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關二哥號稱天下第一大,總高57.3米,相當於18層樓,底座還有「武財神」文化展覽
解放牌關二哥,同樣來自中央美院
湖北當陽玉泉山「天下第一關廟」
唐貞元十八年(802年)的《重修玉泉關廟碑記》,稱玉泉寺西北三百步,「有蜀將軍都督荊州事,關公遺廟存焉」,隋朝建寺的智顗(讀「蟻」)禪師(不是普淨),有一天晚上「忽與神遇」,「神」說此地宜作僧坊,請大師多加利用。《碑記》還說,關羽去世後化為神靈保佑這一方水土,但祠廟年久失修坍塌,當地地方官——荊南節度使、江陵尹裴均不高興,命令當陽邑令張憤重修。玉泉寺是天台宗的祖庭,唐代已經擁有很大影響力。但遍查其創始時的文獻,包括智顗自己寫的文章,都沒有提過遇到「神」,更沒有提到關羽。只是到了唐朝,篤信佛教的董侹寫《碑記》,把兩者扯到了一起,因為他是那位荊南節度使的手下,知道阿sir的小心思:通過給關羽修廟來取悅當地百姓。既然地方官開到口,依賴官府保護的玉泉寺,對關廟重修工程也表示支持,畢竟擴大了群眾基礎,利好香火。
關二哥的好運只是剛剛開始。一百多年後,荊南的地方官,成了北宋的第三個皇帝——宋真宗。他登基以後,敕令修繕玉泉山關廟,並派官員祭祀,標誌著關羽崇拜首次得到國家承認。
考慮到宋真宗上位過程頗為周折,本人又迷戀佛道,他駐荊南期間,大概也少不了去玉泉寺求神拜佛。或許當年路過關廟的時候,順便進去許了個願?
自認靠關二哥保佑上位的宋真宗(左),戰鬥力還是不行,只能與遼國籤下「澶淵之盟」既然「靈驗」到能決定帝位,獲得國家認可也就情理之中。然而隨著大宋國防形勢堪憂,關二哥對皇帝的意義,很快變成了「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面對北方強敵,皇帝急需一個戰神來武裝全軍,但又特別怕他不聽話。到了宋徽宗時期,面對前所未有的內憂外患,關二哥的星運也開始暴漲,新封號接踵而來:首先最直觀的,提了級別——死時只是漢壽亭侯、壯繆侯,八百年就成了關公、關王,地位蓋過一大批名將。其次,「真君」之稱,意味著道教系統的植入。有這麼一件事:宋徽宗上臺前3年即1098年,山西運城解州(關羽故裡)的鹽池發生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堤堰決裂,鹽池被水衝毀,極大影響食鹽供應。當時就有民間傳說把責任賴到前朝頭上:宋真宗年間大修軒轅黃帝廟,建到鹽池邊上,上古傳說黃帝殺蚩尤於中冀,蚩尤血液化為鹽滷,形成了解州鹽池。所以管鹽池的蚩尤一看軒轅廟就不爽,化成蛟龍要作亂。宋真宗不知道怎麼辦,求教於張天師。張天師說,要打敗蚩尤這個上古戰神,必須作法請出「運城鄉親」、蜀中名將——關羽。關羽率領陰兵,「風雲四起,雷電交轟」,兩下就斬了蛟首。這個民間傳說,顯然是「天師道」的公關稿。且不說「關公戰蚩尤」之荒謬,張天師與宋徽宗也不是同一個時期的。但道教為了爭搶關羽IP,拔高自己「召之即來」的神力,創造宋版「顯靈」故事,並記載於《大宋宣和遺事》。很快,不少關廟就改成了道觀。剛出家的漫畫家蔡志忠,做過一部「關公戰蚩尤」的動畫最後,忠、義等字登場,標誌著意識形態正統——儒家已經全面接管。本來關羽在荊州地區就是「一哥」,因為沒能處理好下屬問題而遭臨陣反水,痛失好局,間接毀了蜀漢的大業,在《三國志》裡落得個「剛而自矜」的差評。現在避重就輕,開始強調他在蜀漢集團的「二哥」身份,強調他對劉備的絕對忠誠,反而讓他被理解為一個「當得好二哥,當不好一哥」的終極「打工人」。這麼一來,關「二哥」的親民程度直接加到max,從廟堂之高,走向了江湖之遠。畢竟百年未必出得了一個真戰神,而老闆們天天都不放心手下的「打工人」。上海玉佛寺伽藍殿
既然關二哥怎麼吹都是政治正確,文藝界就放手開幹了。在羅貫中開始寫作《三國演義》之前,元雜劇裡已經有《單刀會》《關雲長千裡獨行》《關公大破蚩尤》等票房榜長期霸主。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種種橋段,唾手可得。
