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惋惜的將才,智謀不輸諸葛亮,死後數十萬之眾為他哭泣

2020-12-23 騰訊網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典故,堪稱經典,但是真實的歷史上,馬謖的死其實是一個謎題。而且馬謖也並非演義中說的那樣,僅僅是一個書呆子,只會紙上談兵。歷史上真實的馬謖,實際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智謀,甚至不輸諸葛亮,還是諸葛亮極為看重之人。

關於馬謖的死,在《諸葛亮傳》僅僅記載了幾行字,諸葛亮回到漢中以後,便「戮謖以謝眾」,沒有更多記載。在馬謖的哥哥《馬良傳》卻是這樣記載的:「亮退無所據,退軍還中。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這裡的說法是馬謖被關進大牢,死在獄中,諸葛亮得知以後,為其痛哭流淚。不過在《王平傳》也說:「丞相亮既誅馬謖」。不管哪一種,都可以算作是馬謖,因諸葛亮而死,所以也符合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情節。

我們知道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第一次北伐失敗以後的事。那時候的蜀漢,人才凋零,蜀漢原本就很弱小,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殺?

其實當時是有兩種聲音,當時蔣琬是反對諸葛亮殺馬謖的,但是由於諸葛亮是領導他也無法改變諸葛亮的決定,不過蔣琬問了諸葛亮原因。諸葛亮當時的回答是這樣的:「當年孫武可以無敵天下,是因執法嚴明,如今法度鬆散,天下分崩離析,戰爭不知何時才是盡頭,如果此時不遵紀守法,令行禁止。我們用什麼去戰勝敵人?」

諸葛亮在三國用法治國是出了名的,當年劉備拿下益州後,法正建議給當地的士族給予優厚的待遇。因為當時三國諸多勢力,還是需要依附地方世族,需要得到他們的支持,才能管理好地方,如果法律過於嚴苛,會引起治安問題。可當時諸葛亮不是這樣認為,諸葛亮覺得劉璋管理的地方太過鬆散,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行事,否則以後在約束他們就非常難。

從這也可以看出,諸葛亮高瞻遠矚,在謀略上面,他不及法正,在治國方面確實要比一般人看得更遠,所以在諸葛亮的管理下,當時的蜀漢可以說是三國中管理最好的。諸葛亮因此才會殺了馬謖,如果馬謖是一般人的話,殺了就殺了,違反軍紀理當應斬。可是諸葛亮卻哭了,說明馬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諸葛亮非常痛惜,不想殺,他才會如此痛苦。

我們知道諸葛亮他是蜀漢的丞相,平時日理萬機,很多人想見,跟諸葛亮說句話都非常困難,但是諸葛亮卻能夠跟馬謖徹夜長談。《馬良傳》記載馬謖其人:「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十分看重他,以至於「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如果兩個人只是閒聊的話,諸葛亮哪有那麼多時間,從這可以看出馬謖此人有很多見解非常受到諸葛亮的欣賞。

不僅如此,馬謖還給諸葛亮出謀劃策過,公元225年,諸葛亮徵南中,馬謖去送行數十裡,臨別的時候,諸葛亮問馬謖,這次計劃我們兩個人策劃了好幾年了。今天你是否有更好的建議?原話是「今可更惠良規」。馬謖給了諸葛亮,16字方針:「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諸葛亮採納了,順利的擒獲了孟獲。在演義中改變為七擒孟獲的典故。

