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winfred
今天不分享攝影作品,響應平臺分享一下我的音樂裝備
可能與其他徵文有所不同的是
我的音樂裝備除了有播放裝備意外
還有創作裝備
作為一個三流的創作愛好者,有幾個創作裝備填充我的音樂世界
讓我一路欣賞,一路創作
「欣賞裝備」
1.Airpods
使用場景:通勤、辦公
我的EDC音樂裝備,一代airpods,感覺是蘋果其中一款用了就回不去的黑科技產品,使用了兩年我暫時沒有想替換它的意思。在生活的途中有airpods的音樂世界陪伴,感覺增添了很多色彩。
2.JBL GO
使用場景:臥室、拍攝
我的是一代JBL GO,雖然速度響應不及airpods,但仍然能夠快速的與我的iPhone進行連結。我曾經擁有一對JBL STUDIO 180影院音箱,JBL GO 也完美的詮釋了JBL充滿力量的特點,能夠在小身軀中有驚人的動態表現,特別是低音的效果算是對得住或者是超越了它的價格水平。有時候我會帶著JBL GO去拍攝,希望用音樂為拍攝的渲染應有的氛圍。
3.Denon D1100
使用場景:臥室
我的頭戴式耳機是非常冷門的品牌,天龍。我擁有過三個天龍耳機,第一隻是2011年在韓國買的AH-P372小型頭戴耳機,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所以就被天龍種草了。這個D1100也買了很好些年了,全包耳的設計在佩戴上非常舒服,而且這款耳機非常好推,我並沒有接其他耳放功放推動,也能獲得比較好的推力。通吃是天龍的特點,這也說明了它也是一個沒有鮮明特點的耳機。
4.Pioneer PD-10
使用場景:客廳
這可能是市面上價格最低的SACD播放器,先鋒PD-10,是PD系列最入門的一個產品。能夠播放SACD是我這個CD控的福音,意味著我可以買SACD感受更有層次感的音樂。PD-10功能也非常簡單,只有蓮花接口,帶有USB接口,能夠在播放雙層SACD時候切還普通層和SACD層。
音樂裝備有小到大,每次使用都有不同的心境和狀態。每天陪伴我的airpods我最為依賴,SACD機每次去聽弄都很有儀式感,這個可能就是我們折騰音樂的興趣吧。
「創作裝備」
1.Yamaha豎笛
unplugged!我是曾經的豎笛隊solo,這是從初中一直陪伴我成長的一支豎笛,儘管logo已經有點褪色,但沒有影響它的音質表現。紮實的用料和沉重的手感是這隻Yamaha豎笛給我很放心的感覺。高音表現相比很多國產豎笛要穩,絲毫沒有鬆散的感覺。
2.UMA Ukulele
很熱門的一個尤克裡裡品牌UMA,也是我最常用的unplugged樂器。我買的這款是菠蘿形共鳴箱的尤克裡裡,比起普通款式的聲音更沉重,沒有了清脆的感覺。當然我是圖它的外形來買的。UMA的產品做工還是非常棒的,細節做工也很到位,是值得推薦的尤克裡裡品牌。
3.KORG microKeyboard
一直心心念念想買一個小型keyboard,因為已經有個63鍵的Yamha電子琴,想買一個小的連結MacBook使用,於是相中了這款KORG的微型keyboard。我是連結MAC的Garageband使用,通過midi連結能夠使用軟體上所有樂器音色,非常方便。相比傳統琴鍵這款微型keyboard的琴鍵小了很多,八度跨越能通過按鍵up&down轉換,非常方便。
插電與不插電的音樂創作,都陪伴我很多空虛的時光。我不是一個專業音樂創作用戶,但是有一直有一份創作音樂的心,所以會一直保留一些樂器和新購置一些樂器,為自己的創作增添多一點元素。
自小對音樂有興趣,小時候也有一些音樂培訓經歷
學生時期經歷過管弦樂隊
一幫小夥伴一起訓練、表演、參賽
到成長以後這一幫同學依然是我最好的朋友
後來發現,是那些年有音樂一直聯繫著我們的感情
有音樂幫我們伸手相握
或許我的裝備有些「非主流」,也有點不夠優秀
但的確是陪伴我一路欣賞一路創作音樂的伴侶
或許有一天它們會不能繼續工作
依然曾經有動人時光值得我一再回看
END~
音樂風格不變,器材隨時在變。
數字尾巴有獎徵文「音樂裝備」,邀您分享在聆聽歲月裡的那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