如果說《三國演義》是一部能讓關羽拿最佳男主角的小說(只有諸葛亮和曹操可以表示不服),羅貫中還應該拿下最佳美術指導: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唇若塗脂;頭裹青巾,衣著綠袍;使青龍偃月刀,胯下赤兔馬。這個標準定妝照,給日後一切視覺藝術作品下了任務書。明朝建政初,對前朝百花齊放的民間信仰有過一輪整風,大量「淫祀」被禁。關二哥的地位打回到原封號「壽亭侯」(故意少個「漢」字),算是一次官方的降火,但仍作為武廟的重要神祗,供軍隊崇拜。不過到了萬曆年間,關二哥東山再起,這次的封號,還比之前任何一次都猛——先是「協天護國忠義大帝」,然後是「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16個字。為什麼加封?——你沒猜錯,因為他又被顯靈了。明末的《關聖歷代顯聖志傳》中,超過一半故事發生在萬曆年間:有志於深化改革、但是不太講政治紀律的內閣首輔張居正當時與另一名臣高拱不和,相傳他曾到關廟求籤,神籤上說:「才發君心天已知,何須問我決狐疑。」意思是這樣做有違天道,希望張懸崖勒馬。可是張居正還不收手,就在高拱宣判日,晴天裡忽然颳起大風、黑霧升騰,落下冰雹。大家都認為是關公大怒,彰顯高拱冤屈。對,這個故事就是高拱集團編出來的,然後皇帝就採信了。原來關二哥不但能在四川打擊謀反的土司,在沿海掀翻來犯的洋船,還可以在朝廷上被用作政治傾軋的道具。既然這麼靈,值得16字封號吧?
也是在明朝,《三國演義》不但遠播日本、東南亞,也傳到了東北的女真人那裡,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愛讀。關羽作為明軍的戰神,較場中都有關廟,然而清軍屢戰屢勝,就認為是關公「顯靈倒戈」:你看你們的戰神都不保佑你們了,都在幫我贏,所以大明「天命」已盡!
入關之後,順治帝馬上續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除了康熙沒什麼表示之外,歷代清朝皇帝都在加字:所以崇拜關二哥的終極形式,不是造最大的像,而是加最多的字。此時在民間,關帝廟遍布全國,香火鼎盛,各行各業都奉為保護神。祭關帝習俗直至民國仍然保留,關二哥崇拜也隨移民潮遠播海外。馬六甲華人迎接荊州關帝
參考資料:
1. 「關公」大意失荊州,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2020年11月16日
2. 關公崇拜的成因,崔序芝、謝章平,
3. 關羽為什麼會被「神化」,熊召政,鳳凰網,2020年9月24日
4. 關羽現象與儒、釋、道三教,蔡東洲,中華文化論壇,1994年第2期
5. 從民間信仰的「三教合流」看關羽形象演變,王運濤,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科版),2016年第31期
6. 略論唐宋間關羽信仰的初步形成及其特點:以董侹所撰《荊南節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關廟記》為例,
凍國棟,唐史論叢,2008年第1期
7. 論儒釋道對關羽的神化,崔文魁,中國俗文化研究第四輯,2007、8年4卷第4期
本文首發於零記宵夜,圖片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聯繫後臺獲得內容授權在看誠可貴,轉發價更高
不想誤推送,設置加星標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全部歷史文章
給愛吃燒鵝的小編賞一碌荔枝木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