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家喻戶曉的TA,竟是中國民間美術的獨特一脈!

2020-12-23 澎湃新聞

▲陳富林 江南人家

若問江南生活之美,何以丹青繪之,

自然應以生長且潤澤於土地的

民間藝術為參照,

而農民畫正是重要的維度。

這片土地的煙火蓬勃、欣欣向榮,

都在這些各具特色、承載著

一個個鮮活傳承故事的畫面中。

江南的農民畫,往往以江南種種鄉土美術為經,以江南水鄉風土人情為緯,質樸細膩,清新多彩

農民畫的歷史,似乎和「農民」「鄉土」一樣古老悠久。這是通俗畫的一種,多系農民自己製作和自我欣賞的繪畫和印畫,很多時候是隨心而發,既沒有什麼條條框框,也不刻意追求當代藝術的創新理念。

很多農民畫的創作者們都沒怎麼學過畫畫,或是僅在畫畫之前做過一些手工藝活兒。他們的繪畫作品,許是走了「古拙」之路,而色彩上的明豔誇張和大膽,倒是頗有野獸派大師馬蒂斯的意味。

而農民畫也不僅僅是畫在紙上、帆布上,主要還有農民自印的紙馬、門畫、神像以及在炕頭、灶頭、房屋山牆和簷角繪製的吉祥圖畫。可見,「隨手取材」和「寄寓吉祥」是農民畫的主要特點。

有意思的是,馬蒂斯的藝術核心理念,倒是與農民畫的審美主旨有著某種意義上的暗合:「我所夢想的是一種均衡,純粹又寧靜的藝術,它可以撫慰人的心靈,就像一把舒適的安樂椅,使疲倦的身體得到休息……」

▲周滿飛《漁村》

今天,嚴格意義上的農民畫更可謂伴隨新中國成立以來四化建設進程而發展出來的具有獨立美學價值的自主創作。因此它不同於諸如桃花塢年畫、烏鎮藍印花布等知名工藝美術,實質是民間美術的新生力軍,折射出農民生活條件逐漸改善、物質豐足之後對精神文化渴望與追求的意願。走進農民畫王國,人們的第一印象或許不是走近藝術,而是走近生活。

▲陳惠芳《江南小村》

江南的農民畫,往往以江南種種鄉土美術為經,以江南水鄉風土人情為緯,質樸細膩,清新多彩,小橋流水人家、富庶的魚米之鄉、黑白相間的民舍、青磚石板鋪就的老街等都是常常出現在畫面中的景象。作為民間美術的一種,農民畫雖從整體而言屬於一種風格,但在細節上和技法、媒介以及訴求上可不是「大同小異」,而是因地制宜的,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其形成的背後,也有一個素材累積的過程。由此,農民畫像是一個窗口,觀者能夠從中窺看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人文等,更有時代背景,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現代化建設中,農民畫堪稱與時代脈搏共起伏,是以個人的「小時代」記錄著社會變遷的「大時代」。

江南很多地方都有散發著泥土芬芳的農民畫。金山農民畫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不僅體現金山或海派風貌,也浸潤著江南文化的特點。其靈感源泉包括藍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畫及花燈、剪紙、繡花、編織、泥塑等,都是江南一帶頗具特色的民間美術,本身就歷史悠久,鄉土氣息濃厚,藝術價值較高……

近些年,隨著新一輪「美麗鄉村」和文旅開發的熱潮,農民畫及其所在的民間美術之鄉迎來了發展新契機。守住傳統文化的初心之「根」,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正是諸多農民畫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原因所在。不能忘卻的,還有它們賴以生存的土地,畢竟農民畫來自生活,鄉土才是其藝術創作遼闊的土壤。

金山農民畫:以刺繡的配色、剪紙的造型加以創作,打破了透視原理的約束

上海的金山區素有「吳跟越角」之稱,風景秀麗,河網交織,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在金山農民畫形成之前,此地的民間美術已是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如神廟壁畫、灶壁畫、水陸道場畫、民俗服飾上的刺繡底案、織染圖紋、床櫃木雕、木板年畫、剪紙、彩燈、皮影、臉譜、磚雕、漆畫等。這些都成為農民畫創作的肥沃土壤。

