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勇士vs克裡夫蘭騎士。2.0。
NBA歷史上,第十三次「去年還不夠,今年又是你」的總決賽。
勒布朗自己經歷的第二次——2013和2014,馬刺;2015和2016,勇士。
其他:
1997和1998,公牛vs爵士。喬丹和郵差的血戰。
魔術師一個人經歷過三次:1982、1983,費城;1984、1985,凱爾特人;1988、1989,活塞。
1978和1979,子彈vs超音速。
1954和1955,麥肯的湖人vs尼克斯。
剩下的五次,都歸於偉大的比爾-拉塞爾和他的對手們……1957、1958,他面對鷹;1960、1961,鷹。1962、1963,湖人;1965、1966,湖人。1968、1969,湖人。
好玩的細節:
拉塞爾之後……只有喬丹的公牛完成過「去年是我,今年還是我」的宿敵連冠。
對庫裡而言,很大的挑戰。
當然,2016的勇士vs騎士與去年,完全不同了。
簡單的算式是:2015年的騎士+勒夫+歐文,但不止如此。
2015年總決賽,勒夫和歐文倒下後,更像是金州勇士vs勒布朗+藍領們。一支球隊vs一個巨星帶一幫人。
2016年,則是地道的勇士vs騎士。
今年,勒布朗有一支成型的球隊了。某些地方,比勇士還要成型。
有點扭曲的是:論實力,2016年的騎士,遠勝過去年。勇士很難守住今年的騎士。系列賽初期,雙方很可能打出「誰得不滿100分誰輸球」的高分來。
但論風格,2015年的勒布朗+藍領群,可能更適合對位現在的勇士。
————————————————
季後賽已有的數據,沒什麼參考價值。畢竟對手不同,風格不同。但看過比賽的,都明白:
2016年季後賽的騎士,正在打出歷史罕見的華麗進攻。去年莫茲科夫+香波特+德拉維多瓦的時間,讓位於歐文+勒夫+弗萊,於是風格變了:射手群,廣域落位拉開,嫻熟的轉移球,對球施壓和追身三分。陣地戰,追身戰,都很完美。
去年,勒布朗事必躬親,衝鋒陷陣,隊友們衝前場籃板、投定點遠射;今年,勒布朗舒適多了:站好位置,安排歐文右翼單打、勒夫左翼遠射、射手們走位。
這肯定是勒布朗帶過進攻最好的騎士,可與2013年的熱媲美。而且還能隨意混編。第一陣不行的話,香波特+傑弗森+弗萊+勒布朗+德拉維多瓦的第二陣,可以隨時切換回去年總決賽的剛硬風格。猛龍屢屢被騎士打暈,就是被這節奏變化打殘了。
也有防守端的絕技:對猛龍的第一、二、五、六場,對鷹的第一、三和四場,對活塞的第一和第四場,騎士制勝,都是忽然一變節奏,上線對球夾擊,逼出遠射長籃板後,反擊,追身三分。
但是……
今年季後賽,對方在騎士離筐一米內的出手,命中率66%。(勇士是60%,鷹是51%,馬刺是54%)
施洛德、洛裡和德羅贊們襲筐時的發揮,我們也看到了。
騎士的防守不是不強,是不夠全面。他們有很好的前後籃板和外圍防守,但內線護筐很依賴勒布朗的補位;關鍵的決死防守招式,是上線夾擊和對球施壓,以求一波帶走。
但反過來,如果騎士無法在外圍就扼殺對手,內線就很容易被砍殺,然後被拖入第四節。
猛龍是全聯盟助攻最少的球隊之一,勇士是全聯盟助攻最多的球隊。要一波施壓帶走勇士,沒那麼容易。
騎士當然有辦法護筐,只要改變防守策略,或者派出莫茲科夫。但莫茲科夫本季季後賽,基本不在輪換內。而且他一上場,勇士會立刻放死亡五人組上來。
所以,最後可能變成:
騎士防不住勇士,勇士也防不住騎士。於是對轟押寶,在遠射和籃板上下注。
————————————————
關鍵對位:
伊戈達拉是否首發?
勇士需要伊戈達拉對位勒布朗,但如果他在系列賽第一場直接上首發,巴恩斯與替補部隊,擋得住勒布朗+香波+傑弗森+德拉維多瓦+弗萊的第二陣嗎?那需要另外換輪換時間。
伊戈達拉的首發,該是勇士的秘密武器。靠譜的法子是:他在第一節打了4分鐘後的一次死球時上場,然後就跟勒布朗對耗。在此之前,格林和巴恩斯輪流朝勒布朗扔。
博古特、莫茲科夫和長人們?
