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皈依,誹謗十方三世一切佛!

2021-02-18 灌頂章句

藏密言:

1、達賴喇嘛:
……
二、憶念上師慈恩以修尊敬心
  以下,說明從憶想上師的慈悲恩德,求修尊敬心。到現在為止,許多佛陀降臨過婆娑世界,這是個事實。在「賢劫」時期,就有迦葉佛等珍貴諸佛出世,他們降臨期間,我們還沒有機會修行佛法,因此,顯然我們和釋迦牟尼佛比較有緣親近。「道次第實際引導」中說:
  『你的上師,比諸佛慈悲,甚至比釋迦牟尼佛還慈悲。
  你必須如此憶想:過去諸佛在世的時候,我被他們遺棄了。現在,因為上師慈悲,有機會如上述頌文所言,讓我感念上師偉大恩德。
    佛道式微正逢此時刻    誓為度迷成就功德主
    宏揚佛法拯救失怙者    慈悲上師虔誠我祈請
  這一段頌文,說根本上師比佛教最勝法王釋迦牟尼佛更慈悲
……
當你修行此法時,從功德觀點來看,釋迦牟尼佛和你的根本上師,本質並沒有差別。不過,說到他們的恩惠,就有很大的差別。仔細思考這幾句頌文,你就能夠說服自己,相信上師的寶貴价值。
    上師毛孔毛髮我供養    讚賞學子並植資糧田
    殊勝三世更高十方佛    慈悲依怙至尊我祈請
  這一段頌文,點出對修行者而言,上師是無人可比的資糧田。許多密宗檀陀羅釋論談到供養上師,比供養無量諸佛更為重要。這個機緣之所以殊勝千載難逢,是因為你用肉眼就看得見上師,並且親耳聽他傳道授業解惑,所以你應該對他供養和頂禮。
……
 我們對著上師說:
  『你是上師、本尊,除了你,我無處可皈依。
  我們全心全意信賴上師,所以說:『不論發生什麼事,好或壞,我完全信任你。』

 

(注,達賴喇嘛言:上師的慈悲、恩惠超過佛、超過十方諸佛!上師是無人可比的資糧田!「你必須如此憶想:過去諸佛在世的時候,我被他們遺棄了」!「 除了上師,我無處可皈依!

 

2、全知麥彭仁波切: 

又或者有人如是思維:無上密乘中,自己根本金剛上師之本體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並且其恩德在顯現上已大過三世諸佛,因即便三世諸佛住世,只要上師未出世,則自己必不能得加持,也因之而無法成就。因此,供養上師一毛孔之功德就已勝過供養三世諸佛之功德,令上師歡喜也即令三世諸佛歡喜,且能得到不共加持。這也是眾多金剛乘教典中再三讚嘆上師之緣由,因上師已代表三寶總體,或可稱之為第四寶。如云:「當知殊勝師,功超三世佛。」除觀修上師瑜伽外,哪裡還有更殊勝之法門?

對此可回答道:原本確實如此,密宗中除聖道上師瑜伽外,再無比其更殊勝之獲得加持之修法。

 

(注,全知麥彭仁波切言:上師的恩德、功德超過三世諸佛,「原本確實如此」!

 

3、索達吉堪布:

在我們修行的過程中,每個人會因不同的緣分遇到各種上師。有的給你皈依,有的給你傳戒,有的給你灌頂,有的給你竅訣令你證悟。這些上師可能是一位,也可能是幾位。給你傳承、灌頂、令你證悟自性的上師是你的三恩根本上師,他是對你最有恩、最有幫助的人。

上師是三世諸佛的總體,即其身為僧眾、語為妙法、意為佛陀,總集三寶;又身為上師、語為本尊、意為空行,總集三本尊;又身為化身,語為報身,意為法身,總集三身。上師是過去諸佛之化現、未來諸佛之源泉、現在諸佛之補處。從慈悲與恩德方面來講上師超過了一切諸佛,因為上師攝受了賢劫諸佛也不能調伏的我們這些末法時期的可憐眾生。佛陀說:「上師即佛亦即法,如是上師即僧眾,一切能做乃上師,師為具德金剛持。」佛陀說:「沒有上師之前沒有佛,千劫諸佛等一切如來都是通過上師的竅訣而成就的。」阿難曾經請問世尊:「在修行的過程中是不是大部分成就都來自於上師?」世尊回答說:「不,不是大部分,而是全部。」

一個人修行所得的所有成就全部來自於上師!沒有上師不可能有任何成就,沒有上師不可能有任何機會解脫。就好比一個病入膏肓的人,要想痊癒必須要依靠一個良醫,才能挽救生命一樣。所以想徹底解脫,必須要依止上師!

 

(注,索達吉堪布言:上師的慈悲與恩德超過一切諸佛!「因為上師攝受了賢劫諸佛也不能調伏的我們這些末法時期的可憐眾生」!

 

4、華智仁波切《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說:
上師是三世諸佛之本體,上師的身為僧眾、語為妙法、意為佛陀,總集三寶;又身為上師、語為本尊、意為空行,總集三根本;又身為化身、語為報身、意為法身,總集三身;上師是過去諸佛之化身,未來諸佛之源泉,現在諸佛之補處。上師攝受了賢劫千佛也未能調伏的我們——濁時眾生,從慈悲與恩德方面來講上師超過了諸佛

 

(注,華智仁波切言:上師慈悲與恩德超過諸佛!賢劫千佛都調伏不了我們,只有上師能攝受調伏我們

 

5、根松仁波切答弟子問 9

問:為什麼說供養上師的功德大於供養十方諸佛的功德?

答:佛法中供養的功德大小首先要看你的發心,在同等發心的情況下,要看你供養的對象,也即福田的大小。上師同時具足了聖田和恩田。上師是一切諸佛的總持,這是聖田。我們沒有福報見到諸佛,卻得遇諸佛化現的大恩上師,在他的直接攝受、引導下逐步邁向解脫和成就,所以經典中說:上師的恩遠勝過諸佛的恩。上師是最上的恩田。就聖田來說,上師與諸佛同等,而上師更加了一層恩田的功德,所以供養上師的功德勝於供養十方諸佛。
就發心來講,行者供養時要有真正的舍心。由於無明,我們見不到諸佛,所以供佛時有些人會想:佛到底接受了我的供養沒有?而供養上師是直接的,你確實見到上師接受了你的供養,因此功德也是不一樣的。

 

(注,根松仁波切言:上師的恩德超過諸佛!上師恩遠勝諸佛恩!上師是最上的恩田!

 

6、哲蚌寺當代高僧蘭仁巴大師《供養上師的功德》中言

供養一位上師的功德勝過供養一切佛菩薩的功德,如《桑布扎續》中說;「上師身上一毛孔,福德勝過供十方、眾佛菩薩之功德。」又如《真智慧續》中說;「導師身上一汗毛,擦上一滴植物油,所積福德遠勝過,數劫供養眾佛陀。」---是悅誠心供養上師利養上師一根汗毛所積功德勝過供養十方一切佛菩薩的功德,因為上師教養的恩情遠遠勝過其它一切佛菩薩

宗喀巴大師也說:對那些正確開示究竟之道的善師的一個毛孔的供養功德,遠勝過供養一切佛的說法出於無上乘,其原因是利養功德遠遠勝過諸佛之故

……
供佛的功德雖然如此殊勝,但供養十方一切佛菩薩的功德,無法與供養上師一根汗毛的功德相比,這充分說明了供養上師何等重要。我們要深刻認識和念念不忘供養上師的功德利益。

從不可思議的境界上講,在一個微塵的空間,俱有無量微塵的佛存在。佛多如微塵,遍布宇宙空間。一個個供養遍布法界的一切佛,誰能做到?供養自己身邊的一位上師等於供養一切佛菩薩,一位上師受供等於一切佛菩薩受供,不僅如此,供養上師,直接獲得的利益福氣還遠勝過供養一切佛菩薩,可見沒有比供養上師更重要的事。《續》中說:「放棄對一切的供養,真誠供養上師。」按此義理應放棄對其它佛菩薩的供養,只供養上師一人,但世人的做法恰巧與此相反,真是可悲!] 

 

(注,蘭仁巴大師、 宗喀巴大師言:上師功德超過諸佛!上師教養之恩情遠超一切佛菩薩!

 

7、索達吉堪布:  

現在很多人希望通過密宗、禪宗的修行認識心的本性,這首先需要上師的加持。有偈頌云:「從功德上講,上師與佛沒有差別;但從恩德上而言,上師超過了一切諸佛。」往昔有不計其數的諸佛轉法輪度化眾生,然我們未曾得以調化,而今上師依靠善巧方便的慈悲攝受,在我們相續中播下了解脫的種子,並使之逐漸成熟,只要有信心,即生成就已穩操勝券。故從恩德上講,不管藏傳佛教還是其他傳承,上師的確超過了一切,甚至超過了本尊。   

這一點,在印度佛教歷史上也能得以證明。以前馬爾巴羅扎通過祈禱,見到上師那若巴,同時也現見了喜金剛本尊壇城。當時馬爾巴羅扎選擇向本尊頂禮,而沒有在上師面前求悉地。以這種緣起,他的解脫成就因此而拖延,沒有獲得即生成佛,儘管他的法脈綿綿相傳,但他的子系傳承卻從此間斷。

  

(注,索達吉堪布言:上師的恩德超過諸佛!往昔有不計其數的諸佛轉法輪度化眾生,然我們未曾得以調化,而今上師依靠善巧方便的慈悲攝受,在我們相續中播下了解脫的種子,並使之逐漸成熟!

