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今天所要記述的一位女人則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且足以令所有的男人敬佩。女人能頂半邊天,而我今天所認識的這位女人卻是頂了她家裡的滿邊天。
該女子姓胡,名敏秀,今年已經44歲。育有二女一男,原本按照生活的規劃與美好的憧憬,她應當能夠憑藉著自己的勤奮與節儉過上幸福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省吃儉用積攢了多年的積蓄之後,前幾年時間裡她與丈夫將自家常年居住、年久失修的木房子進行了翻修。在翻修大約完工之時,意外發生了——她的丈夫在施工之時從樓頂(一層式的平房)不小心摔了下來,並且摔成重傷,送到醫院之後進行救治。由於傷情過重,輾轉至多家醫院救治後,效果依然不夠明顯,並因此花費了接近四萬多元。接回家養傷又是一年之多,支付的醫藥費也是數萬元,兩年前終因病去世。
而她本人身體也是不好。據她自己所說,她之前因為膽囊結石進行了手術切除,耗費了也是上萬元。如今其丈夫過世之後,因為看病的原因,更是負債纍纍,家徒四壁。
可是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她依然獨自承擔家庭的責任——她一個人撫養了三個小孩。如今大女兒17歲,正在遵義的職業技術學校念書,二女兒如今在念初中,小兒子在小學讀四年級。大女兒原在念初中之時成績本在尖子班,但是其父親的變故與沉重的家庭負擔使她的成績一落千丈。胡敏秀告訴我,她說她女兒在她父親沒出事之前,曾向她輕鬆地承諾過至少能考上綏中(當地縣級最好的中學),我認識她的老師也是說她大女兒成績原本是很優秀的。說至此時,她又滿臉遺憾與無比內疚地說到,因為家裡的變故,後面連當地的儒溪中學也沒考上(當地另一所高中)。如今大女兒在職業技術學校學習平面設計專業(該學校是與上海一所職業中學聯合培養),已經是第二年度的學習,目前在上海那邊學習,每個月的生活費大約支出接近1000元(學費是全免的——但幾乎佔據了她每個月的全額務農收入)。每個月給她要打一次費用。她說每次周末給她女兒打電話時她女兒都在宿舍裡學習,她問她為何不出去玩呢?她女兒說不想出去。她知道她的女兒很節儉,擔心出去就要花錢。她很內疚。
她的二女兒則在鎮中學學習,目前每個月大約需要270元左右的支出,畢竟國家現在有了一部分的寄宿生補貼,所以壓力不算很大。小兒子目前在村小念書,平時吃住都在家裡。我問了學校的相關人員,在學校有相應優惠政策時,很多時候都會優先考慮到這樣的家庭,但畢竟有限。一切的家庭支出都要依靠這位年過不惑之年的婦女。然而,我很擔心的也是她所說的,她在家實在太忙,沒辦法照看到小孩的學習,所以小兒子很調皮,缺少時間去管教。她當然很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成績優異,日後有個好的前程。她也心裡有盼頭。但是就像沉重的家庭負擔與多舛的命運一樣,總是不能如心所願。
但令我敬佩她的原因不止於此,還在於她獨自一人對於家庭事務的承擔。我看了她家裡面的境況,她家裡餵了五頭豬,分別都有了百十來斤,還有一頭正在茁壯成長的黃牛,另外還有數十隻我沒有數清楚的土雞。同時,她家收穫的幹辣椒也是極為可觀,達1000來斤(畝產幹辣椒的數量一般僅僅三百斤左右——可惜今年價格太低)。除此之外,還收穫了兩千多斤的玉米,側房間堆滿了至少三四千斤左右的紅薯。同時,我看到豬圈外圍掛滿了紅薯的藤條(餵牲畜用)如層層的瀑布一般,厚實的很。