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39歲《發願文卷》,清勁爽利!

2021-03-03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訂閱號

黃庭堅(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魯直,小字繩權,號清風閣、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稱黃山谷、黃太史、黃文節。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祖籍浙江金華。北宋詩人黃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黃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滌親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黃庭堅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的詩,被蘇軾稱為「山谷體」。黃庭堅的書法獨樹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書法家蘇軾、米芾和蔡襄齊名,世稱為「宋四家」。在文學界,黃庭堅生前與蘇軾齊名,時稱「蘇黃」。作品有《山谷詞》等。

治平四年(1067年),黃庭堅進士及第,歷任葉縣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泰和縣知縣、德平鎮監、秘書省校書郎、《神宗實錄》編修官、集賢校理、國史局編修官、起居舍人、宣州知州、鄂州知州、涪州別駕、宣議郎監鄂州、奉議郎兼寧國軍判官、朝奉郎兼舒州知州、吏部員外郎、太平州知州等職。1105年,黃庭堅病逝於宜州南樓,享年61歲。1109年,宋高宗追贈黃庭堅為「龍圖閣大學士」。1275年,宋恭宗追贈黃庭堅諡號:文節。黃庭堅一生為官清正,治學嚴謹,以文壇宗師、孝廉楷模垂範千古。

黃庭堅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學書尤為推崇王羲之《蘭亭序》。其有一首讚頌楊凝式的詩可以說明他對《蘭亭序》習練體會之深:「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這其中不能沒有其對王羲之書法學習的深悟。

黃庭堅在上溯晉唐、學習前人經典書法時,對其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蘇軾,可以說黃庭堅的手札小行書在很大程度上是學蘇軾的。黃庭堅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深受蘇軾書風的影響。在黃庭堅書論中,評東坡書頗多,且多為推崇備至者。蘇東坡不僅是黃庭堅文學上的老師和提攜者,而且也是其書法的學榜樣。在黃庭堅題跋中,即反映出黃庭堅從蘇軾處學習書法的一些消息,如「予與東坡俱學顏平原。然予手拙,終不近業」,又如「東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銘草。餘嘗評東坡善書乃其天性。往嘗於東坡見手澤二囊,中有似柳公權、褚遂良者數紙,絕勝平時所作徐浩體字。又嘗為餘臨一卷魯公帖,凡二十紙,皆得六七,殆非學所能到」。黃庭堅與蘇軾相差八歲。二人交誼師友之間。從黃庭堅的行幫手札墨跡看,其撇捺開張、字形扁闊、字勢向右上揚等,都明顯表現出蘇軾書法的特徵,甚至有些誇張強調,唯嫌生澀,未有蘇書圃熟也。而黃庭堅以禪悟書當與蘇軾互為影響。如蘇軾《禱雨帖》,筆意極似黃庭堅,特別是其末尾數字,從容嫻雅,行筆鬆緩,幾若黃庭堅代筆。

《發願文卷》作於黃庭堅39歲左右,用筆中鋒直落,逆入平出,無明顯提按動作,只有個別長橫提按對比明顯一些,顯示出用筆清勁的特點。在眾多研究成果中,很多學者都將《發願文》作為他開始學佛的標誌。確實,黃庭堅撰寫的《發願文》是研究其佛教信仰的重要文本。

來源 |壹書法

 免責聲明  我們尊重知識,尊重每一位原創作者的辛勞成果。我們特此聲明:本訂閱號所轉載的文章均經原作者授權許可,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若所轉載文章中的美術、攝影等作品涉及您的版權問題,請您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轉載內容。

