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文/圖
今年,是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
每年,為紀念抗日戰爭期間在「重慶大轟炸」中不幸遇難的同胞,激勵全市人民愛國熱情,增強國防戰備意識,都會在6月5日這天,在全市範圍內進行防空警報試鳴放。
為何要鳴放防空警報?防空警報為什麼又要響一會兒停一會兒?假如恐襲發生我們應該怎樣疏散逃避?為了這些普通的防空知識進入普通百姓的家裡,今日(18日)上午,九龍坡區石橋鋪街道石楊一社區舉行了「人防作品展暨慶祝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活動」。
▲活動現場參與的小朋友們
活動現場,社區還通過一幅幅環境變化的對比圖,呼籲和號召居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據了解,目前石楊一社區範圍內有一個防空洞,保存完好。
四類警報各有不同
每一種代表一種不同的含義
九龍坡區人防辦介紹,在防空警報拉響時,根據響聲不同,蘊含的意義也不一樣。四類警報信號規定如下——
預先警報:鳴36秒,停24秒,反覆3遍為1個周期(時長3分鐘);空襲警報:鳴6秒,停6秒,反覆15遍為1個周期(時長3分鐘);解除警報:連續鳴3分鐘;災情警報:鳴3秒,停3秒,反覆30遍為1個周期(時長3分鐘)。
目前全市有1000多臺警報器,警報網點的設置也越來越合理和科學。對新建小區超過10萬平方米的,樓頂要預需留報警器位置,全市每年都會增加新的警報設備。
同時,移動車載警報系統、拖掛式升降式警報系統投用,可以靈活前往任一地區進行警報鳴放。
如今,重慶各區縣防空警報網絡通過差轉臺設置,真正實現了完全聯網、集中控制,不必再像以前一樣需要「對表」,就像古代的烽火臺,一個接一個,讓警報聲「上天入地」無死角。
據了解,從1999年3月1日《重慶市人民防空條例》施行起,每年的6月5日,重慶市都會在這一天進行警報試鳴放,意在警醒重慶市民勿忘國恥,警鐘長鳴。
以前,防空警報只有預先警報、空襲警報、解除警報3類,汶川地震發生後,防空警報中專門增加了災情警報。
空襲來了怎麼辦?
不慌不忙但也要做足措施
前不久,重慶秀山舉行了一場人民防空襲綜合演練,演練以敵軍對秀山某重要經濟目標實施空襲打擊為背景展開,演練包括臨戰疏散、偽裝防護和消除空襲後果三個部分。
如果空襲來了,作為普通人應該怎麼應對?
現場石楊一社區的工作人員也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應對。首先,要根據放空襲方案,開設各級的人民防空指揮所,依託人防指揮信息系統,統一指揮人民防空行動。出現戰爭徵兆時,向民眾宣傳戰時疏散掩蔽方案,發布戰時信息,組織人口疏散演練。
接下來,城市民眾要通過多種方式逐步向外早期疏散和臨戰疏散,留城人員則按照防空警報的信息,有序進入人防工程緊急疏散掩蔽。
一旦解除警報,組織消除空襲後果救援行動,快速恢復生產及生活秩序。
▲今年5月12日舉行的防災應急演練
藍天碧水和田園
只有國家強大才有小家幸福
沒有國就沒有家,只有祖國的強大,才能確保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活動現場,石楊一社區還通過「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的行動展示,告訴居民們,我們的生活如何一步一步地變好。
比如 為了保衛藍天,九龍坡區加強公安環保司法聯動,加大對違法排汙、涉危涉重、逃避監管方式排放汙染物等環境違法行為打擊力度。
九龍坡區今年緊盯「一江四河」和湖庫兩大水汙染防治主戰場,投入資金大力整治梁灘河、跳蹬河、桃花溪及彩雲湖、華巖湖等次級河流和湖庫汙染。
如今,天更藍了、誰更綠了、田園風光好、碧水好風光,「我們希望大家都能珍惜幸福的生活,讓城市變得越來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