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總是對自己未知的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魔法,對於如今生活在被科學技術籠罩的人們來說,自然是一件聞所未聞的稀罕物。而當這件稀罕物通過某種形式,理所應當地融入到了人們的生活中,就會產生一種觸手可及的錯覺,令你沉迷在其中不可自拔。
而於1997年由J.K.羅琳所著的《哈利·波特》,便滿足了大家的幻想。它的到來所產生的狂熱追捧,就像是一道魔法般迅速的席捲了全球。
8部正傳電影更是為華納兄弟娛樂公司帶來了至今78億美元的創收,並保持了從2007年起為期8年的全球最賣座電影系列的第一名,之後被漫威系列超越。
如此著名的頂級IP,在遊戲界當中自然也是不可缺失的。今天就讓我們重點來探索至今為止的那些《哈利·波特》遊戲吧!
一、美國藝電發行的遊戲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英文: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哈利波特與密室(英文: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英文: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先來感受一下這幾款的畫面:
阿茲卡班的畫面只能說相對前兩作稍微好一點,但還是馬賽克。前三部遊戲,尤其是一、二兩作更像是一款擁有技能施法元素的動作冒險遊戲。遊戲裡到處充斥著需要玩家通過魔法完成關卡解謎,操控角色完成各種攀登、閃避、跑酷等非常考驗操作的動作要素。
撇開粗糙的畫面不談,遊戲還是非常不錯的。遊戲除了極具挑戰性的關卡挑戰之外,玩家還可以自由地在霍格沃茲城堡當中探索,收集獎勵道具(記得好像是比比多味豆和巧克力蛙角色卡?)。註:以上幾款均為年代久遠的老遊戲,記得我當初遊玩還是在XP系統的電腦上進行的,在新系統上運行會出現不兼容的情況。可使用虛擬機或自行搜索通過修改適配文件完成兼容。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英文: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當來到四代時,畫面有了顯著的提升,同時視角和操作方式也大變樣,玩法上更是完全顛覆了前作,是系列中唯一一款無需滑鼠操控的遊戲。在本作中,我們無需再進行繁瑣的地形跑酷,也沒有了開放式地圖的搜尋,而是很直接的線性流程。 從本作開始,劇情都跟隨電影拍攝流程,從世界盃上的食死徒遭遇戰,至三強爭霸賽目睹塞德裡克的死亡,直面伏地魔的復活。關卡制的形式更像是一款街機遊戲,節奏有所加快,玩起來更為爽快。
除了使用魔法打鬥之外,你還可以施展其他咒語來做到改變地形,清除路障,以及和鐵三角的另兩位小夥伴合作解決難題。
當然,你如果玩膩了哈利的話,也可以換成控制赫敏或是羅恩。本作的可玩性也不錯。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英文: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鳳凰社可謂是藝電HP系列遊戲的巔峰作品,更豐富的咒語和相關小遊戲玩法,更開放的地圖探索,超多可互動場景元素。不同的咒語揮動滑鼠或手柄搖杆的方式也不一樣,代入感倍增。且不論PC版還是PSP版都自帶官方繁中,無語言障礙。(從這部起都開始自帶中文了)
但是從下一部作品混血王子開始,遊戲質量就開始走起了下坡路。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英文: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沒什麼好多說的,可以理解成鳳凰社的閹割版,捨去了開放式地圖探索,注重線性流程。玩法就是製藥、決鬥、騎掃帚小遊戲合集。場景和故事都是基於電影版製作,甚至還去掉了很多對於原著粉來說較為重要的劇情。不過在施法和製藥上面還是有設計了一定的趣味玩法,初上手會有些新奇感,玩久了就愈會越來越無趣。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英語: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遊戲和電影一樣分了兩部) 作為故事的最終章,遊戲索性變成了一款TPS(第三人稱射擊)遊戲,純·線性流程。對於最後的兩款遊戲我是滿臉的「??」,劇情編排枯燥無聊——相當於是又重新看了一遍電影,戰鬥是純粹的站樁躲牆射擊且不能互動。
如果一定要誇的話,畫質著實提升了不少,場景精細度也不錯。
哈利表示:我才不是工具人!
