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賣的老師
四川通江一名教師,在五一長假期間,兼職送外賣,被人拍攝視頻,在當地瘋傳,進而在網上引起熱議。
照片中的老師姓李,34歲,是當地一所中學的生物老師,也兼課音樂。
兼職時,被網友拍下視頻。稍有常識的朋友就明白,能掏出手機拍攝視頻,要麼是同事或鄰居,要麼是學生(在讀/已畢業)
能立刻形成傳閱效應,說明傳閱觀看者們,能get到視頻的梗點
換句話說就是:都知道李老師的教師身份。
不出所料,李老師在媒體的關注後,迫於輿論的壓力,已經辭去兼職。並向媒體反覆強調不是因為經濟原因,只是為了鍛鍊身體,開闊視野。
拍攝者,傳閱者,爆料者的圍觀,有沒有惡意我不知道,但肯定不帶一絲善意。
教師送外賣,在當地刷屏,視頻中曝光了李老師真名職業,妻子姓名,職業等信息。
這樣行為,筆者認為是不妥的。
事實上,也對李老師的現實生活,造成了影響。
兼職洗車的老白
被很多人奉為最經典的美劇《絕命毒師》,也有類似的情節。
老白(懷特)是一位中學化學老師,安分守己,兢兢業業
為了彌補家庭的拮据,老白下班後,在一家洗車店兼職一份洗車的工作。
結果被他開跑車的學生發現,並拍下了視頻。老白羞愧得無地自容。
一切都這麼巧合,唯一不同的是:
學生沒有大範圍傳閱,在學校和當地刷屏。媒體沒有圍觀報導。老白辭職是因為老闆的苛刻,不是迫於輿論。
教師能不能送外賣?
這個問題有兩方面。
一,送外賣有何不妥?不體面嗎?
如果把李老師的兼職換成炒股,炒房,出書,演講。我相信完全不會有質疑聲。
送外賣,因為門檻較低,被很多人瞧不起,就像他們看不起車間工人,農民工,環衛一樣。
我承認職業收入有高低之分,工作類型有難易之分。
但沒有貴賤之分。
古訓有言:君子待人,當不卑不亢,凡上諂者,必下瀆。
急於在工作上分出貴賤,尋求自我滿足的人,多半也是鬱郁不得志,且腰有十文振衣響的人。
二,教師能不能兼職?
看看這句話,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如果總想著增加收入,會導致分心,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
這樣的言論,我無力吐槽。這是脫離現實的道德綁架,裹挾。
教師是一份偉大的職業,但他首先是職業。
做教師不代表要放棄其他社會角色:父母,配偶、兒女……
李老師是在工作之餘兼職,沒有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沒有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那他的行為就應該得到尊重。
至於影響教學質量,更是無稽之談。
回望歷史,古代國子監教諭,祭酒,多為官員任職,且身兼數職。皇子皇孫的太傅,也有不少是朝廷大員?
看看身邊,好多中學公認有水平的教師,好多兼有教研工作。有名望的教授,導師,都兼著數個職位頭銜或掛著科研項目。這些「兼職」投入的精力時間,不比送外賣少。
怎麼大家不僅不批評,還趨之若篤?
為什麼要送外賣?
作家畢飛宇曾說過一個故事:
一位穿喇叭褲的年輕人上了船,
另一位沒穿喇叭褲的年輕人動手打了他,被打的人問為什麼?
打人的大罵道:「老子就是看不慣你穿喇叭褲的樣子!」
兩個人被拉開後,船艙裡的人開始討論,討論的中心是——年輕人該不該穿喇叭褲。
沒有人關心,年輕人該不該被人打。
沒錯,大家都在討論教師該不該送外賣。
卻沒有人關心,教師為什麼要送外賣。
李老師說是血糖高,要運動一下。送外賣四處轉悠一下,增加見識。
我覺得這是一種維護自尊的說法。這兩個考量肯定有,但後面一個最重要的貼補家用他沒有說。
讀書人講究氣節,講究「不折腰」。
李老師肯定也覺得靠雙手掙錢,沒有什麼不體面。才會正大光明絲毫不避諱地送外賣,還有臨行前妻子的關心。
g)
但選擇用這樣的方式去運動,去開闊視野。
也從側面印證了,李老師家庭經濟的拮据。
結語
教師這職業,貌似光鮮,實則苦逼。
工作量之大,如果沒有從事過,你很難想像。
職業光環,家長的期許與監督,師生情誼,學校壓力,這些東西推著老師往前衝。
獨獨沒有高薪的激勵,沒有誘人的職業前景。小學班主任帶完一班是六年,帶完十屆是一生。
而且,中國教師還是唯一會被認為掙錢不體面的職業。
別的企業拿百萬年薪畫餅,教師拿「偉大」畫餅。
好多教師正處在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房貸。
壓力不可謂不大。
如今城市的生活成本之高,有目共睹,三線開外尚能維繫,三線內幾乎是奢望。
只有父母輩有房有積蓄的子女,才能僅靠教師這份工作,在城市立足,生活。
有句話叫:寒門難出貴子。
恐怕不久的將來,又會多一句:寒門難出教師。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