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引力能改變光的傳播嗎?

2020-12-23 東城觀星

按普通人的理解,光似乎不會被地心引力或其他引力影響、牽引。但實際上光是可以被地球引力影響的,只是人眼無法觀測到這種影響而已!

首先,光的速度很快,30萬千米每秒,遠超過地球引力的逃逸速度11.2千米每秒,所以地球引力是無法留住光的!光不可能像地球上普通的物體一樣被引力困在地球上!它們只能被黑洞這樣超大引力的星體所困住!黑洞之所以叫黑洞,就是因為它可以把進入黑洞視界以內的光完全都困住不往外傳播,人類根本看不到它。但光也不一定能離開地球,因為地球上有很多物質是吸收光的,被吸收掉的光自然不能離開地球了!

其次,由於光子質量太小,光速又太快,一束光路過地球引力範圍的時間太短。造成地球引力對光的牽引影響太小,小到幾乎無法觀測到!但如果在一個離地球足夠遠的地方,是可以觀測到這種影響的!因為地球帶來的光線偏折是一個非常小的角度,這個角度幾乎等於零,但只要不等於零,根據三角形的特點,只要距離足夠遠,偏折的量就會比較可觀!比如幾十光年以外,幾百光年以外甚至更遠,就可以觀測到了!

最後,我們的觀測手段和觀測方法還有待改進!黑洞等大質量天體對光的影響,我們已經可以輕鬆觀測到了!這種現象叫做引力透鏡。其實恆星帶來的光線偏折和一些行星帶來的光線偏折也已經被觀測到了!

