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溪孔靈:千年古村落 美麗新鄉村

2021-01-10 中安旅遊網

  青山如屏,綠水如帶。績溪縣臨溪鎮孔靈村像一顆明珠,鑲嵌在徽山皖水之中。

  這個有著1800年歷史的古村,穿越歲月的長河,走過歷史的滄桑,如今,既是一個傳承了徽文化精髓的傳統古村落樣本,又是一個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的範本。

  讓我們走進孔靈,去感受一座村莊70年的變遷……

  翻天覆地的巨變——

  從血吸蟲重災區,到全省規模最大的蠶種場

  初秋時節,聞水聲潺潺,花香幽幽,抬眼間,孔靈到了。

  這是一個清秀的古村落。四周青山環抱,河水繞村而行,轄11個自然村,人口2619人。雖歷經千年風雨洗禮,目前仍完好地保存著大量徽派民居建築,宛如一個原生態的古民居博物館。

  在這裡,徽派元素隨處可見,青石板路與馬頭牆相映成趣,磚雕、木雕與石雕裝飾的農家院落,清清爽爽又別具特色。稻田初染金黃,桑園依舊青青,大片的菊花田即將綻放。

  好一個古風徽韻的村莊,好一派清新的田園風光。

  這就是今天的孔靈。憶往昔,昨天的村莊啥模樣?

  村裡沒有留下老照片,舊模樣刻在老人的記憶裡。

  97歲的村民汪愛英告訴記者,「窮哩!飯都不吃飽,有上頓沒下頓。苦哩!沒有一條像樣的路,走不出去。」她說,解放前,臭水溝裡都是垃圾,逢上大雨必內澇,汙水到處都是,蚊蠅遍地。因為衛生條件太差,孔靈村是血吸蟲病的重災區。當年有句俗語:「四人圍桌桌,狗都鑽不過」,可見血吸蟲的肆虐程度。

  1949年,新中國成立,老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掀起了消滅血吸蟲病的戰役。「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自此,孔靈再也不受血吸蟲病的困擾,迎來了新生!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這裡。到現在,村裡的老人們還記得,那會兒,村口刷上了新的宣傳標語——「交足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78歲的包義江說起那一年「大包幹」,記憶猶新,「大夥勁頭兒足呢!都在琢磨,不吃大鍋飯了,我們有奔頭了!」

  往哪兒奔?

  黨支部帶著大夥找到了方向。今年57歲的孔靈村黨總支書記吳雲發,在村裡工作了30多年,當年還是個少年。但他有印象,「大夥卯足了勁,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栽桑養蠶。」

  說起那一段兒,老包打開了話匣子,「家家戶戶種桑樹、建蠶棚、養蠶種,最旺的時候,每戶人家一年要養蠶紙600多張,每張紙能產蠶120多斤。」他很自豪,因為走了養蠶致富路,他成了村裡第一個「萬元戶」。

  據吳雲發介紹,當年全省規模最大的蠶種製造場就在孔靈村,村裡出產的蠶種暢銷全國20多個縣市區,探索出的春、夏、秋、晚秋「三季四次養蠶法」,還在全省推廣。

  桑蠶養殖的紅火,引發了輻射效應。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絲廠、綢廠相繼在該村附近建立,機器的轟鳴聲不僅打破了村莊的沉靜,也讓村民們的生活質量芝麻開花節節高。「吃糧靠供應,花錢靠救濟」等窮困窘境,一去不復返。

  汪愛英老人說,做夢也沒想到,苦日子之後,迎來了越來越好的生活,「吃的好,穿得暖,住的舒心,出門還有小汽車……」

  美麗鄉村的路徑——

  村容舊貌換新顏,菊花飄香興產業

  進入20世紀,孔靈村面臨著發展的拐點。

  由於養蠶產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多數年輕人不願意從事,孔靈村的桑蠶養殖也漸漸從「熱」轉「冷」。

  村裡的支柱產業發展受阻,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當找不到出路的時候,改革就是唯一的出路。」2005年,吳雲發已擔任村支書,他記得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搭乘這一股春風,孔靈村成為我省第一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

  在村兩委的帶動下,孔靈村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實施了鄉村環境整治提升年行動和「三大革命」專項整治等工程,全面完善了鄉村道路、村級衛生室、農家書屋。

  路寬了,水清了,草綠了,山美了……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節節攀升。採訪中,村民們只要說到今天的環境,都是滿滿的自豪:「我們孔靈,誰來了都說是個花園村!」

  美麗鄉村建設,讓千年古村舊貌換新顏;產業發展,讓千年古村煥發新活力。

  孔靈村打破單一桑蠶養殖模式,抓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契機,大力發展菊花、桑蠶、菸葉、蔬菜等多元種養模式。

