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餘市,為江西省地級市,位於江西省中部偏西,浙贛鐵路西段,全境東西最長處101.8公裡,南北最寬處65.2公裡,東臨樟樹市、新幹縣,西接宜春市袁州區,南連吉安市青原區、安福縣、峽江縣,北毗上高縣、高安市。新餘是江西省的一個新興工業城市,1960年設市,1963年撤市,1983年復市,工業化率達51.3%,城市化率達56.6%。
新餘市是中國唯一的國家新能源科技城、全國22個國家森林城市之一、全國首批8個「全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改革示範市」之一、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資源枯竭轉型試點城市、國家教育部全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試點市、中國新能源之都、全國可再生能源示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金融生態示範城市、中國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國蜜桔之鄉、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誠信政府前10名、中國最具競爭力100強城市、中國最佳投資城市、中國最具海內外影響力城市、中國光電產業最佳投資城市,連續五屆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和三屆「長安杯」城市。
2014年9月16日,江西境內首條設計最高運營時速350公裡的高速鐵路——滬昆高鐵南昌至長沙段正式開通運營,新餘北站(高鐵站)正式運營,標誌著本市進入高鐵時代。
新餘地形以丘陵為主,新餘市西部以丘陵為主,東部為平原。地理位置在江南丘陵內,位於第三階梯。新餘市隸屬於贛西中低山與丘陵區(大區)之「萍鄉-高安侵蝕剝蝕丘陵盆地(亞區)和贛撫中遊河谷階地與丘陵區」(大區)中段,南北高,中間低平,袁河橫貫其間,東部敞開。地貌基本形態有低山、高丘陵、低丘陵、崗地、階地、平原6種類型。地貌成因類型有侵蝕構造地形、侵蝕剝蝕地形、溶蝕侵蝕地形和堆積地形。
新餘境內山地,大部分布在境界邊緣,南部為武功山和九龍山,北部為蒙山,西南部為大崗山。海拔高度為500~1000米,成為與鄰縣的邊界線或分水嶺。山脈走向,以由北到西南為主。由於地質結構關係,一般表現為山峰聳立、山勢險峻、溝谷深壑。地處分宜縣西南部的大崗山主峰海拔1091.8米,為境內第一高峰;蒙山主峰海拔1004.5米。
市區的西北邊界山地沿北向西南發展,即人和、歐裡、界水一線;南面山地相對高度為120~200米。山脈由西向東延伸至百丈峰,形成與峽江、吉安、新乾等縣的山地邊界。袁河是流經新餘市的主要河流,屬贛江水系,橫貫東西,境內河段長116.9公裡。
新餘市土地利用構成大體是「六山半水二分田,分半道路和莊園」。新餘市區土壤共劃7個土類: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石灰土、紅色石灰土、山地黃壤。
新餘是江西面積最小的地級市,人口為120萬,面積為3178平方公裡。
行政區劃
新餘市市區東北部拾年山原始社會遺址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表明,遠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
春秋時期屬吳國,吳國大帥孫武(孫子)在今湘贛地區大敗楚軍。
秦屬九江郡。漢為豫章郡宜春縣境。
三國吳寶鼎二年(267年)析宜春縣置新渝縣,屬安成郡。因主川袁河中遊原稱渝水得名。
南北朝時,新渝縣人口超過5萬,成為南方的幾個中心城市之一。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省入吳平縣,十一年吳平縣併入宜春縣,十八年復置新渝縣,屬袁州;大業三年(607年)屬宜春郡。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撤縣,分新渝東北部置始平縣(臨平),縣西南地域為西吳州。武德七年始平、西吳州俱廢,復置新渝縣。天寶元年(742年)縣名因傳寫之誤將渝改為喻,以後相承作喻。屬宜春郡;乾元元年(758年)屬袁州。