此前的東部系列賽,莫茲科夫基本在主輪換外,除非騎士極被動,他不會得到去年的待遇了,特裡斯坦-湯普森也同理:而如果他倆出場時間不多,博古特也就不會打很久,甚至,這些時間會填給艾澤利和斯貝茨去。這就意味著,勇士vs騎士的節奏,與去年前三場會大不相同。
勇士,誰防歐文?
這個問題更好的表述是:庫裡去對位誰?
歐文的持球攻擊會讓庫裡疲累,但如果庫裡去跟JR史密斯到處跑圈,膝蓋也不會太舒服。克雷-湯普森是對位歐文的良配,問題是:
——因為騎士的三分群拉開空間,勇士可能分不出人來夾擊歐文的持球打。
——克雷很擅長對球施壓,但歐文是個變向狂魔。比起線路直接一錘子買賣的威少爺,歐文是個磨人的小妖精。
這意味著:歐文會在某一場打出「別看這系列賽好像人人都比我牛,看今天都啞了吧?只有我才是最牛的」比賽。
克雷的問題:
騎士現在能有效盯防克雷的,疑似只有香波特……但他屬於第二陣容。當然,騎士可以讓特裡斯坦-湯普森參與無球延阻,控制克雷的走位,這樣無論是歐文還是JR還是香波特,都輕鬆得多。
這也是勇士可能必須給艾澤利甚至斯貝茨出場時間的理由:他們得保持內線威脅,讓特裡斯坦老實點。博古特如果沒手感,勇士得快速換上艾澤利甚至小球陣容,內切襲筐。斯貝茨可以擔當上季大衛-李的工作。
勇士,怎麼揉搓勒夫?
勇士會找歐文和勒夫打擋拆,全世界都知道。
勒夫的護筐和防擋拆問題,不是秘密了。庫裡當然不會放過他。這是本系列賽最要命的一組對位:勇士得摧毀勒夫讓他下去,騎士得想法子,如何把勒夫留在場上,又不至於太吃虧。
騎士的兩難:換防?任庫裡單挑勒夫?亞當斯表示:我這麼拼都搞不定,勒夫你還好吧……
上線夾擊庫裡?去年聖誕節就這麼打的,而且當時莫茲科夫還在。勇士其他射手最喜歡庫裡被夾擊了。
施展擴防夾擊提前破壞?格林比猛龍那幾位內線加起來都會傳球。
如果我是盧教練,那麼大概會這樣:勒夫對位中鋒,意思是,他去防博古特或艾澤利或瓦萊喬;如果勇士上小球陣容,讓勒夫去對位任何一個遠射威脅小些的傢伙。如果庫裡擋拆打勒夫?就夾擊庫裡,靠勒布朗回收籃板和補位;這樣,可以逼勇士打五小陣容;到時候,就以攻對攻,讓勒夫左腰背身單打——勇士的小球陣,他總還是背打得動吧?
(雖然仔細想想,如果是巴恩斯對位勒夫,勒夫真未必扛得動……)
這是本系列賽最關鍵的一組對位。勒夫的防守問題一旦解決了,騎士就只需要擔心歐文的防守了(如果騎士不夾擊庫裡,那麼可以把歐文藏起來去對位巴恩斯)。
最後一種法子,在騎士主場,可以賭一下:勒夫去防巴恩斯/伊戈達拉,放空他們的遠射,或者,索性由勒布朗去對位格林,可以極大幅度削弱庫裡+格林擋拆;然後,騎士控制後場籃板,推他們招牌的反擊三分。
歐文防誰?
歐文單防庫裡……有生命危險。
歐文單防克雷……如果沒協防,克雷會得到許多空位。
歐文防巴恩斯/伊戈達拉?似乎是比較合邏輯的選擇。長距離,巴恩斯拿歐文沒辦法;為巴恩斯專門設計近筐?騎士可以夾擊,巴恩斯的傳球視野和伊戈達拉有決定性差距;如果歐文防伊戈達拉?伊戈達拉一輩子都不喜歡單挑,無論面前是鮑文、歐文還是蔡英文。
(但我懷疑勇士會針對歐文和勒夫盯的任何人打個擋拆。比如,JR防庫裡,歐文防巴恩斯?他們會立刻來一個庫裡+巴恩斯擋拆……所以誰知道呢?)