當然,憑藉諸葛亮的能力,即便沒有人向他建議,他也有可能會選擇兵不血刃的方式,足以說明馬謖和諸葛亮都想到了一塊去,正是因為馬謖是人才,諸葛亮才如此痛心。

不僅如此,如果僅僅是一個無名小卒,死了就死了,但是馬謖死後,有十多萬人為其送行痛哭,不管怎樣,說明當時那麼多人是認識馬謖的,馬謖在當時是有一定影響力,這段歷史記載在《襄陽記》原文「於時十萬之眾為之垂涕」,所以並非只有諸葛亮惋惜馬謖。當年關羽被殺,也沒有如此場面,如果馬謖沒有被殺,蜀漢又會多一位五虎戰將級別的將才。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賈詡,智計無雙才能不輸諸葛亮,三國時期最長壽謀士之一
    最開始張繡最為中意的投奔對象是袁紹,因為袁紹畢竟是四世三公,名聲在外,但是身為頂尖謀士的賈詡,卻是十分清楚袁紹的真面目,於是勸說張繡,最終投奔了曹操,三國就是如此戲劇性,兩家本來還是敵人,但是轉眼之間,就成為了一家,讓人頗感覺哭笑不得。
  • 蜀國最可惜的名將,打仗不輸關羽張飛,卻敗給了諸葛亮
    三國歷史中,蜀國綜合國力最弱,後世每每提起蜀國中後期,都會想到「蜀中無大將」這句話。不過這並不能說明蜀國就真的沒有能用之人,魏延就是有勇有謀、領兵打仗不輸四虎將的猛人,他是劉備家將出身,隨劉備入川屢建戰功,先被任命為牙門將軍,攻下漢中後直接破格提拔為漢中太守。
  • 諸葛亮智謀超凡,但在日本也有個不在其下的謀士,且更有膽略
    我們常常以諸葛亮來形容智謀高超的人,因為諸葛亮才能出眾,智謀在三國時期一直是站在頂端的存在,經過《三國演義》的優化,智謀之高深簡直強得離譜,魯迅稱其:「多智而近妖」。在日本戰國時代,也有個頂尖的謀士,被稱為「今孔明」,他就是能以16人奪下稻葉山城的奇才——竹中半兵衛重治。而他的智謀之高達到什麼程度?
  • 諸葛亮死後劉禪去拜祭,看見家產後惱羞成怒
    ——楊簡引言三國時期可以說是中華歷史最精彩的一段時期,湧現了無數的英雄好漢,雖然歷史上曹魏才是主線,但是蜀漢的發展歷程才是大家最關注的,因為蜀漢有大眾最喜歡的諸葛亮。但是諸葛亮在死後卻被劉禪立馬清查家產,查完之後也是怒不可言,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三國中最神秘的謀士,其智謀遠遠超過諸葛亮,被稱為「好好先生」
    ——馬克思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486字,閱讀約1分鐘三國時期無疑是中國古代的多事之秋,魏、蜀、吳爭霸給老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災難。三國時期最著名的謀士是諸葛亮,他有大智慧,幫助劉禪成就了王朝的霸業。
  •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兩位虎將,只要活著一個,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但是在這種人才匱乏的大局之下,諸葛亮還直接或間接處死了兩員大將,讓本來還有機會一統三國的蜀國徹底失去了機會!這2人是誰呢? 第一人就是魏延。魏延是蜀漢集團當中一個資歷非常老的將軍,在公元211年就開始跟隨劉備徵戰了,到諸葛亮死的時候,魏延已經跟著蜀漢集團幹了20多年了。同時這個人武力過人,智謀也聞名於當時。
  • 水滸三國第一軍師,吳用與諸葛亮相比,誰勝過誰
    三國與水滸當中,都有一個非常出色的軍師,只要是稍微文學常識的,就是到是諸葛亮與吳用。雖然沒能並立於世,兩人的特點卻是驚人的相似。首先就是相貌,都是書生樣子,羽扇綸巾,其次就是智謀,都是各自名著當中的第一人。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吳用也稱智多星,兩人相比,到底誰勝過誰?
  • 諸葛亮:從耕讀農民逆襲成忠武侯,出山前,他從老子學了哪2點?
    縱觀整個三國時期,在文人領域,無人出其右者;縱觀諸葛先生的一生,他從三顧茅廬出山以後,人生基本沒有遇到過什麼坎坷,即便死後,諸葛先生的名聲也非常好:生前他是武鄉侯,死後劉蟬對他的諡號是忠武侯。 身在三國諸侯爭霸這樣的險惡環境,諸葛先生不僅得以善終,並且還享有完美的官聲民聲。諸葛亮的一生堪稱完美。
  • 上方谷之戰,孔明火燒司馬懿,卻突然下雨,諸葛亮真輸給了天意?
    導語:諸葛亮、司馬懿是三國後期最重要的兩個謀士,這二人間的鬥爭,也決定了蜀漢與曹魏的命運。可是經過一番比拼,諸葛亮雖然智謀勝過司馬懿,但是司馬懿屢屢被老天爺眷顧,諸葛亮鬥不過天,這才輸了。很多人以為諸葛亮輸是因為命短,實際上諸葛亮是輸給了自己。從火燒上方谷這件事就可以看出,諸葛亮註定敗了。
  • 三國諸葛亮是被小說神話嗎?他的真實貢獻更加可怕
    諸葛亮作為《三國演義》中男主劉備身邊最強的謀士,精通奇門遁甲,知天文,明地理,曉陰陽,陰陽八卦陣無人能破,還能呼風喚雨,被譽為亂世奇才,名聲貫穿古今。諸葛亮向來以智謀著稱,未出茅廬,便可三分天下。劉備三顧茅廬,將他請出山後便大展才華。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其實只是掩人耳目,馬謖之後改名滅掉了蜀國?