宋朝淳化三年(992年)屬臨江軍。
元朝元貞元年(1295年)因有人口5萬餘戶,升為新喻州,屬臨江路。
明朝洪武二年(1369)改州復縣,隸屬臨江府。
清沿明制。
中華民國時期亦為縣建制。
1912年直屬省。
1914年屬廬陵道。
1926年復隸省。
1932年屬江西省第八行政區。1935年屬江西省第二行政區。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30~1934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後建立大片革命根據地。
1930年5月在良山鎮的上木元村成立新喻縣蘇維埃政府,下轄東區、西區、南區。
1932年3月,新喻、峽江兩縣蘇維埃政區合併,成立新峽縣。新喻設水口、豐城、東路、姚泗等4個區。1934年10月,紅軍長徵,蘇區全部喪失。
1949年7月14日,新喻解放,屬袁州專區(專員公署駐宜春)。
1953年,新喻縣屬南昌專區(袁州、南昌兩專區合併,稱南昌專區,專員公署駐南昌)。
1957年5月,國務院公布,將新喻改名新餘,沿用至今。
1958年,新餘縣屬宜春專區(專署駐地由南昌遷宜春,改名宜春專區)。
1960年9月,為適應鋼鐵工業發展,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新餘縣設立新餘市,由省直轄。
1963年,由於新餘鋼鐵工業建設規模壓縮,撤銷新餘市,恢復新餘縣,仍屬宜春專區(後改稱宜春地區)。
1983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恢復新餘市,並將宜春地區的分宜縣劃歸新餘市管轄。
1983年10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新餘縣管轄的範圍內設置渝水區。
2000年3月,市委、市政府決定設立中共新餘市仙女湖風景名勝區委員會和新餘市仙女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賦予其縣級黨政管理職能。
2001年11月,中共新餘市高新技術經濟開發區工作委員會和新餘市高新技術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成立,分別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正縣級建制。
2005年更名為新餘市經濟開發區。
2009年更名為江西新餘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2010年11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新餘市轄分宜縣、渝水區、仙女湖名勝風景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孔目江生態經濟區,設10個鄉、16個鎮、10個辦事處,有392個村民委員會、3739個村民小組。
渝水區(轄5個辦事處、6個鎮、5個鄉,有201個村民委員會、1872個村民小組):城南街道辦事處、城北街道辦事處、袁河街道辦事處、仙來辦事處、通州辦事處、良山鎮、珠珊鎮、水北鎮、姚圩鎮、羅坊鎮、下村鎮、鵠山鄉、人和鄉、界水鄉、南安鄉、新溪鄉;
仙女湖風景名勝區(轄1個鎮、1個鄉、2個辦事處,有21個村民委員會、233個村民小組):河下鎮、九龍山鄉、鈐陽辦事處、鳳凰灣辦事處;
新餘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轄1個鎮、2個辦事處,有43個村民委員會、341個村民小組):孔目江街道辦事處、馬洪辦事處、水西鎮;
孔目江生態經濟區(轄2個鎮,1個辦事處,有28個村民委員會及村民小組):仰天崗街道辦事處、觀巢鎮、歐裡鎮;
分宜縣(轄6個鎮、4個鄉和一個辦事處,有127個村民委員會、1397個村民小組):分宜鎮、楊橋鎮、湖澤鎮、鈐山鎮、雙林鎮、洋江鎮、鳳陽鄉、洞村鄉、高嵐鄉、操場鄉。
生態旅遊