德雷蒙-格林:
這理該是他大放異彩的系列賽,甚至應該有機會跟去年伊戈達拉似的,去爭取總決賽MVP選票……節奏上,沒有亞當斯、伊巴卡和杜蘭特的長臂遮天蔽日,他的情緒應該會健康些,也能清晰地看到隊友。在肉搏時,勒夫和弗萊都沒有亞當斯那麼狠辣。
而且,一旦騎士對庫裡放出上線夾擊,他的發揮機會就到了。沒有莫茲科夫堵在籃下時,格林奔襲籃筐會快樂很多。
陣容輪換:
騎士會希望勒夫避開庫裡的出場時間;希望讓歐文少遇到庫裡和克雷;勇士會希望伊戈達拉儘量多地纏勒布朗。所以雙方都會迅速啟動第二陣。
依照騎士慣有輪換,他們第一節末陸續上二陣對球施壓,第二節勒布朗帶德拉維多瓦+香波+弗萊+傑弗森一起轟開分差;科爾教練近來的習慣則是庫裡+格林打第一節,克雷打第二節初。倘若如此,勇士得提早拉開點分差保證安全。因為弗萊一旦出場,就預定騎士要推一波了。
這也是勇士真正的兩難:伊戈達拉如果首發,利文斯頓自己和巴恩斯帶第二陣,很可能攻不開,反被騎士二陣追身炮轟,弗萊的無差別掃射很容易就能拉開分差。所以,伊戈達拉如果首發,就要給庫裡留一點第二節初的時間。伊戈達拉和庫裡的輪換節點,是勇士很要命的算計。就像勒夫和歐文的防守之於騎士似的。
此外:除了欺負歐文和勒夫、打騎士的護筐,勇士還需要一個第二陣容的攻擊發起點。比如,利文斯頓的背身;比如,假設克雷跟第二陣容打,那麼就克雷的擋切。
勒布朗的問題:
常規賽對勇士兩場,勒布朗用42發投籃得到41分,更慘烈的是:兩場合計7助攻7失誤。
比較讓人頭疼的是:對位巴恩斯或伊戈達拉,他都無法舒適突破,只能背身扛,而勇士並不太夾擊他。對猛龍,凱西教練都發覺了:可以用比永博來對位他,放他跳投。
所以本季季後賽,勒布朗的效率驚人——命中率55%,雖然三分率只有32%——不是他打得比去年勇猛,因為他有所選擇。騎士三分群拉開空間,他有多達49%的投籃在離籃一米內完成;除此以外,就是投個三分球。換言之:他的指揮角色增加了;衝鋒陷陣?有選擇地進行。
勒布朗現在,更多地融在球隊進攻裡。守轉攻,空切,跟歐文/德拉維多瓦擋拆。好處是,他不再那麼需要持球了,靠他的傳球就能打開局面;壞處是,他的持球攻堅,勇士並不怎麼忌憚。勇士,或者說全聯盟害怕的,是他大開大合的轉移球。
負擔比去年輕了,但他要思考的東西很多。他是首發裡唯一的優秀防守者,勒夫和歐文的防守都需要他補位;陣地戰的進攻選擇需要他轉移。
所以,騎士進攻真正的核心,不是他們的手感好不好之類,而是:
「讓勒布朗移動中接球,其他人落到讓他舒服的位置」。
最後,勇士打急了,也一定會繼續無限換防並對勒布朗持球收縮。這就面對那個2011年總決賽以來,小牛、馬刺、勇士都拋給過勒布朗的問題:
「如果我們就是鎖死其他人和禁區,讓你投籃,你怎麼辦?」
這個系列賽,雙方可能誰都防不住彼此,勢必得放空幾個射手,來賭博式防守,剎對方的氣勢。博古特、巴恩斯、格林、湯普森和勒布朗,都會偶爾被放空。勒布朗的投籃手腕穩不穩,可能就是一個系列賽的起伏。
系列賽進程:
季後賽至今,騎士沒有經歷真正的生死戰,所以他們的套路,也從未見過底。他們肯定給勇士準備了許多東西,還沒使。
反過來,對雷霆的系列賽,對勇士而言,真是淬鍊了筋骨——現在他們可以適應一切節奏了。
因為雙方的厚度和可能性,勇士和騎士都有足夠多的後招和變局——而不像去年,勇士一個五小陣容就扭轉了。
我覺得,勇士會七場取勝——因為他們的主場優勢,因為騎士並不像雷霆的風格那麼壓制勇士(雖然騎士套路比雷霆豐富得多);以及,勇士沒有勒夫和歐文這樣的防守破綻,需要刻意掩藏。
