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再傳弟子鄭鴻光 鄭鴻光寫意花鳥畫欣賞

2021-01-08 中國網科學頻道

    中國傳統書畫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兼容並蓄,和而不同。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的展現。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經濟高速發展令書畫市場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而在目前國內經濟轉型時期,書畫藝術品已納入到了人們的資產配置體系中,可以說書畫藝術迎來了史上最好的投資時代。尤其是當代書畫大師的作品,升值空間更大,所以受到了大家的關注,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位當代書畫大師——張大千的再傳弟子鄭鴻光。

  隨著時間的流逝,鄭鴻光大師的書畫均已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並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評。作為當代書畫大師鄭鴻光來說,他會用畢生的心血堅持走自己的書畫藝術之路,不為名利,只為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弘揚,一直延續。而與此同時,他對中國傳統藝術還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書畫藝術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傳承,是中國人的智慧和驕傲,作為子孫後輩一定要延續下去。作為自身而言,更是不能懈怠,持之以恆的堅持書畫藝術,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下面易從網就為大家推薦幾幅鄭鴻光大師的經典作品供大家欣賞。

張大千再傳弟子鄭鴻光國畫牡丹《富貴花開春滿園》作品出自:易從網

  鄭鴻光的牡丹以花形結構優美、色彩華貴雅致、用筆活潑靈動為特點,並擅以構圖技巧來強調花頭如歌若舞的態勢,連葉子的翻轉、枝幹的穿插都具有傳情達意的妙用。

  鄭鴻光的牡丹雖然畫法具像寫實,但更加注重「奪造化而移情,遐想若登臨覽物之有所得也」的怡情作用。故而他的牡丹不僅光彩照人,而且意象清新,意境優美,可觀可賞,可遊可居,令人久看之下,俗慮俱滌,心清神寧。此作品可用於家居裝飾,過節送禮,更有著較高的收藏價值。

拜壽首選 鄭鴻光的國畫仙鶴圖《歡天喜地》作品出自:易從網

  鄭鴻光, 筆名牧雲,出生於1941年, 遼寧瀋陽人,祖籍山東壽光,鄭鴻光為張大千再傳弟子、鍾質夫入室弟子、田世光入室弟子、中國「沒骨畫」傳承人,現定居北京。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潛心研究沒骨畫的發展與創新,同時精於書法,融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等風格於一體,師法造化,繼承傳統,超凡脫俗。

  青年時期師從張大千入室弟子著名花鳥畫家鍾質夫和田世光教授,學習宋元及現代名家所長,打下了堅實的工筆畫及「沒骨畫」基礎,尤以「沒骨畫」及「墨牡丹」見長。作品被臺灣、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等畫廊收藏。

  《美術嚮導》曾刊文著名畫家關山月評價其作品 「超凡脫俗」。

  1992年作品《牡丹白鷳》被毛主席紀念館收藏。

  1994年作品《夜闌人靜時》參加第八屆全國美展。

  2003年出版有《鄭鴻光花鳥畫集——臺灣特有鳥類及孔雀專輯》。

鄭鴻光寫意牡丹畫《萬紫千紅喜春風》作品出自:易從網

  鄭鴻光老師今年七十多了,他還在老師們在同一時代中,但是,他又極具個人風格。因論筆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從筆出,墨法尤以筆法為先。這些,都需要仔細體會鄭鴻光老師的沒骨墨牡丹。作為吉祥與富貴,好的牡丹繪畫會觸動人們內心美的沸點,「喜氣」和「富貴」的象徵意味。當今社會非常物質,色彩豔麗的牡丹成為繪畫抒發情感的載體。鄭鴻光老師採用勾勒暈染法,畫面布局在大腦中早已經面目有序,疏密有致,構圖豐滿,可見採取沒骨之法,畫面飽滿富麗,是當今沒骨法代表之作。

