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胡翔冬先生佚事

2021-02-09 金陵帝王州

民國初年,胡翔冬先生在安徽省立第十一師範任教,兼任教務主任。學校位於滁州,靠近唐代詩人韋應物吟詠過的西澗,離宋代文豪歐陽修曾經遊賞過的醉翁亭和豐樂亭也不遠。翔冬先生時常攜酒出遊,自帶煮熟的花生佐酒,三天兩頭「喝花酒」,風雅快活。那時,安徽省教育經費緊張,教師的工資常常不能按時發放,不免寅吃卯糧。恰好學校聘用的工友中,有一位大名就叫黃金,翔冬先生就命此人前去賒酒。每當此時,總會聽到他爽朗的笑聲:「憑黃金賒酒,豈不快意哉!「


     

胡翔冬先生是個詩人,善於說詩,而且十分幽默,所謂「譬比萬端,莊諧雜作「。這是說他善於打比方,既生動,又詼諧。唐末有位苦吟詩人叫劉昭禹的說過,五律詩一首四十個字,就好比四十個賢人,容不得一個屠沽。屠沽即是以殺豬賣酒為營生的,在古人眼中,是最典型的粗俗漢。這跟說一粒老鼠屎能壞一鍋粥,是一個道理。


胡翔冬手書詩稿

胡翔冬先生由此生發,提出一種新的比方。他說,七絕四句就像四個大兵,貌似易得,實則大有講究。有一種人作詩,四句詩就像四個兵油子,在兵營中吃錢糧,混久了,一身油氣,聽到號令,表面上也能做到步伐整齊,營規也背得爛熟,可是滿面煙容,身體早被酒色淘空了。這些兵營混混,排隊列,作儀仗,還將就著看個樣子,若上了戰場,碰到勁敵,就不管用了。

還有一種人作詩,好比是從街頭強拉來的四個壯丁,用一根繩索拴在一起,每個壯丁看上去都身強力壯,實際上倔頭強腦,不受約束,開步的號令一下,這個向左,那個往右,走不到一塊兒。



胡翔冬《自怡齋詩》封面

翔冬先生以此喻詩,前一種人作詩,毛病在太油、太熟,就像老兵油子,徒有花拳繡腿,沒有真刀真槍的硬工夫,中看不中用。後一種人作詩,毛病在缺乏章法,四句各自主張,這句說東,那句說西,相互拉扯,哪能成事?翔冬先生年輕時帶過兵,當過南京城南一帶民團的頭領,人稱「三太爺」,後來才立志學詩。這套說詩話語,看來是從他當年帶兵經歷中體會出來的。

 
胡翔冬《自怡齋詩》封底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翔冬先生在金陵大學教詩,而汪闢疆先生則在中央大學說詩。二人雖不同校,卻彼此相知。翔冬先生常去牛首山,飲酒賦詩,嘯詠於山林之表,徘徊於懸崖之巔,好不風流瀟灑。有一次,他趁月飲酒,大醉,墜於崖腹之下,幸而有樹枝擋住,只傷雙脅,沒有致命。沒多久,傷痛治癒,他又依然故我。汪闢疆先生曾經開他的玩笑,說你老兄這個樣子,活脫脫就是《孔雀東南飛》詩中那兩句:「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汪闢疆(國垣)先生

 

汪先生喜歡跟翔冬先生開玩笑,「善戲謔兮,不為虐兮。」汪先生認為翔冬詩又漂亮又狠,遂將其比做:「美女殺親夫。」這個品評,讓人過目不忘,印象深刻。我的第一個聯想,是美國電影《本能》中的莎朗·史東(Sharon Stone),這位好萊塢女星是公認的美女,戲中多次殘殺其情人,我曾戲譯其名為「殺郎·私通」。照今天的標準,汪先生似乎也不免有一些「重口味」,可是,他說詩拿捏分寸,又準又狠的工夫,真心令人佩服。話說汪先生編定《光宣詩壇點將錄》時,將翔冬先生點為地羈星操馬鬼曹正,為「屠宰牛馬豬羊牲口一員」。一句話,在汪先生眼中,詩人翔冬先生就是一個手操屠刀、下手又準又狠的角色。


