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說要跳出「舒適圈」,仔細想想你覺得對嗎?

2021-01-13 和你談談感情

總有人說跳出「舒適圈」,仔細想想你覺得對嗎?

請點擊輸入圖

01

有一期《奇葩大會》,一個叫冉高鳴的選手貢獻了一段大型尷尬表演。

彼時,他已經在綜藝圈小有名氣,相對於其他參賽選手有著更豐富的綜藝表現力和語言表達力,是最有望脫穎而出的選手之一。

但是舞臺上的他窮盡本領,卻用力過猛,幽默變成了諷刺,讓導師高曉松大為光火。

眼看晉級無望,他吐露心聲,說出多年來主持出身的自己深陷焦慮之中,嘗試各種工作,甚至危險的噴火表演。

當年看到這裡時,我還是未經世事的學生,總覺得冉高鳴很矯情,並不為他的袒露動容。

現在想來,他的慌張和用力無不讓人心疼,是我們這焦慮的一代人的縮影。

02

前段時間,在北京工作的同學田澄來濟南出差,因為返程趕上了出行高峰,就留下來約我們幾個本地的好友小聚。

難得人聚得齊,一行人在ktv唱到沙啞,然後找了間甜品店各自聊聊近況。田澄的故事最多,她最近剛剛跳槽,換了畢業以來的第三份工作。

正聊得興奮,她突然嘆了口氣說:「好久沒這麼頹廢了,玩了兩個整天,感覺有點焦慮,心裡不踏實。」

所有人都默契地看著她,發出「噫——」的聲音,像到了德雲社專場。

在同齡人中,田澄是那種既有天資又肯吃苦的優秀。現在,優秀的人正享受著難得的清閒捨不得離開,又為浪費時間如坐針氈;明明有所成績,又備受自我質疑的煎熬。

「我如此克制自己不依賴舒適圈,讓自己變得更好,可為什麼心裡一點都不踏實?」

「那,怎樣算是變得更好?」

是自己心目中的更好,還是別人眼裡的更好?是已有的收穫,還是不停地追求?

田澄猶豫了一下,一時沒有回答。

世界像是一個大型焦慮售賣機,戳破了一些膨脹,也將更多的人裹挾其中。奮鬥時替自己委屈,消遣時恨自己頹靡。

不知這是不是「更好」本來的樣子?

03

我跟田澄關係不算親密。她是一個把勵志當成人生信仰的人,朋友圈狀態永遠是灑雞血一般的鬥志昂揚,人也總是停不下來,忙碌於各種學習、活動和社交。

或許正因如此,她總給我一種不真實的距離感。就像有一個人一直在前面喊著口號奔跑,你本想在後面閒庭信步,卻不由得被嘹亮的聲響和圍觀的讚賞吸引,不知不覺就亂了陣腳。

這樣的生活無疑充實,可忍不住的抱怨又總是出賣她——在強迫自己逃離舒適圈的路上,她並不快樂。

田澄有著衝鋒式的成長過程,她的母親是重要的幕後推手。田澄曾經說,從小到大的考試,如果她是第一,一切雲淡風輕,如果掉下榜來,必定是一番痛斥。

還有琴棋書畫十八般武藝,只要母親覺得有用的,都要讓她嘗試過,最好考出證書,留待將來可能的用武之地。

母親要求她做一個有憂患意識的人,永遠看到自己的不足,永遠看到別人的長處。

對她來說,滿足已有的成就,就是最大的風險。長期的壓力影響下,哪怕多一點娛樂都會讓人感到愧疚和自責。

眼前的一定是不夠好的,一定要走出去,去北上廣,去國企,去跳槽,去創業。

可是,都說走出舒適圈,誰又能為舒適圈外的生死艱險負責?沒有人安慰過一顆疲憊不堪卻依然自卑的心,告訴它即使走得慢一些,也不算差。

何炅安慰失敗的冉高鳴:「你的努力讓所有人看到了,甚至看穿了,是時候學會舉重若輕了」。

是時候學會舉重若輕了。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歷經火煉變身鋼鐵。一次次強行逃離,就像一次次將自己連根拔起,不知歸宿,更不知自己究竟能根深何處。