 

8、阿秋法王開示:

阿秋法王頌揚喇榮五明佛學院諸聖賢
今天我們見到法王了,和見到了佛菩薩無二無別,而且在五明佛學院的許多弟子中,也有許多是佛菩薩的化身。本來,錄像機這些機器是對我們無利的,但對今天來說,我們從機器上看到了法王,看到了法王念誦的攝受自在祈禱文和普賢行願品,也就算得到人身有利了。為法王對弘揚佛法所做的一切,我們一起發願為法王長久住世遣除違緣。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都要好好發願。

。。。。。。

當今,法王的恩德比佛菩薩的還大。我有四位根本上師,其他的幾位都圓寂了,就剩下法王一位根本上師了。法王的恩德對我來說是很大的。不是法王對我的恩德大我就讚嘆他,而是法王使所有無辜眾生得到了解脫之道。法王為一切眾生發願,願他們暫時脫離痛苦,以後成佛。這些恩德無法表達。法王是所有佛法之根本,我們要好好發願,祈禱法王長久住世,還有丹增嘉措、希阿榮博、慈誠羅珠等等學院的堪布和高僧大德長久住世。沒有高僧大德就沒有佛法的弘揚。

 

(注,阿秋喇嘛言:上師的恩德超過諸佛!

 

9、第九世創古仁波切:

在金剛乘道的修持中,行者的願望是非常直接的。當行者想要得到正覺的加持或力量時,他發現那種加持的根源是佛陀。但是,佛陀是在二千五百年前住世的,因此,我們很難確信,佛陀的加持力可以跨越這麼長久的時間。然而,這並不重要,因為我們自己的根本上師及傳承上師,具有和佛陀完全一樣的加持力,而且,這種佛法力量的強度及分量也完全一樣這是因為佛陀把開悟的力量或加持力全然傳給他的弟子們。他們完全與之融合,並且絕對純淨、完整、不間斷地相傳到今天。因此,今天從他們那裡得受加持。和二千五百年前親自從佛陀那兒得受加持,是絕對沒有兩樣的。這就是傳承上師能贈賜給我們的禮物。藉由上師瑜伽法的修持,行者敞開自心,領受傳承上師的灌頂加持,從而獲得這項殊勝的禮物。

 「要使自己足以接受這種灌頂加持,行者必須修持上師瑜伽,並視自己的上師和佛陀無二無別。更好的是認為自己的上師甚至比佛陀更好,如此,行者將能全然得到佛陀的法教及圓滿的加持。上師與佛陀無二無別的事實或許不是很明顯,然而,上師持有全部的法教及不間斷的傳承。從上師那兒得到法教精髓,將可使行者如同受學於佛陀般地開展修行的道路。所以,受學於自己的上師和受學於佛陀之間並沒有任何差別。但是,上師甚至比佛陀更好,因為我們無法親見歷史上的佛陀並和他建立師徒關係,但是我們可以如此親近我們的上師,所以,對我們來說,上師甚至比佛陀更好。」

 

(注,第九世創古仁波切言:佛陀是在二千五百年前住世的,我們很難確信,佛陀的加持力可以跨越這麼長久的時間!「上師甚至比佛陀更好,因為我們無法親見歷史上的佛陀並和他建立師徒關係,但是我們可以如此親近我們的上師」!

 ===================================================================


總而言之

藏密言「四皈依」之因由:

1、上師之慈悲、恩惠、恩德、功德,超過諸佛!

2上師是無人可比的資糧田供養上師之功德超過供養佛陀!(上師恩德重於佛恩!

3你必須如此憶想:過去諸佛在世的時候,我被他們遺棄了除了上師,我無處可皈依!

佛陀是在二千五百年前住世的,我們很難確信,佛陀的加持力可以跨越這麼長久的時間!

上師攝受了賢劫諸佛也不能調伏的我們這些末法時期的可憐眾生!

賢劫千佛都調伏不了我們,只有上師能攝受調伏我們!

上師依靠善巧方便的慈悲攝受,在我們相續中播下了解脫的種子,並使之逐漸成熟!

。。。。。。

 

因此,藏密言:「上師高於佛」!

因而:顯宗三皈依!而藏密「四皈依」!皈依上師為先!

 

     成立否?    

如法否?

謗佛否?



1、   上師之慈悲、恩惠、恩德、功德,超過諸佛嗎???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

爾時藥王軍菩薩。復為說伽陀曰。  

汝等今當知  佛為最上尊   世間出世間  福智皆具足 

具三十二相  及眾好莊嚴    以最上大悲  廣度諸群品 
佛威容高顯  猶如妙高山   智慧無有窮  復如彼大海 
善開諸方便  隨順化眾生   瞻禮與歸依  皆得安樂果  


(註:論慈悲,佛的慈悲最上!無人能及!諸佛如來,以最上大悲,廣度諸群品!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諸善男子。如一佛寶。有如是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利樂眾生廣大恩德。

以是因緣。名為如來應正遍知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善男子。一佛寶中具足六種微妙功德一者無上大功德田。二者無上有大恩德。三者無足二足及以多足眾生中尊。四者極難值遇如優曇華。五者獨一出現三千大千世界。六者世出世間功德圓滿一切義依。具如是等六種功德。常能利樂一切眾生。是名佛寶不思議恩。

 

(註:論恩德、功德,如來,無上大功德田!無上大恩德!佛的功德、恩德無上!無人能及!佛乃無上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五百七十三

第六分讚嘆品第十六

爾時曼殊室利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如來功德希有無等不可思議。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無有異。若見如來或聞功德。此有情類亦難思議。今重見佛轉大法輪。得未曾有歡喜踴躍。作是語已即升虛空七多羅樹。合掌贊曰

一切有情類   唯佛最為尊    尚無有等者   況復當有勝  
  我法二俱空     妙理無等等    唯我佛世尊      能等無等等

煩惱並習氣     俱盡永無餘     能知一切法    無不皆明了  
  若智若說法  無能及佛者        三千大千界      唯佛獨為尊  
  十力無畏等   定有非虛妄     帝釋與梵王     鹹所不能得  
  世尊大恩德   普洽諸有情     此事難思議   定無能及者  
  能以微妙慧    及方便善巧    化導諸有情    皆令得利樂 

爾時會中有一天子。名曰妙色。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頌讚曰
  有說世間等佛者  彼言非實為虛誑   若說法王最極尊  此言非妄為諦語  
   
 。。。。。。

 

(註:一切有情類,唯佛最為尊,尚無有等者,況復當有勝?!

論恩德:世尊大恩德,普洽諸有情,此事難思議,定無能及者!

 

 

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讚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

 

中阿含經 第四十卷(一五七)梵志品黃蘆園經第六(第四分別誦)

於是。鞞蘭若梵志即便舍杖。稽首佛足。白世尊曰。世尊為第一。世尊為大。世尊為最。世尊為勝。世尊為等。世尊為不等。世尊無與等等。世尊無障。世尊無障人世尊。我今自歸於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

 

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

佛告妙吉祥菩薩。如來具足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慈愍有情。利益安樂無量人天諸眾生故。爾時妙吉祥菩薩摩訶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頂禮世尊。而白佛言。我今快得善利。如是世尊三界無著最尊最勝。利益一切眾生。佛觀一切世法不動如須彌。無著如虛空。不可思不可議。非見非不見。

 

金光明經 四天王品第六

善男子。此金光明微妙經典。無量無邊億那由他諸菩薩等。若得聞者。即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十方無量無邊恆河沙等。諸佛世界現在諸佛。異口同聲作如是言。善男子。汝於來世必定當得坐於道場菩提樹下。於三界中最尊最勝。出過一切眾生之上

 

(註:諸佛世尊,於三界中最尊最勝,出過一切眾生之上!)

 

佛本行集經 卷第四 受決定記品下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二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自歸之德。云何為三。所謂歸佛第一之德。歸法第二之德。歸僧第三之德。彼云何名為歸佛之德。諸有眾生。二足.四足.眾多足者。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至尼維先天上。如來於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由牛得乳。由乳得酪。由酪得酥。由酥得醍醐。然復醍醐於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此亦如是。諸有眾生。二足.四足.眾多足者。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至尼維先天上。如來於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諸有眾生承事佛者。是謂承事第一之德。以獲第一之德。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此名第一之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第十三部 
憍屍迦,我觀是義,初得無上正等覺時,作是思惟:『我依誰住?誰堪受我供養恭敬、尊重讚嘆?』作是念時,都不見有一切世間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人非人等與我等者,況當有勝?復自思惟:『我依此法已證無上正等菩提,此法微妙甚深寂靜,我當還依此法而住,供養恭敬、尊重讚嘆。』何謂此法?所謂般若波羅蜜多。

 

(註:一切世間天人非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無人堪受佛陀供養恭敬、尊重讚嘆;無人等佛,況當有勝?!)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

世尊告曰。我今正是王身。名曰法王。所以然者。我今問汝。云何諸釋。言轉輪聖王七寶具足。千子勇猛。我今於三千大千剎土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成就七覺意寶。無數千聲聞之子以為營從。

(註:如來於諸眾生中、於三千大千剎土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

 

 

評:

總而言之,

如來之慈悲、恩惠、恩德、功德最為無上!無能及者

如來於三界中最尊最勝,出過一切眾生之上!