 《光宣詩壇點將錄箋證》書影

翔冬先生執教於金陵大學。那是一所教會大學。耳濡目染之中,他對《聖經》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感興趣的不是其中的基督教教義,也不是書中的宗教故事,而是《聖經》中的所羅門雅歌、保羅默示錄。他很欣賞《聖經》這些部分的選詞用字之美,認為作詩者可以從中取法。為了示範,他本人專門採用《聖經》中的語句,作詩數首,可惜這些詩作沒有收入其詩集,今天大概已不存於人世。否則,我們就能領略翔冬先生詩學廣採博取、別開生面的另一維度。

 

抗戰期間,翔冬先生隨金陵大學內遷成都,感時傷逝,心情十分鬱悶。他客居的院子裡,有兩棵橘樹,秋天結了三個橘子。他不許人採摘,直到初冬,這三個橘子還懸掛在枝頭。後來,橘子終於掉落下來,翔冬先生找來細繩,仍將橘子綁回枝頭之上,又怕時間長了會爛,索性將橘子外殼刷上一層漆,其色慘黝。課餘回來,他常對著這三棵橘子徘徊玩味。這不同尋常的舉動背後,或許隱藏著翔冬先生彼時憂鬱沉寂的內心。這種故事,非常適宜寫入《世說新語》。


《自怡齋詩》目錄

 

翔冬先生是1940年11月10日病逝的。去世前不久,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跟隨韓愈吟詩,覓得兩句:

  人間盡有花如海,

  不及秋窗夢裡看。

醒來後,他反覆參詳,始終不解其意。沒想到過了不久,他就病而不起,真的追隨韓文公吟詩去了。這兩句夢中偶得,不意竟成了所謂」詩讖「,嗚呼哀哉! 


