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當中國女排十一連勝奪得世界盃冠軍後,記者問郎平:「有沒有想到世界盃十一連勝奪冠?」
郎平回答:「沒想過,其實也是十一場球,一點一點拼吧」,話還沒說完,郎平便哽咽著走到了一邊。
1年後,當人們看完電影《奪冠》,或許才會真正理解,當年郎平哽咽說出的那句:「一點一點拼吧」,到底蘊含著多少艱辛與不易!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郎平的人生,看一看從「鐵榔頭」到「鐵教頭」這麼多年裡,她的人生傳奇!
1
千錘百鍊,鐵榔頭
1981年,21歲的郎平作為排球隊主攻,第一次站到了世界盃的領獎臺,拿到了人生中第一枚金牌。
當時誰也沒有想到, 就是這個看上去有點「拗勁兒」的女孩,日後開啟了屬於自己的「排球時代」。
緊接著1982年世錦賽,1984年奧運會,1985年世界盃,郎平每一次都是金牌,金牌,金牌!
憑藉著賽場上,又快又狠的扣球,國人給郎平起了個外號叫「鐵榔頭」,當時的球迷們看排球比賽,只要看到郎平上場,立馬都會起身歡呼,期待「鐵榔頭」狠狠「教訓」國外運動員。
同樣,當對手看到比賽名單裡有「郎平」這個名字時,也會暗自覺得「倒黴」,深感「冤家路窄」。
只是,人們看到的只有「鐵榔頭」賽場上的所向披靡,卻看不到完美扣球的背後,是郎平對排球發自心底的熱愛和努力。
就像郎平女兒白浪,談起自己在電影《奪冠》裡有一場戲,就是還原郎平在1981年中日排球對戰中,拿到金牌那一幕。
當白浪穿著中國女排的隊服,站在領獎臺上,聽著國歌緩緩響起,看到國旗慢慢上升時,她說自己一瞬間,就明白了媽媽為什麼這麼愛女排。
但對於一個優秀的排球運動員來說,只有熱愛是不夠的,還要足夠拼!足夠刻苦!
多年後郎平回憶自己當年的訓練,她說打排球的,辛苦,受傷都是常有的事兒。
她曾不吃不喝連續練了7個小時,最後練到膝關節水腫,但還是不想停 ,因為只要一停下,就會立刻感覺心裡有個聲音提醒自己:「你為什麼不再堅持一下,你還可以繼續練!」
這樣的日復一日的訓練,讓郎平身上都是老傷,在郎平看來,「老傷」還好,因為回家老媽看不出來,最怕的就是手上這些傷,手指斷了,經常得拿紗布包一下,回到家老媽一眼就看出來了,雖然媽媽嘴上不說,但卻會背地裡抹眼淚。
看到媽媽這樣擔心,郎平心裡很過意不去。她說:「老媽肯定都是知道的,她就是忍著不說,怕我分心」。
但沒有辦法,她是一個排球運動員,身上背負的是國家的榮譽。
就像吳剛在電影《奪冠》中說的那樣:「我們代表中華民族,我們要證明給他們所有人看,中國人,行的!」
「要幹就幹最好的,要打就把對手打垮!」正是靠著這樣的毅力和精神,郎平在自己的排球生涯上,用汗水和努力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看到這樣的成績,很多人為郎平而驕傲,讚美她是真正的「鐵榔頭」,可後來當大家看到她雙手時才發現,她的手並不是「錚錚鐵骨」,而是遍布傷痕和老繭。
原來,世界上沒有「鐵榔頭」,有的不過是日復一日的決心和毅力,還有無數次的千錘百鍊。
2
嘔心瀝血,鐵教頭
1995年,在中國女排青黃不接的低迷時刻,郎平因為一句「回來吧,國家需要你」,便放下不到兩歲的女兒,回國接手中國女排工作。
在她的接手下,同年中國女排,便拿到世界盃女子排球賽第三名的成績。
當時她安慰中國女排姑娘們:「輸贏算不了什麼,打世界大賽,畢竟不是世界大戰,我們打的不是利益,打的是一種人類精神。」
只可惜,她的這種理念,跟大家對中國女排必須要贏的期待衝突太大,因此很多時候,郎平都不被理解。
在她日後寫的自傳裡,記錄到當年那段時光:
「我覺得真的好累啊,生了病,也沒有相愛的人來坐一坐,陪一陪,或者女兒在我身邊叫我一聲「媽媽」,再往遠處想想,身體垮了,以後沒有能力撫養女兒,女兒只能跟著她爸,那我就真的什麼也沒有了。」
打了半輩子的排球的郎平,頭一次在排球上感受到了挫敗。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郎平離開了去國外執教,這一下大家對她的誤解更深,不管她怎麼解釋體育無國界的理念,但還是被大家所質疑。
尤其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當她執教的外國球隊對戰中國女排的時候,郎平再一次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關於這一段,在電影《奪冠》裡,也有所體現。
當鞏俐飾演的郎平,遇到黃渤飾演的陳中和之後,昔日的隊員變成了對手:「我就知道,我們總有一天會再相遇的。」
