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但隨著時間流逝,心境的變化和浮躁氣息的影響,很多時候想讀書,卻又不想動,最後,想了半天,終沒有翻開一頁,也沒有讀隻言片語,於是讀書就在想想中飄過了。
疫情的突襲,讓我們有了更多的居家時間,既然沒有做飯的天賦,那就讀書吧。
於是拿起來之前讀過的《小王子》。
初讀,一部簡單的書而已
買這部書的時候,還是幾年前的事情,那時候還喜歡張小嫻,一個知名的女作家,她曾經推薦了這本書。
同時,我搜索發現,有統計說,《小王子》這本書,是單本發行量最大的書。
當我買回來,迫不及待的讀這本書時,我發現,這是一部兒童文學,裡面充滿了想像,天馬行空,可能比較適合小孩子看。
就像文中有一個文段:作者在童年時期懷揣畫家夢,畫了一幅畫並問大人們怕不怕?大人們隨即表示帽子有什麼可怕的。作者沒有放棄,又畫了一幅,以此作為對之前作品的解釋。這回大人們算是理解了,但是他們又開始建議作者不應該畫蛇,應該多學習語文,數學,地理等知識。瞧瞧,這就是大人們的世界,總是需要解釋,總是建議別人應該怎麼怎麼樣,而非懷著欣賞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
對於這段文字,寫出了小孩子內心的想法,既有天真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又有對大人的抱怨和不滿:大人不懂得孩子。
再讀,我懂了什麼是「馴養」
當居家辦公的日子裡,除了工作,沒有了多餘的社交,讀書的時間也自然多了起來,當再次讀這本《小王子》時,才發現,這本書也是給大人看的真諦。
「我們渴望被自己喜歡的人馴服。
她真有那麼好嗎?
有那麼難以割捨嗎?
還是,這一切只因為她馴服了他?
愛情是彼此之間至為甜蜜的臣服。
我們都是傻痴痴的小狐狸,徒具一副精明的外表。」
這段話更像是對現實情感的一種表達,也是對責任的一種詮釋,既然你已經馴服了他(她),她也習慣於你的馴服,就要對其負責,就像書中的那句話:」既然有所羈絆,就要承受眼淚的風險。」
所以,讀書可以讓我們懂得很多道理,也可以感受不同的人生,還可以隨時和不同的人對話。
對此,楊絳先生也曾表示:「我覺得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乾脆另找高明,和他對質。」
讀書,讓你找到方向,收穫成長,改變你的氣質,開闊你的視野。
通過讀這本書,我們知道有32號或者300號行星,也知道整天數字的人。同時也會明白當我們開始尋求,就已經失去,而我們不開始尋求,我們根本無法知道自己身邊的一切是如此可貴。
腳步無法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
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