仙女湖景區總面積298平方公裡,其中水域面積50平方公裡,湖中99座島嶼星羅棋布,湖叉港灣撲朔迷離,動植物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95%,共有220種,765屬,3000多種,佔全國總科62.3%,有各種鳥獸類76種,擁有亞洲最大的亞熱帶樹種基因庫。仙女湖四季分明,氣候十分宜人,全年平均氣溫17℃,日照1677.4小時,降雨量1532毫米,無霜期265天,相對溫度70%,具有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資源和歷史文化內涵。 仙女湖自1992年開發以來,至今共投資1億多元,開發建設了白鷺山莊、龍王廟、洪陽洞、花園山莊、傣家度假村、桃花島等數十個旅遊景點,每年都吸引了大量遊客來觀光、旅遊、休閒。2002年5月,江西省仙女湖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蒙山地處上高、新餘、分宜三縣之間,也臨近高安、清江二縣。它方廣一百多裡,最高的白雲峰高一千多米,是贛中一座大山。為何稱它為蒙山呢?《方輿記》說:因這山高大,樹木多,流泉飛瀑多,在峭壁懸崖和谷深林密的地方,常有雲霧出沒繚繞,像少女蒙上一層面紗,看去隱約朦朧,故以「蒙」字冠之。蒙山是贛中大山。根盤百裡,勢雄千仞,高凌雲漢;群山如魚鱗迭翠,竟獻妖媚,又似大海碧波激蕩,膛有林翳雲深,怪石嵯峨,洞穴玲瓏,流泉譁啦叮冬。
萬年橋又名萬歲橋,俗稱東門橋,橫亙於仙女湖風景名勝區鈐陽湖南部,全長384米,通寬7.68米,是一座擁有11孔的大型石拱橋,也是古分宜城通往南方的主要通道。從構造上看,萬年橋可分為面、身、基三部分。橋基由10座千枚巖石壘砌的橋墩組成,每墩皆嵌有風格粗獷的吸水獸。從橋墩迎水面呈錐狀尖挺的分水金剛雁翅墩,既奇偉挺拔,予人以藝術上的審美悅感;又分滔析浪,減緩了河水的衝力,巧妙地發揮了橋基的自我保護功能,使得橋休經歷四百三十三個春秋的風風雨雨而安然無恙。橋面寬闊平整,鋪著大青石板,兩翼護以望柱與欄板連環相扣的石欄杆,欄板上琢以珍禽怪獸和奇花異草,欄杆兩端銜有兩對抱鼓石,恰好與橋頭的兩對石獅背脊相對,而在橋北約五百步處,有一尊石雕贔屓,(傳說中龜石。相傳龍生九子,其中之一叫贔屓,形似龜,力大無比,好負重。舊時大石碑的石座多雕刻成贔屓的形狀)馱著高2米、寬1米、厚0.3米的《分宜縣萬年橋記》碑。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嚴嵩曾孫──參將嚴雲從重建碑亭。乾隆七年(1742年)橋東側石欄傾移,分宜介橋嚴姓合族重修。1921年分宜縣集資重修第三孔。1946年,橋南第四墩塌石過半,分宜縣參議會撥款100萬元修繕。1958年興建江口水庫,分宜縣城喬遷新址。
孔目江溼地公園佔地約30000畝,依託新餘的母親河——孔目江,有河灘溼地8000餘畝,水田溼地3000~4000餘畝,其間水網密集,各種動植物資源豐富。以優越的溼地生態環境為依託,以保護為前提,以改造為重點,以溼地風光、水庫風光和田園風光為特色,通過發展水庫觀光、休閒娛樂、溼地遊憩和農耕體驗等旅遊項目,把公園建設成一處既美化城市又淨化水源的城郊生態型溼地公園,成為新餘的「綠色之腎」。
仰天崗森林公園總面積6.7平方公裡。仰天崗本名仰崗、仰山,因北宋新喻道童黃希障曾顯身助國,力退金兵,被宋欽宗教封為「仰天崗開山得道護國孚惠石丘黃公真人」後改名仰天崗。這裡群山起伏,重巒疊嶂,林木蔥鬱,翠竹如畫,山谷幽幽,怪石嶙峋,有雞冠嶺、獅子流涎、一片門、寫帽石等巧奪開工、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觀。主峰梁山腦,海拔450米。
抱石公園為紀念新餘籍國畫大師傅抱石所建的抱石公園位於新餘建設路西端的龍虎山,佔地面積29.13公頃。這是中國首座以美術家名字命名的公園。是江西省重點文化設施之一。公園的設計與布局,力求體現傅抱石先生「陽春白雪」類的藝術風格,現已建成傅抱石展覽館、東大門、南大門、欽風樓、醉筆樓、抱石湖、雙亭出水、水榭思石、曲廊夕照、堅石關、三笑橋、紅雨橋、兒童樂園、邀月亭、留芳亭、高風亭、觀魚池、花圃房、仰德亭、聽濤亭、對弈亭、碧海松濤、藝峰塔等景點和五千米遊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