    三國的故事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從三足鼎立到後來的魏國統一,中間發生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三國後期,蜀國在五虎將相繼去世之後,已經沒有能拿的出手的大將,儘管如此還是發生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也算是最早跟隨劉備的一批將才,武力雖然沒有關羽張飛那麼高,但是才智過人,善用計謀,是為數不多能得到諸葛亮其中的人才。
  • 諸葛亮外號是臥龍,龐統的外號為鳳雛,那麼司馬懿的外號是什麼?
    影像話劇中的諸葛亮但這部名著僅僅只是演義,而不是正史,雖然是基於歷史而創作的,但還是有些不和史實的,比如說周瑜其實比諸葛亮活得還久,再比如說諸葛亮唱空城計的時候,司馬懿還不是主帥等等,所以這本名著是出了名的「七分真三分假」。不過既然說到了三國,諸葛亮就不能不提,因為作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是自帶「主角」光環的,江湖人送外號「臥龍」。
  • 三國十大賢臣排行榜,他排名高過諸葛亮,實至名歸!
    在孫策死後,孫策又將其弟孫權託付張昭,張昭率領群臣輔佐孫權,並安撫百姓,幫助孫權穩定朝局,可謂盡心盡力忠心不二。後來孫權兩次想設立丞相之職,朝臣都舉薦張昭,但孫權以張昭敢於直諫、性格剛直為由而不用他。
  • 賈詡認為有諸葛亮就不該發動戰爭,難道他自認不如他
    賈詡,字文和,是曹操著名的謀士,有「毒士」之名。《三國志》把他和荀彧、荀攸並為一傳,視為謀士中的翹楚,而五大謀士中的另外兩個程昱、郭嘉則與董昭、劉曄、蔣濟等人並為一傳,足以說明《三國志》對賈詡智謀的高度肯定。《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在結尾有個短評: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鑑先識,未能充其志也。
  • 如果諸葛亮多活30年,蜀漢還會滅亡嗎?
    諸葛亮可以說是司馬懿一生的痛點,如果諸葛亮在世,司馬懿必定不敢有絲毫懈怠,可惜諸葛亮在不斷徵戰中積勞成疾,最後病逝於五丈原。 但是諸葛亮死後還沒三十年蜀漢就滅亡了。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直取成都,蜀漢後主不戰而降。自此蜀漢滅亡。
  • 他是蜀國第一軍師,開局差點被人家肢解,結局連諸葛亮都為之惋惜
    玄德大喜,待為上賓。而在《三國演義》裡,是因為他早年行俠仗義,為人家報仇殺了人,結果縣太爺把他綁起來,就要肢解的時候,被朋友救了,以後呢,恢復了名字。可以說,如果他不走,統一天下也有可能,如果再有諸葛亮相助,那蜀國滅魏那就有極大把握,大家想想,如果讓徐庶跟關羽去防守荊州,臥龍鳳雛共同輔佐劉備吞併益州,那麼荊州還會失去嗎,龐統還會死嗎,這三大軍師還不吊打全國啊。
  • 劉備只是三顧茅廬,可他死後,諸葛亮坐四輪車為他的江山屢次徵戰
    劉備不過諸葛亮有一點,影視劇倒是沒有說錯。那就是每次和敵人作戰,但凡需要諸葛亮出場的時候,他都會坐在四輪馬車上,有時候會換成人推的輪椅。要說諸葛亮並不是雙腿殘疾之人,為何會有如此舉動呢?劉備未去世之前,蜀漢名將確實有很多,諸葛亮只需要負責戰前的籌劃工作就可以了,並不需要他帶兵打仗。可是隨著戰事的發展,不少蜀漢名將包括關羽在內,都犧牲在了戰場上,戰況吃緊時無將可用之事也會發生,不得已諸葛亮會親自上戰場。
  • 難怪諸葛亮會敗給司馬懿,原來司馬懿明白一個道理,龐統也很無奈
    固然三國中武將的力量是很重要的,例如人中龍鳳的呂布,武力值在三國中鮮有匹敵,是一把上好的利劍,誰得到他就是如虎添翼。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的是在三國時期,軍師的作用更是舉足輕重,那麼為什麼在三國時期,諸葛亮上知天文,龐統下知地理,偏偏就不如一個司馬懿呢?其實只因為司馬懿明白一個字。
  • 三國第一攪屎棍,無理想無抱負,卻被譽為超越諸葛郭嘉的智謀之士
    李傕等人無奈,打算各自逃生,結果路上遇到賈詡,一番分析,與其浪跡天涯,不如殺回長安,幹他一架,賭一把,輸了再跑也不遲。這起事件的核心人物就是賈詡,沒有他,李傕郭汜等人早就作鳥獸散,長安也免遭又一輪戰火。易中天品評賈詡為三國第一聰明人,甚至超越了諸葛亮和郭嘉。
  • 三國中的顏值排面擔當,身高八尺的諸葛亮,原來只是個小矮子?
    縱觀歷史長河,無論是在任何時候都不缺乏顏值高、能力強的英雄豪傑,三國亦是如此。既然有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坐鎮三國女性顏值,自然也少不了另外一邊三國美男的陪襯,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三國裡顏值頗高的那些男性人物都是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