04

近幾年,舒適圈被各種勵志文瘋狂diss,似乎追求穩定就是不思進取,享受當下就是自暴自棄,只要是體制內,就必然等同於沒理想、沒趣味,在無聊中終老。

正能量以鼓舞之名,揮動著辮子驅趕著我們,只要慢下來,就會被打下恥辱落後的印記。

當人生的價值被一套尺度定義,所謂贏家也就越來越面目統一。

可如果你回頭,就一定會發現,沒有無緣無故的抵達,所謂舒適圈,分明曾是自己一石一瓦築起的港灣。

我也一度深受舒適圈理論的蠱惑,覺得安於現狀猶如溫水青蛙,若活得精彩,就要敢於折騰、不斷折騰,翻得起水花、留下痕跡,不管是吻痕還是傷痕,才不枉年輕奮鬥過一場。

實際上,存疑的不是舒適本身,而是本身不夠舒適,不足以應對未來世界的變化,抵禦不了潛在的危機,撐不起自己想有一番成就的野心。

跳出舒適圈不是為了自虐,而是為了找到人生的平衡點,既能享受收穫的喜悅,也能體會追求的快感。如果這個平衡點在圈內就可以找到,何必冒著水土不服的風險,一次次進行推翻和重建?

在選擇與選擇之間,我們不是溫水青蛙,我們是井底之蛙。若要看見更大的世界,不必跳入另一個井裡,而是開疆拓土,打造真正的舒適圈。

然後有一天,你抬起頭發現,蒼穹之上,既見明月,又見星空。

本文作者:衷曲無聞,喜歡的話,點個關注

相關焦點

  • 敢於跳出「舒適圈」,你就贏了
    如若,想要真正舒適與自由的生活,我們唯有不斷去努力,不斷去奔跑,不斷體現自我價值。人活一世,敢於跳出「舒適圈」,你就贏了。我們常常以為的「舒適圈」,其實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有人替我們在前方擋風遮雨。人活一世,學會跳出事業的「舒適圈」,不斷調整事業的高度,挑戰自我,不但能實現財富自由,而且還能贏得真正富足的生活,走進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
  • 跳出舒適圈,堅守能力圈
    對一個人來說,如果一直學習對自己沒有難度的知識,或者經常做得心應手的事,隨著時間長了就很容易停止成長,一旦不進步,這就處於舒適區的狀態。人生來就是要創造價值的,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總有一個在路上。而最理想的狀態莫過於處於學習區,學習具有挑戰性的內容,稍有壓力,讓自己的行為和精力都達到最佳狀態。然而,一段時間後,學習區會慢慢變成舒適區,人也隨之成長。
  • 都說要跳出舒適圈,跳出來為什麼更迷茫!想好這三個問題在跳!
    所謂跳出舒適圈,要麼為了自己更好地發展,要麼為了自己磨礪自己!生於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足見環境的影響巨大!但是要知道,舒適圈的存在即合理,從廣義上說,我們每個人都在舒適圈內,只過不這個舒適圈大與小不同,沒有人可以真的跳出舒適圈!
  • 如何心安理得地在舒適圈呆很久?
    你覺得我在舒適圈過得挺慘的,殊不知,我在舒適圈活的真的挺好的,和熟悉的人做朋友,做得心應手的工作,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理想生活嗎?花了好大力氣才走進來,現在你叫我跳出來,是在搞笑嗎?是的,你沒看錯。這屆年輕人,在經歷非典,金融危機,新冠肺炎……之後,已經越來越不信跳出舒適圈,才能改變人生這碗雞湯了。他們更堅信,跳出舒適圈是個坑,那意味著再也回不去。現在要想佛系青年們改頭換面,不如贈他一句,人生苦短,只願平凡。
  • 跳出舒適圈會害了你
    有一天他卻跟我訴苦,說自己明明很努力了為什麼感受不到提升,很多事情都下定決心並且付諸了行動。每天過的都很充實,但就是覺得少了點什麼。我問了他你都做了什麼事情,他說自己每天都會看書,健身,努力工作。02舒適圈內的主動長時間的練習與提升大部分是低效的。在看書的時候會挑自己喜歡的看,會看完就忘掉了,就算讓你重複一下書裡的內容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 勇於跳出舒適圈,去做讓自己更好的事
