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多中心大樣本子宮頸癌篩查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報告發布

2021-01-12 中國經濟網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記者陳芳、彭韻佳)我國首次多中心大樣本子宮頸癌篩查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結果10日在京發布。研究成果表明,在城市和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現有服務能力條件下,採用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作為宮頸癌初篩技術,具有較好的篩查效果與成本效益,為我國最終消除宮頸癌提供了科學證據。

  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信息顯示,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宮頸癌防治,自2009年起,將農村婦女宮頸癌檢查列入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在全國範圍內推動宮頸癌篩查工作。截至2019年,全國已累計開展宮頸癌免費篩查超過1.2億人次。

  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11月發布了《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提出到2030年全球致力於實現消除宮頸癌的階段性目標。

  「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大國,積極探索適合國情的宮頸癌防治實踐經驗非常重要。」北京協和醫院郎景和院士表示,宮頸癌病因明確,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是引起宮頸癌的主要病因,但要進一步消除宮頸癌,仍需在我國及發展中國家建立並實施持續可行的方案。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教授喬友林介紹,基於國家「兩癌」篩查項目點,該研究項目共納入60732名女性,隨機分組採用高危型HPV檢測、細胞學或醋酸/碘染色肉眼觀察(僅農村地區)篩查方法,進行首次基線篩查和24個月後隨訪篩查。

  研究結果表明,在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現有服務能力條件下,以高危型HPV檢測為基礎的宮頸癌篩查是有效方法,優於傳統的細胞學和醋酸/碘染色肉眼觀察篩查技術。衛生經濟學評估結果顯示,在農村地區每3至5年進行低成本高危型HPV檢測,在城市地區每5年進行高危型HPV檢測,是投入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方法。

  專家指出,我國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首次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的宮頸癌篩查研究,為解決全國適齡女性的宮頸癌篩查難題邁出關鍵一步。該研究是由郎景和院士和喬友林教授主持,全國41家三甲醫院及縣區級婦幼保健機構共同參與完成。

(責任編輯:符仲明)