 

言有「慈悲、恩惠、恩德、功德」高於如來者,是大我慢!是為謗佛!誹謗過去、現在、未來佛!誹謗十方三世一切佛!!!

 

 

2、上師是無人可比的資糧田、福田嗎?

 

佛說無上依經  如來事品第五

阿難。如來事有十八。

如來無比最妙最上無有及者。令諸眾生起奇特心恭敬供養。此第一事

。。。。。。

 

(註:如來無比最妙最上無有及者

 

佛說無上依經  讚嘆品第六
爾時。阿難於眾會中聞佛說已。歡喜踴躍得未曾有。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頂禮佛足。恭敬合掌瞻仰尊顏以清淨心。說偈讚嘆

於諸三世眾生中  如來最尊無譬類    於人法處無等等      是故平等等一切
。。。。。。

為智為勝極第一  惟佛世尊更非餘   有力不怖是實語  如來有力無畏故
。。。。。。

若人有力能勝他  謂是世間成口過     若指如來最極尊  此語至真無虛失
。。。。。。

世尊說法最第一  凡夫值佛不開解     無明惑闇所覆蓋  是等極難不可度
世尊名聞令渴仰  見佛令人喜無窮    佛語能使心清淨  大師正教脫生死
。。。。。。

世尊疲極為眾生  無上深恩云何報   世尊宣說真自法        令人自行教化他
。。。。。。

世尊無上大福田  能依佛行正行者     如我不見善寶窮  若行惡行亦如是
於佛若起悠悠心  此等眾生墮負地     忽於世尊起怨諍  永處黑闇復何疑
。。。。。。

 

(註:於諸三世眾生中,如來最尊無譬類!世尊無上大福田世尊疲極為眾生,無上深恩云何報?!佛恩無上!)

 

佛說施燈功德經

是佛如來應正遍知。於一切惡皆悉遠離。一切善法皆悉成就。眾行備滿具如實見。遠離闇冥能為光曜。具足無量福智資糧。隱蔽世間。不為世間之所映奪。獲得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得一切諸佛法力。能具諸佛法力。得具諸佛大慈悲力及辯才力。本願方便皆悉滿足。善修本業具智慧寶。精進無量終不休息。離諸憂戚無有逼惱。無有取著。能善調伏。為大龍王無有餘習。為一切眾生無上福田。舍利弗。若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發清淨心為求福故。為愛樂福故。思念如來。無上方便本行滿足。盡未來際一切生死。於現在世成就無量無著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

 

(註:諸佛如來應正遍知為一切眾生無上福田無上福田無上福田!)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四十七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

佛子!一切諸佛入涅槃時,無量眾生悲號涕泣,生大憂惱,遞相瞻顧而作是言:『如來世尊有大慈悲,哀愍饒益一切世間,與諸眾生為救為歸。如來出現難可值遇,無上福田於今永滅。』即以如是,令諸眾生悲號戀慕,而作佛事。復為化度一切天人、龍神、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故,隨其樂欲,自碎其身以為舍利,無量無數不可思議,令諸眾生起淨信心,恭敬尊重,歡喜供養,修諸功德,具足圓滿。復起於塔,種種嚴飾,於諸天宮、龍宮、夜叉宮,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諸宮殿中,以為供養。牙齒、爪發鹹以起塔,令其見者皆悉念佛、念法、念僧,信樂不回,誠敬尊重,在在處處布施供養、修諸功德;以是福故,或生天上,或處人間,種族尊榮,財產備足,所有眷屬悉皆清淨,不入惡趣,常生善道,恆得見佛,具眾白法,於三有中速得出離,各隨所願獲自乘果,於如來所知恩報恩,永與世間作所歸依。佛子!諸佛世尊雖般涅槃,仍與眾生作不思議清淨福田、無盡功德最上福田,令諸眾生善根具足、福德圓滿。是為第十廣大佛事。

 

(註:諸佛世尊雖般涅槃,仍與眾生作不思議清淨福田、無盡功德最上福田,令諸眾生善根具足、福德圓滿!)

 

大悲經

阿難。施佛福田不以有為果報所能盡邊。我說是人必得涅槃盡涅槃際。阿難。且置親承供養我者。且置供養我如芥子等舍利者。且置為我造立形像及諸塔廟而供養者。且置以念佛故乃至一花散於空中而供養者。若復有人。在於室內以念佛故。乃至一花散於空中。阿難。我說是人當得涅槃。得第一涅槃。盡涅槃際。最勝涅槃。妙涅槃。清淨涅槃。安住涅槃。阿難。以是因緣。諸福田中佛為最佛為王。何以故。施佛田者。非謂世間果報所能盡也。以是因緣。於佛福田為最第一。阿難。諸佛如來順正道者。能作無上究竟福田。於佛福田所有施者。必窮盡涅槃際。得第一涅槃

。。。。。。

阿難。若有三千大千世界滿中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如苷蔗竹[竺-二+韋]若麻若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一劫若減一劫。以諸稱意一切樂具。恭敬尊重謙下供養。阿難。於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阿難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佛言。阿難。若復有人。於諸佛所但一合掌一稱名。如是福德比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億分不及一。數分不及一。迦羅分不及一。何以故。阿難。以佛如來諸福田中為最無上。是故施佛成大功德神通威力。

 

(註:諸福田中佛為最佛為王!諸福田中佛最無上!諸佛如來,能作無上究竟福田!

 

評:

如來於三界中最尊最勝,出過一切眾生之上!

諸佛世尊雖般涅槃,仍與眾生作不思議清淨福田、無盡功德最上福田!

諸福田中佛為最、佛為王!諸福田中佛最無上!諸佛如來,為眾生作無上究竟福田

 

言「上師是無人可比的資糧田、福田」者,是為謗佛!誹謗過去、現在、未來佛!誹謗十方三世一切佛!!!

 

 

3、感恩本師釋迦牟尼佛不棄之恩!

 

悲華經

世尊。何因緣故。其餘諸佛所有世界。清淨微妙種種莊嚴。離於五濁無諸穢惡。其中純有諸大菩薩。成就種種無量功德受諸快樂。其土乃至無有聲聞闢支佛名。何況當有二乘之實。今我世尊。何因何緣處斯穢惡不淨世界。命濁.劫濁.眾生濁.見濁.煩惱濁。於是五濁惡世之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四眾中說三乘法。以何緣故。不取如是清淨世界。而不遠離五濁惡世。佛告寂意菩薩。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本願故取淨妙國。亦以願故取不淨土。何以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大悲故。取斯弊惡不淨土耳是故吾以本願。處此不淨穢惡世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如是眾生諸佛世界所不容受。是故擯來集此世界。以離善業行不善業行。於邪道重惡之罪積如大山。常為邪道之所覆蔽。

。。。。。。

有諸眾生離聖七財。諸佛世界之所擯棄。作五逆罪毀壞正法。誹謗賢聖。行於邪見。重惡之罪猶如大山。常為邪道之所覆蔽。是故我今為是眾生專心莊嚴。精勤修集六波羅蜜。我為一一眾生種善根故。於十劫中入阿鼻地獄受無量苦。畜生餓鬼及貧窮鬼神卑賤人中。亦復如是。若有眾生。空無善根失念燋心。我悉攝取而調伏之令種善根。乃至賢劫於其中間終不願在天上人中受諸快樂。惟除一生處兜術天。待時成佛

。。。。。。

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願令他方世界所有五逆之人。乃至行諸邪道登涉罪山。如是眾生臨命終時。悉來集聚生我世界

 

央掘魔羅經:

央掘魔羅。如來復有奇特大威德力方廣惣持大修多羅說。八十億佛皆是一佛即是我身。如是廣說。如是無量佛剎。如是無量如來如是如來色身無量無邊。如來成就如是無量功德。云何當有若無常若疾病。如來常住無邊之身。我今當復廣說有根本。有因有緣。一切佛一切因。悉皆不樂生此世界。以此眾生不可治故。以是義故。我於此世界治不可治眾生。數數捨身。故生不生身

 

大乘大方等日藏經:

善男子,釋迦牟尼佛本所誓願:若有眾生造作五逆、謗方等經、毀呰聖人犯波羅夷,如是之人清淨佛剎所不容者,皆生我國我當教化。以是因緣諸惡眾生悉集其國

 

評:

諸佛世界之所擯棄、清淨佛剎所不容者,邪道重惡之罪積如大山!

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願令他方世界所有五逆之人,乃至行諸邪道登涉罪山,如是眾生臨命終時,悉來集聚生我世界

釋迦牟尼佛本所誓願:『若有眾生造作五逆、謗方等經、毀呰聖人犯波羅夷,如是之人清淨佛剎所不容者,皆生我國我當教化。』以是因緣諸惡眾生悉集其國

一切佛一切因,悉皆不樂生此世界,以此眾生不可治故,以是義故,我於此世界治不可治眾生!

 

感恩本師釋迦牟尼佛不棄之恩!感恩本師釋迦牟尼佛教化之恩!

 

感恩本師釋迦牟尼佛慈悲攝受!我等眾生能有容身之處!

 

娑婆眾生當至誠懺悔無量劫來所造罪業!

