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手」的這件事兒,氣象部門一直都在做!

2020-12-16 澎湃新聞

原創 關愛特殊人群的 中國氣象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並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出新要求、新部署。前段時間,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就是在關注特殊人群能否得到特別關愛,不被社會和及科技發展所忽視。

眾說周知,公共氣象服務是基礎性公共事業,讓特殊人群感受到氣象服務的溫度,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氣象工作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職責所在。多年來,氣象部門在服務特殊人群方面想辦法、盡責任,主動送溫暖,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那麼,氣象部門究竟是怎麼做的呢?今天,我們來一探究竟

01

手語天氣預報

關注什麼?

對於手語老師平凌君來說,她有兩份工作,一份是為聾啞人提供手語服務,另一份工作就是為一直生活在無聲世界裡的爺爺奶奶做翻譯。她說,爺爺奶奶愛看電視,尤其喜歡看天氣預報節目,但有時候卻看不明白。以前,他們總是會用手語向平凌君求證——明天杭州是晴天,對嗎?明天杭州會下雨,對嗎?

對於還在上小學的翁晨鑫來說,他也很關心每天的天氣預報。由於父母也都是聾啞人,他只能通過手機查閱天氣信息。但當他想用手語與同學們交流天氣情況時卻犯了難——有些天氣現象用手語無法準確表達。

對於生活在農村的周桂琴來說,不識字加上聽障,天氣預報節目就只是一些看不懂的畫面。要想知道明天的天氣,就只能與其他村民比劃手勢了……

怎麼服務?

過去,上述三個情景是長期困擾聽障人士的難題,直到2018年12月3日,他們看到了《杭州氣象》手語節目。擔任手語天氣預報主播的平凌君說,從此,她為爺爺奶奶翻譯的職責從身邊轉到了電視熒幕上。

杭州市氣象局是最早製作推出電視天氣預報節目的市級氣象部門之一。自節目播出以來,杭州市氣象局經常接到電視臺轉來的觀眾電話,反映家有聽力不好的老年人、聽障人士,聽不到聲音的他們,也看不明白。

2015年至2018年,在杭州市政府綜合考評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的社會評價意見採集工作中,每年都會收到為聽障人士提供有效氣象服務的訴求。

如何能讓他們「聽見」?如何讓殘疾人和正常人一樣無障礙地獲取氣象信息?杭州市氣象局以「打造有溫度的氣象服務」為目標,將為特殊人群提供氣象服務作為重要工作內容。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開通手語天氣播報。

2018年,經過與杭州市殘疾人聯合會(以下簡稱「市殘聯」)多次對接後,兩部門達成協議:由市氣象局設置氣象手語播報專欄,每天製作節目並在《杭州氣象》電視節目中播出;由市殘聯派駐手語翻譯老師,同時,對氣象節目主持人開展手語培訓。

同年12月3日,經過近半年的策劃和籌備,杭州市電視臺綜合頻道《杭州氣象》節目中正式推出手語天氣播報;2019年,建德、蕭山也陸續推出手語氣象節目。

《杭州天氣》節目中首次加入手語播報。圖/俞卡莉

開展手語天氣播報後,相關的問題也接踵而至,其中之一就是手語氣象信息缺少標準。《氣象信息傳播常用用語》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詞彙,在國家通用手語標準中並沒有對應翻譯,甚至有些處於空白狀態。

由於缺乏相關標準,手語主播只能依靠自己的理解去翻譯,導致信息傳播不夠精確,直接影響聽障者對天氣的判斷。

為此,杭州市氣象局按照「國家通用手語標準」研究成果相關要求,在吸納已有氣象手語翻譯實踐基礎上,針對聽障人士的實際需求,開展《氣象信息傳播常用手語規範》標準制定。目前,部分成果已經在節目中得到應用。

有啥效果?

在電視上看到手語氣象節目那天,翁晨鑫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原來有這麼多叔叔阿姨在關心我們,我覺得好幸福!」

更多聽障者則表達了自己受到了關愛和重視:「我們感受到了平等!」

手語是無聲的語言。通過手語氣象節目,將氣象信息以更具溫度的方式傳遞給聽障者,讓他們能夠真正「聽見」,這是氣象人職責所在。

02

為貧血症患兒訂製科普

關注什麼?