張大千再傳弟子鄭鴻光國畫牡丹《富貴到白頭》作品出自:易從網

  牡丹採用沒骨法寫意,筆墨簡練酣暢, 「形似更要生韻」,墨色淋漓,遠近虛和,出之妍雅,整個畫面明豔,潔淨,蘊含淡雅,鮮明突出,用筆不多,卻表現的栩栩如生。明麗和高逸幽雅的審美表現形式展現著個人的風採。內蘊渾厚,既有色彩豔麗之民間的審美趣味,又有強調墨色的文人畫。

  鄭鴻光老師的作品,描繪及對物象深深的情感和表現,能牽動觀者的心並能把觀者帶入作者所營造的境界之中。而表現方法,給我們的享受的空間和充滿著平和的純潔,正是這種感染我們意志與思想的,這種形而上文化取向,讓我們由觀賞者通過牡丹繪畫認識自己,把自己拉回到了他們的那個時代。

  他的牡丹水淨墨純符合牡丹繪畫美學傳統,耐心的由繁至簡,在紙上用墨色暈染的是我們豐富的生活,樸素的感情和對所描繪物象的精神領悟,氣韻、筆墨、濃淡,要告訴我們中華文化傳統的內涵和審美取向,用意最單,其神氣於人所不見之地。筆墨本無情,使欣賞者生情,鄭鴻光老師在牡丹中寫生,求筆墨,涵修養,俱展個性。

  鄭鴻光先為易從網籤約畫家,易從網上所展示交易的每一幅書畫作品均保證是畫家本人手繪原稿,作品全部來源於畫家本人,不僅能保證作品的真實性,又降低了作品的成本,這些都使得易從網能夠為廣大書畫愛好者提供質優價廉、物超所值的書畫作品。而且易從網都是精心挑選當代實力派、具有較大升值空間的書畫畫家與之合作,保證了作品在實現比如裝飾、饋贈親朋、藝術鑑賞等基本功能的同時,還具備很好的升值空間。因此,易從網連續多年成為了最受歡迎的書畫藝術品交易平臺。

  除此之外,易從網作為國內最大的手繪真品字畫電子商務網站,網站在售作品數千幅,均為現貨收藏,每幅畫都具有唯一性,實物拍攝,一物一圖,永久保真,假一賠十。另外,全部作品手繪保真,七日無條件退換,支持全國範圍貨到付款!

 