 

藏密所言:你的上師,比諸佛慈悲,甚至比釋迦牟尼佛還慈悲

 

若非釋迦慈悲攝受,這些自詡「慈悲、恩惠、恩德、功德」超過釋迦、超過十方諸佛而誹謗三世一切佛、造下無量惡業的所謂「上師」,又何處容身???

 

 

悲華經

我為一一眾生種善根故。於十劫中入阿鼻地獄受無量苦。畜生餓鬼及貧窮鬼神卑賤人中。亦復如是

 

大般涅槃經

菩薩摩訶薩無地獄業,為眾生故,發大誓願生地獄中。善男子!往昔眾生壽百年時,恆沙眾生受地獄報,我見是已,即發大願受地獄身;菩薩爾時實無是業,為眾生故,受地獄果。我於爾時在地獄中,經無量歲,為諸罪人廣開分別十二部經,諸人聞已,壞惡果報,令地獄空,除一闡提,是名菩薩摩訶薩非現生後受是惡業。複次,善男子!是賢劫中無量眾生墮畜生中,受惡業果,我見是已,復發誓願,為欲說法度眾生故,或作獐鹿、熊羆 、獼猴、龍、蛇、金翅鳥、鴿、魚鱉、兔、象、牛、馬之身。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實無如是畜生惡業,以大願力為眾生故,現受是身,是名菩薩摩訶薩非現生後受是惡業。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45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二

爾時分別法界智通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以偈頌曰
 菩薩見如來  無量淨功德   皆悉善回向    究竟一切智
 饒益眾生故  如來出世間   具足大悲心  為世轉法輪
 一切無能報  大仙普慈恩  不可思議劫  代眾受苦故
 無量億劫中  受諸地獄苦  不舍一切眾  悉令得見佛
 普能代眾生  具受無量苦  其心無疲倦  為度一切故
 一切諸世間  所有惡道苦  如來常處中  悉令聞正法
 一一地獄住  不可思議劫  具受無量苦  終不離諸佛
 所以無量劫  常在三惡道  欲令諸群生  長養智慧故
 。。。。。。

 

大悲經

爾時,世尊復告慧命阿難言:「且置我今得菩提時功德利益,若我本行菩薩道時功德利益,緣覺尚無,何況聲聞及餘眾生?阿難,我菩薩時久修苦行,棄捨王位、婦兒、妻子及諸婇女、身命手足、頭目耳鼻、血肉骨髓,及受種種無量苦痛。彼等一切悉為汝等,希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阿難,一切難捨我悉已舍,所受眾苦悉為眾生。阿難,此等功德,若我廣說則不可盡,如有聞者心則迷悶,況有說者!阿難,若有眾生起一念心悲愍:『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本昔修行菩薩苦行,作如是言,為我等故具受無量種種苦痛難為之事。』阿難,我說彼等一發心者,必定當得最後涅槃,何況我所種善根者

 

佛說佛名經 卷第十六
第六念報佛恩者。如來往昔無量劫中。舍頭目髓腦支節手足。國城妻子象馬七珍。為我等故修諸苦行。此恩此德實難酬報。是故經言。若以頂戴兩肩荷負於恆沙劫亦不能報。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諸佛恩德實為深重。假使有人以己肉血。供養諸佛亦不能報。以佛恩故我等今者增長善根。得大法樂住大自在天人恭敬。世尊。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應知佛恩。

 

佛說弟子死復生經:

佛恩如四海不可得限量。百億恆水邊流沙。尚可升量盡知其升數。佛恩不可得量耶。

 

 

評:

佛恩難報!佛恩不可得量!

若有眾生造作五逆、謗方等經、毀呰聖人犯波羅夷,如是之人清淨佛剎所不容者,皆生我國我當教化!

毀呰聖人,犯波羅夷罪!

那些「毀呰聖人」、自詡「慈悲、恩惠、恩德、功德」超過釋迦、超過十方諸佛、從而造下誹謗三世一切佛之大罪的所謂「上師」,若非釋迦慈悲攝受,他們何處容身???

 

 

4、過去諸佛在世的時候,我們被他們遺棄了?除了上師,我無處可皈依

上師攝受了賢劫諸佛也不能調伏的我們這些末法時期的可憐眾生?!

     賢劫千佛都調伏不了我們,只有上師能攝受調伏我們?!

 

評:

那些自詡「慈悲、恩惠、恩德、功德」超過十方諸佛、犯波羅夷、罪在地獄的所謂「上師」,自救不及!還妄想、誇口「攝受、調伏眾生」嗎?

 

 

大乘菩薩正法經

佛告舍利弗,舍利弗!云何,如來心不可思議也。舍利弗!如來大悲,常不舍一切眾生,為令成熟,常悲愍。是故,如來大悲心,無有限量,不可思議也。舍利弗!菩提自性明亮,我是故成就正覺。自性明亮者,無所染,故等虛空,虛空者周遍在一切,而虛空平等,故明亮也。如來為令眾生覺此明亮之菩提自性,起大悲心。舍利弗!菩提無出入,我是故成就正覺。無出入者:無相故,不出亦不入。平等故,無彼此差別,如來欲令眾生知之,故轉大悲心,舍利弗!如來欲令愚夫異生知真理,故起大悲心

 

(註:如來大悲,常不舍一切眾生!為令成熟,常悲愍!如來,欲令愚夫異生知真理,故起大悲心!)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一 

爾時如來現如是等身已告阿難言。及十方諸來大菩薩摩訶薩。及一切大眾諸善男子等。如來今者以正遍知。宣說真實之言。法無言說。如來以妙方便。能以無名相法作名相說。如來本於生死中時。於如是等微塵數不思議形類一切眾生中。具足受身。以受身故。一切眾生亦曾為如來父母。如來亦曾為一切眾生而作父母。為一切父母故。常修難行苦行。難捨能舍。頭目髓腦國城妻子。象馬七珍輦輿車乘。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一切給與。勤修精進戒施多聞禪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萬行。不休不息心無疲倦。為孝養父母知恩報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緣故。一切眾生能令如來滿足本願故。是以當知。一切眾生於佛有重恩。有重恩故。如來不舍眾生以大悲心故。常修習有方便。為一切三界二十五有諸眾生中不思己功。修平等慈。常修舍行方便。……

 

(注,當知:一切眾生於佛有重恩!有重恩故,如來不舍眾生!)

 

力莊嚴三昧經

時十方佛復告大眾諸比丘等作如是言。汝等當知。佛出世難如優曇花。出已值遇倍難。於是如是難中。比此釋迦牟尼如來億倍甚難。何以故。彼佛世尊。往昔因緣誓願力故。生於雜穢五濁剎中。如是最難。諸比丘。又彼如來名不虛唱。若十方國佛剎之中一切眾生。聞此釋迦牟尼如來勇猛精進難行苦行。及過去世發大誓願。菩薩行中諸難作者。種種功德名號具足一切皆得。如是聞已。十方一切諸佛剎中。不可算數無量眾生。皆得受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何況其餘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者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阿難。汝今聞我釋迦牟尼佛。已聞當聞。如是等。皆得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一切法身若有所說。其見聞者皆悉利益。阿難。若以一華供養如來。及般涅盤後。為佛舍利起塔供養。亦得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難。乃至畜生。得聞佛名。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佛言。阿難。復有人聞釋迦牟尼佛音聲。稱其名號。皆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聞釋迦牟尼佛名號。如其所說皆實不虛。阿難。譬如尼拘陀樹。若一若二若三若四。乃至五十百千無量等眾。止息其下皆蒙覆蔭。阿難。於汝意云何。尼拘陀子為大小耶。
阿難言。尼拘樹子最為甚小。佛告阿難。如是尼拘陀樹。以水雨糞土人功因緣。積其日月漸漸長大。阿難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難。以尼拘樹子本甚微小。以水土日月因緣故。漸漸長大。如是阿難。得聞釋迦牟尼佛名。善根種子終不敗壞。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復如是。何以故。無相種子於一切不住。是故不壞。以不壞故。如是種子不可毀壞。亦不取相。是故於一切法不壞。阿難白佛言。世尊。為是如來本願之力。為是諸佛法應爾耶。
佛即答言。以本願力故。若有眾生聞我名者。皆得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諸佛法亦如是。何以故。一切佛法皆平等故
阿難言。一切佛法平等有何利益。佛言。能令眾生雖不聞法以發願力故亦使得同聞法利益。

。。。。。

佛告阿難。一心善聽。吾今解說。阿難當知。若有眾生。已聞今聞當聞釋迦牟尼佛名者。是諸眾生。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所以者何。諸佛菩提無虛妄故。亦無貪慾及以瞋恚

阿難。何況今日現於我前能以一華散我上者。若有眾生。我泥洹後形像舍利。能持一華以供養者。如是眾生,亦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

阿難白佛。若有畜生聞釋迦牟尼佛名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耶。

佛告阿難。若有畜生聞釋迦牟尼佛名者。是諸眾生皆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子因緣。所以者何。諸佛如來其有聞者聞必不虛。是故諸佛如來言無有二

 