    走出舒適區,做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作者:朱香記(富書籤約作者)01今天刷微博,看到一個超燃的畢業演講,截取的一分多鐘視頻裡,整個演講充滿了昂揚的鬥志和滿腔的豪情。視頻裡,演講者說:很多人告訴你去做喜歡的事,而我不覺得你們應該做讓自己開心的事,你們應該要做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
  • 跳出舒適區,真的就不會再焦慮了嗎?
    今天有一閨蜜跟我說:「她因為年紀大了沒有結婚,沒有男朋友,被單位裡一個90後小男生擠兌,那個90後男生直接指出造成她大齡未婚主要原因是她一直活著自己的舒適區,不肯改變,所以造成她工作沒有起色,生活沒有變化,感情沒有任何進展,我的這位閨蜜聽完覺得很委屈,卻又覺得90後小男生說的有道理
  • 睡前思考:跳出舒適圈真的好嗎?
    當你享受安穩的時候,總有人會對你說跳出「舒適圈」,就好像跳出「舒適圈」就是我優秀、我獨立、我成長、我高貴、我氣質、我個性.......的標籤。當你反駁的時候,總有人列舉不少名人的案例來告訴你,只有跳出「舒適圈」才能成功、才能成才、才能變得更加優秀。於是乎,馬雲辭去老師,走上漫漫創業路是因為跳出「舒適圈」,最終才成就了阿里巴巴的偉業;王健林放棄公務員工作,下海經商是因為跳出「舒適圈」,才最終成就了地產巨頭「萬達集團」;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跳出學校裡的「舒適圈」,才創造出了改變世界的蘋果公司。
  • 別折騰,跳出舒適圈,才是人生最毒的雞湯
    時間久了,你就會被這個時代拋棄。所以,每個人都被這個詞所困擾,甚至引發了很多人的焦慮情緒。很多人因此盲目跳出舒適圈,去嘗試沒有了解過的領域。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跳出舒適圈亦是如此。可是說它是,人生最大的「陷阱」,願你別輕信。01現在有一個理論,就是如果你活的領域非常了解,十分舒適,說明那並不是一件好事。只有離開舒適的溫床,到處挑戰自己的能力的地方,才算是正常的生活。
  • 心理學:跳出舒適區,你才能野蠻生長
    有一天他到了一個地方,裡面金碧輝煌,鶯歌燕舞,吃的是山珍海味,用的是金銀玉器,還有美女侍衛伺候這個傢伙高興得不得了,心想:這不是我夢寐以求的天堂嗎?於是便過起了天堂的生活。時間久了,心裡有了一些厭倦,就問侍衛:「能不能給安排點工作?」侍衛說:「這裡沒有工作,只有享樂。」他一聽,急了,「那請你把我派到地獄去吧!」侍衛回答:「先生,這裡就是地獄。」
  • 有人說樊登是書呆子,做什麼都要有理有據,樊登這樣做對嗎?
    有人說樊登是書呆子,因為他無論做什麼,都要求要有理論做依據。樊登:「我在我們公司有個要求,就是你要提這個建議的理論支撐是什麼,你要講出來告訴我,最好是哪本書上來的。後來很多人就說我你不是書呆子嗎,書上講的都對嗎?
  • 《連接力》讀書筆記及感悟<3>——令你舒適的並不能令你成長
    不記得什麼時候看過一個小視頻,裡邊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舒適圈這麼舒適我為什麼要跳出去?人們努力那麼久不就是為了生活過得更舒適嗎?現在我沒有努力就已經進入舒適圈了,為什麼還要跳出去?當時看完了也給我笑的不輕,後來慢慢就淡忘了。
  • 30歲的男人,應該跳出舒適區