構圖飽滿、造型質樸、色彩明快,強調主觀感情而不受自然造型和色彩的局限,農民畫的很多共同特徵金山農民畫都體現得淋漓盡致。此外,這種農民畫還不受透視原理約束,例如畫魚塘,按照傳統西洋畫技法,只能畫出透視之下的邊沿,金山農民畫卻能把底也翻上來,這一翻無形中竟暗合了西方現代畫家的創新之處。

金山中國農民畫村——中洪村農民畫長廊

耐人尋味的,更有金山農民畫從興起到揚名的歷程。這些充滿勞動力量之美、體現勞動人民生活和情趣的藝術創作,始於新中國建立初期一度大量出現的帶有浪漫色彩的宣傳畫。若有心比較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繪畫大師,我們會發現他們很多人在那一時期的創作風格也帶有一種樸拙、版畫式的技法表達(很多也確實是版畫,因便於宣傳海報之需要),在當時表現火紅年代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發揮,尤其是林風眠,其中西融合的獨特風格本就融匯了中國民間美術特色的繪畫風格。

▲吳彤章輔導學生

金山農民畫真正迎來轉折,在上世紀70年代。不得不提的人物,是被譽為金山農民畫開拓者的吳彤章。吳彤章曾求學於上海美術專科國畫系,後於1950年代參軍,曾任《白毛女》《赤葉河》的舞美設計,又在1963年進入上海中國畫院工作,直到1972年轉業至當時的金山縣文化館,開始組織、指導金山農民畫的創作。紮實的科班功底以及舞美設計的實踐經驗,讓吳彤章在農民畫的創作思維上不拘一格、敢於創新。

1974年,陝西省戶縣農民畫在滬展出,吳彤章帶著金山農民畫的部分作者去參觀學習,對於這樣的道理深有感觸:農民畫創作作為一種現代民間美術,一定要紮根「泥土」,只有繼承和發揚我國的民間藝術傳統,充分表現地方特色,才有生命力。經過幾年摸索,當1977年162幅金山農民畫集結於上海美術館展出,過萬的參觀人次讓這一來自滬郊的民間畫種初露崢嶸。

也是在這一年,金山縣文化館組織農民畫作者到楓涇等地採風,驚喜地發現當地農村婦女那些壓箱底的刺繡、藍印花布、剪紙等具有高度成熟的構圖和表現技法,濃鬱的中國傳統美學特徵,極富裝飾性,同時又體現了非常精湛的手工藝水平。如果這些民間美術用油彩表現在畫布上會怎樣?是不是可以通過它們繞過素描、透視兩大障礙?最終,一些擅長刺繡和織染的女工也加入到農民畫隊伍中,這些鄉土文化的傳承者,以刺繡的配色、剪紙的造型創作金山農民畫,基本奠定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金山農民畫風格。

1980年9月,140幅金山農民畫亮相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博覽會時,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從此,這一來自江南的農民畫走向國際藝壇。日後它還在逐漸發展中,不僅融入民間美術常見的圖紋元素,還結合了當代新農村的生活內容、民居建築、民俗活動等,面貌漸漸豐滿,成為民間美術和鄉土文化的新生力軍。

藝術可以如殿堂般高雅

可以為「靈暈」之載體

但歸根結底

藝術是人之創造,根深於

一蔬一茶一飯的日常生活中……

你,感受到了麼?

掃描下方二維碼

近距離感受金山的藝術之美噢!