佛說寶雲經

蓮華眼佛答言。善男子。西方有世界名娑婆。佛號曰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聞彼佛名皆得阿鞞跋致。如是之光彼佛所放。除蓋障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聞彼佛名皆得阿鞞跋致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蓮華眼佛復告除蓋障菩薩言。彼佛行菩薩道時發大誓願。若我成佛聞其名者。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得阿鞞跋致。除蓋障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聞彼佛名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阿鞞跋致者。彼國眾生皆已得不。蓮華眼佛答言。善男子。有得不得。除蓋障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彼國眾生可不聞耶。蓮華眼佛答言。善男子。亦得聞名。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世尊。如其聞者云何有得不得。蓮華眼佛答言。善男子。彼國眾生悉是阿鞞跋致。亦非阿鞞跋致。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悉是阿鞞跋致亦非阿鞞跋致。蓮華眼佛答言。善男子。聞彼佛名者雖得阿鞞跋致種子因緣。不具行未滿足不得受記。善男子。我今為汝說喻。譬如種樹有其種子離於腐敗具足生牙因緣。當言為生為不生耶。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世尊。是名為生。蓮華眼佛答言。善男子。聞佛名者得其種子。具足因緣便得受記

 

悲華經卷第二  大施品第三之一
(寶海)梵志。汝所夢見於其腹內有無量億諸大菩薩。在蓮華上結加趺坐三昧正受者。汝於來世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復當勸化無量億萬百千眾生。令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汝入無上般涅盤已。其後未來之世。當有十方世界無量諸佛法王世尊。亦當稱汝名字作如是言。過去微塵數等大劫有某甲佛。是佛世尊勸化我等。安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不退轉。是故我等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正法王。 (註:釋迦佛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為寶海梵志)

 

悲華經卷第十  檀波羅蜜品第五之三  入定三昧門品第六
爾時佛告寂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如我今者。以佛眼見十方世界如一佛土微塵等。諸佛世尊般涅盤者。皆悉是我昔所勸化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行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者。未來之世亦復如是。善男子。我今見此東方世界無量無邊阿僧祇等諸佛世尊。今現在世轉正法輪。亦是我昔初勸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行六波羅蜜者。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評:

任何眾生,聽聞釋迦牟尼佛名號,皆種下善根種子、成佛因緣!終不敗壞!以此善根,將來因緣成熟時必定成佛!包括那些自詡「慈悲、恩惠、恩德、功德」超過釋迦、超過十方諸佛、犯波羅夷、罪在地獄的所謂藏密「上師」!

 

以索達吉堪布為代表的藏密傳承言:  

從恩德上而言,上師超過了一切諸佛。往昔有不計其數的諸佛轉法輪度化眾生,然我們未曾得以調化,而今上師依靠善巧方便的慈悲攝受,在我們相續中播下了解脫的種子,並使之逐漸成熟,只要有信心,即生成就已穩操勝券。故從恩德上講,不管藏傳佛教還是其他傳承,上師的確超過了一切,甚至超過了本尊。

 

藏密,狂妄至極!

其所謂 在眾生相續中播下了解脫的種子」,不過是種下下地獄的種子!!!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時薄伽梵臨般涅槃,愍眾生故,以慈軟音告阿難曰:「吾今不久當般涅槃,一切有為無不悉舍,一切佛事皆已究竟。。。。。。我已開顯解脫正路,引諸世間迷失道者。若諸有情我應度者,皆已度訖。諸未度者,皆亦為作得度因緣。。。阿難,我今更無所作,唯大涅槃,是所歸趣。」

 

《佛遺教經》

世尊欲令此諸大眾皆得堅固,以大悲心,復為眾說:『汝等比丘,勿懷悲惱,若我住世一劫,會亦當滅。會而不離,終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無所益。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自今以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是故當知,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以智慧明,滅諸痴暗

 

大悲經:

阿難。我與世間已作父事親友事竟。我於汝等應作已作……阿難。如是如來世間之父。世間親友。世間導師。是大商主。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所應作者皆已作訖。更無佛事而可作也。一切眾生所應度者皆已度竟。所應度者無不善調

 

(注,如來大悲,不舍一切眾生:若諸有情我應度者,皆已度訖;諸未度者,皆亦為作得度因緣!)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四  聖勇菩薩等造  如來具智不嫉他善緣起第十
爾時世尊以梵音聲謂諸女言。汝今可稱我之名字。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釋迦牟尼佛。由稱我名觀我身相。即得解脫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觀佛三昧海經:

佛告大眾。諸佛如來入空寂處。解脫三昧隨意自在。無有真化。所以者何。佛心空寂。復入空寂解脫光明王三昧。此定力故。諸佛如來化無邊身。無邊身者是薩婆若。薩婆若者名無著三昧。無著三昧故如來現行。若現乞食若或經行。如是二法饒益眾生。若有眾生。佛在世時見佛行者。步步之中見千輻輪相。除卻千劫極重惡罪。佛去世後。三昧正受想佛行者。亦除千劫極重惡業。雖不想行。見佛跡者見像行者。步步亦除千劫極重惡業。佛告阿難。汝從今日持如來語遍告弟子。佛滅度後。造好形像令身相足。亦作無量化佛色像。及通身光及畫佛跡。以微妙彩及頗梨珠安白毫處。令諸眾生得見是相。但見此相心生歡喜。此人除卻百億那由他恆河沙劫生死之罪

 

何為如來大般涅槃???

 

大般涅槃經卷第四   如來性品第四之一

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種種示現神通變化。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百億閻浮提種種示現。如首楞嚴經中廣說。我於三千大千世界或閻浮提示現涅槃。亦不畢竟取於涅槃。或閻浮提示入母胎令其父母生我子想。而我此身畢竟不從淫慾和合而得生也。我已久從無量劫來離於淫慾。我今此身即是法身 。隨順世間示現入胎。善男子。此閻浮提林微尼園。示現從母摩耶而生。生已即能東行七步唱如是言:我於人天阿修羅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見已驚喜生希有心。而諸人等謂是嬰兒。而我此身無量劫來久離是法。如來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脈骨髓之所成立。隨順世間眾生法故示為嬰兒。南行七步示現:欲為無量眾生作上福田。西行七步示現:生盡永斷老死,是最後身。北行七步示現:已度諸有生死。東行七步示:為眾生而作導首。四維七步示現:斷滅種種煩惱、四魔種性。成於如來應正遍知。上行七步示現:不為不淨之物之所染汙,猶如虛空。下行七步示現:法雨滅地獄火。令彼眾生受安隱樂。毀禁戒者示作霜雹。

  我於閻浮提示現出家受具足戒,精勤修道。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眾人皆謂是阿羅漢果易得不難。然我已於無量劫中成阿羅漢果。為欲度脫諸眾生故,坐於道場菩提樹下,以草為座,摧伏眾魔。眾皆謂我:始於道場菩提樹下,降伏魔官。然我已於無量劫中久降伏已。為欲降伏剛強眾生故現是化。我又示現大小便利,出息入息。眾皆謂我有大小便利、出息入息。然我是身,所得果報,悉無如是大小便利、出入息等。隨順世間故示如是。我又示現受人信施。然我是身都無饑渴。隨順世法故示如是。我又示同諸眾生故,現有睡眠。然我已於無量劫中。具足無上深妙智慧遠離三有。進止威儀。頭痛、腹痛、背痛、木槍、洗足、洗手、洗面、漱口、嚼楊枝等。眾皆謂我有如是事。然我此身都無此事。我足清淨猶如蓮花。口氣淨潔、如優缽羅香。一切眾生謂我是人、我實非人。我又示現受糞掃衣,浣濯縫打。然我久已不須是衣。眾人皆謂:羅睺羅者是我之子。輸頭檀王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處在世間受諸快樂。離如是事出家學道。眾人復言:是王太子瞿曇大姓。遠離世樂,求出世法。然我久離世間淫慾。如是等事悉是示現。一切眾生鹹謂是人,然我實非。
  善男子。我雖在此閻浮提中數數示現入於涅槃。然我實不畢竟涅槃。而諸眾生皆謂如來真實滅盡。而如來性實不永滅是故當知是常住法、不變易法。善男子。大涅槃者即是諸佛如來法界。我又示現閻浮提中出於世間。眾生皆謂我始成佛。然我已於無量劫中所作已辦。隨順世法故復示現於閻浮提初出成佛。。。。。

 

註:

我於三千大千世界或閻浮提示現涅槃,亦不畢竟取於涅槃!

我雖在此閻浮提中數數示現入於涅槃,然我實不畢竟涅槃!

 

大般涅槃經卷第五、如來性品第四之二:

如來亦爾。成等正覺為大醫王。見閻浮提苦惱眾生。無量劫中被淫、怒、痴煩惱毒箭,受大苦切。為如是等說大乘經甘露法藥。療治此已,復至他方有諸煩惱毒箭之處。示現作佛,為其療治。是故名曰大般涅槃。大般涅槃者名解脫處。隨有調伏眾生之處。如來於中而作示現。以是真實甚深義故名大涅槃。

 

註:隨有調伏眾生之處。如來於中而作示現。以是真實甚深義故名大涅槃!