    但是只是舒服了一段時間,在小鎮又經歷了一些事,又讓我想「難道要一直待在這個地方嗎?難道真的要一直待在這個地方嗎?」迷茫、無奈、渴望一直在糾結著我,家與未來,沒有什麼方向,內心也沒有什麼奔頭,在苦於這些問題的時候,在這種糾結與期待之中,我接到來鄭州學習的通知。
  • 要不要跳出舒適圈,這是個問題
    作為傳統媒體人,自己的舒適圈是否一定要踏出呢?首先什麼是舒適圈?它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我們踏出這個圈子界限的時候,就馬上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感到不舒適。每次當有人問到,我要不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大家的回答參差不齊:「所謂的舒適區這麼舒適,為什麼還要跳出去?」
  • 人要跳出自我的舒適圈
    情緒就受到了幹擾,總會覺得在生活上事事不如意,工作上煩惱不斷。這些現象的產生,正是因為在自我的舒適圈。沒有了目標,沒有了對未來的規劃,沒有了對生活奮鬥的動力。人最可怕的就是給自己畫了一個圈圈,不願意跳出,不願意改變與嘗試,只願在自己的舒適圈安逸自由舒適。
  • 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通俗地說,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你給自己劃定的圈子,把一切你駕輕就熟的、能夠輕鬆搞定的、沒有挑戰的東西劃歸在內。舒適區意味著安全舒適,能起到避風港的作用。但待在舒適區裡,也代表停頓止步,會導致我們不思進取,故步自封。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那麼,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呢?
  • 看來她真的要退出娛樂圈了,仔細想想還有點捨不得
    今天我們的明星主角就是鄭爽,看著她今天《奇妙森林》的美照,真的覺得很漂亮,狀態超好,完全沒有前幾天直播時情緒崩潰那樣不堪。不過,通過這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她真的有可能要退出娛樂圈了,下面看我為大家分析分析。
  • 如何跳出生活的舒適區?
    如果你本身一直在舒適區,你是很難跳出來的,你要麼自己主動創造條件跳出來,要麼生活給你壓力逼迫你跳出來。如何主動創造條件:比如說離開父母,自己獨立找工作和生存,斷掉父母給你的經濟支持。當然這時候你可能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還是感受不到壓力,仍然跳不出舒適區。那接下來你可以試試提前模擬結婚後的生活,找出身邊的朋友做參考,比如這個月需要還房貸車貸多少錢,孩子奶粉錢,孝敬雙方父母的錢,自己和老婆日常開銷,然後算算自己現在能賺到多少錢,這時候你可能就有動力去做出改變,跳出舒適區了。
  • 有些錯誤,還是要親自去犯,總要嘗試跳出自己的舒適圈
    不論是誰,不論你在經歷著什麼,人總是害怕犯錯,不敢跳出自己的舒適圈,按部就班的生活,做著反反覆覆的工作,過著千篇一律的每一天。所有的人都認為「正確的人生等於成功的人生」,所以不敢輕易去冒險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嘗試不同的事物。
  • 餅四跳出舒適圈,122票晉級喜劇人決賽,談作品靈感源於現實生活
    餅四跳出舒適圈,122票晉級喜劇人決賽,談作品靈感源於現實生活《歡樂喜劇人》第六季已進近尾聲,在4月19日晚的比賽中,張霜劍擊敗燒餅曹鶴陽,郭陽郭亮擊敗劉洋高穎。他們兩組選手與孟鶴堂周九良、金霏陳曦共四組選手順利晉級總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