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黑坑是不允許使用蟲餌的,包括本文討論的重點紅蟲,有些塘主甚至用「怕汙染水質」的託詞作為藉口。那麼黑坑到底為何不讓用紅蟲,有什麼更深層次的原因嗎?本文以此為起點展開,具體如下。
黑坑為何不讓用紅蟲
紅蟲是搖蚊的幼蟲,顏色呈血紅,所以又被稱作血紅蟲,營養豐富,其中含有乾物質1.4%,蛋白質50%,脂肪5%及其他物質。紅蟲肢體柔嫩,適口性佳,另外向外散發濃鬱的腥味,深受鯽魚、鯽魚的喜歡,但主要活躍在冬季、早春,所以紅蟲使用也多在低溫情況下。但用紅蟲加工的紅蟲顆粒窩料、顆粒餌料貯存時間長,得到廣泛應用。
紅蟲之所以被黑坑限制使用,其實主要是塘主利益考量,有兩方面的原因:一、上文提到紅蟲味型、適口性均受到鯽魚、鯉魚的喜歡,特別是在冬季、早春季節,所以用紅蟲作為餌料能夠大幅度提升釣友的漁獲,自然是黑坑老闆不願見到的;二、黑坑裡的魚,不同於自然水域的魚,它是專門從養殖場購買而來,所以普遍體積大、勻稱,這些魚對散發腥味的活餌有強烈的捕食慾望。與用商品餌料鉤刺幾次,魚口變滑不同,魚對紅蟲的接受度更高,需要更頻次多次的垂釣攝食才會有涮餌的情況。因此,黑坑老闆為賺取更多的利潤,一般不允許使用紅蟲,包括類似蚯蚓的活餌。
黑坑不需要使用紅蟲,並非紅蟲汙染水質
黑坑老闆拒絕使用紅蟲,通常會以汙染水質作為理由,說是紅蟲會在塘中大量繁殖,水體變肥,不利於垂釣,但真是這樣嗎?
現實中的紅蟲,它不僅不汙染水質,還能淨化水質。紅蟲活躍在水中,特別是幼體階段,主要以水體中的有機碎屑為食,而有機碎屑同樣是其他藻類微生物的食物。不過紅蟲食量大,攝食迅猛,短時間內就能把有機碎屑吞食乾淨,其他腐殖質類微生物也因缺少食物,而失去活性或消亡,它們又成了紅蟲的的美味,因此紅蟲活躍的的地方,相比其他水域,水質清澈、汙染程度更低。也正因如此,紅蟲對不同水體環境、水質要求不同,成為檢測水質變化及汙染狀況的優良指示物:紅蟲數量越多,說明水體中含有大量碎屑、腐殖質;數量越少,反而說明水質良好;如果紅蟲數量由多變少,意味著水質逐漸變好,有機碎屑更少、水體更清澈。
紅蟲真的能染病嗎
黑坑老闆另一個理由是紅蟲有細菌,會導致魚生病或感染釣魚人,以此拒絕紅蟲使用,但真是這樣嗎?研究表明,紅蟲本身並無害,也不會染魚生病,那麼實際使用過程中,為何有釣友手指瘙癢、陣痛呢?紅蟲通常是由機器設備在河底的淤泥裡打撈、過濾,進行初步篩選,然後再包裝、運輸、分裝,直至到達漁具店售賣。紅蟲表皮柔嫩,與空氣接觸中,總會感染細菌,包括病毒。另外紅蟲自身營養豐富,細菌得以大量繁殖,所以當釣魚人用手指接觸紅蟲時,這些有害細菌極容易粘附在皮膚上,導致手指、手掌的瘙癢、陣痛。筆者的朋友曾冬季因使用紅蟲,導致整個手掌浮腫、疼痛,最後連續服用了三個月的草藥才痊癒,至此之後再也不敢接觸紅蟲了。筆者建議釣魚人在使用紅蟲時,儘量用紅蟲夾配合皮筋,鉤掛魚鉤,避免手指直接接觸。當然並非每個釣魚人用手接觸紅蟲就會感染,這與人的體質、免疫力密不可分。
寫在後面
本文從釣友的問題入手,從多個方面介紹黑坑老闆拒絕使用紅蟲的原因,同時指出許多對紅蟲的錯誤看法。紅蟲作為釣魚餌料僅僅紅蟲用途的一小部分,但即使如此,冬季、早春使用紅蟲時與釣魚人經常接觸,所以更應重視,避免不必要事情的發生,以更好的垂釣。
原創:野釣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