 

大方廣佛華嚴經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一

複次,佛子!如來、應、正等覺示涅槃時,入不動三昧;入此三昧已,於一一身各放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大光明,一一光明各出阿僧祇蓮華,一一蓮華各有不可說妙寶華蕊,一一華蕊有師子座,一一座上皆有如來結跏趺坐,其佛身數正與一切眾生數等,皆具上妙功德莊嚴,從本願力之所生起。若有眾生善根熟者,見佛身已,則皆受化。然彼佛身,盡未來際究竟安住,隨宜化度一切眾生未曾失時。佛子!如來身者,無有方處,非實非虛,但以諸佛本誓願力,眾生堪度則便出現。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如來、應、正等覺大般涅槃。佛子!如來住於無量無礙究竟法界、虛空界,真如法性無生無滅及以實際,為諸眾生隨時示現;本願持故,無有休息,不舍一切眾生、一切剎、一切法。」

佛子!諸佛如來為令眾生生欣樂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生戀慕故,示現涅槃;而實如來無有出世,亦無涅槃。何以故?如來常住清淨法界,隨眾生心示現涅槃

 

註:

佛身,盡未來際究竟安住,隨宜化度一切眾生未曾失時!

如來身者,無有方處,非實非虛,但以諸佛本誓願力,眾生堪度則便出現!

如來住於無量無礙究竟法界、虛空界,真如法性無生無滅及以實際,為諸眾生隨時示現;本願持故,無有休息,不舍一切眾生、一切剎、一切法

諸佛如來為令眾生生欣樂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生戀慕故,示現涅槃;而實如來無有出世,亦無涅槃。何以故?如來常住清淨法界,隨眾生心示現涅槃!

 

言「被諸佛拋棄」者,是為謗佛!

佛身,盡未來際究竟安住,隨宜化度一切眾生未曾失時!

如來,不舍一切眾生:為諸眾生隨時示現;本願持故,無有休息,不舍一切眾生、一切剎、一切法

 

佛說法集經

諸佛如來以大功德智慧莊嚴。以大慈大悲為行。以度眾生聚以為救者。為大醫師拔煩惱刺。
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常在寂靜三昧境界。不住離世間涅盤。到一切煩惱障智障彼岸。大眾生住持。大眾生依止。滅一切生身。得法身住法境界。一切處心無障礙。於一切時利益一切眾生身口無失不虛妄授記。於一切事不可嫌身口意業。遠離貪瞋痴等一切煩惱。降伏一切諸魔外道。不與一切世間諍訟。深於一切世間大海。重於一切須彌寶山。不動不搖過於大地。柔軟於水。光明於火。不著於風。無垢於空。去速於意。如意踰於摩尼寶。一切種智平等無二。於一切眾生遠離一切著處。度一切眾生精進不休息。無量色身無量音聲。無量功德無量境界。不可思議。得畢竟不思議法身。超過心意意識境界。以明行心。斷除三趣惡法。大悲增上。所有功德與一切眾生共。於一切眾生猶如父母。怨親平等

 

大方廣佛華嚴經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普入法。何等為十。所謂:

一切諸佛。有淨妙身。普入三世。

一切諸佛。皆悉具足三種自在。普化眾生。

一切諸佛。皆悉具足諸陀羅尼。普能受持一切佛法。

一切諸佛。皆悉具足四種辯才。普轉一切清淨法輪。

一切諸佛。皆悉具足平等大悲。恆不舍離一切眾生

一切諸佛。皆悉具足甚深禪定。恆普觀察一切眾生

一切諸佛。皆悉具足利他善根。調伏眾生。無有休息

一切諸佛。皆悉具足無所礙心。普能安住一切法界。

一切諸佛。皆悉具足無礙神力。一念普現三世諸佛。

一切諸佛。皆悉具足無礙智慧。一念普立三世劫數。

。。。。。。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大功德離過清淨。何等為十。所謂:

一切諸佛。具大威德。離過清淨。

一切諸佛。悉於三世如來家生。種族調善。離過清淨。

一切諸佛。盡未來際。心無所住。離過清淨。

一切諸佛。於三世法。皆無所著。離過清淨。

一切諸佛。知種種性。皆是一性。無所從來。離過清淨。

一切諸佛。前際後際。福德無盡。等於法界。離過清淨。

一切諸佛。無邊身相。遍十方剎。隨時調伏一切眾生離過清淨。

一切諸佛。獲四無畏。離諸恐怖。於眾會中。大師子吼。明了分別一切諸法。離過清淨。

一切諸佛。於不可說不可說劫。入般涅盤。眾生聞名。獲無量福。如佛現在。功德無異。離過清淨。

一切諸佛。遠在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中。若有眾生。一心正念。則皆得見。離過清淨。

。。。。。。

佛子。諸佛世尊。於一切世界一切時。有十種佛事。何等為十。

一者若有眾生。專心憶念。則現其前

二者若有眾生。心不調順。則為說法

三者若有眾生。能生淨信。必令獲得無量善根。

四者若有眾生。能入法位。悉皆現證。無不了知。

五者教化眾生。無有疲厭

六者遊諸佛剎。往來無礙。

七者大悲不舍一切眾生

八者現變化身。恆不斷絕。

九者神通自在。未嘗休息。

十者安住法界。能遍觀察。

是為十。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無盡智海法。何等為十。所謂:

一切諸佛。無邊法身。無盡智海法。

一切諸佛。無量佛事。無盡智海法。

一切諸佛。佛眼境界。無盡智海法。

一切諸佛。無量無數。難思善根。無盡智海法。

一切諸佛。普雨一切甘露妙法。無盡智海法。

一切諸佛。贊佛功德。無盡智海法。

一切諸佛。往昔所修。種種願行。無盡智海法。

一切諸佛。盡未來際。恆作佛事。無盡智海法。

一切諸佛。了知一切眾生心行。無盡智海法

一切諸佛。福智莊嚴。無能過者。無盡智海法。

是為十。

 

言「被諸佛拋棄」者,是為謗佛!

 

《大寶積經》卷六十〈文殊師利授記會〉

文殊師利白佛言:我從往昔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劫已來,起如是願:我以無礙天眼所見,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中一切如來,若非是我勸發決定菩提之心,教授教誡,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菩提終不應證。而我要當滿此所願,然後乃證無上菩提。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智光長者汝諦聽   世出世僧有三種  菩薩聲聞聖凡眾   能益眾生為福田
 文殊師利大聖尊  三世諸佛以為母 十方如來初發心  皆是文殊教化力
 一切世界諸有情  聞名見身及光相 並見隨類諸化現  皆成佛道難思議

大佛頂首楞嚴經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與恆沙如來為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修普賢行,從我立名。世尊。我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若於他方恆沙界外,有一眾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我於爾時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處。縱彼障深,未得見我我與其人暗中摩頂,擁護安慰,令其成就。佛問圓通,我說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斯為第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夜神言。善男子。入此解脫。能知如來普攝眾生巧方便智。云何普攝
善男子。一切眾生。所受諸樂。皆是如來威德力故。順如來教故。行如來語故。學如來行故。得如來所護力故。修如來所印道故。種如來所行善故。依如來所說法故。如來智慧日光之所照故。如來性淨業力之所攝故

 

(註:一切眾生,所受諸樂,皆是如來威德力故。。。得如來所護力故。。。如來智慧日光之所照故,如來性淨業力之所攝故!) 

 

大悲經

阿難。當來之世有諸眾生。我於往昔所成熟者。以惡業故生於地獄畜生餓鬼。我滅度後於彼命終得生人中。所有諸根增長成熟。於我法中心生敬信。有得出家者。有在家者。有得須陀洹者。乃至有得阿羅漢者。有於學地而命終者。有於佛地發深信者。有種人天諸善根者。如是當得具足利益。有得如是敬信心者。作如是言。彼世間父善付我等。復得生於增上敬信。阿難。我為彼故。以此法寶付囑於汝。乃至令彼得聞如是法寶藏故。是故阿難。汝當以我大法寶藏。令彼淨信諸善男子善女人等而得聞也。阿難。若不令彼而得聞者。汝於如來則為有過。何以故。阿難。彼善男子善女人等。若聞如是大法寶藏。或有得成殊勝之行。或有得生大愛樂心。或有聞時流淚毛豎。阿難。若復有人聞是法門。念佛功德流淚毛豎者。我記彼等。以此善根皆得涅盤。

 

大乘方廣總持經

我從成道乃至涅盤。於其中間所言所說皆悉真實無有虛妄。

。。。。。。

是故善男子。菩薩未來於五濁世中。得陀羅尼三昧者。一切皆是佛之威力。是故善男子。若有誹謗其法師者。即為謗佛等無有異。

善男子。佛滅度後若有法師。善隨樂欲為人說法。能令菩薩學大乘者。及諸大眾有發一毛歡喜之心乃至暫下一渧淚者。當知皆是佛之神力。

。。。。。。

複次文殊師利。若聲聞說法若菩薩說法。當知皆是如來威神護念力故。令諸菩薩等作如是說。

 

大乘入楞伽經 卷第三

複次,大慧,諸菩薩摩訶薩,入於三昧,現通說法,如是一切皆由諸佛二種持力。大慧,若諸菩薩離佛加持能說法者,則諸凡夫亦應能說。大慧,山林草樹、城郭宮殿及諸樂器如來至處,以佛持力尚演法音,況有心者!聾盲喑啞,離苦解脫。大慧,如來持力有如是等廣大作用。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若人不受持讀誦修習般若波羅蜜,當知是人新發道意,少智少信,不樂大法,為魔所攝。須菩提,般若波羅蜜,雖多有如是魔事及諸留難,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書讀誦說,當知是等皆是佛力。何以故?惡魔雖復勤作方便欲滅般若波羅蜜,諸佛亦復勤作方便而守護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2三假品〉:

爾時佛告慧命須菩提:汝當教諸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如諸菩薩摩訶薩所應成就般若波羅蜜。
實時諸菩薩摩訶薩及聲聞大弟子、諸天等作是念:慧命須菩提自以智慧力當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耶?為是佛力?慧命須菩提知諸菩薩摩訶薩大弟子、諸天心所念,語慧命舍利弗:諸佛弟子所說法、所教授,皆是佛力佛所說法、法相不相違背,是善男子學是法、得證此法。佛說如燈。舍利弗!一切聲聞、闢支佛實無是力能為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

 

 

藏密言:

佛陀是在二千五百年前住世的,因此,我們很難確信,佛陀的加持力可以跨越這麼長久的時間。

上師甚至比佛陀更好,因為我們無法親見歷史上的佛陀並和他建立師徒關係,但是我們可以如此親近我們的上師,所以,對我們來說,上師甚至比佛陀更好!