今年中秋節前一個星期,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氣象局接到荷城義工協會的活動申請,科普對象是患有地中海貧血症(以下簡稱「貧血症」)的兒童。

地中海貧血症,是一組遺傳性肽鏈合成障礙導致的血紅蛋白異常性疾病。患上貧血症的孩子需要終生輸血和排鐵,而治療往往意味著「傾家蕩產」。相比正常孩子,貧血症患兒的家庭把更多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治療上。但貧血症患兒非常渴望像正常孩子一樣學習成長。

常規的氣象科普課堂以介紹氣象數據、天氣系統和氣象災害防禦知識為主,但這些內容對於兒童,特別是貧血症患兒來說,理解起來有難度。

面對這群特殊的兒童,如何科普才能更有針對性呢?

怎麼服務?

貴港市氣象局工作人員反覆琢磨,根據他們的理解能力和知識水平,量身策劃了一系列科普活動——

在原來的科普講解中,簡化了對測量儀器、天氣原理的介紹,加入了講解繪本故事、繪製天氣現象等環節,側重讓孩子們學習如何應對災害性天氣,並以富蘭克林、蒲福等科學家的故事為切入點,培養他們對科學的探索精神。

貴港市氣象局工作人員給孩子們講解科普繪本。圖/蒙金鳳

有啥效果?

「這樣的氣象科普課堂更生動、更接地氣。」荷城義工協會的義工流彩說,貧血症患兒很少有這樣的機會了解世界,在這裡他們收穫了氣象防災減災基本知識,學會了如何應對各種各樣的災害性天氣,這是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

一年來,在荷城義工協會的牽線下,貴港市氣象局先後去往貧困村、鄉鎮學校等地,為留守兒童、農民工子女等開展了一系列的科普活動。「可以說,每一次科普活動都是量身定製的。」作為科普活動的參與者,預報員黃振強付出很多,卻也覺得意義非凡,「能讓更多孩子了解氣象、感受氣象,增強氣象防災減災意識,很值!」

03

志願服務空巢老人

關注什麼?

2018年,持續不斷的雨水嚴重影響了湖南省醴陵市浦口鎮泮川村油茶的種植進度。村裡的油茶種植戶多是家中無壯年勞力的老人。例如今年74歲的魏由和,家中兩個女兒早已遠嫁,只剩下他和老伴靠著低保生活,這片油茶地是他唯一的期盼。

株洲市氣象局志願服務隊在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為他們提供精細化氣象服務。

怎麼服務?

在一次降雨間歇期,志願服務隊組織40餘名志願者一邊幫農戶搶種,一邊針對油茶種植、育苗等進行現場培訓,最終幫助種植戶順利完成油茶種植工作。

「這片油茶地算是我們看著長大的。」株洲市氣象臺臺長曾欣說,自從那次持續性降雨後,志願服務隊就與油茶結了緣。兩年來,志願服務隊一直關注著油茶苗的生長情況,在各個生長期提供氣象服務,並定期下鄉實地察看。

今年,株洲市氣象局與醴陵市華塘村委會結對共建華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者服務隊作為中堅力量,以敏銳的服務意識,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有啥效果?

「謝謝你們及時發來的氣象預報,去年種下的油茶苗長勢好,今年一定是個豐收年!」魏由和望著綠油油的山坡難掩喜悅之情。

自2012年起,這支由77名氣象工作者組成的志願服務隊,充分利用氣象專業知識,對特殊群體及貧困戶開展幫扶。截至目前,累計志願服務時長超過2000小時,服務對象超過5000人次。

株洲市氣象局志願隊隊員在社區開展氣象科普工作。圖/胡毓靈

這群志願者都是普普通通的氣象工作者。但因為有了志願者的身份,志願活動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扶貧幫困、愛心送考、公益演出、圓夢心願……每當團隊有號召、有活動,他們總是第一時間積極響應。

04

「助殘平臺」的天氣預報

關注什麼?

天氣關乎生產生活和生命安全,特別是對殘疾人來說,影響更為明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殘疾人獲取並有效使用氣象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有限,一直以來也被各地氣象部門的重點關注。

怎麼服務?