相關焦點

  • 國畫技法|張大千畫仕女
    ——張大千題畫詩我畫畫,完全是興趣,我想畫時,哪怕是半夜兩三點鐘也經常爬起來畫,太太也跟著起來。不想畫,就不畫,哪怕是今天家裡沒錢買米,還是不畫。畫仕女的臉型與五官,仍與畫其他人物一樣,先用淡墨勾線,勾準後再用淡硃砂烘託。
  • 畫中花鳥香 插梅即是春:王君永寫意花鳥畫賞析
    在中國畫的範疇內,花鳥畫是三大科目之一,根據題材可把中國畫分為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三大類。寫意花鳥畫是花鳥畫的一種。寫意花鳥畫的立意往往關乎人事,它不是單純為了描繪鳥,照抄自然,而是圍繞動植物與人們生活關係、思想情感的聯繫,創作者的感悟,以境造意,強調「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張通過對花鳥畫動植物的創作與欣賞,使作者與觀者的志趣、情操與精神生活通過畫作交流溝通,表達作者的內在思想與追求。
  • 霍春陽親傳弟子花鳥畫家劉現祿
    (中美協資訊) 劉現祿 霍春陽弟子,國家一家美術師,清華美院霍春陽高研班助教,協河北會員。業於河北大學工藝美術學院 後拜霍春陽為師,為國畫大師孫其峰再傳弟子,號墨趣齋主人,中國國畫院霍春陽工作室畫家,中國盛世蘭亭書畫院院士。
  • 沒骨(mò gǔ)畫是什麼?原來沒有骨的畫也這麼美!
    孫隆《花鳥草蟲圖冊》,絹本設色,22.9×84.1cm,明代來到清朝,「沒骨畫」進入了工整妍麗的巔峰時期。這種畫法工整而不刻板,色彩濃重卻妍雅,給沒骨花鳥畫賦予了更多的文人畫氣質,被社會各階層所推崇。李魁正《金秋爍爍》,紙本設色,92×88cm,1990年
  • 寫意花鳥 靜境天真——於建明的水墨韻骨
    於建明是齊白石大師的再傳弟子,他傳承了齊白石大師在繪畫花鳥方面的精細純熟技法,筆酣墨飽,力健有鋒,直率自然,不加修飾。曾多次在國內展覽評比中獲得金獎,數次為駐華使節、國內外名人等繪畫過作品,作品多次被作為國禮贈予外賓,是當今為之少數的書畫兼修的名家。
  • 韻致天然——程裡鵬的寫意花鳥
    在當代,寫意花鳥是處境比較尷尬的一個畫種。首先,相對集中的幾個題材和過於豐厚的傳統局限了畫家創新求變的潛力;其次,二十世紀初以來的社會文化環境及主流美術擠壓了寫意花鳥的生存空間;最後,不得不指出的是,狂怪無理、胡塗亂抹的江湖習氣敗壞了寫意花鳥的聲譽,而門檻不高的老幹部體的介入又大大拉低了寫意花鳥的文化品格。因此,支撐當代寫意花鳥畫家潛心求索的無疑是一種情懷和文化擔當。
  • 謝伯子|自幼失聰 創造奇蹟蜚聲畫壇(90幅)
    5歲學畫, 12歲投在大師張大千門下,19歲加入上海中國畫會,23歲舉辦個人畫展……而當這一切發生在一位聾啞人身上時,只能用「奇蹟」來形容。創造這個奇蹟的人就是畫家謝伯子。謝伯子1923年5月生於江蘇常州,名寶樹,畫家。詞人謝玉岑長子,張大千、鄭午昌弟子。
  • 張大千精品200幅,美豔至極!
    張大千 修竹美人 1951年,後又聘請藏畫家索南丹巴的四個弟子等赴敦煌考察研究石窟壁畫,面壁兩年七個月,臨摹了自十六國、兩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兩夏、元等歷朝歷代的壁畫作品達276幅,敦煌石窟藝術從此走向世界,也為其以後的繪畫創作,尤其是人物畫創作奠定了基礎。
  • 齊白石的草蟲畫算工筆畫還是寫意畫?工致和寫意只是兩種方法
    說起齊白石的畫,最讓人嘆為觀止的當屬於那些帶有草蟲的畫。齊白石學畫之初就是從工筆入手,難怪他的草蟲造型比例準確,表現工致細膩。像這樣細緻的草蟲很少有人能做到,古代倒是有很多大師能做到,這個時代太浮躁了,很多人太急。
  • 花王牡丹,您覺得哪個畫家畫的好看?
    專攻花鳥,是我國卓有成就的花鳥大師,造詣非常高,對我國小寫意花鳥繪畫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陳半丁的牡丹。陳半丁,師承吳昌碩。擅長花卉、山水,兼及書法、篆刻。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畫院副院長、中國畫研究會會長等。江寒汀的牡丹。江寒汀,名上漁,又名荻、庚元,筆名江鴻、石溪,字寒汀,號寒汀居士。
