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創作者:顧繡聊歷史
浪漫主義文學思潮是如何產生的呢?一起跟小編來看看吧!浪漫主義是歐洲18世紀末、19世紀初盛行的一種文藝思潮和文學運動。它是法國大革命、歐洲民主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產物。海涅、雨果、雪萊、拜倫、惠特曼等是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們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出自這些浪漫主義文學大師之手的傑作,與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大師的那些膾炙人口的作品競相生輝,同是文學史上的燦爛篇章,至今為廣大讀者所喜愛。
1789-1794年的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政權,為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法國革命的影響下,歐洲各國的民主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得到蓬勃發展,洶湧澎湃的革命鬥爭給浪漫主義文學以熱情的鼓舞。但是另一方面,在法國大革命後的社會裡,貧富對立沒有消除,反而更加尖銳。新的社會矛盾日益暴露,使啟蒙思想家們所宣揚的「理性的統治」完全破產。革命後所建立的社會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諷刺畫」。對現實社會和「理想王國」的失望和不滿,促使作家去探索社會矛盾的解決途徑,去追求新的理想。
正是這種對社會的失望和對理想的探求,促成了浪漫主義的產生。浪漫主義運動的興起,與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和空想社會主義思潮也有著密切的聯繫。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人物是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他們誇大主觀作用,強調天才、靈感和主觀能動性,提倡個性解放和個人自由,宣揚宗教和神秘主義。這對於浪漫主義文學強調主觀精神和個人主義傾向有著一定的影響。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有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他們抨擊資本主義制度,提出消滅階級對立,幻想「立即解放全人類」「建立理性和永恆正義的王國」空想社會主義對浪漫主義文學也產生過積極的影響。「浪漫主義」一詞來源於中世紀的「浪漫傳奇」,這種傳奇包括英雄史詩、騎士小說和騎士抒情詩。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情節離奇、富於幻想,以描寫冒險事跡和愛情故事見長。從浪漫傳奇一詞,便派生出形容詞「浪漫的」來形容那些虛構的、優美的、能令人激動引起遐想的事物。到17世紀後半葉,法國和英國評論家首次用「浪漫詩歌」這一名詞來評論義大利詩人阿里奧斯特和塔索的詩歌。法國評論家還把「浪漫的」理解為「如畫的」,即指那些景致優美、尚處於原始狀態的自然風光。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作家開始突破古典主義的束縛,反對盲目模仿古代希臘羅馬,注重反映現實和人的內心世界。
盧梭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作家。他的《朱麗亞即新愛洛綺絲》,描寫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感情自由奔放,表達了個性解放的強烈願望。他的自傳體小說《懺悔錄》和《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寫得坦率真誠,對情感的抒發淋漓盡致,深為後來浪漫主義作家所推崇。因此,法國著名女作家喬治·桑曾說:「浪漫主義沒有他(指盧梭引者注)是不可想像的。」18世紀後半葉,在英國出現了以作家斯特恩和詩人楊格、格雷為代表的感傷主義文學,同時還出現了華爾浦爾的《奧特朗託堡》、劉易斯的《僧人》和拉德克利夫夫人的《尤道爾弗的秘密》這樣一些充滿神秘氣氛和驚險情節的哥特小說。
在這個時期,德國也掀起了「狂飆突進運動」。這個運動是18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德國資產階級的一種文學運動,因德國作家克林格爾的劇本《狂飆突進》而得名。它反對封建割據,主張社會改革,在文藝上提倡個性解放和創作自由,歌頌自然、崇尚天才,強調感情的作用和民族風格。歌德是這一運動的旗手,赫爾德爾是精神領袖,而席勒是其重要作家。這一文學運動受到盧梭「回歸自然」和英國感傷主義小說的影響,其代表作品有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和《威廉·邁斯特的漫遊時代》等富於浪漫主義激情的小說。不知道大家對浪漫主義文學思潮還有什麼獨特的見解,歡迎大家跟小編說說!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