相關焦點

  •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核爆炸能改變地球的自轉嗎?
    最後研究人員得出這樣的結論:地球內核和地幔的旋轉速度是不一樣的,並且,內核的旋轉速度還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明顯的波動,磁力和引力可能都在這些變化中起到重要作用。行星的擺動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外部和內部兩個主要方面,不管是來源於月亮的重力拉動、太陽的引力相互作用,還是海洋載荷、風的變化與大氣壓力影響。它們都會一起改變地球軸線相對於地表的實際位置,這樣的過程具有435天的周期,科學家們稱為「錢德勒擺動」。而地球的年度擺動,也就是導致其旋轉軸在一年時間裡進行移動的力量,則是通過圍繞太陽的橢圓軌道運行而產生。
  • 如果光線能被引力所扭曲,那是否意味著光也有質量?
    因此對一個蘋果和地球來說,它們都在相互吸引著對方向自己靠近,只不過,前者最終「落」敗。既然光線(此處被理解成一種射線或光子)沒有質量,基於牛頓的方程式,它自然就不會因引力被任何物體吸引,無論對方有多巨大。
  • 引力的傳播速度是光速,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出來的?
    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光速是恆定的,並且是不可超越的,但在宇宙間能夠達到光速的不僅僅只有光,還有引力、磁場和電場,同樣它們也能以光速進行傳播。 如果把一個物體從地上提起來或向上運動,這其實就是在抵消地球的引力,並且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引力相對於其他幾個的基本力來說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 引力與自轉有關係嗎?如果地球沒了月亮的引力,你我還會存在嗎?
    引力大小在天體表面表現為重力大小。地球的質量為5.965*10^24kg,也就是約59.65萬億億噸;月球的質量為7.349*10^22kg,也就是約7349億億噸。地球質量是月球質量約81倍,地球的引力當然就比月球大很多了。
  • 立掃帚與地球引力有關 真的嗎?
    2月11日晚,不少人都在微信朋友圈曬出一把掃帚「金雞獨立」的圖片,並配文稱,這種罕見現象是因為美國國家宇航局表示當天是「地球引力最小的一天」。果真如此嗎?實際上,各種官方信息渠道,並無「地球引力最小的一天」這樣的結論,倒是在一些社交論壇上有類似的說法,但日期不是今年2月11日,有2020年2月6日、2020年2月9日、2019年2月、2018年2月等不同時間。在美國加州生活了近10年的宋先生表示,在美國,每年即將開春的時候,大家也都會討論起讓掃帚立起來的話題,都說是引力的作用,而且有美國國家宇航局的論證。
  • 為什麼引力速度必須等於光速?
    引力速度等於光速首先是來自廣義相對論的推論,然後經過了大量的觀測證實,而確立起來的一個宇宙基本規律。引力傳播的速度不像是光速那樣,可以通過隨處可見的可見光去測量,由於引力看不見也摸不著,並且十分微弱,所測量起來十分困難。
  • 火焰上升的本質原因,是地球引力的作用!引力不是向下嗎?
    而在失重的環境下,火焰表現出球形的原因,根據上文我們也能猜出來是因為火焰周圍的空氣不會發生對流。也就是說,火焰周圍的熱空氣不會上升,稍遠一點的冷空氣也不會下降。大多數的回答就只解釋到了這裡,確實也解釋清楚了火焰形狀不同的原因,但根本問題、也就是本質原因沒有說清楚。
  • 如果地球被木星引力捕獲,真的能夠點燃木星,從而推走地球嗎?
    太陽系有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而其餘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倍還比不上木星的質量,所以木星是太陽系中當之無愧的行星老大哥。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擁有極高的質量和引力。因為木星強大的引力,所以木星又被稱之為地球的保護神。
  • 引力是如何產生的,人類能夠解釋引力嗎?
    引力其實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基本力,因為引力實在是太小了,我們每天從桌子上拿起手機,就能夠輕輕鬆鬆對抗整個地球產生的引力。而引力也是當今物理學非常難以統一的力,量子力學甚至到現在都無法解釋引力為何存在。
  • 為啥地球是圓的,而不是方的,那是因為引力的原因嗎
    06:引力本質是時空彎曲引力本質是時空彎曲、電磁波本質是時空震蕩,時空因震蕩能量分布不均產生彎曲。麥可遜.莫雷實驗器材架設在地球水平面上,因地球水平面時空曲率處處相同,同源光經過曲率相同時空再次匯聚,是無法觀測到幹涉現象。
  • 今晚地球引力最小,能讓掃帚立起來?真相是這樣的
    在口口相傳中,這是非常罕見的現象,因為有來自美國國家宇航局消息,這天地球引力最小的一天,因此也是唯一能讓你將家裡掃帚直立的機會。果真如此嗎?記者諮詢了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等高校的多位專家,專家們均明確否認。其實,這就是一個尋找物體重心的物理小實驗,考驗的是大家的耐心。
  • 宇宙中最大質量恆星引力有多大,可以拉住自己發出的光嗎?
    我們在地球上,除了地球引力可以吸引住地表一切,其他所有物體,比如一棟大廈、一座山,我們都感受不到它的引力。當物體質量一個星球級,這種時空擾動和彎曲就無法忽視了,其表現出的引力就會吸引住慢速的東西。當引力足夠大時,快速的東西也會受影響。
  • 為什麼火焰是向上的,是因為地球引力的作用嗎?引力不是向下嗎?
    火焰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可是我們發現在地球上火焰總是上升的,而在我們的印象中,地球上的物質時時刻刻都在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有向下運動的趨勢,難道不成火焰不是物質,不受到地球重力的束縛?首先,火焰的確是一種物質。
  • NASA說今天地球引力最小掃帚能立起來?真相來了
    圖片來源:推特很多網友在家試過後驚奇地發現:掃帚竟然真的能自己「站起來」!「NASA立掃把挑戰」在新浪微博也衝上了熱搜榜前列,很多人在微博或朋友圈展示自己的「實驗成果」。而人們進行這項嘗試的原因,則是因為聽說「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美國宇航局NASA曾經說過這一天地球的引力最小,所以掃帚能夠站起來。」 在海外的社交媒體上,很多人也在傳播同樣的段子。那麼,為什麼掃帚在家裡能「自己站立」呢?CNN的一段科普視頻,解釋了其中的科學道理。
  • 如果沒有引力,地球會不會飛向太陽?
    往往當看到太空中的天氣時都會讓人有種錯覺,為什麼看到的天體都是漂浮在太空之中,他們不會掉下去嗎?如果掉下去會掉到哪裡?首先一點,這個問題是以我沒在地球的嘗試為出發點的,畢竟在宇宙的空間中是沒有方向之分,所以也就不存在上和下。
  • 光的傳播真的不需要介質嗎?以太真的不存在嗎?
    不管它們是怎麼做的,當它們最終到達目的地時,所有這些信號都能從它們所產生的效應中被檢測出來。但是,在沒有任何介質的情況下,波真的有可能在真空中傳播嗎?早在19世紀末,人們就提出「以太」作為光通過的介質。我們現在不相信這是事實。證明乙醚不存在的證據是什麼?這是一個容易做出的假設,但很難反駁。
  • 地球自轉即將「失控」,受到月球引力影響,未來一天或720小時!
    月球對人類重要月亮作為人類的第1顆衛星,它對於人類而言極為重要,甚至有一些節日和月亮有關,比如八月十五,月亮的出現對地球有很大影響,比如潮汐能,海水的漲潮和降落都和月亮對地球的引力有關係,比如著名的錢塘江漲潮,和月亮的自身引力有關係,這讓所有人對月亮有了一個重新認識。
  • 讓我們腳踏實地站在地球上的引力到底是什麼?
    這種普遍持有的觀點已經開始改變。在新的精密儀器和間接探測難以察覺效應的巧妙方法的幫助下,實驗人員現在正採取步驟,在光子和球這樣的實驗中,研究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之間的聯繫。新的實驗可能性正在重新激發80年來對量子引力理論的探索。在量子力學與引力的最後決戰中,我們對時空的理解將徹底改變。
  • 萬有引力是靠什麼傳播的,這種傳播需要介質嗎?
    有人問:力的傳播需要介質嗎,那宇宙當中的萬有引力是靠什麼傳播的呢?為什麼?首先我們要弄起介質和媒介是是兩個不同概念,傳播需要媒介而不需要介質。所以這個問題本身是矛盾的。前半部分「力的傳播需要介質嗎」,可以回答不需要,比如太陽電磁輻射,就是電磁力的傳播,在真空中是光速,為299792458m/s(米/秒),在任何介質中,這個速度都會變慢。在空氣中慢一丟丟,一般忽略不計,但在水中,就只有2.25億m/s,在酒精中為2.2億m/s,在玻璃中為2億m/s。這些都是介質,比如電流需要在金屬導線中傳輸,這就是介質。
  • 引力是什麼?引力真的存在嗎?
    引力存在嗎?我們從小就聽過牛頓被蘋果樹上掉下的蘋果砸,然後腦袋好像開了光一樣,一下就想明白了萬有引定律了。這個故事或多或少是有演繹的成分,真實性堪憂,最早也僅僅載於沒見過牛頓的伏爾泰的書中,他也是打聽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