  • 古稀高齡畫家 石開寫意花鳥藝術淺談
    石開·當代實力派寫意花鳥畫家石開,易從網籤約藝術家,原名張佩華,祖籍山東,現居北京。他是一位古稀高齡畫家,主攻寫意花鳥,作品水墨淋漓蒼潤,色彩豔而不俗。石開精品牡丹綬帶鳥圖《福壽祥和富貴長春》作品來源:易從網同時,他常常將牡丹花與其它花卉禽鳥組合,不僅有「花」與「鳥」的生機盎然,也使得作品有著與富貴結合在一起的不同寓意,如牡丹與綬帶鳥,寓意富貴雙壽,牡丹與雄雞,寓意富貴大吉,把國畫牡丹這一古老而傳統的藝術表現得具有時代感,也畫進了人們的心裡。
  • 畫雖小 味兒足——大師筆下的花鳥小品欣賞
    張大千 (1899-1983)玉簪花 設色紙本鏡心鈐印:大千唯印大年款識:雲希希煙微微,仙人新著五銖衣。一然一然嫣一笑嫣然啟玉扉,病起仍覺昏眩,極意留神,仍復誤書數 字,頹廢可慨也。爰杜多。鈐印:婁江文治、八十年代款識:庚申炎夏宋文治 (1919-1999)魚藻圖 設色紙本鏡心鈐印:宋灝之印款識:文治製尺寸:24×33 cm盧坤峰 (b.1934)花鳥
  • 青年書畫家楊恩昆——花鳥寫意之意境 獨樂其中
    2018年經李樹森先生引薦,拜韓不言關門弟子,著名書畫家王悅濤先生為師,屬齊白石第四代弟子,在恩師的精心指導下,精心悟道,尤擅長花鳥魚蟲寫意,繼承了齊派傳統。獲獎情況:2018年11月,張省藝術館首屆全國書法美術家精品展中榮獲入圍獎。
  • 一幅欣欣向榮的花鳥景觀小品畫,畫家施建國作品欣賞
    宋代詩人陸遊《村居書喜》中的佳句, "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 彩墨小品畫描繪的正是這樣 一幅欣欣向榮的花鳥景觀!
  • 賞畫識人,張大千繪《彩蝶牡丹》
    比如近代國畫大師張大千是個怎樣的人?在他的畫作中就能感受出來。這幅《彩蝶牡丹》是張大千工筆重彩花卉代表作,試著通過欣賞這幅作品,總結一下張大千的性格特徵。這樣一幅嚴謹工細的作品,沒有幾個月的時候,是畫不完了。從中可以看出來,張大千是個有耐心的人。畫中有翠竹數杆,與牡丹相伴而生。在傳統文化中,竹子是雅致的象徵。工筆作品最怕流露俗氣,張大千畫了翠竹,就是為了提升作品的格調。至於粉蝶翩翩,更增添作品的自然氣息。從這個細節能夠看出,張大千有傳統文人風流自賞的一面。
  • 愛荷、畫荷之大家:張大千的荷花大賞,塑造馳名中外的「大千荷」
    在眾多題材中,荷花是張大千衷愛的主題之一,他的花卉畫中荷花是畫得最多的,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潑墨、寫意、沒骨、金碧,張大千繪荷不倦,各種風格齊上陣,不斷地畫,不斷地推陳出新,畫出了聞名中外的「大千荷」。
  • 【教程】小寫意花鳥基礎教程之禽鳥畫法
    寫意花鳥的用墨       作畫時,用水把研好的墨調成需要的深淺色,再加上各種運筆方法,筆墨將變化無窮,可分出濃、淡、幹、溼、焦五色來。寫意花鳥的設色       中國畫用色有獨特的風格,即隨類賦色,不受環境、光線的限制,強調物體的固有色,利用強烈的對比色,大膽誇張,以墨為主,顏色為輔,是寫意花鳥畫的主要特點之一
  • 著名花鳥畫家墨虎創始人——曹環義筆下的老虎和蘭花作品欣賞
    曹環義,字心梅,祖籍河北省高陽縣,二歲隨父母定居北京,自幼酷愛繪畫藝術,十四歲成為著名國畫藝術大師李苦禪先生入室弟子研習傳統筆墨,是苦禪先生的得意弟子
  • 【今日推出】一路榮華——劉鵬小寫意花鳥作品欣賞
    劉鵬,號玄林,1989年生,甘肅山丹人,哈爾濱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師從著名花鳥畫家王明先生,主攻小寫意花鳥畫,現為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一路榮華》2 136cmX68cm 紙本水墨劉鵬的寫意花鳥畫,契合了從「形似」到「神似」這一發展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