為了讓殘疾人及時收到天氣預報信息,天津市西青區氣象局與區殘疾人聯合會(以下簡稱「區殘聯」)加強合作,於2017年籤署為殘疾人提供公共氣象服務信息的合作協議。此後,氣象信息就入駐了天津助殘平臺。

天津助殘平臺是區殘聯為殘疾人打造的集各類信息服務、助殘扶殘相關新聞報導等於一體的新媒體平臺。截至目前,西青區有1.6萬餘名殘疾人註冊該平臺,並將其作為了解資訊、加強交流的有效途徑。

如今打開微信,關注並進入「天津助殘平臺」的西青殘聯模塊,每天最新的天氣預報信息都會準時出現在這裡。

天津助殘平臺

為進一步提升氣象服務針對性,考慮到視障群體的特殊性,今年11月,西青區氣象局在助殘平臺測試開發「語音提示」功能。該功能應用後,每當氣象預報信息更新至該平臺,平臺便會自動識別文字信息並進行語音播報,讓氣象信息成為滿足視障群體需求的「有聲讀物」。

有啥效果?

雙方合作近三年來,區氣象局共為西青區殘疾人和其監護人製作發送氣象預報信息1700餘條,發布預警信息、溫馨提示和氣象科普知識300餘條。

西青區氣象臺副臺長韓玥說:「除了日常發布氣象信息外,我們還通過電話定期了解殘疾人的需求和困難,在綜合分析後及時調整優化服務產品。」

今年6月25日,西青區遭遇冰雹和強對流天氣,區氣象局業務人員逐級、逐層向各有關單位開展「叫應服務」。區殘聯收到信息後,第一時間提醒殘疾人及監護人做好防範,對困難家庭等給予重點提示。事後,區殘聯相關工作人員對氣象部門無微不至的服務給予高度評價。

為更多特殊人群送上貼心氣象服務

讓這個冬天充滿春天般的溫暖

廣告

推薦閱讀

當氣象人用上微信最新表情包……氣象保險真的有用嗎?調查後,小編發現真相是……集美們,氣象環境真能影響皮膚?最新研究來了!多到連名字都不夠用了!三問史上最活躍颶風季!