  這些年,孔靈不僅因傳統的桑蠶聲名在外,還成為名氣漸響的菊花村。村委會主任盛海燕介紹,菊花投入少、見效快、好管理,經濟、觀光、採摘效益明顯,「孔靈光照充足,土壤質地和養分含量特別適宜菊花生長。」目前全村菊花種植面積已經達到1000多畝,每畝能產生效益5000元—10000元。

  胡德明是菊花飄香的受益者。每年他就盼著秋天呢!在收穫的季節,四面八方的遊客像趕集一樣來到孔靈,賞菊、採菊、購買各種菊花產品……「嘿嘿,菊花讓我們這也成了『網紅村』,帶起了農家樂、興起了菊花加工熱。」

  菊花的金色「錢景」,給全村帶來了真金白銀的實惠,現在全村有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在從事菊花種植、菊花烘乾等深加工事業。還有的村民在線下、線上都建起了銷售平臺,生意紅火得很。

  眼下,為迎接「菊花季」到來,大夥正在為菊花觀賞、生態採摘、餐飲美食「一條龍」旅遊做準備。還是用數據說話,今天,孔靈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達到1.5萬元,產業興、人氣旺、財氣聚……

  新時代的機遇——

  開闢文旅新天地,走上綠色發展路

  青山著意化為橋。

  2015年,途經孔靈的合福高鐵建成通車,千年古村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我們前進的步子更穩,發展的底氣更足!」村兩委統一思想、明確思路,堅定不移地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理論,抓住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堅持不懈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道路。

  這是一條生態、自然與歷史、人文融匯貫通的新路。2018年,孔靈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村兩委及時調整發展方向,將挖掘歷史文化、推動文旅融合,作為首位產業,寓保護於發展之中,寓發展於保護之中。

  實施修復孔靈古茶號徽派門套及周邊整治工程,原汁原味的再現古村味道;成立靈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對民居進行「復古」修復,修繕後的汪家大院,集中了多幢宋、明、清時期的徽派建築,成為熱門景點;推動「水墨古孔靈,清溪竹海灣」旅遊項目,試水「鄉愁經濟」,讓旅客在這裡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乘著「高鐵」的東風,慕名而來的遊客日益增長,孔靈的名片上又多了一個頭銜——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

  顏值在提升,內涵在豐富。

  「崇文重教樹家風、以仁為本信是根、勤勞致富奔小康——代代傳!」這是文化牆上的標語,也是耳濡目染的薰陶。

  村裡組織文化名人整理流傳已久的村規,彙編成《孔靈村村規民約「三句半」》。同時,組織新鄉賢「復原」了民間家風家訓,修編《孔靈村「百姓」家風家訓》,並將「家風家訓」逐一「上牆」,引導村民修身律己、崇德向善。

  在好家風家訓的帶動下,文明新風尚春風化雨、滋潤心田。該村連續12年為163名80、90周歲以上老年人開展祝壽活動,連續11年為169名大學新生舉辦歡送會並發放獎學金。

  孔靈的變遷,有目共睹;孔靈的發展,有口皆碑。

  近年來,該村位列首批安徽省傳統村落、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獲得省級美好鄉村建設中心村、省級衛生村、市十大美麗鄉村榮譽;被評為市「五個好」村黨組織標兵、市基層黨建示範點……

  今天的成績,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村幹部的智慧,是一代又一代村民戮力同心奮鬥的結晶。

  吳雲發深有體會,「無論是大包幹還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無論是現代農業轉型發展還是鄉村振興戰略,村級黨組織始終是大夥的『主心骨』。」

  作為一名老支書,他最自豪的是,孔靈村的黨總支凝聚力特別強;孔靈村的黨員隊伍戰鬥力特別強。「我們黨總支就是一個堅不可摧的堡壘,我們的黨員就是一面面示範引領的旗幟!」他猶為驕傲,績黃高速建設、S217省道拓寬都要經過這裡,涉及徵地2000多畝、徵遷200多套房子,沒有一起上訪事件。「合福高鐵績溪段建設,第一根樁就是在孔靈打下的!」

  基層黨建品牌「七小工作法」就是源自孔靈。

  小扶持發揮大作用、小窗口提供大服務、小黨課講出大道理、小活動匯聚大能量、小資源發展大旅遊、小培訓助力大夢想、小產業帶來大變化。吳雲發說,簡而言之,「就是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問題入手,紮實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題。」

  一枝一葉,點滴關情;樁樁件件,見微知著。「小培訓」,通過遠程教育,讓村民坐在家中學習農業技術、創業技能;「小扶持」,讓小額信貸服務惠及百家,融資難不再成為困擾,致富路越走越寬……

  今天的孔靈,正徐徐展開一幅鄉村振興的新畫卷……我們期待,這幅畫卷上,書寫更多的精彩,帶來更多的驚喜!