 

言佛菩薩不再加持,是為謗佛!

言「被諸佛拋棄、而被上師攝受」者,是為謗佛!是為魔說!

 

大佛頂首楞嚴經

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嘆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洩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

 

眾弟子在佛前許下大願:「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

 

釋迦牟尼佛臨涅前,將娑婆世界眾生託付給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本願經

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涕淚哀戀,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 如是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

。。。。。。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現在未來天人眾,吾今殷勤付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不以為慮.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於生死中速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於無上道永不退轉.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還將佛法及娑婆世界眾生託付給彌勒菩薩:

維摩詰經:

彌勒!我今以是無量億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付囑於汝。如是輩經,於佛滅後,末世之中,汝等當以神力,廣宣流布於閻浮提,無令斷絕,所以者何?未來世中,當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龍、鬼神、乾闥婆、羅剎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樂於大法,若使不聞如是等經,則失善利。如此輩人,聞是等經,必多信樂,發希有心,當以頂受,隨諸眾生所應得利,而為廣說。……」

彌勒菩薩聞說是已,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佛所說,我當遠離如斯之惡,奉持如來無數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當令手得如是等經,與其之力。使受持讀誦,為他廣說。世尊,若後末世,有能受持讀誦,為他說者,當知是彌勒神力之所建立。」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彌勒菩薩法王子  從初發心不食肉  以是因緣名慈氏   為欲成熟諸眾生
 處於第四兜率天  四十九重如意殿     晝夜恆說不退行  無數方便度人天
 八功德水妙華池  諸有緣者悉同生  我今弟子付彌勒  龍華會中得解脫
 於末法中善男子  一摶之食施眾生  以是善根見彌勒  當得菩提究竟道

 

言「被諸佛拋棄」者,是為謗佛!是為魔說!

 

大般涅盤經:

佛言。善男子。依法者。即是如來大般涅盤。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來是故如來常住不變。若復有言如來無常。是人不知不見法性。若不知見是法性者。不應依止。如上所說四人出世護持法者。應當證知而為依止。何以故。是人善解如來微密深奧藏故。能知如來常住不變。若言如來無常變易無有是處。如是四人即名如來。何以故?是人能解如來密語,及能說故。若有人能了知如來甚深密藏,及知如來常住不變。如是之人若為利養,說言如來是無常者,無有是處。如是之人尚可依止。何況不依是四人也。依法者即是法性,不依人者即是聲聞。法性者即是如來,聲聞者即是有為。如來者,即是常住。有為者,即是無常。善男子。若人破戒為利養故。說言如來無常變易。如是之人所不應依。善男子。是名定義。

 

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五

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言如來得廣長舌,當知如來於無量劫已離妄語。一切諸佛及諸菩薩,凡所發言,誠諦無虛。善男子,如汝所言,波旬往昔啟請於我入涅槃者。善男子,而是魔王真實不知涅槃定相。何以故?波旬意謂不化眾生,默然而住,便是涅槃。善男子,譬如世人,見人不言,無所造作,便謂是人如死無異;魔王波旬亦復如是,意謂如來不化眾生,默無所說,便謂如來入般涅槃。善男子,如來不說佛、法、眾僧無差別相,唯說常住、清淨二法無差別耳。善男子,佛亦不說佛及佛性、涅槃無差別相,唯說常恆不變無差別耳。善男子,佛亦不說涅槃、實相無差別相,唯說常有實不變易無差別耳。
  「善男子,爾時我諸聲聞弟子生於諍訟,如拘睒彌諸惡比丘,違反我教,多犯禁戒,受不淨物,貪求利養,向諸白衣而自讚嘆『我得無漏,謂須陀洹果』,乃至『我得阿羅漢果』,毀辱他人,於佛、法、僧、戒律、和尚不生恭敬,公於我前言:『如是物,佛所聽畜。如是等物,佛不聽畜。』我亦語言:『如是等物,我實不聽。』復反我言:『如是等物,實是佛聽。』如是惡人不信我言,為是等故,我告波旬:『汝莫悒遲,卻後三月當般涅槃。』善男子,因如是等惡比丘故,令諸聲聞受學弟子不見我身,不聞我法,便言如來入於涅槃。唯諸菩薩能見我身,常聞我法,是故不言我入涅槃。聲聞弟子雖復發言如來涅槃,而我實不入於涅槃。善男子,若我所有聲聞弟子說言如來入涅槃者,當知是人非我弟子,是魔伴黨,邪見惡人,非正見也。若言如來不入涅槃,當知是人真我弟子,非魔伴黨,正見之人,非惡邪也。

 

評:

言如來無常變易者,如是之人不應依止!

魔王波旬,意謂如來不化眾生,默然而住,便是涅槃!

魔王波旬,意謂如來不化眾生,默無所說,便謂如來入般涅槃。

 

諸佛世尊,於一切世界一切時,教化眾生,無有疲厭!

佛身,盡未來際究竟安住,隨宜化度一切眾生未曾失時!

如來,為諸眾生隨時示現;本願持故,無有休息,不舍一切眾生、一切剎、一切法

 

藏密言:

你必須如此憶想:過去諸佛在世的時候,我被他們遺棄了除了上師,我無處可皈依!

佛陀是在二千五百年前住世的,我們很難確信,佛陀的加持力可以跨越這麼長久的時間

上師攝受了賢劫諸佛也不能調伏的我們這些末法時期的可憐眾生!

 

謗佛!魔說! 藏密喇嘛教,附佛法外道!

 

大佛頂首楞嚴經

忽有無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與過慢、及慢過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時俱發。心中尚輕如來,何況下位聲聞緣覺?

 

藏密狂妄,自詡上師「慈悲、恩惠、恩德、功德」超過釋迦、超過十方諸佛!藐視一切佛菩薩!

 

索達吉堪布:

有些人認為:「密宗宣稱上師超過諸佛,這簡直大逆不道!」其實,這是他孤陋寡聞而已不僅是密宗有這種說法,顯宗中也不乏其數。……

 

「這是他孤陋寡聞而已」?!哈哈哈哈!

「不僅是密宗有這種說法,顯宗中也不乏其數」?!呵呵,顯宗金剛經有言:如來是不異語者!

 

索達吉堪布及藏密:大言不慚!無恥之尤!

 

四皈依,誹謗過去、現在、未來佛!誹謗十方三世一切佛!!!

 

 

佛藏經:

舍利弗,求利比丘,為佛出家而破戒品,何用說法?何以故?舍利弗,我經中說:若人自不善寂自不能護,能令他人善寂自護,無有是處。如人自沒汙泥欲出他人,無有是處。若人能自善寂,能出汙泥欲出他人,則有是處。是故,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誹謗如來其罪不輕。實語比丘應聽說法,非妄語者,持戒比丘則能法施。舍利弗,高座說法決定斷疑,最是上事。若持戒不淨著外道義,我則不聽;及妄語者,貴世樂者,求利養者,樂諍訟者,我亦不聽。我聽淨持戒者,質直心者,通達諸法實相者,高座說法。舍利弗,破戒比丘寧當舍戒,不著聖人相袈裟覆藏罪垢,密作眾惡受人信施。舍利弗,以小因緣,而於久遠受地獄身

 

藏密喇嘛教,我今明了告汝:誹謗如來其罪不輕!

以此因緣,而於久遠受地獄身!

  

佛藏經

而是痴人在大眾中說於邪見。自以憶想分別教人。此是佛法此是聖道。如是痴人。則為誹謗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如是痴人。名惡知識不名善知識。舍利弗。怨雖奪命但失一身。如是痴人不淨說法。千萬億劫為諸眾生作大衰惱。置此閻浮提眾生。若人悉奪三千大千世界眾生命。不淨說法罪多於此。何以故。是人皆破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助魔事。亦使眾生於百千萬世受諸衰惱。但能作縛不能令解。當知是人於諸眾生為惡知識。為是妄語於大眾中謗毀諸佛。以是因緣墮大地獄。

 

大寶積經

當來之世,無量眾生受諸邪見,於彼演說正法苾芻,信受者少,不懷敬重請問經義,又不供養親近往來,亦不承事返生凌蔑;於說非法苾芻,信受者多,得大勢力,為諸眾生所共敬重,請問經義,供養稱讚是非法者

 

 

哲蚌寺蘭仁巴「大師」《供養上師的功德》中言:

從不可思議的境界上講,在一個微塵的空間,俱有無量微塵的佛存在。佛多如微塵,遍布宇宙空間。一個個供養遍布法界的一切佛,誰能做到?供養自己身邊的一位上師等於供養一切佛菩薩,一位上師受供等於一切佛菩薩受供,不僅如此,供養上師,直接獲得的利益福氣還遠勝過供養一切佛菩薩,可見沒有比供養上師更重要的事。《續》中說:「放棄對一切的供養,真誠供養上師。」按此義理應放棄對其它佛菩薩的供養,只供養上師一人,但世人的做法恰巧與此相反,真是可悲!