中國氣象報社 授權轉載

原標題:《中央「出手」的這件事兒,氣象部門一直都在做!》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氣象部門到底有多少崗位?|氣象職場
    是的,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是一個超級話題。但我們想聊這麼一個話題,因為這個話題牽扯到幾萬氣象工作者,也牽扯到更多的將來要進入氣象部門工作的人。要聊這麼一個話題,需要懂得組織行為學和人力資源管理學,劇透一下,這兩門課程作者都學習過,是不是有點信心了。要說崗位,我們必須先聊組織架構。
  • 省氣象部門推出「智慧氣象」App 身邊的天氣實時預報
    隨著氣象部門自主研發的「智慧氣象」App的推出,這些困惑也有了新的解決之道。而這背後,少不了先進的氣象科技來做支撐。如果要說最看重「智慧氣象」哪個功能,張小姐還是會選首頁下拉菜單裡的「0-1小時降水變化趨勢預報」。「打開軟體時,系統會先定位我的位置,然後告訴我『未來一小時內不會下雨,放心出門吧!』這正是我所需要的功能。」她說。
  • 趨利避害 湖北氣象部門「氣候+」助力脫貧攻堅
    這些地方哪裡適合生產有機稻,哪些地方適宜於生產黃桃,哪些地方適宜於生產油菜,哪些地方適宜於生產種植馬鈴薯,包括哪些地方出產特色葡萄,這裡面都有「氣候密碼」。根據這些地方的氣候特點,結合當地的「一縣一業」特色農業品牌發展規劃,氣象部門會圍繞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需求提供針對性服務。
  • 溫州今年這8件氣象實事,為你服務~
    2020年,溫州市氣象局通過微信公眾號向社會公眾發起票選,廣泛徵求社會和專家意見,確定並實施2020年氣象為民服務八件實事。一年來,八件實事具體完成情況如何?擴大強對流預警覆蓋面圍繞氣象預警傳播,進一步拓寬氣象信息發布的渠道,已初步建成溫州市預警信息手機彈窗發布系統和簡訊分區發布系統,通過App消息、釘釘推送快速發布氣象預警信息,並利用簡訊第一時間將氣象預警精準發布到發生區域人群手上,解決氣象預警簡訊最後一公裡問題。
  •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鄒曉東調研氣象工作 推動高質量發展
    12月22日,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鄒曉東一行赴中國氣象局調研。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會見鄒曉東一行,雙方圍繞進一步加強統戰工作,發揮黨外高級專家和知識分子作用等進行交流。鄒曉東一行參觀風雲氣象衛星事業五十周年成就展、中國氣象科技展館,赴中央氣象臺、國家氣象信息中心、氣象影視中心調研,了解氣象事業發展歷程、天氣預報業務服務、氣象衛星發展應用以及氣象綜合業務監控平臺運行、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及影視節目製作等情況,看望慰問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並就有關業務服務和黨外幹部培養工作與相關人員交流討論。
  • 全國氣象快手矩陣正式啟動 百家氣象快手號集體上線
    12月17日,全國氣象快手矩陣啟動活動在京舉行。由全國氣象部門百家快手號構成的宣傳矩陣集體上線。活動現場發布了《2020氣象短視頻影響力榜單》,並公布了第二屆全國氣象短視頻創作大賽評選結果。構建全國氣象快手矩陣,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國氣象局黨組關於加強氣象融媒體建設的部署要求,匯聚全國氣象融媒體創作力量,推動短視頻在氣象新聞宣傳科普中的應用,講好氣象故事。
  • 這3件事兒,劉國梁幹的漂亮
    這三件事兒,幹得漂亮!如果這三件事兒,任何一件處理不好,就得吃癟!而且是在家門口!哪三件事兒?我們以倒敘的方式來看一下。第一件事兒,也是今天剛剛發生的一件事兒,也就是劉詩雯退出世界盃陳夢替補入圍這件事兒。
  • ——天津氣象部門服務全國第十屆殘運會
    針對比賽當天早晨氣溫相對較低、空氣溼度較大的情況,賽事組委會根據氣象部門建議提前提醒運動員加強保暖,並在現場增派志願者,協助運動員在開賽前快速更換衣物、粘貼號碼牌,儘量減少運動員在戶外停留的時間。一位正在熱身的運動員說:「今天早晨氣溫較低,還好我昨天看了天氣預報,提早出門到外場做足熱身活動,避免在比賽過程中受傷。」  忙著為比賽做最後準備的裁判員說,現場預報顯示8時後天氣會逐漸轉晴,氣溫回升較快,他們也將根據開賽時的溫度協助運動員準備好比賽著裝。
  • 各部委都點讚!氣象部門這項工作不簡單
    尤其在今年,中國氣象局進一步深化與各部門的合作,充分發揮「行業+氣象」的聚合效能,最大程度減輕了氣象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和影響,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作出了積極貢獻。聯合開展實地調研和督導今年以來,氣象與其他部門間開展實地調研和督導工作成效顯著——與交管部門聯合推動惡劣天氣交通預警處置試點,提升惡劣天氣交通應急管理氣象保障能力積極參與應急管理部
  • 中央出手!蔡英文準備好「逃命計劃」
    針對「港獨」囂張行為,中央準確出擊,出臺了香港國安法,嚴厲打擊「港獨」分子,熄滅「港獨」的囂張氣焰。相比於香港社會局勢,臺灣的局勢顯得更加複雜化,也正因為如此,解放軍才會頻繁對臺海空域進行巡航,以此來維護國家主權。
  • 湖北氣象部門構建特色氣象服務體系 助力園區產業發展