相關焦點

  • 著名詩人劉章先生辭世
    著名詩人劉章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2月20日11時在河北省石家莊辭世
  • 重修詩人梁藥亭先生故墓碑記
    重修詩人梁藥亭先生故墓碑記(吳榮光)
  • 花語是他的悼詞:奉節詩人冉曉光悼念木斧先生
    花語是他的悼詞:奉節詩人冉曉光悼念木斧先生 木斧去世 據奉節詩人冉曉光介紹,木斧先生1931年7月出生。據《中國詩歌網》消息:2020年3月15日11點6分,四川著名作家木斧先生在成都逝世。木斧,原名楊莆,回族,出生四川成都,祖籍寧夏固原。中共黨員。
  • 著名詩人陳惠芳新詩集《九章先生》首發式在長沙舉行
    紅網時刻9月26日訊(記者 胡邦建)9月26日,在國慶、中秋「雙節」來臨之際,著名詩人陳惠芳詩集《九章先生》首發式在長沙舉行,這也是湖南省詩歌學會第110期詩歌沙龍活動。40年來,他一直踐行新鄉土詩派「傳承民族血脈,塑造精神家園」宗旨,風格鮮明,作品豐盈,已出版《重返家園》《兩棲人》《九章先生》等詩集。長詩《資水謠》編入《新中國70年優秀文學作品文庫·詩歌卷第二卷》。他的作品《九章先生》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厚重而飄逸的「瀟湘畫卷」。
  • 詩人文川先生一言詩合集(十一)
    著名學者孔老對文川老師詩歌的評價孔老97歲高齡,孔子75代後人,曹氏風箏傳人,,非遺傳承人,南懷瑾先生推崇的國學大師。其次,是他的哲理詩,尤其是一言詩,我們稱其為定義詩,更是一絕,達到了禪機的境界,每一句都是言語提煉的精華,從長詩的韻律來看,是繼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精髓,運用到了今天;從哲理詩這種短而精的定義詩來看,又有發展和進步,中國的文化自古沒有定義的習慣,西方反而在公式和理論的定義上有成就,從這點上來看文先生的詩又吸取了西方文化的某些精神,這是非常值得探索的一件事。
  • 東鄉終古憶先生|東鄉族著名詩人汪玉良先生歸真一周年紀念特刊(視頻)
    今天是東鄉族著名詩人汪玉良先生歸真一周年紀念日。2019年4月27日,汪玉良先生在蘭州去世,享年86歲。汪玉良,東鄉族,1934年生於甘肅臨夏。1956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歷任甘肅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室主任、甘肅省文聯副主席等職,是中國文聯第三、四、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 《沒有你的四月不是春天》追憶蜀中詩人冬青(陳顯洲)先生
    四川詩人冬青【(本名陳顯洲)1938—2020】,重慶江津人,1984年定居成都,是我相識十多年的詩友。當年在錦城以西蜀漢路上,群賢聚集的「遠山文化沙龍」是他出資主辦、我策劃主持的公益活動,旨在傳承巴蜀文化,《四川日報》還採訪報導過。
  • 高考作文素材:從余光中先生的經歷體味詩人的家國情懷
    關於余光中先生余光中,中國當代作家、詩人,生於南京市,父親餘超英,母親孫秀君。母親為江蘇武進人,妻子為常州人,故又以江南人自命。抗日戰爭時在四川讀中學,感情上亦自覺為蜀人。因生日正好是農曆9月9日,所以自稱「茱萸的孩子」。
  • 品讀|弋舟:那個叫閻王兒子的詩人——閻安先生其人其事
    關注你是我呼吸的一條通道閻安先生其人其事文 | 弋舟「說話的語速很慢,說著說著就停住而沒了下文。這是另一位詩人對詩人的描寫,沒錯,幾可成為人間共識。詩人行世,就是這麼個標誌性一般的架勢,以至於,隱去姓名,大家也知道所言者誰。那一日,我去跟詩人報到,沒有勾肩搭背,沒有噓寒問暖,我們面面相覷,他語速很慢地對我道:「我是閻王的兒子。」然後,「就停住而沒了下文。
  • 【詩歌】 清明時節憶恩師 一一悼念黑龍江廣播電視臺《文學節目》主編、著名詩人李柏先生/周清源
    清明時節憶恩師一一悼念黑龍江廣播電視臺《文學節目》主編、著名詩人李柏先生    文/周清源>(黑龍江明水)著名詩人李柏先生是我永生難忘的恩師。他待我們青年作者如兄弟,心甘情願<為青年詩人做嫁衣>。他經常挑燈熬夜,為我們修改文稿,推敲詩句。先後幫我編發配樂朗誦詩20多首,並在省臺反覆重播。從而極大地激發了我的創作熱情,使我的詩文,在全省、全國連連獲獎………使我這個幼稚的青年,在黑龍江文壇一舉成名!是他,與《黑龍江日報》的著名詩人陶耶、陸偉然先生,共同用心血澆鑄了我的功!驚聞李柏先生仙逝,心中無比悲痛!特賦小詩,以寄哀思。
