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財政廳、省教育廳近日印發的浙江省引進高水平大學省級引導資金管理辦法將從2020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專項支持省內各地市、高校引進國內外高水平大學來浙江辦學。
「110名研究生已報到。」今年9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杭州創新研究院(餘杭)就迎來了第一批新生。該創新研究院是支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杭州市籌建中法航空大學(暫定名)、引育儲備一流師資隊伍的主要機構。
與此同時,溫州醫科大學與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浙江工商大學與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杭州師範大學與烏克蘭哈爾科夫國立大學等3所不具有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今年在浙江實現當年獲批、當年招生、當年開學的目標。
浙江省內高等教育盤子大,高峰少
據2019年浙江省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省含獨立學院及籌建院校在內的普通高等學校有109所。其中,大學18所、學院20所、獨立學院21所、高等專科學校2所、高等職業學校48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61.3%。
不過,浙江高等教育界仍面臨較大的發展壓力。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指出,浙江發展的困難與挑戰主要是科技創新、高等教育和人才的支撐作用還不夠強。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的分析是,浙江省除了教育部直屬的浙江大學外,鮮有在全國「叫得響」的大學。該省在全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坐標」上,屬於底子比較薄,重點學科少,重點實驗室少,省內院士少。作為經濟發達省份,浙江高等教育落後於上海、廣東、江蘇以及湖北等省市。
「高等教育盤子大,高峰少。」浙江省教育廳國際處副處長藍晶晶介紹,該省在2018年就啟動實施高等教育強省戰略,引進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成為該省補高等教育「短板」的超常規手段之一。
這次,浙江省財政廳、省教育廳對高水平大學的範圍明確界定為,國內高校原則上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境)外高校原則上為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學,或擁有一流學科(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學。
浙江省對引進高水平大學判斷的標準為國(境)外原則上近5年在QS(Quacquarelli Symonds)、美國《新聞周刊》(US NEWS)《泰晤士報》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上海軟科(ARWU)等四大榜單上,至少一次進入世界排名前100位或擁有一流學科(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學。此外,就是省委、省政府認可的其他高水平大學。
浙江省教育廳財務處處長王洪光說,該省對引進設立獨立法人本科高校的支持額度最高不超過5億元;對引進設立校區(分校)的,支持額度最高不超過3億元;對引進設立二級學院的,支持額度最高不超過1.5億元;對引進設立研究生院的,支持額度最高不超過1億元。 「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大引進項目和認可的其他辦學方式,採取一事一議方式確定補助額度。」王洪光介紹說。
省內高校紛紛搶建「實驗田」
寧波大波與法國昂熱大學、浙江海洋大學與義大利比薩大學分別在服裝與服飾設計、海洋生物學等專業聯合辦學。浙江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學校長說,「省內普通高校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都在搶建『實驗田』。」
「作為一所醫科大學,要是跟著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浙江大學醫學院跑,永遠跑不過他們。」李校堃校長說,溫州醫科大學必須抓住新醫學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獨闢蹊徑開創一塊「實驗田」,今年該校阿爾伯塔學院首屆招生59名學生。
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是加拿大頂尖的研究型大學和世界百強名校之一,在2020CWUR世界大學排名第89位。李校堃說,溫州醫科大學看中阿爾伯塔大學在口腔學、精神醫學、病毒學、糖尿病、心臟等領域的全球領先學術水平。溫州醫科大學服務和輻射的浙江南部、福建東部人口有1000多萬人,大約相當於加拿大人口規模的三分之一,阿爾伯塔大學相中溫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臨床實踐教學資源和和豐富的病歷研究資源。
「東方、西方醫學合作交融,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李校堃院士說,他不光把溫州醫科大學的優質資源為該校阿爾伯塔學院所用,而且聯手長三角醫學聯盟以及國內醫學領域的14名兩院院士來溫州共同培育該校阿爾伯塔學院的學生。
受限於地理因素、缺乏大平臺,溫州在引進和留住人才方面面臨較大的壓力。溫州肯恩大學校長王立介紹,溫州某大學要招聘青年人才,他推薦了一個學生去試試。這名博士看到招聘條件後說不去了,因為南京給出更高的待遇。
「引進中外高水平大學是培養和留住人才的一條捷徑。」王立說,溫州肯恩大學是中美雙方在溫州合作主辦的第一所大學,美國肯恩大學為其外方合作方。目前,溫州肯恩大學僅培養三屆畢業生,就有11個專業獲得教育部授予的碩士、博士培養資格。這些碩士、博士點的申請和獲批速度超過了很多地方普通高校。該校計劃每年招生500人,將來畢業按30%留在溫州工作,每年將有150名碩士、博士人才,給溫州搭建了一個大的人才「蓄水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法合作辦學辦公室副主任戴彬表示,該校選擇在杭州籌建中法航空大學的考慮是,在國家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背景下,浙江具有綜合的區位優勢。從人才培養角度看,浙江打造「民航強省、高教強省」,周邊有上海商飛、舟山波音,對航空領域高端人才具有戰略需求;從創新角度看,浙江省在杭州市打造城西科創大走廊,除浙江大學外,還有之江實驗室、西湖大學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機構落地,形成高端創新人才的集聚效應,有利於大學引育高水平師資、建設一流創新平臺。
從條件保障角度看,戴彬認為,引進高水平大學辦學需要高額、持續的投入,它所帶來的效益也不是短時間內顯現的,浙江省有實力提供這樣長期的穩定保障。
引進辦成沒有,用結果說話
「用剛性的結果導向,決定該不該給錢。」王洪光介紹,浙江省在公共教育資金管理方面首次引入結果導向和清晰化的分配規則,地方政府、高校,誰先引進中外高水平大學辦學,引導資金就撥付給誰;地方與高校合作引進的,就獎勵給雙方。一改以前通過專家評估來給多少資金的模式。
浙江省財政廳在解讀該省引進高水平大學省級引導資金管理辦法時說,對地方政府、省內高校符合條件的申請項目,分三次撥付。在首次撥付中,申請單位按規定提交申請材料,省教育廳綜合引進高校的水平、合作辦學方式、投資額、建設規模及前三年招生計劃等因素提出支持額度建議報送省財政廳;省財政廳對建議進行審核,按規定程序報批後確定支持總額度,按批准支持總額度的20%給予第一次資金補助。
中外高水平大學在浙江正常辦學並完成第一年度招生工作之後,申請單位憑招生錄取相關證明和資金使用績效報告向省教育廳提出申請,經省教育廳初審,省財政廳審核後,按不超過支持總額度的40%給予第二次資金補助。
浙江省將在中外高水平大學在浙江辦學的學校連續2年完成正常辦學招生後,第三次撥付支持總額度的40%。申請單位憑招生錄取相關證明和資金使用績效報告向省教育廳提出申請,經省教育廳初審,省財政廳審核後撥付。
王洪光介紹,這種結果導向的公共資金管理思路將向全省教育各戰線、領域推廣,集中力量辦成事,把教育領域的「短板」一塊塊補好。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