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7 1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瑞士紀錄片導演與製片人
克裡斯蒂安·弗雷
Christian Frei
克裡斯蒂安·弗雷(Christian Frei),生於1959年,現為瑞士電影學院院長,被譽為國際上最具原創與開拓精神的「現時報導者」。
繼1997年《利爾卡,米裡亞姆和菲德爾》(Ricardo, Miriam and Fidel)上映,弗雷延續獨到的視角和嚴肅的風格,深刻呈現戰爭、宗教和科學等主題。此後,他保持著4年一部作品的節奏,孜孜不斷地創作著。
從1999年至2001年,弗雷一路跟蹤採訪國際著名戰地攝影師詹姆斯·納切威,忠實記錄著納切威穿梭於戰地和炮火的驚心動魄。戰爭所及,遍地瘡痍,無情戰火屢屢爆發牽動著人民命運,也左右著攝影師安危,這些,都成為了弗雷復刻下的珍貴影像。這部以攝影師為題材的影片《戰地攝影師》(War Photographer),成為了首部同主題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提名的作品。
《戰地攝影師》(War Photographer)
2001年至2005年,弗雷四度造訪即將被塔利班政權摧毀的巴米揚山谷巨佛。大佛屹立了一千六百年,見證了阿富汗地帶的興衰變遷。弗雷創造性地採用多重敘事手法,交織了數個世紀前唐朝玄奘西遊、拜訪大佛的事跡,使大佛的消亡伴隨世紀更迭沉重的腳步,終於發出了最後的喘息。這部《巴米揚大佛》(The Giant Buddhas)於2006年榮獲聖丹斯獎。
《巴米揚大佛》(The Giant Buddhas)
2009年,弗雷的目光轉向太空旅行,記錄了首位女性太空旅行者安薩裡的旅行經歷,並將太空旅行的真實體驗和其對訓練基地星城(Star City)的影響等線索融為一體。安薩裡在俄羅斯太空計劃的幫助下,花費2000萬美元進入外太空,還有許多這樣的私人公民願意為國際空間站生活花大筆金錢。這部獲聖丹斯獎的《太空旅行》(Space Tourists),顯示了人類探索太空的偉大事業和商業領域交匯的更多可能性。
《太空旅行》(Space Tourists)
2014年,弗雷將思考方向轉向愛情和人性,在得知人類學家海倫·費希爾通過掃描失戀者的大腦研究情感與腦活動的關聯後,萌生了與她合作記錄失戀的想法。他編織了一段傷心欲絕的失戀靈魂的旅程,淋漓展現了若愛得越多,遭受的痛苦就越大的現實。這部《紐約不眠夜》(Sleepless in New York),是無數遭到拒絕而沮喪、忍受孤獨而痛苦的靈魂的寫照。
《紐約不眠夜》(Sleepless in New York)
此後,他又創作了《海蒂藝術家》(Heidi beim Geräuschemacher)《創世記第二章》(Genesis 2.0)等作品……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期間,你將有可能觀看到這位大師的作品,聆聽弗雷為我們展開題為《紀錄片大師方法論:獨特視角與人物深焦》的大師班講授,深入了解創作背後的故事。
此次大師班,弗雷將向我們講述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作品《戰地攝影師》背後的創作故事:如何發現故事、捕捉戰地攝影師的獨到視角、與主角建立信任的歷程、其紀錄片蘊含的個人哲學......
弗雷說,他的影片永遠關乎一個主題:「旅程」。實然,無論是戰地之旅、巴米揚之旅抑或是蒼穹之旅、失意靈魂之旅,都避免不了歷史與現實、得與失、及不同形態文化之間的衝突碰撞,最後碰撞的碎片得到和解,珍藏著的都將匯入人類深沉的歷史長河。
關於紀錄片,關於弗雷,更多內容盡在本次紀錄片節,等待你的探索!
原標題:《現實報導者克裡斯蒂安·弗雷——踏上紀錄的旅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紀錄片,紀錄片節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