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面閱讀」活動的不斷開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讀書,也體會到了讀書帶來的好處。然而,書籍的種類何其多,面對琳琅滿目的書籍,究竟該如何選擇是不少人為之頭疼的事情,特別是中小學生們該選擇讀什麼書,似乎成為了不少家長甚至老師們的一大」痛點「。
那麼家長到底該如何給孩子選擇合適的書籍呢?如果是在以前,相信很難有人會給出明確的回答。不過現在不一樣了,就在4月23日,教育部首次向全國中小學生發布了閱讀指導目錄,這是史無前例的,而消息一經傳播,便快速衝上了熱搜榜首!
在這份目錄中,總共遴選了300種古今中外的圖書,涉及四大類:人文社科、文學、自然科學和藝術。與其同時,目錄中還對每一本書進行了學段上的說明,方便了家長和學生的選擇。而小磊也相信,在這份目錄的指導下,老師、家長勢必會大力推薦這些書籍。
然而,這恰恰也是小磊比較擔心的地方。教育部推薦的書籍,無疑是具有權威性的。這種權威性一方面可以給學生和家長帶來選擇上的便利,但同時也可能會成為束縛孩子閱讀的枷鎖。
眾所周知,市面上的好書絕不僅僅只有這300種,但家長或老師很可能會因為這份目錄而強制學生去閱讀,然而,並不是每一位學生都會對這些書產生興趣,甚至有的書籍會讓學生反感,那麼,即使學生按照要求去閱讀這些書籍,到頭來會適得其反。
教育部雖然首次像全國中小學生發布閱讀指導目標,但卻明確表示:各地各校不作統一要求,不得強制使用,不得要求學生全部必讀。然而,有些學校或者家長卻未必會這樣認為,而這時有些商家機構,會利用此次機會,大肆宣傳,製造賣點,讓原本的好書分享,變成了帶有功利性質的色彩,從而偏離了初心。
讀書不是目的,過程才最重要。小磊仔細地觀看了這些目錄,說實話,一些書籍理解起來並不容易,這不得不讓人擔心執行的效果。有些家長給孩子買回來書以後,只是監督孩子是否讀了,但到底有沒有讀懂,卻難以分辨。
上面的這些問題,其實,也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問題,至於如何解決,小磊也有這自己的看法。
如今,讀書,不僅僅是局限於紙質書籍,尤其是手機和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雲閱讀「,這種閱讀方式,不僅可以達到和紙質書同樣的效果,還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寫下心得和體會,並與書友們互動,這大大地促進了讀書的交流,同時也更能夠激發閱讀的興趣。
如之前所說,教育部推薦的這些書籍,無疑是權威的,但這種權威不能成為學校」填鴨式「教育的」保護傘「。讀書是快樂的,更是一種自我提升,但不能成為學習或考試的任務。此外,還要做好預防和監督工作,更不能讓這種權威成為商家獲利的驅動。
讀書,讀的是作者的思想、寓意。然而,中小學生讀這些書籍時,未必能夠理解其中的含義。因此,小磊認為,我們不僅要推薦一些好書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該如何讀書。例如,學校或者教育機構可以分享一些精讀的課程,帶領學生一起讀書。
教育部首次向全國中小學生發布閱讀指導目錄,初衷是非常好的,然而,不要高估了學生們的閱讀能力,更不能偏離了讀書的目的。這絕不僅僅只是給出一個目錄就能解決的問題,我們還需要更多合理的措施來保證讀書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各位小夥伴們,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歡迎發表評論!有需要這份目錄的小夥伴們,可以私信給小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