回憶起當年去國外執教的經歷,郎平在採訪裡說:「在世界不同的國家去執教,其實是一種積累和學習,對我也是一種充電。」
2013年,郎平第二次擔任中國女排教練,這一年她已經53歲。
女兒白浪提醒她:「你的身體常年勞累,已經垮了,你再好好想想。」
此時的郎平,滿身都是老傷,雙胯勞損,腰間盤突出,甚至膝關節還做過7次手術。
但即便這樣的身體狀態,郎平還是堅持擔任中國女排教練,她說:「我想好了,我接受這個任務,我還想再為中國女排站好最後一班崗。」
這一次,她接手中國女排,可以說比1995年那次壓力更大,因為此時的女排成績在亞錦賽僅獲第四名,國人感慨「怎么女排現在連亞洲都打不出去」。
面對這樣的成績,郎平沒有說什麼,反倒是一個個女排隊員跟郎平道歉,覺得毀了教練的一世英名。
郎平聽了,大氣的說道:「沒事,我來也不是來享受名譽的,我就是帶領大家一起拼搏的。」
或許,正是因為郎平抱著這樣的信念和堅持,不斷鼓勵女排隊員,在她的慢慢帶領下, 中國女排再次走上輝煌之路。
3
郎平和女排姑娘
在電影《奪冠》裡,還原了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巴大戰」的比賽盛況,甚至為了讓電影更加真實,就連當年的巴西女排,也被請進了拍攝現場。
同樣,在現實中,郎平和女排姑娘們,對於2016年的裡約奧運會,也是永生難忘。
當時的巴西隊,不僅是兩次奧運會冠軍得主,還有東道主的優勢,因此,比賽一開始 ,中國女排姑娘們便壓力山大。
面對這樣的情況,郎平把女排姑娘們集合到一起,她堅定地告訴女排姑娘們:「大家也看到了,巴西隊根本就沒有把第四的我們放在眼裡,我們必須給她們一點顏色看看!」
但真正的比賽情況,卻並未因為鼓舞士氣,就贏得勝利。
第一局,巴西隊贏了,巴西女排和外國觀眾齊聲高呼,覺得中國女排不過如此!
站在臺下全神貫注盯著比賽現場的郎平,看到姑娘們失望的表情,她再度發話:「不要急,咱們能咬一口是一口,能多一分是一分,反正不能讓她們輕易過了中國這一關,她們越是看不起我們,我們就越要「咬死」她們,記住,你們每個人都是我放出去的老虎!」
果然,第二局的時候,中國女排姑娘們拼了!
每個人都抱著堅定信念:哪怕不一定會贏,但不到最後一分就絕對不會輕易放過你!
賽場上,中國女排姑娘們牟足了勁去打,全力配合,誰也沒想到明明處於劣勢的中國隊,最後竟然完美反殺!打敗了巴西隊!
那一刻,場下和電視機前的所有中國觀眾都沸騰了!就連一向穩重冷靜的郎平,也緊緊握著拳頭,滿眼淚水。
「贏了!中國女排贏了!中國贏了!」
勝利之後,中國女排姑娘們抱頭痛哭,這中間有多大壓力,只有她們自己最清楚。
當她們站在領獎臺上,看著中國的五星紅旗緩緩升起,聽到國歌的時候,是中國女排們最幸福的時刻。為了這一刻,她們說:不管吃多少苦都值得!
很多人都說,中國女排打的不是比賽,而是一種精神,女排精神!
「再冷的板凳,也要把它坐穿!再強的對手,也要把它幹翻!」
「在你覺得不行的時候,你還有隊友!」
「隊友有困難,我就必須頂上來!」
「中國女排,打不垮,拖不爛!」
但在電影《奪冠》裡,我們卻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因為郎平不僅帶領女排姑娘們打球,也關心她們的生活,她會鼓勵姑娘們去談戀愛,去做美美的髮型,更重要的是,她會發自肺腑的告訴大家:「沒關係,我陪著你們,你們好好的享受體育本身。」
其實,如果真的了解郎平,你會發現這才是真實的郎平。
她不僅是賽場上的「鐵榔頭」,中國女排姑娘們的「鐵教頭」,她還是那個幽默清醒的郎平。
她曾調侃自己有「球運」,說自己其他運氣不敢說,但「球運」是真的很好,作為運動員,她拿過世界冠軍,也當過世界冠軍的教練,可以說一生在排球事業上很圓滿;
同時她也非常清醒,不管取得多大的勝利和輝煌,都明白勝利只是一瞬間,之後還是要回歸原點,迎接下一次的出發。
在生活中,她也有「柔軟」的一面,不僅關心們女排姑娘們打球,也關心孩子們的生活,女排姑娘們有時候都喊她「郎媽」!
對於女排姑娘朱婷,兩人更是師徒情深,郎平曾自豪的誇耀朱婷:「朱婷現在是「國際朱」了,就是世界比賽都能運用自如了,英語也可以來兩句,她是我親閨女。」說完她哈哈大笑,真是發自肺腑的開心。
從「鐵榔頭」到「鐵教頭」,如今的郎平,60歲了還未曾離開過排球,她說一個人,一輩子,幹好一件事,就很牛了!
就像王菲和那英在《奪冠》片尾曲裡唱的那樣,「生命之河,因為熱愛才值得。」
而郎平也是真的愛排球,才會一輩子都為這項事業奮鬥不止!
相信不管多少年過去,我們都會記得郎導的那句話:
「不管別人記不記得,但我們就是我們,摸爬滾打,日以繼夜,就是為了每一次比賽都升國旗,奏國歌!這就是我們中國女排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