相關焦點

  • 黃庭堅書法全集
    治平三年(1066),山谷21歲,在官吏考試的預試中得第一名;第二年,及進士第三甲。歷汝州葉縣時,大名府、國子監教授,吉州太和知縣。崇寧四年九月三十日卒於宜州館舍,終年61歲,紹興初,追諡文節,工詩文,受知於東坡,與秦觀、張耒、晁補之並稱為「蘇門四學士」,開創「江西詩派」,與東坡合稱「蘇黃」黃山谷書法與蘇軾米南宮、蔡襄齊名號稱「宋四家」。
  • 黃庭堅書法大全
    21 黃庭堅《牛口莊題名卷》大圖局部7 黃庭堅《行書贈張大同卷》221 黃庭堅《牛口莊題名卷》(即《明瓚詩後題》卷)25×1004cm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33 黃庭堅《發願文卷》(局部)紙本行楷 33×679cm 元豐七年(1084)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蘭千山館寄存)
  • 黃庭堅書法全集(含長卷-高清)
    12 黃庭堅《牛口莊題名卷》大圖局部13 黃庭堅《牛口莊題名卷》大圖局部21 黃庭堅《行書贈張大同卷》234 黃庭堅《牛口莊題名卷》(即《明瓚詩後題》卷)25×1004cm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39 黃庭堅《發願文卷》(局部)紙本行楷 33×679cm 元豐七年(1084)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蘭千山館寄存)
  • 帥哥黃庭堅的丹藥自誤病歷
    1084年,元豐7年,40歲的黃庭堅寫下《發願文卷》,這篇文卷也是現存可見的最早黃庭堅書法墨跡:「願從今日盡未來世,不復淫慾;願從今日盡未來世,不復飲酒;願從今日盡未來世,不復食肉。」十五年後(1099年),黃庭堅在戎州作《醉落魄》,題註:「老夫止酒十五年矣,到戎州恐為瘴癘所侵,故晨舉一杯,不相察者乃強見酌,遂能作病,因復止酒。」可見黃對自己當初的發願是認真的,而且說到做到。
  • 敦煌出土文物|皇興二年康那造幡發願文
    《皇興二年(468)康那造幡發願文》,館藏號為D0713,發表號為敦研343號。白麻紙,卷長38.7、高26.8釐米。此卷文書字跡清晰,美觀,稍有殘缺,《甘肅藏敦煌文獻》第2卷有詳細的說明。原文共11行,行寬2cm,每行15至20字不等,總176字,失題。
  • 米芾最高境界的作品,瀟灑自如、清勁風動,被譽「中華十大名帖」
    米芾,字元章,湖北襄陽人,北宋著名書法家、畫家,與蘇軾、菜襄、黃庭堅並稱為「宋四家」。米芾的書法可以說是集結前朝之大家風採,他自稱為「集古字」,初學蘇東坡,後各大書家,不過從其書法中看,他還是受顏真卿、歐陽詢、褚遂良、沈傳師等人的影響較多。
  • 西方發願文講記(7)
    下面是發願,分成總願和別願,先是總發。我們來看經文:從於今日,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聖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眾生。看到眾生苦,你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依苦諦發願;苦是因為集來的,因為有煩惱,才會有苦的報,眾生和我都有煩惱,我們發願煩惱無盡誓願斷,這是依集諦發願。法門是道,可以幫我們出離生死、成佛道,我們發願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是依道諦發願;滅是涅槃,無上的涅槃就是佛果,發願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依滅諦發願。四弘誓願就是依苦集滅道四諦所發的願。
  • 大悲咒賞析:大悲咒發願文全文
    在念大悲咒原文前,大家要記得去念發願文,這樣可以提前告訴菩薩自己的願望。所以當大家想要祈願時,一定要記得念發願文。那大悲咒發願文的全文是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大悲咒發願文: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心頂禮過去無量億劫千光王靜住佛一心頂禮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神妙章句一心頂禮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稽首觀音大悲主 願力洪深相好身千臂莊嚴普護持 千眼光明遍觀照真實語中宣密語
  • 黃庭堅|苦筍賦
    崇寧四年(1105年), 轉到永州,黃庭堅未聽宣布命令就客死在宜州(廣西宜山縣)貶所,終年六十歲。 [2]大觀三年(1109年)二月,門人蘇伯固、蔣湋護其喪歸葬雙井祖塋之西。建炎四年庚戌(1130年)高宗中興,贈直龍圖閣,德祐元年乙亥(1275年)太常寺議諡「文節」。主要成就編輯文學造詣
  • 書法人物黃庭堅