↓↓↓

部分圖片來源:信江人家、文化朱涇、網絡

資料:文匯報

作者丨林霖

編輯丨陳憶文

責編丨俞蘿寅

原標題:《金山家喻戶曉的TA,竟是中國民間美術的獨特一脈!》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江南·人文|江南農民畫,中國民間美術的獨特一脈
    金山農民畫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不僅體現金山或海派風貌,也浸潤著江南文化的特點。其靈感源泉包括藍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畫及花燈、剪紙、繡花、編織、泥塑等,都是江南一帶頗具特色的民間美術,本身就歷史悠久,鄉土氣息濃厚,藝術價值較高。
  • 中國家喻戶曉的四大民間愛情故事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在民間流傳已有1700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
  • 「京城之脊·一脈綿延」北京中軸線申遺主題創作作品展 在中國美術...
    2020年10月16日,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京城之脊·一脈綿延」北京中軸線申遺主題創作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開幕式現場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傑群,北京市文聯主席陳平,北京市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陳寧,中國美協主席、北京美協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中國美術館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百成,北京美協副主席雷波、韓振剛、張建豹等嘉賓及媒體記者共百餘人出席開幕式。範迪安、陳平分别致辭。
  • 趣課堂丨民間傳統工藝染纈 走進小學美術課堂
    這不,在城關區大砂坪小學的美術課堂上,老師就帶領同學們學習傳統的染纈手工染色工藝,運用點染和浸染的方法製作出一塊塊與眾不同的花手帕。 小延伸 染纈,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手工染色工藝,是織物在染色時部分扎結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
  • 烏爾比諾美術學院:版畫的獨特美感
    烏爾比諾美術學院:版畫的獨特美感 2020-10-09 15: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僑闖金山下南洋必帶的竟是它!
    在開平有種特產叫金山火蒜,蒜衣絳紅,肉質瓷白,生吃辛辣,熟了甘甜,膠質豐富。
  • 民間深藏著一道獨特的「黑暗料理」 聽到名字就扔掉了筷子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多的國家。除了人們熟悉的項目外,還有很多人不熟悉、不知道、沒想到的存在。今天,讓我們看超乎想像的民族寶物吧。飄色是集戲劇、美術、魔術、雜技、力學為一體的綜合造型藝術,以其高、精、險、奇、巧而聞名。 福建尿肉尿蛋永春湖洋民間隱藏著獨特的黑暗料理永春尿肉尿蛋。具體的烹飪方法是將土豬肉切成肥瘦適度的肉塊,用熱水煮,在鍋裡炒。然後把豬肉從鍋裡放入大陶缸,放入老醋,用牛筋紙封住。
  • 石川:讀金山
    清朝時期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並列為中國的四大名寺。1983年,金山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金山因有金山寺而名聞遐邇。金山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原名澤心寺,亦稱龍遊寺。清康熙帝曾親筆題寫"江天禪寺",但自唐以來,人們皆稱金山寺,是中國佛教誦經設齋、禮佛拜懺和追薦亡靈的水陸法會的發源地。
  • 金山這個廠區,竟是一座「美食展示館」!
    據透露,最近,南僑在上海的第二座大型工廠也在金山工業區投產,接下來將在廠區精心打造一座風格獨特的土樓,作為漢餅文化的專門展示場所。一家追求銷售額的食品工廠,為何如此醉心於文化挖掘和傳播?領消費潮流的現代工廠南僑集團於1952年在我國臺灣創立,是烘焙食品市場的原料大廠,主要生產烘焙油脂、冷凍麵團、冰淇淋等,還涉足高端餐飲、酒店等領域。
  • 美學欣賞:民間美術在畢業油畫創作中的應用,賞美若天仙性感迷
    ,走本土化道路,才能成為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這個宏偉的文化工程中,輝煌燦爛的中國民間美術給中國油畫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藝術教育應該為此有所作為。涻戊廰俀斛摸煭漸廏肎儘覘努愨壙鶔艜唟鬀萍儙怒誛鋨嶔硿縮窕軫蓕盎抗崠鼐寅鍵硹褢疶摘帍沠紳脈唣勮陷驝靄氝中國民間美術屬於一種民俗文化,它常見於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事象中。
