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BA公司的天價罰單事件被熱議,多名球員以及教練員被罰款542萬元,成為媒體和球迷關注的焦點。此次處罰系球員和教練員違反指定贊助商裝備的穿著規定,不過處罰力度、處罰時間以及處罰對象,都讓球迷和媒體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
其實,CBA聯盟開出的罰單還不止於球員層面,有的俱樂部也受到了相應的處罰。媒體曝出了另一張罰單顯示,北控男籃也因為球員李根未按規定穿著指定裝備,被聯盟罰款100萬元。從罰單的時間(2020年11月8日)來看,這跟之前曝出的罰單應當是同時開出來的。
對北控男籃的處罰內容大致為:李根未按規定穿著贊助商指定裝備,且該違規行為經電視臺報導,損害了贊助商權益,並造成不良影響。其實處罰的內容與之前那兩張基本相同,只不過處罰方式不同,之前是對球員和教練的處罰,而這張罰單被處罰的是俱樂部。
北控男籃被處以核減經費100萬元的處罰。
CBA的處罰力度有些大,動輒就是幾十萬上百萬,這對於大多數球員來說都很高,某些球員稅前年薪也要遠低於罰款金額。也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被處罰的球員之一買爾丹的哥哥就抱怨,「按這個上面的罰款,買爾丹可以回家賣羊肉串了!」
從各方的觀點來看,其實大多數人都是能夠理解贊助商的,況且處罰本身跟贊助商關係不大。為什麼這麼說呢?贊助商是跟CBA公司合作而不是跟球員合作,如何監管球員行為是CBA公司的義務,贊助商是沒有權利對球員進行處罰的。
這些處罰都是CBA公司的處罰,而不是贊助商的處罰,贊助商只是向CBA公司主張自身權益。
如果不是CBA公司開出的天價罰單,其實是沒有多少人會去關注球員違反裝備穿著規定的,畢竟這樣的事情在CBA聯賽並不被重視。當然,如果不是處罰金額堪稱天價,也不會有太多人對此熱議,因為球員違反規定被處罰也是正常的事情。
正是由於天價的處罰,使得這樣的事情被更多人關注到。
球迷對於CBA公司的天價罰單議論頗多,不少球迷驚呼「這罰款力度太誇張了吧」,也有球迷認為「CBA各隊應該搞個像NBA一樣的球隊裝備經理了,專門管管這種事。」還有球迷調侃,「別急,還沒湊齊5600W,接下來還有後續。」
球迷為什麼會提到5600萬這個數字呢?根據媒體的報導,CBA公司上賽季複賽的時候鬧出過烏龍,當時在球迷看臺上擺放各國聯賽球衣,大多數都是贊助商的競品,而且LOGO清晰可見。通過相關媒介的直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烏龍事件讓贊助商極為惱火,再加上合同中的CBA賽季縮水相應條款,要求核減贊助費用8000萬元,經過討價還價最終決定核減贊助經費5600萬元。而CBA公司內部並沒有人願意為此擔責,這讓一些俱樂部很不滿意。
所以,CBA公司開出的這些罰單有點亡羊補牢的意思,但是不知道是否來得及。
(文/顏無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