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魚是珍饈美味,又是滋補佳品,但吃甲魚進補,並非人人皆宜
甲魚肉的蛋白質含量與魚蝦、牛肉和雞肉相當,每百克為16. 5-17. 3克。在胺基酸組成中,甲魚的組氨酸含量較多。其脂肪含量為4克,遠低於豬、牛、羊肉。
與畜禽肉類和魚蝦比較,甲魚的礦物質與維生素的含量無明顯特殊之處。
中醫認為,甲魚性平味甘,有滋陰涼血、補腎健骨、益氣調中的功效。自古以來,甲魚就被視作珍貴的滋補品,用其補虛損、益氣血。在民間,尤其是在我國江南,人在大病之後,素有吃甲魚進補的習俗。對腎虛體弱、中氣損傷、羸瘦無力、氣怯喘促的人,都主張吃甲魚調補。
介紹兩款中醫用甲魚醫病的食療方:
1、甲魚山藥滋補湯
將宰殺洗淨處理過的甲魚一隻,約500克,斬成16塊,再將山藥250克,切塊,加枸杞30克、熟地15克,加水,入鍋煮熟,連服半月。此方適於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遺精、頭昏等症。
2、烏雞甲魚湯
將甲魚一隻,切塊,烏雞肉250 克,切塊,與川貝母5克一起放砂鍋內,加水2000毫升,燉煮一小時許。趁熱吃,連服十數日。此膳可治陰虛引起的咳喘、低熱、盜汗等症。
現代研究發現,甲魚及其提取物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和刺激骨髓造血的功能。有陰虛症狀的腫瘤病人,特別是經受放療和化療導致身體虛弱,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時,會出現血色素降低和白細胞減少。此時吃甲魚,不但能增強體質,還可能升高白細胞水平。另有報導稱,常吃甲魚,能降低高血脂患者的膽固醇水平。
甲魚宰殺後,要排盡血液,去內臟與頭、爪,經熱水浸燙後,除去腹部、裙邊的白膜和甲背上的黑皮,洗淨處理後,方可烹製。
甲魚肉是水產珍品,吃法有清燉、蒸煮、燒滷、煎炸,俱味道香濃。它可單做,亦可與其他食物搭配,烹製成多種美味佳餚。用做滋補,其最常見的吃法是煨湯。
1、豬肚燉甲魚
將處理過的甲魚肉切塊,置於洗淨的豬肚內,加蔥、姜等調料燒煮。
2、瘦肉甲魚湯
將甲魚與瘦豬肉分別切塊,加水與調料一同燉燒。
3、冰糖甲魚
將甲魚一隻斬塊,烹入紹興酒與其他調料,燒熟後,再加冰糖70克許,燜燒20分鐘許,即成。
甲魚四季可食,但在春季和秋季,其肉最壯實,故春秋食之,味最厚美,也最滋補。
吃甲魚進補,並非適合所有的體弱者。如用之不當,弊多利少,可能反而有害。因此,凡病中和病後欲吃甲魚的人,應先經醫生辨症決定才好。
甲魚肉性平,但偏寒,故脾胃陽虛、寒溼盛,便溏、消化功能差者,當忌吃。有胃腸炎、肝炎、肝硬化、腎病的人,以及孕婦、有洩瀉的產婦,都不宜吃。
甲魚肉味厚重,不易消化,所以,即使是健康人,也不可多吃。一次食量以30克左右為宜。吃甲魚進補不宜過頻,一月一次即可。
甲魚應吃鮮活的,宰殺後要即刻烹製。因其死後肉中大量組氨酸迅速轉化為有毒的組氨,人攝食後,容易引起急性食物中毒。另外,中醫有言,甲魚忌與雞蛋、兔肉、鴨肉、芥末、黃鱔、蟹、芹菜、莧菜同吃,此類說法,雖未經現代醫學證實,但亦當注意為好。
喜歡我們可以關注「文華養生」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