相關焦點

  • 重磅|中國首次多中心大樣本子宮頸癌篩查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報告發布
    2021年1月10日,北京協和醫院發布了由婦產科郎景和院士牽頭、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喬友林教授共同主持的中國首次多中心大樣本子宮頸癌篩查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報告。受邀出席的嘉賓有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健康司副司長宋莉、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
  • 宮頸癌篩查有了更優方案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檢測效率高成本低
    原標題:宮頸癌篩查有了更優方案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檢測效率高成本低(記者王瀟雨 通訊員戴毅 王晶)近日,中國首次多中心大樣本子宮頸癌篩查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在京發布結果。研究表明,在我國基層醫療機構現有服務能力條件下,以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檢測為基礎的子宮頸癌篩查,優於傳統的細胞學和醋酸或碘染色肉眼觀察篩查技術。研究論文日前在《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上在線發表。子宮頸癌病因明確,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的持續感染是引起子宮頸癌的主要病因。2018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出「全球消除子宮頸癌」總動議。
  • 子宮頸癌的病因 患上子宮頸癌的症狀有哪些
    那麼什麼是子宮頸癌?為什麼會患上這個病呢?子宮頸癌的病因有哪些呢?子宮頸癌預防方法是什麼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子宮頸癌的病因病因可能與以下因素相關。1.病毒感染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90%以上的宮頸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 全球首個AI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發布,Wision A.I.的成功將為醫療AI界...
    在醫療AI領域,全球發布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目前有且僅有5個,這其中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個,是來自四川省人民醫院和哈佛醫學院於2019年2月發表在國際前沿期刊《GUT》【IF=17.06】上的一篇關於中國內窺鏡影像輔助診斷企業Wision A.I.的計算機輔助結腸鏡檢出息肉和腺瘤的隨機對照研究論文¹。
  • 醫學機構聯合認證安派科癌症篩查技術,靈敏度和特異性高達90%
    樣本量達到了18多萬個樣本(其中4萬多樣本為臨床樣本),包括回顧性和前瞻性樣本,和大眾群體風險評估樣本。按美國沙利文市場調研公司報告排名,在創新癌症篩查領域中,在2019年,安派科生物篩查樣本量在中國排名第一,全球第三。
  • 我國泛癌種早篩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鵾遠基因聯合復旦大學發表重磅...
    利用鵾遠基因原創研發的ctDNA甲基化多癌篩查技術PanSeer方法,研究團隊在泰州隊列的血樣中實現了比臨床診斷提前4年發現血液中的微量腫瘤甲基化信號。這一最新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研與商業意義,證實了通過提高檢測技術的靈敏度能夠更早的發現腫瘤標誌物,從而實現對癌症進行有效的早期篩查。
  • 鼓樓醫院三·八義診凸顯熱點宮頸癌篩查不可或缺
    宮頸癌與癌前病變發病率上升據悉,目前世界上每2分鐘就有一位婦女死於子宮頸癌,子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在女性惡性腫瘤中居第二位,僅次於乳腺癌。有些地區有些時段宮頸癌的發病率超過乳腺癌。該院婦產科主任醫師洪穎介紹,我國宮頸癌與癌前病變的發病呈年輕化趨勢。在過去10年中,增長幅度最大的癌症分別是宮頸癌、乳腺癌、鼻咽癌、胃癌和肺癌。
  • 《2019年度國宇健康檢查結果研究分析報告》發布 當心這些危險因素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2019年7月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一系列指標並實施十五項重大行動,充分體現了維護人民健康的堅定決心,這與廈門國宇健康管理中心的理念不謀而合。廈門國宇健康管理中心成立12年來,堅持不懈發布健康大數據,普及健康知識和理念,提供健康服務。
  • 全球首個多中心、平行、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硫酸羥氯喹治療新冠...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5月18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獲悉,由該院牽頭的,全球首個多中心、平行、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硫酸羥氯喹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效果的研究結果顯示,與標準治療相比,聯合羥氯喹的治療不能帶來病毒轉陰的額外獲益,且存在一定的以消化道症狀為主的不良事件的發生機率,即試驗結果不支持對輕中度新冠感染的患者聯合使用羥氯喹進行治療
  • 請關注篩查高危型HPV
    隨著HPV疫苗的問世以及宮頸癌篩查的普及,未來宮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將顯著下降。 目前,建議有性生活2年以上的女性,即使注射了HPV疫苗,也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對於30歲以上的女性,美國婦科指南和中國《子宮頸癌綜合防控指南》推薦進行高危型HPV檢測。
  • 研究發現 | 為視網膜母細胞瘤臨床治療提供新靶點——範先群教授...
    近年研究發現,表觀遺傳在RB的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多年來致力於視網膜母細胞瘤的臨床治療和基礎研究。依託臨床資源,培養並鑑定了多株RB原代細胞系和轉移瘤細胞系,構建了眼腫瘤生物標本庫,建立了RB人源移植瘤動物模型平臺。
  • 七成患者就診時已是晚期 狙擊「婦癌之王」為何這麼難?
    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題:七成患者就診時已是晚期 狙擊「婦癌之王」為何這麼難?新華社記者屈婷、陳聰9月是「卵巢癌防治宣傳月」,卵巢癌由於惡性度高、診療難度大,被稱為「婦癌之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卵巢癌已成為我國致死率最高的婦科惡性腫瘤,70%的患者就診時已是晚期。
  • 液體活檢技術ctDNA在臨床應用中的最新進展
    利用由復旦校友企業鵾遠基因原創研發的ctDNA甲基化多癌篩查技術PanSeer方法,陳興棟團隊在泰州隊列的血樣中實現了比臨床診斷提前4年發現血液中的微量腫瘤甲基化信號。這一最新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研與健康意義,證實了通過提高檢測技術的靈敏度能夠更早發現腫瘤標誌物,從而實現有效的對癌症早期篩查。
  • 臨床試驗|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三)
    由於尿路上皮癌患者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的臨床體徵,10%~15%的膀胱癌患者在首次就診時已發生轉移,且~50%經根治性膀胱切除術的患者在術後出現復發或轉移;對於不能手術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一線治療是含鉑類藥物的聯合化療方案,其總體反應率約為~45%。
  • 從數據到臨床實踐|姚麗教授:隨機對照試驗在腎科研究中的應用
    RCT研究是在人群中進行的、前瞻性的、用於評估醫學幹預措施效果的試驗性對照研究,是目前而言最嚴謹、最可靠的科學方法。開展RCT研究需遵循兩大基本原則:倫理性與科學性。鑑於RCT研究的對象是人,我們首先應考慮到研究對象的利益以及相關倫理道德問題。此外,科學性的原則也不容違背,例如研究者經常用到的隨機、對照、均衡、重複、盲法等方法,都是減少研究誤差和偏倚的重要措施。
  • LACC研究對宮頸癌治療的影響:微創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的比例大幅下降
    編者按:LACC研究是針對早期宮頸癌微創手術的一項大型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該研究表明,對於早期宮頸癌患者(IA1伴LVSI、IA2及IB1期),與開腹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相比,微創手術組患者的DFS和OS均較低,局部復發率較高。
  • 國家癌症中心:我國腫瘤登記體系已覆蓋5.98億人口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屈婷、陳聰)記者從12日召開的國家癌症中心學術年會上獲悉,我國已建立全球覆蓋人口最多的腫瘤登記體系,2020年腫瘤登記工作區縣達到1152個,覆蓋5.98億人口,較上一年度增加了1.4億覆蓋人口。
  • 百億宮頸癌篩查市場洗牌感恩節優惠訂閱
    宮頸癌篩查方法多樣,世界衛生組織於2014年發布的《子宮頸癌綜合防治基本實踐指南(第二版)》推薦向 30 歲以上婦女提供 VIA(醋酸著色肉眼觀察)或HPV檢測篩查等技術服務,《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ACOG)宮頸癌篩查和預防指南》則推薦女性每3年進行一次宮頸細胞學篩查,並稱其他傳統方法亦可接受。
  • 美聯泰科聯合10餘家醫院啟動「腦損傷標誌物多中心臨床研究」
    「然而,近些年國內關於肺栓塞標誌物、心肌標誌物等標誌物的發展如火如荼,開展腦損傷標誌物的研究卻不多」廣東省人民醫院李欣教授談到。為進一步推動腦損傷標誌物在我國的發展,深入探討GFAP和PGP9.5等腦損傷標誌物在腦卒中和TBI中的早期輔助診斷和預後評估中的臨床價值,2020年12月18日,「腦損傷標誌物多中心臨床研究」在武漢啟動。
  • 低劑量CT肺癌篩查中的假陽性率高達24%?肺結節公認的臨床危險因素...
    2011年,美國國家肺癌篩查試驗(NationalLung Screening Trial)的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顯示,與拍X光胸片相比,採用低劑量CT對肺癌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可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全球四大著名的肺癌篩查研究項目1I-ELCAP(國際肺癌早期篩查)1993年開始基於低劑量螺旋CT入組:31567因沒有隨機對照,飽受爭議2NLST(美國國立肺癌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