍:道教術語,指道教的三屍神。屍者,神主之意。道教認為人體有上中下三個丹田,各有一神駐蹕其內,統稱「三屍」,也叫三蟲、三彭、三屍神、三毒。上屍好華飾,中屍好滋味,下屍好淫慾。
貪嗔痴:出處於佛教,三毒,又稱三垢、三火。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為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
七情六慾:是一個心理反應。一般來說,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感情的表現或心理活動;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願望。不同學派對七情六慾內容的描述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