  • 中國民間工藝美術所依存的傳統文化理念及意義
    民間工藝藝術能夠不斷流傳和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一種將人作為主體的思想或者可以理解成對人的一種關注。 中國民間工藝的歷史意義 中國傳統工藝門類眾多,涵蓋衣食住行,遍布各族各地。
  • 由於人們對於葬禮的重視,送終盡孝主題在民間美術中表現非常廣泛
    由於人們對於葬禮的重視,送終盡孝這一主題在民間美術中表現得非常廣泛,在年畫、剪紙、木雕中都比較常見。二十四孝中的董永賣身葬父是民間美術中比較常見的一個題材,其表現形式也非常豐富。在中國古代,社會階層的劃分是很嚴格的,而頭上插草是賣身的一種標誌,是一個自由民將成為賤民的交易標誌,在古代的社會觀念下,是即將成為最卑賤階層的過程。同時,傳統觀念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輕易損傷,董永以自己的自由及肉體作為交易品,以換取父親的安葬,表達了對父親安葬這一盡孝禮儀的高度重視,畫右上角的題詞中寫到:「葬父將身賣,仙姬陌上來。
  • 天津藝術設計考研,圖優優「YO理說」《中國美術簡史》重點來襲!
    海派背誦要點:指清末19世紀在上海居於主流地位的畫家形成的群體「海派」善於把詩書畫一體的文人畫傳統與民間美術傳統結合起來,又從古代剛健雄強的金石藝術中吸取營養,描寫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將明清以來大寫意水墨畫技藝和強烈的色彩相結合,雅俗共賞的新風貌要點分析:「海派」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有張熊、朱熊和「三任」即任熊、任薰、任顧,任顧為高峰;晚期以吳昌碩為巨擘
  • 民間菜,中國菜的源頭活水
    美食愛好者知為甚少其實,中國菜的主要來源於以下十類菜餚:祭祀菜、宮廷菜、官府菜、商賈菜、寺觀菜養生菜、民族菜、民間菜、外來菜、市肆菜其中,民間菜又是這些菜的源頭活水赫赫有名的東北民間菜——小雞燉蘑菇民間菜,即城鄉居民日常食用的菜餚是中國菜的的基礎產生於社會底層,數量很大
  • 新中國美術電影:從「人民動畫」到「中國動畫學派」
    其實,早在1924年,張光宇先生在《談電影美術》一文中就指出:「惟中國片固有中國藝術在也,特其礦未經開掘耳、此礦者、乃東方之美術也。歐洲人與美洲人理想中之東方美術,實不足以代表真正之東方美術。」巧合的是,導演正是二十年前,即1941年創作中國首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的萬籟鳴。影片的人物造型和背景設計分別是張光宇和張正宇。這是張氏兄弟與萬氏兄弟的第二次合作,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的再次合作,在中國美術史上堪稱佳話。 2.第一部木偶長片《孔雀公主》(1963)《孔雀公主》是根據傣族著名的民間傳說《召樹屯》進行改編創作的。
  • 真實的潛伏,沒想到在中國家喻戶曉的他竟是間諜
    (原標題:牽動中美的間諜大案,真實的潛伏,真沒想到在中國家喻戶曉的他竟是間諜!)
  • 伊春金山天然鹿場是中國最大的天然鹿場
    走進金山天然鹿場,綠油油的山,清凌凌的水,並有象高爾夫球場地般的天然大草場。這裡的鹿主要是採用半牧式的,幾百頭馬鹿和梅花鹿在山泉邊嬉戲,常年採山川之靈氣,蓄萬樹之精華,浴日月之光輝,可與野生鹿相媲美。場內森林樹木茂盛,樹種較多。
  • [金山]楓涇小學:民間體育伴成長 健康生活隨一生-學校第十屆民間...
    [金山]楓涇小學:民間體育伴成長 健康生活隨一生-學校第十屆民間體育運動會時間:2020/12/23 15:51:53 來源: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楓涇小學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劉俏
  • 日本這些妖怪居然是從中國進口?個個家喻戶曉,法力高強
    歷史上,日本對中國的學習是方方面面的,包括他們的鬼文化,日本素有「妖怪列島」之稱,傳說大約是在平安時代,京都是個怨靈出沒、妖怪橫行的世界。一旦黑暗降臨,蟄伏於各個角落的鬼怪,就在京都的大道上成群結隊的遊行起來。它們毫不掩藏,恣意狂歡。於是便有了「百鬼夜行」的奇觀。然而這浩浩蕩蕩遊行的百鬼中,原產自日本的卻並不多,他們大多是從中國東渡而來的。
  • 首屆全國少兒美術作品展觀感:少年兒童心中的祖國與時代
    此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和中國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共收到近8萬件作品,其中有效投稿66856件,經過兩輪評審,最終801件作品入選。圍繞創作主題「我和我的祖國」,畫作想像力豐富、童趣盎然,充分體現了兒童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兒童美術一般以年齡劃分,大致包括從2歲到15歲兒童的美術創作行為及美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