我們接著看下一款遊戲。還記得火焰杯電影開頭,愛爾蘭隊和保加利亞隊令人印象深刻的入場表演麼?
EA還發行過另外一款可以打魁地奇的遊戲:
哈利波特 魁地奇世界盃 (英文Harry Potter: Quidditch World Cup)這是一款發行於2003年的單機遊戲,在畫質在上與1、2代差不多。玩家可以從霍格沃茨魁地奇杯開始晉級,然後參與魁地奇世界盃(由美國、英格蘭、法國、德國、斯堪地那維亞、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亞與保加利亞相互競爭)。
二、華納兄弟發行的遊戲
樂高 哈利波特(LEGO Harry Potter)
樂高積木作為全球知名的益智玩具品牌,在電子遊戲當中知名度也是不落下風。
華納兄弟互動娛樂公司除了發行了星戰、DC超級英雄、指環王、侏羅紀等多款知名IP的樂高版遊戲,也發行了哈利波特的樂高版。
《LEGO 哈利·波特:1-4年級》 以及 《LEGO 哈利·波特:5-7年級》由英國的遊戲開發商 Traveller's Tales 製作,分別於2010年和2011年在PC、主機、手機等多平臺發行。
遊戲與其他樂高系列的玩法相同,玩家可以在不同的場景當中進行探索和收集,同時還需要跟隨者劇情的發展解除當前遊戲中遇到的謎題,與敵人進行戰鬥。
使用魔法是遊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玩家遊戲進程的深入,法術種類會逐漸解鎖。
三、移動端遊戲
在我們最為熟悉的移動端上,也有若干款以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為主題的遊戲。
自上而下分別是:哈利波特:霍格沃茨的秘密(英文:Harry Potter: Hogwarts Mystery)標籤:RPG
玩家將在遊戲中作為一位被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錄取的一年級新生,親自體驗在魔法世界發生的一切。
簡單來說,遊戲就是一款養成+推劇情的RPG遊戲,解鎖劇情的同時,玩家們還會嘗試到各種輕度玩法的小遊戲。遊戲本身還提供了簡易的捏臉模塊,劇情代入感尚可,可以說是比較適合粉絲們體驗的一款手遊。
哈利波特:巫師聯盟(英文:Harry Potter: Wizards Unite)標籤:LBS、AR
和《Pokémon GO》差不多玩法的隨行遊戲,集捕捉、戰鬥、養成等玩法於一體。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英文:Harry Potter Magic Awakened)標籤:半即時卡牌
最近剛結束國內測試不久的一款卡牌遊戲。遊戲玩法基於傳統的卡牌戰鬥上進行了一定的創新,具體遊戲測評詳情可以參考編輯 點點 的評價:
「非常值得期待的一款卡牌RPG遊戲, 初次體驗感受很棒。
遊戲的時間觀設定還是緊緊圍繞著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來展開的。時間背景設定在霍格沃茲大決戰之後。
在美術畫風上,遊戲採用的是美漫式卡通畫風,但又考慮到了東方人普遍的審美,並未將角色設計地太過於硬朗。
遊戲主要還是以推劇情為主,代入感還是滿強烈的。首次進入遊戲還會有個簡單的性別和角色樣貌選擇(不是捏臉),然後就開始了魔法世界的常規3套路,選魔杖、分院校、相遇小夥伴開始冒險。
不過,這遊戲的劇情略有些哈利波特歷代故事雜糅的即視感,希望在故事流程的設計多花些心思。
接著說回到遊戲的核心——卡牌。遊戲雖然為卡牌遊戲,但卻驚喜的發現有在玩法上做出了一定的創新。
戰鬥模式並非為常規的回合制卡牌,更像是FF的半回合戰鬥方式。遊戲有個魔法值進度條,會緩慢的進行充能,玩家的每次施法會根據法術種類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魔法消耗。並且某些法術甚至還可以和當前場景進行互動,打出出人意料的效果。
女主的配音我愛了(如果你選擇女性角色的話),非常像電影中盧娜的配音,如同銀鈴一般。」
以上這些哈利波特的遊戲裡,你玩過哪款,或者最期待哪款呢?歡迎留言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