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啦!飽受網課摧殘的學生們終於不用在電腦前上課了,格外想念黑板前的老師們,新學期見到久違的同學們,卻發現一個個都戴起了眼鏡。
教育部數據顯示,半年來學生近視率增加了 11.7%。
教育部對 9 省份 14532 人的調研顯示,與 2019 年底相比,半年來學生近視率增加了 11.7%,其中小學生近視率增加了 15.2%、初中生近視率增加了 8.2%,高中生近視率增加了 3.8%。
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介紹,每天 1 小時網課,近視檢出率是 45.8%;每天 1 小時到 2.5 小時網課,近視檢出率是 49.3%;每天 2.5 到 4 小時網課,近視檢出率是 62.4%;每天超過 4 小時網課,近視檢出率是 76.7%。(來源:浙江新聞網)
一、電子屏對視力的影響
我們所理解的電子屏對視力的傷害主要來自於有害的短波藍光。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藍光隨處可見,普通藍光並不會對眼睛造成傷害,只有高能短波藍光會損傷眼睛的視網膜,嚴重威脅我們眼睛的健康。
有害的高能短波藍光主要來源於 LED 液晶屏,如手機、平板電腦和普通電腦的屏幕,此外還有部分不合格的 LED 燈。
高能短波藍光輻射對人體的傷害:
1、損害視網膜:高能短波藍光具有極高能量,能夠穿透晶狀體直達視網膜引起感光細胞的損害。
2、引起視疲勞:由於藍光的波長短,聚焦點在視網膜稍前。想要看清楚,眼球就會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引起視疲勞,影響學習效率。
3、影響睡眠:高能短波藍光會影響我們的睡眠,如果在睡前玩手機或者平板電腦,會難於入睡。
Tips
數字視頻設備會發出一些可能對視網膜有害的藍光,但研究認為數字視頻設備發出的有害藍光計量非常小,目前還沒有充分證據表明從數碼設備發出的藍光會損害眼睛。
二、兒童要不要戴防藍光眼鏡?
事實上,我們每個現代人每天都暴露在高能藍光中,因為室內照明系統都會發出很多的藍光。
研究證明手機、電腦等電子視頻終端產生的藍光強度是室外自然光中的藍光強度的幾百分之一。
自然光中的藍光,不但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反而能調節人體的生物鐘節律。
自然光中有 25%~30% 是藍光,藍光能刺激皮質醇生成、抑制黑色素分泌,所以能維持我們在日間注意力集中和清醒的狀態。
此外,在動物實驗和人類的研究證明,每天暴露在戶外的陽光下能有效預防兒童近視發生或降低近視發病率,而其中短波長的藍光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對眼睛造成傷害的不是電子產品的本身,而是一次持續使用的時間太長。
三、科學預防近視
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介紹,戶外活動和體育鍛鍊對視力的影響也非常明顯的。
每天接觸陽光不到 1 小時,1 到 2 小時,2 到 3 小時和 3 小時以上的學生,近視率分別為 61.8%、58.3%、59.8% 和 60%。
這說明每天接觸 1 個小時以上的陽光,對學生的近視率就會有非常積極的影響。(來源:浙江新聞網)
對於如何保護眼睛免受電子視頻設備藍光傷害的最好辦法,美國眼科學會推薦使用「20-20-20」法則,即,每隔 20 分鐘,看至少 20 英尺(6 米)外的物體,至少 20 秒。
來自眼科博士唐志萍的建議:
1、兒童使用電子視頻終端與近視的關係,更多在於閱讀距離和閱讀時間,與藍光無關。
2、藍光對視網膜可能是有損害的,但是藍光也可能是有近視保護作用的。電子視頻終端發出的藍光強度是非常弱的(是自然光的百分之一)。
如果不是每天長時間(8 小時以上)盯著手機、電腦看,合理使用電子視頻終端是不必戴防藍光的眼鏡的。
3、有黃斑疾患的人群,比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黃斑裂孔、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更需要防藍光。
參考資料
· [1] 梅穎 , 唐志萍. 視光醫生門診筆記 第 2 輯 [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
· [2] 潘銘東 , 劉光輝,任秉儀. 青少年預防近視護眼手冊 [M],福建,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
· [3] 陳慶豐 , 王新梅. 爸媽有遠見孩子不近視 [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
*聲明:本內容僅代表文章來源方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內容僅供醫學藥學專業人士閱讀,不構成實際治療建議。