  

評:

藏密,邪見!邪說!邪教!斷絕眾生佛緣!斷送眾生成佛之路 

 

佛本行集經

阿難。自我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來。不見一眾生不供養諸佛而得安樂者。無有是處阿難。我於彼時。猶尚具足諸煩惱縛。貪慾嗔恚愚痴未盡。無量百千億諸眾生。取於我發。各持供養而得解脫。況復今日。離欲嗔痴。而於我邊。作諸功德。不得解脫。無有是處。是故阿難。一切眾生。應當發心供養如來。

 

大方廣佛華嚴經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善財白言:大聖,云何禮敬,乃至回向?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如對目前,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聲明:素材來源於網絡,內容不代表本平臺觀點。我們尊重原創,文章、圖片、視頻版權屬於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聯繫微信公眾號:zangmitantao

相關焦點

  • 佛教音樂:四皈依(瓊英卓瑪)
    四皈依(瓊英卓瑪)  四皈依文(國語注音和中文譯義):  喇嘛拉迦森切喔,(皈依金剛上師)桑結拉迦森切喔,(皈依佛)
  • 印光法師: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四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原文:念佛法門,根本妙諦,在淨土三經。而華嚴經中普賢行願品所示,尤為根本不可缺乏之行願。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譯文:念佛法門,根本微妙的真理,在淨土三經。而《華嚴經》中,《普賢行願品》所指示的,尤其是根本不可缺乏的行願。善財童子以十信滿心位,參德雲比丘,就教他念佛法門,得以進入初住位,分證法身。
  • 四皈依口傳與四皈依儀軌
    如果上師是比丘的話,比丘的二百五十三條戒律要清淨,至少也要四根本戒清淨。如果受了菩薩戒或密乘戒的話,菩薩戒和密乘戒也要清淨。菩薩戒有十八條根本戒、四十六條分支戒,密乘戒有十四條根本戒、八條分支戒。如果只理解顯宗不理解密宗,會誹謗密宗;如果只理解密宗不理解顯宗,會誹謗顯宗。對佛法不理解,謗法的罪過很大。這樣的上師不能把弟子帶到正路,所以上師一定要精通八萬四千種法門,對顯密都要有很圓滿地理解。
  • 在十方三世諸多佛菩薩中,有9位佛菩薩,我們是一定要拜的
    在十方三世諸多佛菩薩中,有9位佛菩薩,我們是一定要拜的。在我們有著名的四大菩薩,分別是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第一位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為了廣渡眾生,倒駕慈航,以菩薩的身份示人。
  • 宗喀巴大師所開示的「四力懺悔法門」(附:皈依的發心儀)
    宗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大師援引《開示四法經》云:「慈氏,若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則能映覆諸惡已作增長。何等為四?謂能破壞現行、對治現行、遮止罪惡及依止力。」能破壞現行,即拔除力;對治現行,即對治力;遮止罪惡,即防護力;再加上依止力,合稱四力懺悔,是淨治罪障的善妙法門,佛子不可不修。拔除力:佛子要對於往昔無始所作的不善業,真實生起追悔之心。
  • 八十八佛洪名寶懺大拜共修儀軌
    三、禮佛大懺悔文(108拜始)大慈大悲愍眾生大喜大舍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歸命禮(一拜)南無皈依金剛上師(一拜)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拜)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
  • 法海寶藏二-《四加行》-四皈依(音頻版)
    四皈依是指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八萬四千種法門中,四皈依是最重要的法門。信眾皈依三寶後就是佛門弟子,未皈依就不是佛門弟子。未皈依的人雖然可以學習佛學智慧,可是卻不一定能學到完整正法,為什麼呢?原因是傳承裡面有很多善巧、口決、密傳,沒有皈依的人無傳承,沒有得到傳承的人不可能學到完整的正法。
  • 108拜懺及88佛大懺悔文(音樂結束正好108拜)
    大慈大悲愍眾生 大喜大舍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 眾等至心歸命禮南無皈依金剛上師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我今發心 不為自求 人天福報 聲聞緣覺 乃至權乘 諸位菩薩 唯依最上乘 發菩提心 願與法界眾生 一時同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南無皈依十方 盡虛空界 一切諸佛南無皈依十方 盡虛空界
  • 三世佛與十方佛
    與釋尊同樣的七佛:毘婆屍(vipaśyin)、屍棄(śikhi)、毘舍浮(viśvabhū)、拘樓孫(krakucchanda)、拘那含牟尼(kanakamuni)、迦葉(kāśyapa)及釋迦牟尼(śākyamuni)譬喻,在第二結集,集成四《阿含經》時,早已成立,而被編集於《長阿含經》。
  •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南無歸依僧我今發心 不為自求 人天福報聲聞緣覺 乃至權乘 諸位菩薩 惟依最上乘 發菩提心 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南無皈依十方 盡虛空界  一切諸佛南無皈依十方  盡虛空界  一切尊法南無皈依十方  盡虛空界  一切賢聖僧南無如來.
  • 【佛教常識】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僧。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 一切遍禮盡無餘普賢行願威神力 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於一塵中塵數佛 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各以一切音聲海 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 贊佛甚深功德海以諸最勝妙華鬘   伎樂塗香及傘蓋
  •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字字消災,行行增福,趕緊流通!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僧  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 #清涼法語#人生出現的一切都無法擁有,只能經歷 999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僧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南無普光佛南無普明佛南無普淨佛南無多摩羅跋旃檀香佛南無旃檀光佛南無摩尼幢佛南無歡喜藏摩尼寶積佛
  • 簡述佛法僧——什麼是佛?
    佛是覺悟的人,達到最高境界的人就是佛。最簡單地講,慈悲加智慧等於佛。我們也可以成佛,我們心裡什麼時候有了平等的慈悲,再加一個至高無上的智慧,我們也是佛。佛經中講,一切眾生有佛性,一切眾生是佛。這裡講的「佛」和我們皈依的「佛」有什麼區別呢?我們的本心是光明的,我們的本心就是如來藏,我們的本心就是佛性。
  •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全文及功德
    這八十八佛都可以為眾生作懺悔主,因此,人們可以向他們申述自己改悔過惡的願望。古時規定,念《大懺悔文》須行一百零八禮。原文/全文  大慈大悲愍眾生,大喜大舍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皈命禮。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拜)  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如意妙寶珠佛子抱佛佛名經祈願文之一六二
    南無勝威德色佛 南無施寶光佛 南無悲慈意佛 南無無諍行佛 南無蓮華葉眼佛 南無得脫一切縛佛 南無懷眼佛 南無執敷飾佛 南無虛空意佛 南無能與樂佛 南無歡喜王佛 南無大積佛 南無發起一切眾生信佛 南無至大佛 南無十方稱名佛 南無無對光佛 南無龍尊佛 南無快見佛 南無香上佛 南無大懷佛 南無不隨他佛 南無大化佛 南無寶回佛 南無大車華佛 南無美快德佛 南無觀見一切境界佛 南無諸帝釋中王佛 南無戒味佛
  • 【三皈依】淨空老法師為全球被墮胎嬰靈以及盡虛空遍法界的動物們做三皈依
    丁嘉麗:這是小菩薩們,他們想得到您老人家的皈依。   淨空法師:這是一個皈依證,我在這裡念一遍。皈依三寶證書,「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這個要念三遍。「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 五臺山無比殊勝的親身經歷——五臺金色界,感應遍十方!
    可能緣分都是註定的,去年我遇到了諦深師父並發心皈依師父,這件事對我來說,其實是很了不得的。雖然學佛,但我也和大多數人一樣,要麼自己在家通過網絡學,要麼就是參加個小團體共修,真正去皈依一位大德,有師父帶著修行,這樣的人就不多了。而自從皈依師父後也漸漸的感受到師父的大慈悲心。說這段就是想表達一下皈依師父的不易及對師父的感恩之心。若不是師父,也不會有這次的五臺山之行。
  • 殊勝的懺悔法門——《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是人於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不墮惡道」;稱念五十三佛名號的功德——「若復有人能稱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處常得值遇十方諸佛」;至心敬禮五十三佛的功德——「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禮五十三佛者。除滅四重、五逆及謗方等,皆悉清淨。」
  • 儀軌 | 授《三皈依》儀軌
    佛滅度後,刻鑄圖繪如來遺像,是為佛寶;貝葉黃卷,三藏聖教,是為法寶;剃髮染衣,嚴淨毗尼,紹弘佛化,是為僧寶。所言一體三寶者,以實相慧覺了諸法非空非有,亦空亦有,雙忘雙照,三智圓覺,是自性佛寶;所覺法性之理,三諦具足,是自性法寶;此覺慧與理事和合,是自性僧寶。而住持一體悉稱寶者,不為世法之所侵凌故,不為煩惱之所染汙故。所言皈依者,顯宗論雲,救濟義,以皈依三寶,能息無邊生死苦輪,遠離一切大怖畏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