熟悉農村生活的人都應當知道,這裡的每一項收成的背後所付出的都是沉重的勞力與艱辛的汗水。比如幾千斤玉米,且不說耕種,僅僅就是豐收之後,一背簍一背簍地從邊遠的山地田地裡背回家,曬乾,然後脫粒就是相當地勞累。至於一千多斤的幹辣椒,且不說耕地、除草、栽種與摘採的時間,從田地裡的四五千斤新鮮辣椒需要背回家裡曬乾,況且,我們這裡屬於雲貴高原地帶,山地縱橫,種植的土地離家都比較遠。想一想,她還要餵豬放牛,挖紅薯(這項農作我小時候是做過的,僅僅將紅薯挖出來之後去掉上面的泥土就麻煩的很,尤其在雨天)。由於這邊的天氣陰晴不定,時有暴雨的光顧,可以想像的是,她有多少次忙碌在晾曬收成後(玉米辣椒都需要晾曬——而這裡卻常常下暴雨)大雨突臨時的倉促與窘迫甚至因為孤獨無助而悲傷。
而她的丈夫於三年前重傷之時,她既需沒日沒夜地照顧丈夫的飲食起居,輾轉多家醫院,還得常常回家務農、照料子女,沒有一刻閒時。而那時,她的小兒子尚且六歲,二女兒也在念小學四年級,大女兒正上初中,縣裡的醫院離家有150多裡,交通不便。難以想像她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她不得不輾轉在醫院、田地以及病床之間,她曾經說過她的丈夫癱瘓在床,不得不使用尿不溼的境況;她曾經講過那幾年幾乎絕望的內心,幾乎堅持不下去、內心瀕臨崩潰的時刻;她曾經說過為了供女兒能夠順利讀書,她不得不在日間不管天晴下雨也得去往田間除草、耕種、挖紅薯,而夜間還得餵豬、餵牛、洗衣忙家務,難得一刻閒暇的生活之場景。每談及此,我都能見到她眼中噙著淚水,仿佛在訴說曾經的孤獨與悲傷,而這恰恰還她的生活中演繹著。不過,時至今日,很多困難都扛下來了,她希望將自己的兒女撫養大,讓他們有個美好的前程。雖然壓力很大,但總有些盼頭。小兒子目前才九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下午到她家時,她正在地裡忙活,田地裡滿滿的都是蔬菜。我看她的側臉有很多傷疤,我不好問她因何而起。對於一位沒有多少文化的農村婦女來說,她只能憑藉人類最為本源也最為偉大的母愛與堅強的毅力來應對這生活給她的挑戰。她勤奮而又堅強,勇於承擔因上天的不公而帶給她的責任。她的個子在南方人裡已算得上高大,然而生活的重擔已經讓她有些佝僂。不過一切都算不上什麼,畢竟這麼多困苦都挺過來了。只是未來的路途還需要繼續堅持,才有希望撥開雲霧見到陽光。
就這個家庭而言,我們自然也會傾力地去幫助(她的家庭已經享受了低保,同時還在積極地為她的家庭爭取相應政策,雖然微薄),讓她的家庭儘快脫離沉重的負擔,重新過上美好的生活或者獲得過上美好生活的機會。我認為,政治生活的最大優勢應當在於使處於自然社會的原子化個體進行有機組合,以增進人類的幸福。使關愛、互助、憐憫的美德散發於整個社會共同體之中,從而逐步地消除貧困、飢餓以及孤獨。讓每一個家庭都能夠在面臨意外事故之後還能夠獲得翻身的機會,讓每一個有上進心的孩子都能夠通過接受良好的教育或者自己的努力獲得命運的改變,讓勤勞、勇敢、堅強的人能夠延續著這份美德並因此而改變自己的生活。
希望命運之神會眷顧這位女士,讓她的家庭重蔭幸福。如此,我們還有更多的要做。
2015.11.17
(作者備註:時至今日,通過多方努力,我們聯繫到了社會人士對於這個家庭的進行了資助,主要是資助其長女在校期間的一切費用——每月1000元(已經資助了近半年)。如此一來,極大地緩解了這個家庭的經濟負擔,並可以適當減少農作生產,胡敏秀女士也能騰出部分時間來照料小兒子的學習,讓她的生活充滿了更多的希望。)
原標題:《鎮長下鄉記:令人敬佩的女人》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