相關焦點

  • 來看績溪看古村落,不愧是徽州的慢生活~
    厭倦了城市裡的車水馬龍,喧囂浮躁如畫卷般的古村落是很多人內心最淳樸的嚮往在績溪,就很多特色的古村落今天就和我們一起來慢賞吧!古祠堂作為古徽州當地的大型建築,是中華民族宗族文明的象徵,也是"徽州三絕(古民居、祠堂、牌坊)"之一。在仁裡除了高大氣派的徽商古宅,就是普通的田園人家。宛如世外桃園生活,堪比悠哉,這邊的空氣也非常得好。
  • 績溪:古村落裡的慢生活
    厭倦了城市裡的車水馬龍,喧囂浮躁,如畫卷般的古村落是很多人內心最淳樸的嚮往。績溪縣瀛洲鎮仁裡村,「仁裡」二字語出《論語.裡仁》"裡仁為美」。仁裡村建於公元539年,南朝梁大同5年工部尚書耿源進助國鎮天大將軍致仕後與弟新安山水卜居於此而建。
  • 安徽績溪最美8處古村落,在徽州的源頭尋找古風靜謐
    安徽,績溪。南朝梁大同元年建縣,至今已有近1500年歷史,又稱徽州之源。在績溪,你信步走進一個山村,就會翻開一頁歷史;你隨意踩到一塊石頭,就會觸動一個朝代。一起來尋找那些在悠長歲月中,被時光之手雕刻而成的績溪古村落。
  • 【「皖」美鄉村】古村落保護讓「千年仁裡」更美麗
    仁裡村歷史悠久,始建於南北朝梁大同5年(公元539年),位於績溪縣城東南3公裡,地處黃山山脈和西天目山山脈結合帶,距今已有1470多年的歷史,因程姓人口居多,故又名「程裡」。  「仁裡村是一個千年古村落,也是中國傳統村落。這幾年來,仁裡村對保護古民居提上了一個重要的議題,村民的意識也得到了增強。
  • 安徽績溪最美的兩個古村落,一處是風水寶地,一處是胡適故裡
    自古以來,績溪就被人們冠以「無徽不成鎮,無績不成街」的美譽。以至於在往後的千百年來,人們停留在績溪這塊地上的目光就從沒有移開過。而績溪也不負眾望,憑藉著地理優勢和人文底蘊,衍生出了一個又一個令人嚮往的旅遊勝地。自然風光的美不用多說,因為地處於皖南山區,這裡重巒疊嶂溪流縱橫,一草一木皆能成景。可以說,如此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大自然的饋贈。除此以外,績溪的歷史底蘊也很深厚。
  • 「小上海」上莊村:績溪古村落裡的「北境之王」!
    被大山牢牢困住的績溪人,在土地裡掘不出更多的活路,出外打拼、做官、闖蕩世界便成了唯一辦法。一代代的績溪人前赴後繼,衝出大山,北上或南下,有些甚至漂洋過海,改變了世界,這是績溪人的宿命和機遇,也是山水賜予他們的獨特人生。
  • 績溪山水美,古村徽韻長。安徽績溪縣的18個古村,哪個你還沒去過
    績溪漢代稱華陽鎮,唐時始置績溪縣。2020年11月16日,績溪縣入選「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績溪縣的著名景點很多,主要有龍川景區、徽杭古道、千年仁裡景區、鄣山大峽谷、績溪博物館等。其中的龍川景區、千年仁裡景區都是千年以上歷史的古村落。
  • 1999年績溪鄉村老照片
    這些老照片向我們再現了績溪這座千年徽州古城在世紀之交時,尚未被旅遊開發大潮侵擾前的績溪鄉村原始風貌,在方寸之間我們能感到這裡的民風淳樸,以及原汁原味的徽派鄉村風情,照片裡的一切就像是從未被外界侵擾的世外桃源。讓我們一起從這些老照片裡,去追尋那些不太久遠的美好記憶。
  • 西安香積寺村:千年古寺旁的千年古村落,或許即將消失……
    遊覽之後,便準備穿過旁邊的村落乘坐公交車返回西安市區。外表看起來普通的小小村落,走入其中卻發現這裡底蘊頗為深厚,值得一寫。這個村子名叫香積寺村,村因旁邊的香積寺得名,歷史卻比香積寺還要久遠。介紹這座古村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香積寺。香積寺位於西安長安區郭杜鎮,神禾原畔,潏河、滈河的交匯處。唐高宗永隆二年,為了紀念淨土宗創始人善導大師而建,是佛教淨土宗祖庭,自古極負盛名。
  • 「績溪第一名鎮」瀛洲:坐擁名村、偉人、四大望族!
    放眼績溪全縣,如果只看歷代以來湧現的名人鄉賢數量、千年古村落數量、名門望族地位,要選出績溪的「第一歷史名鎮」,非當今的瀛洲鎮莫屬。歷代名人燦若星河自東晉領命鎮守歙州的散騎常侍胡焱遷居龍川開始,1500多年以來,誕生或祖居於瀛洲轄區的,曾經名震江南甚至聞名全國的名人鄉賢最多。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績溪
    因縣境內乳溪、徽溪相去一裡並流,離而複合,合於縣城所在地古華陽鎮,故名為績溪,擁有1200多年的建城史。績溪古為歙縣屬地,從梁大同元年置縣到清末,績溪(良安)始終是古新安、古歙州、古徽州屬縣,為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是孕育徽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績溪不僅是徽州文化發源地之一,同時還與徽州地名由來有著重要淵源。