  • 詩人專欄丨紫陽先生——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谷老人、逆翁。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南宋高宗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1130年10月18日),朱熹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尤溪縣),後隨母遷居建陽崇安縣(今武夷山市)。晚年定居建陽考亭,故後世有「考亭學派」之稱,其遊歷甚廣。南宋詩人、哲學家,教育家。
  • 執手詩人‖王國欽先生詩詞選(二)
    題趙佔東先生鄭州畫展墨法西洋筆法東,趙家藤草韻無窮。秋成廬裡秋聲起,雅韻晴嵐贊大風。 趙佔東全景花鳥畫展即興細雨濛濛鳥語香,墨濃情雅韻蒼茫。畫屏展罷歸何處?掛向人民大會堂。惠州西湖丁酉組詠        2017年全國著名女詩人惠州西湖詩會暨《西子七姐妹詩詞集》首發式,恰當「三八婦女節」期間成功舉行。有幸應邀,躬逢盛會,情不自禁,欣然命筆。
  • 著名詩人張巖松先生收徒(王中朋)儀式在肥舉行
    (師徒合影,右起張巖松、王中朋)12月16日,後現代主義代表詩人張巖松收青年詩人王中朋為徒儀式在合肥四方閣成功舉行,安徽省詩歌學會副會長羅亮、《清明》雜誌編輯木葉、詩人佘林穎、逍遙文藝沙龍會長張耀月、逍遙文藝沙龍副會長忠銳、《青年詩人》主編張培亮,副主編包磊,編委朱少熹、方姣等十多人參加。
  • 詩,詩人,詩意人生
    文:唐嵐  深圳010志願者 6月9日,恰逢丙申年的端午節。《聖經》上說:每一個發生,都是上帝的一次邀請。在6月8日的「2016京臺社區發展論壇」晚宴上,我們幾位北大公益講座的志願者選擇了唯一的素食桌,席間巧遇臺灣詩人蔡富澧先生,他是此次「2016京臺社區發展論壇」合作機構之一的「臺灣原鄉文化協會暨社區發展協會」的秘書長。
  • 批過朱自清、懟過聞一多,千面詩人余光中先生,76歲被人揭老底
    他不僅僅是一位能寫出雋永詩句的好詩人,還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翻譯家、評論家,一生留下作品無數,成就斐然,無論在大陸還是在臺灣,都是影響力極廣的文人。甚至有人說,余光中先生走了,中國詩壇塌了半邊天。 但人性往往複雜,一個人也並非只有一面。
  • 知名詩人王家倫先生
    系中華詩藝社特約詩人,中華山水田園詩研究會首批會員,曾在都市頭條組辦的《中華杯文學賽》中獲得四等獎,部分作品被《中華民族文學百年傳承精典彙編》一書收錄。
  • 什麼是詩人?成為詩人的條件是什麼?一起學習
    所以要成為詩人,首要條件之一,必有真性情。沒有那種感受和環境,卻強行去寫,想當然,只能產生一堆假冒偽劣。如老乾體。閒極無聊,為寫而寫,他們為的是打發時間,代價是詩歌淪為了消遣,庸俗。這不但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是詩人,也是判斷一個作者優劣與否的標準。靈氣也是詩人的特質。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靈心慧感。
  • 甘建華:詩人邵燕祥的青海之歌
    山西韓石山剛剛在《文學自由談》第4期(7月27日出版),刊出8000字長文《邵燕祥先生的身世、學歷與文風》,「他是我最近二十幾年交往最多,也最為敬重的上一輩文人。」曾與他同在青海採風的「帳篷詩人」常江泣挽:「引我入詩壇,別開聯界,常溫柔雨三春沐;知恩拜文曲,再讀聖經,忽見流星八月飛。」蒙古族詩人舒潔作《遙寄天堂——給邵燕祥先生》:「這是無法目送的,我們甚至/失去了你的背影/永遠不再說天地遼闊了」。
  • 把女詩人餘秀華貶得一文不值的大詩人食指,自己寫的詩到底如何?
    食指和餘秀華,兩個本來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詩人,因為一場詩壇論戰被聯繫到一起。食指先生不理解,為何大家要捧餘秀華,他表示餘秀華的存在讓新詩的嚴肅性無從談起,並找了數個論點將餘秀華貶得一文不值。對此,餘秀華用了一篇《兼致食指,不是誰都有說真話的能力》來回應。
  • 楊焄|詩人已逝,詩人不朽!
    楊牧在《柏克萊——懷念陳世驤先生》(收入《楊牧自選集》,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5年)一文中就回憶道:「每當我在文學的題目裡寫信向徐先生問疑時,他總在回答以後附加一句:『如果陳先生的解釋與我不同,宜從陳先生。』我追隨徐先生讀書多年,深知他品評學術人物的標準和脾氣,能受他推崇如此的,似乎很難找到第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