但關鍵,依然是系列賽中盤後的變招和來往,中盤之後,莫茲科夫、艾澤利、利文斯頓、香波們,都會變得重要起來。
畢竟,以騎士的準備充裕度,他們有很大的機會,帶著1比1回克裡夫蘭。
————————————————
最後一個話題。
史蒂芬-庫裡vs勒布朗-詹姆斯。
如上所述,2015年總決賽,騎士都不像是一支完整的球隊,更像是「勒布朗與他的小夥伴」。事實也如此。總決賽下來,勇士奪冠,但勒布朗再一次證明:他還是當世第一人。
大概從2009年他拿到第一個常規賽MVP開始,就基本在鐵王座上坐著。2009-2011,他沒奪冠,但科比、德克和羅斯,雖然各自拿了冠軍,但誰都沒法說「老子天下第一」,因為有勒布朗杵著呢;2014年杜蘭特拿到常規賽MVP,2015年庫裡拿到MVP,但他們是聯盟第一人了嗎?真沒法這麼說。
就像1993年常規賽MVP巴克利和1997年常規賽MVP郵差,都不敢這麼說。1998年,喬治-卡爾壯著膽,說鯊魚已是天下第一人,還在喬丹之上。結果西部決賽湖人被爵士橫掃,喬丹又幹掉爵士,這句話就此被遺忘。
今年,有點微妙了。
史蒂芬-庫裡蟬聯了常規賽MVP,還是全票當選,再帶隊破掉各色常規賽記錄。僅論常規賽,勒布朗巔峰的2009和2013,也壓不過今年的庫裡。
接下來呢?
1991年總決賽,喬丹擊敗魔術師奪冠。真正的意義,不只在他第一個冠軍,而是從此,天下第一正式是喬丹了。魔術師將冠冕交出去了。
反例:1995年西部決賽,剛拿到常規賽MVP的羅賓遜被大夢修理了。「這位子,我不給,你不能搶。」
2008-15,雖然勒布朗旁落了三個常規賽MVP,但每一年,似乎都沒有另一個人可以走出來,穩穩地說:「對,我已經超過勒布朗,是天下第一人了。」今年,會是第一個嗎?
勒布朗與庫裡,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年少成名vs第一次全明星時快要26歲了;強壯偉岸vs秀雅清瘦;全能魔王vs遠射之妖。勒布朗的大局觀幾乎獨步聯盟歷史,庫裡的三分球肯定是史上最強了。
只是,表現方式不同而已。某些方面,勒布朗永遠趕不上庫裡;就像某些方面,庫裡永遠趕不上勒布朗一樣。但他們依然被放在一個天平上比較,因為他們是如今天下,對球賽影響力最強的兩個人。
2015年總決賽,像是一次勒布朗vs勇士的獨舞。最後他們誰都沒贏,伊戈達拉舉起了總決賽mvp獎盃。但2016年了,勒布朗有一支自己的球隊,有一個自己合得來的主教練;庫裡則證明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攻擊力。他們都有了個人狀態與部隊。
勒布朗永遠處於贏家全得的狀態。他永遠是所在球隊的第一大佬,有十足的控制力。如果騎士奪冠,就可以說,是勒布朗完成了掀翻73勝球隊的偉業。他還是天下第一。
對庫裡而言,如果他打出一個華麗的總決賽,為他的2015-16季完美謝幕,這將是NBA歷史上最偉大的個人賽季之一。
以及,是的:他將拿走當世第一人的冠冕,坐穩鐵王座。
——我私人最想看到的劇情是:
總決賽第七場,最後時刻,騎士落後1分。勇士球權。
忽然,瓦萊喬從勇士板凳跳起來,抱住勒布朗,對他犯規。裁判愣了半天,吹了一個技術犯規。
甲骨文球館的球迷都爆炸了。瓦萊喬捋了捋長發,仰望全場球迷:
「對不起,我是臥底!I am the chosen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