  • 蒙城藏著兩個千年古村落!有你家嗎?
    根據省民政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旅遊局、省文物局、省地方志辦公室《關於開展安徽省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遺產認定工作的通知》(民地字〔2014〕142號),今年全省繼續開展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遺產申報認定工作。
  • 遊學旅居|安徽·績溪多利國際大酒店 邀你去享受遁世徽州的小城生活!
    無徽無成鎮,無績不成街,績溪就是一副美麗的山水畫卷,從一幢屋脊、一株古樹、一隻燈籠,到一條老街、一道流水、一壠麥地,徽州元素在這裡詮釋得淋漓盡致。
  • 臭鱖魚、九碗六、一品鍋……美味績溪,怎一個美字了得!
    績溪縣位於安徽省南部,徽州六縣之一,徽文化的發源地,被稱為「徽菜之鄉」,美食、美景,美麗的鄉村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到績溪來觀光旅遊。
  • 肥東縣挖掘地名文化遺產 力促千年古鎮(古村落)名花有主
    近年來,肥東縣民政局緊緊圍繞民政部關於發布地名文化遺產鑑定行業標準,結合省民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旅遊局、文物局以及地方志辦公室下發的文件要求,全面推進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遺產認定工作,店埠、梁園、撮鎮、古城、長臨河、元疃千年古鎮和龍城千年古村落先後成為一批代表肥東縣地名文化遺產的標誌性所在。
  • 如何建設美麗勐秀新鄉村?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如何建設美麗勐秀新鄉村?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瑞麗市勐秀鄉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典型山區鄉鎮,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必須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目標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總要求,把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這五個關鍵作為支撐點,建設勐秀美麗新鄉村
  • 江西興國縣東韶古村,贛州夏天裡的千年古村落,古樹參天古韻濃鬱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榕樹對於我們贛州人而言是一點都不陌生的,榕樹不僅是一種古老的樹種更是贛州的市樹。在贛州市區遊玩生活的人都知道,章江、貢江兩岸都是參天的古榕樹久的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古樹最大的特點就是蒼勁高大,因為這樣直觀的特點也代表著一個地方是歷史悠久的。如果說要更加直觀反映人類生活過的足跡那還是需要古村落來的最直接了。位於贛州市興國縣社富鄉境內的東韶村就是這樣一個既有古榕樹又有古建築的地方。
  • 小昆:一個神奇美麗的古村落
    它就是具有800年歷史的古村落——紹興嵊州市長樂小昆村。祠堂歲月紹興嵊州市長樂小昆村位於西白山麓海拔500米處,偉岸的西白山宛若一道天然的屏障,讓這個小山村遠離城市的喧囂,靜謐而美好。而到了秋冬之時,則是層林盡染,色彩斑斕,如詩如畫,村民謂之為「畫圖山」,意即像畫圖一樣美麗。村中有條奔流不息的小溪,清冽甘甜的溪水是大自然給小昆村的饋贈,滋潤著小昆這一方土地和世代百姓。
  • 中國·績溪第九屆油菜花鄉村文化旅遊節本月25日開幕
    中國·績溪第九屆油菜花鄉村文化旅遊節本月25日開幕   中安在線訊 據中國宣城網報導, 為全面實施文旅強縣戰略,實現全域旅遊目標,進一步打響績溪縣「攝影小鎮」、「油菜花旅遊節」等旅遊品牌,績溪縣將於3月25日舉辦主題為「走進全國首家攝影小鎮
  • 中國「最美」的古村落:已存在千年,現在還是那麼美你知道嗎
    中國「最美」的古村落:已存在千年,現在還是那麼美你知道嗎,黃山市附近值得玩的景點不僅僅是黃山,因為地勢和氣候,這裡有很多非常美麗的景點, 在黃山附近屏山村是很值得參觀的地方,這裡的景色很美,而且沒有很多遊客,所以可以在這裡自由遊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