    黃庭堅在河北時與趙挺之有些不和,趙挺之執政,轉運判官陳舉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黃庭堅寫的《荊南承天院記》,指斥他對災禍慶幸,黃庭堅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宋崇寧二年(1103年),以幸災謗國之罪除名羈管宜州。崇寧四年(1105年),轉到永州,黃庭堅未聽宣布命令就客死在宜州(廣西宜山縣)貶所,終年六十歲。
  • 林逋《松扇五詩卷》
    釋 文 :  制誥李舍人,以松扇二柄並詩為遺,亦次來韻:  編松為箑寄山中,兼得紫微詩一通。入手涼生殊自慰,可煩長聽隱居風。  孤山雪中寫望:  片山兼水遶,晴雪澓漫漫。  《松扇五詩卷》,行書,紙本,縱三二釐米,橫三二零·六釐米,凡三十四行,每行字數不一,共二百八十五字。此卷行書五言、七言詩共五首,分別為《松扇》、《孤山雪中》、《孤山松亭》、《送史》和《春日》。林逋卒於宋仁宗天聖六年(一零二八)。此作款署「時皇上登寶位歲夏五月孤山北齋手書林逋記。」知此卷作於宋仁宗天聖元年(一零二三),時林逋年五十七歲。
  • 淺析:祝允明是如何學習黃庭堅與米芾小楷的
    黃庭堅、米芾四年(1525),祝京兆66歲《仿蘇黃米蔡體小字袖珍卷》,可見祝允明對宋人書法學習孜孜不倦。祝允明臨摹黃庭堅楷書的作品尚無發現(不失為有一種可能),但從祝允明臨黃庭堅行書《沈替達詩評》來看,祝允明從用筆到結構,再到章法無不相似,特別是黃庭堅書法中宮收緊,呈福射狀的結構特點,祝允明臨摹的十分到位。其中一些長筆畫芾動之筆法,如橫畫寬博、撇掠放縱等形態皆能惟妙惟肖。而這樣筆法的特點正符合祝芾放蕩不羈的性格。他也深知"雙井(黃庭堅)之學,大抵以韻勝",因而祝允明臨書中多取其神韻。
  • 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附譯文)
    西方發願文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我今發願願往生,惟願慈悲哀攝受。弟子某甲(眾等),普為四恩三有①、法界眾生,求於諸佛一乘②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蓮池《雲棲法匯》注 釋①四恩:指父母恩、眾生恩、國土恩、三寶恩。三有:欲界、色界、無色界 。②一乘:指能令人成佛的大乘教法。③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④四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
  • 免費結緣:《西方發願文》蓮池大師著 大字拼音讀本
  • 什麼是發願?為什麼發願?如何發願?
    發願對於學佛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發願是初發心學佛的基礎,是學佛過程的動力和方向。諸佛、菩薩、祖師都是依不同的願力而成就,發願也是成佛的必須,真正懂得發願的才是真正的學佛人。發願的含義發願意為發起誓願。又稱為發大願、發願心、發志願、發無上願,是學佛的基礎。佛法是智慧的信仰。如果能夠懂得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發願、立志,圓融地轉變觀念,就能為生活和修行提供更多的方法,讓生活充滿智慧。為什麼發願?
  • 黃庭堅最有名的一幅字---------《龐居士寒山子詩》
    黃庭堅《龐居士寒山子詩》(局部)紙本 卷 29.1x213.8 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我見黃河水,凡經幾度清。水流如激箭,人世若浮萍。痴屬根本業,愛為煩惱坑。任運堂試張通筆為法聳上坐書寒山子龐居士詩兩卷涪翁題   此作用筆凝練而富有韻致,結字險絕,敧側中帶安穩。常以一二長筆打破空間布白,配合行氣的錯落,產生強烈的動勢。為黃庭堅代表書風,可謂風度翩翩,自有一種風流。  黃庭堅書寫時之特殊運筆動作,經常因為動作過大而造成橫畫線條中間的斷開。
  • 藝林小札:黃庭堅與王獻可一家的交遊 | 李躍林
    獻可對這篇文章很滿意,只提出了很少的修改意見並請求黃庭堅書寫碑文和碑額。這一修改和黃庭堅大字書寫碑文的事情,記載在庭堅的另一封信裡[5]:A2先公潛德之光,雖未顯於中朝,而清湘之民傳世奉祠,此非人力所能致也。託於不肖之文,曾不足以發揮萬一。過蒙稱謝,愧不可言。謹如來論,改定數字,大書並作碑額。衰憊,勉為之,殊不足觀,不知堪入石否,更冀裁酌。
  • 如意妙寶珠佛子抱佛大智度論發願文之五九一
    如意妙寶珠佛子抱佛大智度論發願文五九一 南無本師上師佛法僧寶文殊菩薩,承佛星威神,願我歡喜見聞受持大智度論一百卷(第四一卷~第六十卷)    龍樹菩薩造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須菩提答言:「所有色,所有不二,所有受、想、行、識,所有不二,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無色、無形、無對,一相所謂無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