    湖北省氣象局副局長汪金福介紹,「開發區氣候可行性論證系統」基於區域性氣候可行性論證體系,這一論證體系包含對當地整體氣候適宜性、風險性、產業發展可行性的分析,以高效率的服務模式,避免了從前為同一區域不同項目單獨報建的重複性工作。
  • 寒潮來臨,實時氣象觀測不間斷!申城氣象部門早早築起「防寒牆」
    面臨這樣的天氣「大考」,上海氣象部門的天氣「守護者」們早已做足準備,確保氣象數據一個都不少,築造起一道「防寒牆」,發揮了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許多人或許並不知道,不同下墊面的溫度、溼度、風力等實時氣象觀測數據,不僅是記錄實時的風雲變化,更是為寒潮相關的科學研究以及預報預警提供重要支撐的寶貴數據資料。因此,確保每個自動氣象站的每臺設備維持不間斷工作非常關鍵。
  • 包書皮這件事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擎札記,ID:gh_8b8eaa03f87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你說說,包書皮這件事有什麼好說的呢?你還能說朵花兒來啊!你還別說,說起包書皮這件事兒,我還真說不出個花兒來。
  • ——中央氣象臺強化船舶氣象導航能力建設
    2019年7月11日,中央氣象臺與交通部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船舶氣象導航系統。自同年10月正式提供服務以來,該系統累計服務船舶近千艘次,籤約航運公司40家,月均服務超70艘次,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趙偉告訴記者,隨著導航業務鋪展開來,服務需求逐漸上升,尤其是最近兩個月,每月服務量都在百艘以上。
  • 獻身氣象 造福三農——國家氣象中心農業氣象中心呂厚荃-中國氣象...
    農業氣象災害監測評估預警一直是農業氣象服務的重中之重,隨著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增多,農業氣象災害發生頻率增大,程度加重,損失巨大,而獲取第一手資料對農業減災至關重要。  1988年夏季,北美等地出現大範圍乾旱,國內許多部門都關注著旱情的發展及其對我國糧食進出口的影響,我不辭辛苦搜尋了大量材料,加班加點,製作了有關美國及北美洲旱情的決策服務產品,受到有關部門的好評。
  • ——寧夏氣象部門服務保障經濟林果應對霜凍天氣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雒璇 胡宏遠 李婷  4月下旬,一股冷空氣逼近我國西北地區東部,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桃子、杏子、釀酒葡萄、枸杞等經濟林果面臨霜凍威脅寧夏氣象部門牢牢把握防災減災主動權,及時預警、科學聯防,做足防霜減災功課,助力農業豐產豐收。  針對不同作物發育階段,寧夏回族自治區氣象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寧夏氣科所)製作發布了包含霜凍防禦指標及不同區域災害風險管理方法和對策的專題材料,並聯合林業部門開展林果低溫凍害及晚霜防禦線上技術培訓。
  • 今年首個高森林火險紅色預警發布 氣象部門多舉措加強森林防滅火...
    針對當前森林草原防火嚴峻形勢,氣象部門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救援需求及時啟動應急響應,進一步加強監測預報預警,強化會商聯動研判,搶抓有利天氣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為森林防滅火提供有力的氣象保障服務。中國氣象局加強監測預報預警服務,並及時向中辦、國辦及應急管理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提供熱源點監測、滾動天氣預報和森林草原火險氣象預報等。
  • 夏德明:「支邊知識分子」的氣象情懷
    在內蒙古氣象部門有這樣一個特殊群體——「支邊知識分子」,主要是指自新中國成立初期到上世紀70年代,從祖國四面八方來到內蒙古氣象部門工作的志願者,而夏德明正是這個群體的一員。  在聽完劉殿英的介紹並參觀完氣象臺後,夏德明初步了解了氣象工作原來是管老天爺的,要提供氣象信息,做天氣預報。飛機的起飛降落,部隊的作戰打仗,以及城市廠礦建設等都需要掌握氣象信息。因此,他覺得氣象工作很有意義。  1952年春,訓練隊開始進行正規系統的氣象觀測業務學習。
  • 福州持續乾旱 氣象部門準備人工增雨解旱情
    原標題:福州持續乾旱 氣象部門準備人工增雨解旱情   東南網11月7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蔡鎮金) 今日,我們將迎來立冬節氣,節氣上是入冬了,不過,氣象學上,直到昨日,福州才通過氣象上秋季的「考核」,入秋了。  前幾天,雖有雨水光臨,但卻難以解除福州的氣象乾旱。
  • 讓黨旗光芒在每個預報服務崗位上閃亮——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
    國家氣象中心迅速制定印發《國家氣象中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工作方案》並細化責任臺帳,通過黨委帶動黨支部,黨支部帶領黨小組,同步學習貫徹落實中央領導指示精神和中國氣象局黨組工作部署,激發全體幹部職工愛崗敬業的責任擔當,營造奮勇爭先、攻堅克難的濃厚氛圍,在氣象預報服務中築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